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
先秦
会稽山古名茅山,亦名苗山、防山、南山、栋山(栋即镇)。
大禹治水七年功未及成,乃登茅山别峰宛委山,发金简玉书,得通水之理,治水才告成功。禹即天子位十年,归还茅山,在此朝四方诸侯,会计治国之道,以传国政。为志其盛,禹更名茅山曰会稽山。按禹自己生前遗言,他死后用苇椁桐棺土葬在山之东南麓。启立宗庙于墓地。禹陵、禹庙,垂四千年祀祭不绝。
春秋与战国间,会稽为越国发祥之地。枟周礼· 大司乐枠:“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郑玄注:“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山,青州之沂山,幽州之医巫闾山,冀州之霍山。”
秦代
祠官常奉会稽等五名山,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登上会稽,祭拜大禹,望祭南海,并立石碑刻写颂大秦功德文。二世元年(前209),至会稽循礼祭祀。
汉代
令郡国、县立祠,按古祀岁时祀名山大川以牛。会稽山祭祀惟谨。司马迁(约前145或135—?)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
晋· 南北朝
晋成帝咸和八年(333),会稽山从祀北郊。
南朝梁(502—557),会稽山、会稽江皆从祀北郊方坛。
北朝北齐(550—577),会稽山神从祀北郊方泽。
隋代
文帝开皇十四年(594),诏以会稽山为南镇。诏曰:南镇会稽山就山立祠,东海于会稽县界近海立祠,取侧近巫一人主知洒扫,并命多莳松柏于祠下。
唐代
会稽山从祀京师方丘。又按制祭于越州,年别一祭,以五郊迎气日用太牢祭之。祀官由越州都督或刺史充任,仲春、仲秋二时戊日祭。
玄宗天宝十年(751),封南镇会稽山为永兴公,遣臣专程至越州于三月十七日一时祭告。此后,每岁以南郊迎气之日祭。
宋代
会稽山配位京师坛丘受祭。又,太祖乾德六年(968),以会稽山在吴越国,乃下其国行祭事。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诏南镇庙域封内厉禁不严,下令转运司戒诸灵祠,刻四至以谨侵盗。其时,庙广45丈,南北250丈,门庑堂序凡41楹。
仁宗景祐四年(1037),越州知州蒋堂重建庙宇。哲宗元祐五年(1090),知州钱勰重修。徽宗崇宁四年(1105),知州王资深重修,用钱65万(官钱5万、进士诸葛恺出50万、诸葛材助10万)。
徽宗政和(1111—1118)间,诏封会稽山为永济王。
高宗绍兴(1131—1162)间,定祀南镇会稽山永济王乐章(致祭时配乐之词),共有迎神、送神等六首,这里移录主词一首:
“维南有山,于彼会稽。作镇在昔,神则司之。厥有旧典,以祀以时。百味维旨,灵其燕娭。”
附:金章宗明昌(1190—1196)间,封南镇会稽山为永兴王,遥祭于河南府。
元代
成宗大德二年(1298)二月,诏封南镇会稽山为昭德顺应王,遣专使奉玺书到庙代祀。敕有司岁时与岳渎同祀,着为定式。
武宗至大二年(1309),按故址25亩半范围重建南镇庙,绍兴路总管朵儿赤主其事。新庙“壮丽靓深,明宫斋庐多至千础”。泰定帝泰定三年(1326),买田117亩奇,以供祭祀、修缮之用。顺帝至正四年(1344),重修庙宇。
皇帝遣臣至南镇庙代祀:元统三年、至元二年、至元三年、至元五年、至正九年。同期除遣官祭外,以三月土王日在京师遥祭。后罢遥祭而祭于庙,祀官以所在守土官为之。
明代
在京师,会稽山神从祀圆丘(后改方丘)。以清明、霜降日祭。
太祖洪武三年(1370),诏去前代所封爵号,只称会稽山之神。祭礼定为:每岁一传制,遣道士斋香帛致祭;新皇帝登极则遣官告祭;灾眚则遣官以祈祷祭。每岁以春、秋二仲月祭,其期后禹陵一日。其时,庙田、地、山计516 亩有奇。
洪武二年,太祖遣特使告祭。
皇帝登极遣官告祭的有;太祖、宣宗、英宗、代宗、英宗(天顺)、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熹宗、思宗。
因灾眚遣使祈祷祭的有:宣宗宣德十年,英宗正统二年、九年、十年,代宗景泰六年,宪宗成化十三年、二十年,孝宗弘治六年,武宗正德六年。
遣道士例祭的有:景泰三年,天顺六年,正德十三年,嘉靖六年、三十三年,万历三年,崇祯十二年等。
徐文长(1521—1593),题碑文“一维十道”。
清代
会稽山神在京师配飨于方泽,复在地祇坛从飨。庙祭以春、秋二仲月,行祭在当日寅卯间。除皇帝遣臣以太牢告祭于庙外,由地方常祀以少牢。祀官行三跪九叩礼。
顺治至嘉庆间,皇帝遣臣至庙告祭有:
顺治八年(1651)、十年、十八年。
康熙六年(1667)、十五年、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七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四十二年、四十八年、五十二年、五十八年。
雍正元年(1723)登极,特遣臣告祭。
乾隆元年(1736)登极,特遣臣告祭。此后,遣臣致祭的有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十六年、二十年、二十二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三十七年、四十一年、四十五年、五十五年。
嘉庆(1796—1820)在位的头八年,遣官致祭两次(此后的资料均为阙如)。
元、明、清三朝,皇帝遣臣至庙代祀,告祭之祭文,大都载于府、县旧志。
康熙四十二年(1703),御题南镇庙匾“秀带岩壑”。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至于南镇,御题庙匾“表甸南疆”。
康熙二十九年(1690),绍兴知府李铎重修庙宇。此后,屡有修葺。
民国
清末至于民国,祭祀无前代盛典,但民间祭祀承续不绝。每年三月初六日庙会,自宋以降累代不绝,民国间除抗日战争时期外,仍按习俗进行。其时,有民祭香火,有迎神赛会、社戏、杂耍,群众生产、生活用品和儿童玩具等买卖甚盛。
民国25年(1936),庙舍部分被地方农垦部门占用。
民国37年(1948)3月,周建人陪同许广平母子回故乡,游观禹庙、南镇。
新中国
在1958年前,仍有庙事活动。1961年,为建稽山公墓,庙毁殆尽。1966年,公墓改建火葬场。1999年,火葬场移建别地;次年1月,庙地故地移交给市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有人士拟复建南镇庙,并已绘出按原貌设计的图样。
(2001年9月8日夜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