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
姚启圣是清初平藩平台的大功臣。在平定浙闽藩乱、安定沿海大局中,战功显赫;在剿平踞台澎郑氏集团妄图自立势力,实现国家统一大业中,功勋卓著。
爱民任侠仗义
姚启圣(1624—1683),字熙止,号忧庵。明会稽(今浙江绍兴)马山姚家埭人。家产殷富,无纨绔习气。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少负大志,耿直仗义,任侠豪放,视金钱如粪土。文武兼备,临阵出奇制胜。历官知县、知州、福建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清军定江南后,姚启圣投笔从戎。在任通州知州时,因执土豪杖杀之,弃官归里。路遇两健卒掠一女子妄图不轨,姚启圣见状借故与之好语,乘隙夺其刀杀之,送女子还家。后为躲避缉捕,流亡辗转数年。顺治十六年(1659),在盛京(今沈阳)入族人籍,投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应八旗乡试,列举人第一名,授广东香山(今中山)知县。因前任欠缴税银数万而入狱,姚启圣经申报悉数代为偿付。香山濒海,下海捕捞、贸易,为县民重要经济来源。姚启圣为民生计,擅开海禁,因此而被罢官。后经商七年。
平定闽浙藩乱
姚启圣为平定闽浙藩乱,驰骋疆场,屡建战功。
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乱起。次年三月,“三藩”之一驻福建耿精忠部反叛,执福建总督范承谟杀之,又攻皖、赣,入浙江,陷温州,旁及台、处两州诸属县。清廷遣康亲王杰书率兵反击叛军。在此军情危急之时,姚启圣慷慨以家财募集健儿数百,效力康部,亲冒矢石与叛军作战。未久,任诸暨知县,削平境内紫琅山土寇。康熙十四年,越级提升为温、处两州佥事,克松阳、武义两县。康熙十五年,收复云和后,让长子仪率军南下,破耿军于温州。十月,姚启圣挥师浙闽之咽喉仙霞岭关,浙境藩乱荡平。
仙霞关攻克后,姚启圣随康军直趋福建。因善用兵,出奇制胜,叛首耿精忠及其总兵曾养性等战败投降。姚启圣擢升福建布政使。此时,福建敌情仍然严峻,一是盘踞台湾的郑锦(经)乘“三藩”起乱,大举入侵福建沿海;二是“三藩”之首吴三桂部将韩大任自江西攻入福建汀州。韩骁勇善战,世称小诸葛,与郑锦合力反清。姚启圣对韩军既剿又抚,使之倾部归顺。康熙十六年,姚启圣随康亲王征战福建南北,收复邵武、兴化,尽取漳州、泉州。因屡立战功,受诏嘉奖。
康熙十七年,遁厦门的郑锦谴大将刘国轩犯漳州、泉州等地,福建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率军战败,长泰、同安、平和等县相继失陷。危急中廷诏姚启圣任福建总督率师反攻,连破刘军,攻克平和、长泰、漳平等地,授正一品。康熙十八年,刘军又犯长泰。姚启圣与时任福建巡抚吴兴祚(山阴柯桥州山人),彼此策应,大败敌军,先后招降官兵一万四千余名。康熙十九年,姚、吴与提督万正色、总兵赵得寿联手,分兵七路收复海澄、金门、厦门等所陷郡县,至此八闽平定。郑锦遁台。
协力统一台湾
郑锦遁踞台湾后,仍称延平王继续反清,妄图自立乾坤。康熙二十年,郑锦死,其子克爽袭。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姚启圣与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挥师出海,先克澎湖,八月攻克台湾,克爽降,清政府即在台湾设三县一府,驻兵屯守。姚启圣为平定台湾,竭尽心力,功勋卓著。
姚启圣在平定福建叛军时,就已确定了乘胜追击、直取台湾主张。在其枟视师枠诗中的“提师渡海极沧溟,万里波涛枕上听”之句,就充分表明了平台决心。当郑锦遁台后,朝臣对台问题有主战、主和之争。姚启圣认为台澎乃浙闽屏障,必须收复,坚决反对议和,力陈以剿寓抚、以战逼降、彻底平台方略。并实施了许多重要举措:其一,与巡抚吴兴祚精心规划设计了征讨台澎具体方案。其二,稳定福建沿海。在收复金、厦后,即上疏并允准开海界复民业,出资赎回流徙难民二万余,准降卒垦荒定居,严禁军兵掳女子北上,并着专人管理沿海。稳固民心,复苏民业,使平台无后方之忧。其三,献私财助军。他以变卖会稽祖产、向亲朋借贷及在香山罢官后经商七年所得,先后捐助军银15万两之多,其中半数用于为投诚官兵发饷,对降将另行赐财并辟馆安置优抚。姚启圣的报国忠心和真诚招抚之举,使降者大为感动,于是敌兵接踵来归,并恩效死力反戈一击。其四,上疏力荐施琅为攻台水师提督。施琅原为郑锦部将,顺治间降清。姚启圣量其才干,于康熙十八年上疏推荐重用。康熙二十年,郑锦死,攻台时机已到。为此,姚启圣又以家口百人性命作保力荐施琅出任水师提督。其五,选精干潜入台澎,以理义、金帛离间郑氏集团,或为内应。其六,在厦门建立了充实的支前基地,馈运军需和后备兵力。交战后,从厦门以大量战船和民船载货米、金帛至军营。当施琅二万余水师初战澎湖失利时,姚启圣即亲率士兵万余人支援,扭转战局。在这万余士兵中,有数千人是由他变卖家眷首饰供给军饷的;在增援战船中有百余艘是他自己捐资建造的。姚启圣与施琅在六月协力攻克澎湖后,旋于八月亲征平定台湾。姚启圣为平定台湾,实现国家统一大业,贡献卓著,光照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