《动物农庄》
背景说明
乔治·奥威尔,1903年6月生于印度彭加尔省莫堤赫利,是著名的政治讽刺评论家。1907年举家迁往英格兰,17岁时作为英国皇家警察赴缅甸工作。由于目睹了殖民地人民备受国内外统治阶级双重奴役的艰难处境,他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十分憎恨,为此,于1927年辞职回国从事写作,希望用笔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被压迫者的同情。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尝尽了流浪的滋味。直到1940年,他成为《新英国周刊》的小说评论员,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3年以笔名乔治·奥威尔出版处女作《巴黎和伦敦的落魄生活》。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受伤。奥威尔是一个温和的、有同情心的人,他厌恶以任何借口实施暴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4年,他写成《动物农庄》,因对斯大林独裁下的苏联进行了激烈的讽刺,遭到四家出版社拒绝,1945年在英美出版,并深得好评。1945年起他成为战地记者和固定撰稿人。1949年出版《1984》。1950年,47岁的奥威尔因结核病英年早逝,就在这一年,评论集《射象》出版。1953年自传《这,这才是喜悦》及评论集《英国,你的英国》出版。1961年出版《评论集》。
推荐版本:《奥威尔经典文集》,黄磊,译,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
名著概要
琼斯在庄园的农场中饲养了许多动物,但他长年不务农事,不会照顾动物,动物们每天辛苦地工作,还经常忍饥挨饿。有一只年老的猪,他每晚都会教育动物们,要他们团结合作,认为总有一天动物能推翻人类的暴政,动物们都铭记在心。有一天老猪死了,主人将猪肉做成了火腿,这激怒了动物们,他们不顾一切地起来反抗,把农夫和其家人赶出了庄园。
其他庄园主听到这个消息,觉得很没面子,决定用武力将庄园夺回,顺便看能否分一杯羹。不料,动物们勇猛抵抗,人类落荒而逃,动物们有了信心,宣布要建立自己的家园,将庄园改名为“动物农庄”。
开始的时候,他们充满信心,拼命地卖力工作,农庄出现了一派新景象。在造反中猪显示出了它们的才干,公猪雪球和拿破仑成了动物领袖。猪把大家赞成的动物主义七原则写在墙上:两条腿的是混蛋,四条腿(或有翅)的是同伴,任何动物不得穿衣、睡床、饮酒或杀死其他动物,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农庄一切都很完美。
有一天,雪球说服动物们建造风车用来发电,认为可以解决农庄很多问题,让大家生活过得更好。然而,随着风车的建造,日子过得比以前更辛苦,因此动物们渐渐有了怨言。拿破仑也趁机夺权,他毛遂自荐照顾战争死亡的狗的孩子,然后利用这些狗咬死了雪球。夺权后,拿破仑开始实行集权统制,将公约中的动物一律平等加上猪比其他动物更为高等。然后修改不能杀死动物的规定,对于同情雪球或反抗新的猪们的动物一律处决。继续推行风车建造,动物们在秘密警察——狗的监督下艰难地工作,而猪则每天躺在床上喝酒、抽雪茄过着大鱼大肉的生活。同时,停止教育动物们,怕他们反叛,还禁止他们唱当初推翻农场主人的革命曲子。星期天的议事会也被取消,一切由拿破仑说了算。动物们默默地走到墙下寻找动物主义七原则,却发现原则加了许多修饰语,变成了:任何动物不得无故杀死其他动物;不得在有床单的床上睡觉;不得饮酒过量……
在工作中最任劳任怨的马因为受伤需要长时间静养,猪却以送他去医院为名,把他送进了屠宰场。风车因台风和琼斯的破坏而两次倒塌,动物们拼命干活,生活条件和食物却越来越差。几年后风车建成,产量不断增加,但除了猪和狗外,其他动物的生活照旧。不过动物们仍坚信它们是全英格兰唯一当家做主的动物,不用管谁叫“主人”,并以此自豪。拿破仑当上了农场共和国主席,猪开始学着像人一样用后腿直立行走,造反时的口号也改成:四只脚的好,两只脚更妙。猪还与周围的人类做起了交易,设宴豪饮,后腿立起,真分不清是人是猪。
知识链接
《动物农庄》的政治色彩
《动物农庄》发表之时,正值冷战,它像一把匕首刺向专制和极权主义,其政治寓言被无限扩大,甚至被一些西方批评家比喻为一枚原子弹。但是结合奥威尔本人的经历,《动物农庄》并非仅在于影射一种制度或个人。他曾在缅甸当过警察,目睹了殖民主义的罪行,在西班牙内战中认清法西斯分子的面目、强权政治和个人独裁的严重威胁,使奥威尔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深感不安。因此,他执意要在抵抗暴力和承担苦难的意义上做一个永远的抗议者,要揭露谎言,把政治写作当作一门艺术。
奥威尔坦言:“写作是严肃的,不能回避历史粉刷现实。”他笔下的文字更多是揭示真相,试图唤起处于半麻痹状态中的人们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他以文学的语言指出了平均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根本联系:由于掌握分配权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任何平均主义社会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名家评述
纵观《动物农庄》,可见作者借助寓言式的反乌托邦手法,讽刺了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普遍存在的弊病。人类的种种自私,懦弱,贪婪,虚荣,狡猾,卑贱等恶习在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里都能找到注脚,对20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此类作品中没有一本比《动物农庄》更中肯地道出人类的恶习。
——林慧《一把刺向极权主义的匕首——论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庄〉的讽刺艺术》
作为一名反对殖民主义,反法西斯主义的斗士,奥威尔以其尖锐的思想和辛辣的文笔而著称。他的激情建立在思维与语言的双重精确性上,而对于一个历经战争离乱、疾病苦痛和家庭悲剧的人来说,这种激情的终生不泯何等不易。但也唯其如此,才使奥威尔更加看到极权主义的本质以及极权主义统治下人性之丑恶,从而达到如此深刻的批判力度。他是一个以职责感为中心的作家,曾在《我为什么写作》中这样写道:“1936年以来,我写下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反对极权主义的,在我们这样的时代里,认为作家可以回避上述主题,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曹疏影《乔治·奥威尔百年祭》
精彩推荐
以下文字节选自《动物农庄》,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人们对平静生活与平等世界的深切希冀与向往,以及无奈的现实所带给他们的压抑与伤害。
这是一个春天的傍晚,夕阳的光辉洒在青草地和茂盛的丛林之上,荡漾着片片金辉。他们忽然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农庄,每一寸土地都归他们自己所有,他们为此惊讶,在此之前,他们从未发现这里竟是如此美丽,如此令他们心驰神往。三叶已经止不住夺眶而出的热泪。如果她有办法能够说出此时的想法,她肯定会说:我们已经背离了当年为推翻人类而许下的诺言,这些残酷的杀戮并不是我们在大猪梅杰鼓动起义的那天晚上所向往的。对于未来,如果说她还曾有过什么设想,那就一定是设想了这样的一个社会:在那里,没有饥饿,没有鞭子,一切平等,大家各尽所能,弱者能够得到保护:就像在大猪梅杰讲演的那天晚上,她曾经弯曲着前腿保护着那一群迟到的小鸭子一样。但她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竟处在了一个不敢讲真话的世界里。当那些气势汹汹的狗到处咆哮的时候,当眼看着自己的同伴在坦白了可怕的罪行后被撕成碎片的时候,她的心里竟然没有反叛或者违命的念头。她知道,尽管如此,他们的现在也要远胜于琼斯时代了;再说,当务之急还是要防备人类的卷土重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她都要始终忠心耿耿,辛勤劳动,服从拿破仑的领导,完成他交给自己的一切任务。但她仍然相信,她和其他动物曾满怀期望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并不是今天的这般场景;他们建造风车,勇敢地冒着琼斯一伙的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也不是为了将来会落得这般结果。这就是她此刻的深切感受,只是千头万绪竟然无法说出。
于是便张开喉咙,低低地唱起了“英格兰的野兽”。这曲调忽然有了异乎寻常的感染力,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声音加入了这支旋律,一遍又一遍,和谐却缓慢,低沉却凄然。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大家以这样的心态、这样的嗓音唱起这支不能再熟悉的歌曲,别有一番滋味涌上了心头。
突然,歌声却被鸣声器打断了。他在两条狗的陪同下,宣布了拿破仑同志的一项特别命令:“英格兰的野兽”已被废止。从今以后这首歌列入禁唱之列。
大家怔住了。
“为什么?”莫莉嚷道。
“不再需要了,同志们,”鸣声器冷冷地说,“‘英格兰的野兽’是革命歌曲。但革命已经成功,今天下午对叛徒的处决就是整个革命的最后行动。另外,敌人已经全部被打垮了。我们在‘英格兰的野兽’中所表达的是在当时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渴望,但这个社会现在已经建立起来。这首歌已明显不再有任何意义了。”
大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正要有些抗议的时候,羊群大声地咩咩叫起那套老调子来:“四条腿是好汉,两条腿是坏蛋。”一直叫嚷了好几分钟,也就淹没了这场争议。
于是,“英格兰的野兽”再也听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猪中的才子缪斯写的另外一首歌曲,它是这样开头的:
动物农庄,动物农庄,
吾辈誓不让汝受损罹伤!
从此,每个星期天早晨的升旗之后就改唱这首歌了。但对大家来说,无论歌词还是曲调,这首缪斯的作品都是远不能和“英格兰的野兽”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