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39700000012

第12章 教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美德,它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孩子必须从小就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的孩子,才可能正视别人的意见,才有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育;不尊重别人,就没有人愿意指点他、教育他。别人对他提出的忠告,他也决不会听进去。这样的孩子,很难不断地进步,而且成人后,很可能与社会处于一种隔离状态。

尊重是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是人际关系的起点。要想很好地融入社会,首先必须学会尊重他人。不尊重别人的人,也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甚至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不尊重别人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不容易结交朋友,而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他(她)的人生之路必将充满磨难,在痛苦的时候没人理解,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得不到任何支持,在不幸的时候没有人安慰。因此,尊重别人不是件小事情,孩子们从小就应该学会。

然而,尽管如此,尽管父母家长都知道教会孩子尊重他人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大多数孩子的表现还是不能令人满意,而多数父母则在关爱中忘记了尊重的重要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家庭情景:祖孙三代围坐在一起吃苹果,父母让孩子拿最大的苹果给爷爷奶奶,而爷爷奶奶心疼自己的孩子,通常会一边夸奖孩子“真懂事”,一边将最大的苹果再送回到孩子的手中,而孩子也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下来。还有,当面临高考的女儿看到父母回家,疲劳地坐在沙发上时,女儿从厨房倒了一杯茶放到父母面前,而父母却马上催促到:“快去复习功课,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其他事情你就不要管了。”女儿只好怏怏地回到房间投入学习中。

相信这种情况在现代家庭中都普遍存在着,在此,父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真的做到位了吗?自己是不是时刻对孩子实施着正确的家庭教育?如果我们还坚持上面这种教育法,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来可能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不妨在这里推测一下:吃苹果的孩子将爷爷递过来的苹果吃了。若干时间过后,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孩子又要让水果给客人吃,结果客人真的拿着苹果吃了起来,没有吃到苹果的孩子就守着客人哭闹起来,大喊“受骗了”,弄得客人和家人都十分尴尬。再看看那位倒水给父母的女儿。女儿对于父母的疲劳、繁忙视而不见,一心埋头于功课,虽然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但是我们是否有着深深的遗憾,这样的大学生是否是我们需要的、理想中的大学生?

现代家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也许是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们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总是全力去满足,对孩子百般呵护,小心伺候,对孩子付出更成为一种习惯。他们总认为自己累点苦点不算什么,但绝不能亏待了孩子;自己有没有面子无所谓,千万不能让孩子没面子;自己受点委屈含泪忍忍,千万不能让孩子受半点委屈。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从不说半个“不”字。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是过得无忧无虑,但是对于“爱”却也越来越麻木了,他们认为自己所拥有的都是本来就应该有的,家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孩子在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根本就想不到要去感谢家人,因为太容易得到了,他们也觉得没有尊重的必要。久而久之,尊重二字就会被他们逐渐忘记。

有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西方有感恩节,目的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但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尊重,懂得爱,并能给予别人爱,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有位教初中的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令自己很难过的事:那年他正带着二年级,在他班上有一位女孩子,是个残疾人,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他们班教室和音乐教室不在同一座教学楼里,每次上音乐课他都将那个女孩背到音乐教室去,他一直坚持背了那个女孩一个学期。有一天,王老师因外出开会没在学校,那位残疾学生没能上音乐课,一个人坐在自己的教室里大发脾气,气急败坏地叫喊着:“王老师死哪里去了?”他回来听说了这件事,当时,心里难过至及,怎么也想不通。后来他明白了:那个残疾女孩已经把自己对她的照顾和关心当做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并不懂得这是别人对她的爱。在接下来的一周,王老师有意没有去背那位残疾女孩上课。听同学讲,在上完音乐课回教室的途中,那个女孩不小心脚下一滑,从楼梯上摔了下去,当时疼得站也站不起来,可是整整一个班的孩子却没有一个上去扶她一下,都在那哄堂大笑。

这种不懂尊重、不懂爱的事例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教师已经站在教室的门口,班级中还有讲话声;课堂上老师讲的滔滔不绝,下面有的同学在做小动作;同学回答问题时总有插嘴的打断别人的回答;回答问题回答的不好或说话口吃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当然,孩子这样做有时只是出于好奇,想看看热闹,有时仅仅只是感觉好玩,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伤害别人的心灵。但是,这不能成为家庭教育不到位的理由。教孩子学会尊重他人是父母必须做的,也是孩子必须学会的。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比较极端。付先生有一个女儿莉莉,今年13岁,刚上初中不久,这个女儿让付先生一家感觉头痛不已,他们觉得已经不能再去教育女儿了,女儿的脾气令二位家长害怕。付先生说,女儿莉莉从来就不知道顺从和尊重父母,而且脾气很坏、不尊重别人、自私、不肯合作。小时候就如此,那时家里人只是认为女儿娇惯了一些,长大后自然会收敛一些,谁知女儿的情况并不像付先生和妻子想象的那样。尽管如此,付先生和妻子依然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要求女儿什么,所以只是客客气气地对女儿恶劣的行为视若无睹。

莉莉上初中后,她的脾气变本加厉。在学校根本不好好学习,很少去坐在教室里听课,她看什么都不顺眼,对家人总是白眼相向,老师管不了,家长也管不了。不仅如此,付先生和妻子还得对莉莉小心翼翼地,因为一旦惹恼女儿,她的脾气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本来以为可以收买她的合作,就替她在房里安装专用电话。她接受了,却毫无感激之意,而且第一个月的电话费就高得惊人。

为了能让女儿脾气变得好一些,付先生和妻子极力去讨好女儿。暑期,妻子专门替女儿办了一个派对,在派对之前,妻子就辛辛苦苦地上街买东西、布置房子、准备点心。到了派对那天晚上,一群脏兮兮、不三不四的青少年涌进屋里,弄坏很多家具。因为花了不少钱,付太太有点心疼,就说了一句要懂得珍惜的话,谁知这句话却惹怒了莉莉,这个女孩竟然出手打母亲,然后任由母亲躺在浴室的血泊中。

付先生当时不在家,当他回来时发现太太无助地躺在地上,而亲手打伤母亲的女儿正在漠不关心地和朋友跳舞,他感到非常难过和不可思议。孩子真的伤了他们的心。在医院里,他和妻子一面相拥流泪,一面反省自己对女儿的教育方式,他们觉得自己作为父母太失败了。

是的,付先生的教育方式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从小只知道给孩子爱,而忘记了管教。其实爱和管教应该双管齐下,在爱中管教,在管教中呵斥,这样才能收效宏远,才可以影响孩子的态度。爱与管教这两方面并非互相冲突对立,而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管教的行动不会减损父母的爱,反而是父母之爱的一部分。适度的处罚不是父母“对”所爱的孩子做什么,而是“为”孩子做什么。如果付先生夫妇能在女儿小时候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就不用在她进入青少年时面对这样的噩梦。

前些年,有人提出了“完全放任”的家庭教育理论,受到很多本身幼年饱受严厉管教之苦的父母所盲从,结果反而使父母失去在家中的主导能力。这种“完全放任”的家教理论过分简化,并不可取。坚持这一理论的专家完全不了解孩子,他们没有想到孩童都想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事,也没有意识到亲子之间的意志之战往往是孩子占上风。持此理论的人想当然地认为,大人如果容许并鼓励孩子发脾气,孩子将来长大还是会培养出温柔可亲的态度。这些乐天派人士说,一个骂母亲“臭死了”的小孩,在他不断说了六七年之后,突然有一天会变成很敬爱母亲,但这其实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如果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具备和善、感恩、可亲、诚实的特质,就应该从小教导他,而不只是期盼而已。如果觉得教养出尊重别人并负责任的年轻人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应该朝这方向来塑造他们。父母教什么,孩子就学到什么。如果我们在孩子小时候没有尽到教导的责任,就不能期待将来这些行为会奇迹式地出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父母如果对待儿童没有同情,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就变成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相反,父母以感情教化孩子,孩子长大后也会成为一个充满仁爱之人。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教育孩子对他人的帮助要感恩,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一个知恩感恩的人。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方法。

家庭的教育和培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要认真培养,以应有的尊重对待孩子,孩子一定会懂得尊重。

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随便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但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让孩子首先学会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父母是管教孩童中最关键的因素,孩子一定要学会尊重父母,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自尊心,而是因为跟父母的关系,会深深影响日后跟别人相处的态度。孩子早年怎么看待父母的权威,将来就会怎么看待学校、执法人员、上司、同事和共同生活的人。亲子关系是孩童最早也最重要的社交互动机会。

务必让孩子尊重父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你希望孩子到了青少年时能接受你的价值观,你必须在他年幼时就赢得他的尊重。如果孩子在15岁之前总是可以违抗父母的意思,当面嘲笑父母,藐视他们的权威,很自然就会越来越看不起父母。

“我老爸老妈真笨,根本就被我吃定了。他们是很爱我,可是我想他们很怕我。”孩子嘴里不见得会说出这些话来,但他每次在亲子冲突中占了上风,就会有这种感觉。日后可能会用更傲慢的态度来表示他对父母的不尊重,更可能会排斥父母的想法或建议。

2.父母必须懂得尊重孩子。

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每次让孩子帮助自己做什么事时总是先说“请你……”,从不说生硬的命令句。如果孩子做完了某件事,母亲就说声谢谢。家庭里有什么事,爸爸和妈妈认为孩子可以参加讨论的,就会让孩子们都来参加,共同商量然后做出决定。孩子的爸爸从来不专治,他如果想调一个电视节目,总是先与孩子商量,“宝贝,我们调个频道看看好吗?”圣诞节时,爸爸给孩子买了一个高尔夫球台,有一次,爸爸想与一个朋友玩一下,就问孩子:“孩子,能不能把高尔夫球台借给我玩一下?”爸爸认为,既然是买给孩子的礼物,并且已经送给孩子,那这个礼物已经是孩子的物品了,要用当然得借,要借当然得请求。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们都表现得彬彬有礼。

3.父母必须在家庭生活中做到互相尊重。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之间的尊重,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父母之间也应经常说“谢谢”“对不起”“请你”。有些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揭对方的短处,甚至谩骂对方,这会给孩子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中国人有句俗话:当面教子背后教妻(夫)。就是要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互相尊重的一面,以便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4.父母必须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给孩子树立榜样。

有的父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嘲笑别人的短处。被嘲笑的人当然并不知道,但却给孩子留下不尊重别人的榜样。有的父母在对待残疾人时有一种逼视的神情,常把盲人叫做瞎子,把一只眼睛失明的人叫做独眼龙。还有的父母喜欢叫别人的外号。这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有些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喜欢给其他同学或朋友起绰号,甚至是恶作剧性质的。有的孩子小小年纪,碰到心情不好的时候居然会冒出一两句脏话。有些父母带着孩子去逛街,遇到熟人,大老远就喊:“嗨”、“喂”,结果被孩子学到,并应用到学校里,见了老师不问好,直接以“嗨”称呼,这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5.给孩子教会所有权概念。

教会孩子所有权概念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所有权的概念。帮助孩子分清,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哪些是自己的物权,哪些是别人的物权。

(2)尊重别人的所有权。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并使其初步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的心爱之物,欢迎别人来参观,来共同分享快乐,如带玩具去幼儿园,请朋友到家里来玩。

(3)做好示范。尊重孩子物权的本身,就是一个尊重别人所有权的良好示范,家长要多提供这样的示范,创造一个尊重物权的人文环境供孩子领略和感受。孩子认识事物带有强烈的情绪性、模仿性,孩子的物权被尊重,他有了很好的情绪体验,受到良好的感染后,会更加积极地模仿成人,去尊重别人的物权,养成很好的习惯。

(4)别人的物品不随便拿。有的孩子看见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把别人的拿过来改上自己的名字,告诉孩子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别人的东西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这些行为是错的、丑的,绝对不能这样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动,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

(5)在家里、在幼儿园要经常进行尊重孩子物权的教育,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行为练习。这样,相互尊重物权、公私分明的良好行为品德习惯会很快形成,我们的教育就落到了实处。

(6)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而又很想要,可以向朋友借,但必须经过别人允许,借来的东西要爱惜,使用后如期如数归还,并道谢;也可以用自己的东西去换借别人的东西,互换互借,加强交流,这也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孩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自己没有,借用不方便的,要向爸妈讲明理由,征得同意,购买回来爱惜使用。成人供给的东西太多太乱太杂,会使孩子感到来得容易而不珍惜;如果对孩子物品供给太紧,也会使儿童倍感困难,为难之及时,也会使孩子去拿别人的物品,受到指责后又会自卑和懊恼。所以,家长要为孩子适时合理地购物,合理满足孩子的需要。

平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孩子时不时表现出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畸形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伤害别人的心灵。当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类似情况时,不要立即板起脸来训斥孩子,要平静地与孩子谈谈,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坏处,要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要让孩子知道,开玩笑要讲究场合,要有分寸。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叫别人绰号、围观等,本身就是不太文明的行为,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给孩子平静地讲一点道理,让孩子领悟到自己的不对,意识到尊重别人的重要性,从而养成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爱心

一个本身不懂得爱的人很难体会别人的爱,在他们眼里,父母亲人对自己的所有付出从来都是单向的,不需要回报,他们感受不到爱,也不会付出爱。

同类推荐
  • 正视青春危机

    正视青春危机

    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
  •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让你一生受益的名人智慧与幽默

    本书荟萃了百位名人的最精彩幽默与智慧故事,其人物声名显赫、成就斐然,其故事经典鲜活有趣。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更会给你一种博大精深的智慧。除此之外,还将古今中外的名人格言集纳于本书中,它是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的力量。二者相结合,能够使读者丰富见闻、培植智慧、享受幽默;能够增强读者在特殊场合、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人生怎样耐得住寂寞

    寂寞其实是对内心的一种砺练,耐得住寂寞才不会被生活所操纵,才会掌握人生的主动权。本书教你直视寂寞、忍受寂寞、搏击寂寞、享受寂寞,让你拥有灿烂的每一天和在人生中取得辉煌的成就。
  •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20几岁要知道点历史常识(中国卷)

    本书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历史真相的书籍,本书从历史谜团、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战争、史学著作、历代帝王和风云人物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传统精神文化形成的过程,使人们能自由穿梭于历史长河之中,吸收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精髓。
  • 女人好交际,职场好人气

    女人好交际,职场好人气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已经过去,从女人进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们要告别平庸的自己,成就辉煌的人生。而我们的Office Lady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姿态万千、谈吐优雅、气质高贵、集美丽智慧于一身的形象,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如花般绽放的职场女性要怎样才能把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呢?秘诀就是:经营人际,利用人力,成就人气!人力是职场中最大的资源,职业女性若想取得成功就不能让资源浪费。而只有你的人际得到了提升,你的人脉才会贯通,人力才能发挥,人气才会上扬,人生才能成功!
热门推荐
  • 穿越之为再次爱你

    穿越之为再次爱你

    当一个古代女子穿越到现代只为在爱王俊凯一次,他的愿望能实现吗?
  • 偶的男友是怪兽

    偶的男友是怪兽

    在这本书中,公主告诉fans们,男孩“怪”一点才会吸引女生的眼球哦!“怪”就是复杂,就是有内涵,就是有个性啦!本书中的男主人公莫海野就是那么一个“怪”男孩,他脾气臭臭的(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孩子不屑一顿),有点暴力倾向(绝招:怪兽神拳!T-T),而且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一个“怪”男孩,他的身边会发生一些什么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故事呢?
  • 腹黑老公的宝贝宠妻

    腹黑老公的宝贝宠妻

    她原本是千金大小姐,但在一夜间,她失去了最亲爱的爸爸,让她彻底崩溃,而她自己却被最亲的人背叛,一下子掉入了万丈深渊的黑暗中……成人后,她遇到一个霸道、腹黑、妖孽的老公......
  • 芳草园手记

    芳草园手记

    所有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如此有趣,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顺利还是坎坷,所有人都会经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而又不乏磨练的小成长,不是吗?那我会如何呢?带你瞧瞧吧!
  • 爱会成瘾

    爱会成瘾

    今生只愿牵着你的手,与你白头偕老,我们不是异类,我们只是跨越性别彼此相爱的人。
  • 千金娇妻:婚天爱地

    千金娇妻:婚天爱地

    她是白城的第一千金,高贵妩媚却又低调。他对她,虽不是一见钟情,但也是三见定情了。红三代官二代的黑狐狸,软磨硬泡,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可以春宵一度。他的革命最终目标就是她,且看腹黑的狐狸如何拿下这只纯洁的小绵羊!
  • 未来篮球

    未来篮球

    2024年,世界篮球使用统一规则的第十个年头,同时也是中国青年体育大联盟、高中全国篮球联赛十周年。三个少年怀揣着的梦想加入了圣哲高中,开始了他们的征程。校园的日子是充斥着坎坷、友谊、爱情、奋斗、理想的综合载体。青春无悔,梦想最大。全球统一的规则、四分线、麦迪规则、无中锋阵容、逆天的黄皮肤少年,这就是未来篮球,千万不要觉得不可思议。记住未来有无限可能。
  • 洪驹父诗话

    洪驹父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渊九天

    重渊九天

    神的时代,世分三界,天划九重,仙魔神只在一瞬之间儿时的羁绊只是个意外很久以来,你注目的是我,我追逐的是他,经年过后纯真不再只是爱还在不在?
  • 神州战纪

    神州战纪

    上古之时,种族林立,仙神显迹,可后世却只有其传说,难见仙神。当万世后一切重归原点,神话时代再次降临,仙神消失之谜能否解开?万族再次现世,华夏一族又将何去何从?既然上天给了我们枷锁,那我们就应打破它。先祖的希望我们的荣耀,终有一天我们会完成---主人公寄语本故事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