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温下,金属虽然是良导体,但仍有一定的电阻存在。在跨越干里的输电线上,就是由于电阻的存在,白白消耗了大量的电能。能不能找到一种没有电阻的材料呢?荷兰物理学家卡麦林·翁纳斯的发现对此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1911年,翁纳斯做了这样的实验:他将水银冷却到零下40℃以下,使它凝固成一条线,然后继续冷却到4.2K(一269C)以一F,在水银线上通以几毫安的电流,并测量它两端的电压,他惊奇地发现,水银的电阻突然消失了。这种奇怪的现象当时轰动了科学界,人们把这种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现象。
超导现象的发现,引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注意。人们继续对它进行研究,在超导性质、超导材料、超导理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又得到了许多新的发现。开始人们发现的超导材料或者因为临界温度很低,或临界磁场很小,因而应用范围有限,实用价值不大。1973年,科学家加瓦勒和泰斯塔迪制成温度23.2K的超导材料,取得了超导材料研究的重大突破。由于金属材料超导温度极低,人们把目光转向非金属材料。1986年1月,美国科学家贝德诺尔茨和米勒得到一种金属氧化物,在30K时就出现了超导性。1987年2月24日,我国科学家取得了100K和110K以上的超导体,之后,超导材料导线和超导电动机也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研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