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犹太人的财富与智慧,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财富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的财富在自己的脑袋里。
犹太人之所以以超凡的智慧纵横于世界舞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犹太民族渴求知识的良好传统使他们具备了卓越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底蕴。犹太历史说明,犹太民族首先是世界上最重视知识的民族,然后才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
犹太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尊敬智者的传统由来已久。
《塔木德》被视为犹太人知识和智慧的化身;教育被看成是如敬神一般庄严和神圣的活动;犹太拉比则被当作犹太人最为尊敬的人。
在古代犹太社会里,凡是精通犹太法典的都不必纳税。犹太传统认为,拉比甚至比父亲更重要。因为父亲只是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而老师教给他知识,把他领入未来世界。
如果拿国王与学者相比,犹太人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
可见,犹太人对知识的推崇是其他任何民族所不能与之相比的,这也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之所在。
有知识,就有财富
在犹太人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一艘船在海上航行,船上坐着许多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和一位穷困潦倒的拉比。在言谈中,富翁们都情不自禁地炫耀起自己的巨额财富,互相争执,不可开交。
这时,穷困的拉比说出了自己的高见:“要论财富吗?还是我最富有,只是现在我还无法证明这一点。”
航行途中,一群海盗袭击了这艘船,船上的人全都成了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因为没有钱继续航行,他们只能下船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谋生。
这位拉比因为拥有知识而被当地的居民请去当了教师。而那些与拉比同行的富翁却朝不保夕、艰难度日。
犹太人这则故事的寓意是: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偷走,但知识是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终身享用不尽的资产。有了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
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
大多数的孩子回答是钱或财物。
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
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知识。因为知识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知识就永远跟着你。”
犹太人注重知识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对知识有着深刻的、也相当实际的认识。犹太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着知识创造财富,从而由财富、金钱来为自己争得一条生路。
因此,在犹太人眼里,知识就是财富。有了知识,就意味着有了财富。
像尊重上帝那样尊重教师
犹太人重视知识,自然就很重视教育,尊重教师。在犹太传统中,教师享有很高的地位。
《塔木德》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视察员受拉比之命来到一个镇上,要求拜见镇上的守卫之人。
镇上的警察局长闻讯后匆匆出来迎接,视察员却说:
“我们要见的人不是你,而是守护镇民的人。”
这时,守备局长又跑出来迎接,视察员仍然摇头,他们说道:
“我们想见的既不是警察局长,也不是守备局长,而是学校的教师。警官和部队都会破坏市镇,真正守护市镇的是教师。”
可见,在犹太人的眼中,教师是民族利益的守护者,教师的事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犹太经典《密西拿》中把有学问的教师(犹太人习惯上把有名望的法学家也称为教师)叫做“塔尔米德哈卡姆”,意为“圣贤的门徒”。犹太人对那些获得“塔尔米德哈卡姆”身份的人极为尊重,并明文规定:凡是侮辱了“塔尔米德哈卡姆”的人都必须罚以重金,情节严重者还有可能被逐出犹太区。
犹太民族还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他的父亲和他的老师同时被海盗绑架,必须以巨额财产才能赎回他们的生命。当时,孩子所拥有的所有钱财只能赎回一个人,这位孩子的选择是:先从强盗手中救出他的老师。
犹太传统认为,如果一个人要寻找他父亲丢失的财产和老师丢失的财产。那么,他要优先寻找老师的财产。如果他的父亲和老师同样都背着重物,那么,他必须先帮老师,然后再帮父亲。
此外,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能与教师的女儿结婚被犹太人视作一种高尚而且值得炫耀的行为。
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尤其是中欧的犹太人从小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最理想的对象是有学问的教师的女儿,如果没有,就找拉比或法学家的女儿,如果仍然没有,就同富翁的女儿结婚。
这从侧面反映出犹太民族对知识的重视,对以教师为代表的学者的敬重。
“书的民族”
因为重视知识,犹太人也很重视知识的载体——书本。书本在犹太人家庭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有的犹太人甚至认为,跟一个没有书的家庭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
一位非犹太籍母亲看见家中的起居室堆积了大量的书籍,显得很杂乱。于是,她决定把书挪出去,把房间弄得整洁一些。
恰好在这个时候,向她女儿求爱的一个犹太人青年第一次拜访她家。她们把他迎入收拾整洁的房间,热情地款待他。
在女儿婚后,这位犹太年轻人对她说:“我第一次来时,竟然看不到一本书,我当时就想转身离去。”
这位母亲怎么也想不到,年轻人对这个整洁的家庭的第一反应是他不太可能跟一个没有书的家庭有什么共同语言。
由此可见,犹太人对书本是何等的重视。
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
关于知识与书本的重要性,在犹太众多的法典中也有许多论述: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觉一本故乡人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家与故乡人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物品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出于对知识的尊重,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
在人均拥有图书、出版社以及人均读书数量方面,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以色列每年出版的图书达2000种以上(不包括教科书和再版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共4000多所,平均不到1000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在全国580万居民中,办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以色列14岁以上的公民平均每月读一本书。
如此看来,犹太民族的确无愧为“书的民族”。
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从书本中,犹太人汲取了大量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最终成为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为他们在各个领域创造辉煌业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