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现金主义的实践者。
有一个犹太富翁,临死之际,把亲朋都叫到床前,郑重地口述遗嘱:
“把我的财产全部换成现钞,用这些钱去买一床最高档的毛毯,然后把我的钱放到枕头底下,我要带着这些钱到那个世界上去。”
亲友们一切照办。
富翁目睹一切,心跳悄悄地停了。
这时,来了这位死者生前的一位犹太裔朋友。听说死者的财产已都换成了现金放进了棺材,这位朋友立即掏出自己随身携带的支票,飞快地签上金额,并把那张支票放进了棺材。随即,他从棺材中取出那只塞满现钞的大枕头,拍了拍死者的肩膀说:
“老朋友,金额与现金一致,你会满意的。”
这也许只是一个犹太笑话,但它把犹太人的现金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商场中犹太人的表现与此如出一辙。
“现金主义”的渊源
有人说,犹太人只相信两样东西,那就是自己和现金,由此可见现金在犹太人生活中的地位。
犹太人认为,社会纷繁复杂,世界变化太快,谁也不敢肯定明天将会怎样。一切都在变,只有现金不变,只有现金才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活,才可以对付难以预料的天灾人祸。
也就是说,在犹太人眼里,只有现金最保险。
犹太人这一独特的现金主义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动荡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决定了犹太人在财产选择上与众不同。
历史上,犹太民族一直受到异族的驱逐和掠夺,没有市民权、没有行会会员资格、土地所有权不被认可、甚至没有政府保护,他们的生命随时都可能面临危险,他们的财产随时都可能被没收。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银行对他们根本就没有什么保险可言,诚实的债务人也难以叫他们放心。对他们来说,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紧紧抓住现金。
的确,每次排犹活动中,能逃生者都是因为有现金在手。逃生之后,也是现金,让他们立即东山再起。总而言之,现金是流浪中的犹太人的生活保障与依靠,有了这些能随身携带的财产,即使在逃难中,遇上什么天灾人祸,也不用太担心。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历史教训让犹太人形成了独特的现金观念。
在现金主义的影响下,聪明的犹太人不会购买土地、营建奢侈豪华的别墅,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因为土地、建筑物等固定财产是无法携带的,一旦时局紧张就得弃之而走,这对爱财的犹太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损失。他们通常是持有现金,或把钱换成黄金及钻石,总之,固定财产少之又少。
犹太人的现金主义还体现在他们不愿把钱存在银行。犹太人认为,手头没钱就是穷人,而存到银行的钱是死钱,一旦物价上涨,货币就会贬值。再者,遗产的继承税往往高于存款利息,即便是巨额财产,传承三代也就变成零了。
这样看来,犹太人对现金无以复加的偏爱是值得理解的。
交易最好“现金化”
人、社会及自然都在变,只有现金是不变的,这是犹太人的信条,也是犹太教的“神意”。
彻底采取现金主义,是犹太人的商法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犹太商人中对现钞情有独钟的也不少。
19世纪的南非首富之一,犹太人钻石商巴奈·巴纳特就始终和现金或现金之类的东西打交道。他只喜欢钻石、金镑和纸币,而不赏识那些被称为“股票”之类的纸玩意儿。
还有英国犹太富商、欧洲第二大食品生产和经营集团卡文哈姆公司的老板詹姆斯·戈德史密斯爵士也迷恋于现钞:他对售出的东西一般都要求支付现钞,而购货时则往往尽可能用股票支付和采取长期借贷的方式。
总之,在犹太商人心目中,一切都最好“现金化”。
如果你在做生意时与犹太商人打过交道,也许就明白他们对交易对方的评价,他们心中所想的是:“那个人今天究竟带了多少现款?”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对公司的评价:“今天那个公司换成现款,究竟值多少?”
总的来说,他们关心的是现金,脑子中除了现金,没有其他的货币形式了。他们力求把一切东西都用现金换算来估计其价值,即能相当于多少现款。
犹太人的这一保守的观念,决定了他们在商品交易中力求现金交易。
为了保证最大程度的现金化,犹太商法确定了如下原则:
*商品不卖没有支付能力的顾客。
*在契约上标明付款条件。
*互惠互利,不强买强卖。
*信用限度,表明可以赊欠多少,超过限度不予赊欠。
*对经常拖欠货款的顾客慎重发货。
*约定期一到,立即上门收款。
*收款态度坚决,不让对方有拖延的余地。
*拒绝给不可能付款的顾客发货。
事实上,在当今的贸易活动中,现金仍是十分重要的,瞬息万变的市场,风险潜伏在各种买卖活动中,如果忽视了现金的特殊价值,往往会导致血本无归。
所以说,犹太商人的现金主义对现代商人还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