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由于患腹泻时,由于小肠黏膜有病变及消化酶的活力减低,使小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都发生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若继续给以各种食物和饮料,会进一步增加消化道的负担,使病情加重。特别是伴有呕吐的小儿,给予食物后,不仅不能吸收,反而加重呕吐,并通过呕吐带出部分电解质而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因此,腹泻后短期内禁食,可以使肠道得到相对休息,对治疗胃肠病变有很大帮助。
禁食期间,可以通过静脉或少量多次口服的方法给以必要的水分、电解质和葡萄糖,以保证机体的正常需要。
什么是小儿窦性心律不齐
表现为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末期心率减慢。在发热、运动、情绪紧张、哭闹或服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消失。
什么是小儿窦性动过速
表现为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若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则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影响也可引起心率过速。
什么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
这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动产生和传导发生障碍。小儿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心动过缓外,还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以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症,简称“快-慢综合征”。
什么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此病约有60%发生在健康儿童身上,约5%~10%病人原有预激综合症,亦可见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个月以下婴儿多见,常突然发作,此时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呼吸急促、拒奶、呕吐、口唇发绀等症状,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突然停止。血压低,听诊时发现心音弱,心率快而规则,新生儿可达300次/分,婴儿可达200~300次/分,年长儿可达160~180次/分。
什么是小儿心脏早搏
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早搏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的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切诊断。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
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低血钾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为Ⅰ、Ⅱ、Ⅲ度。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仪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率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及缺氧综合征,这是十分危险的,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智力低下
哪些疾病因素会导致幼儿智力低下
遗传代谢病、内分泌病及脑血管病,如苯丙酮酸尿症、枫糖尿症、精氨酸琥珀尿症、同型胱氨酸尿症、维生素B6依赖症、脑炎状核变性、脑白质营养不良、脑黄斑变性症、结节性脑硬化、高雪氏病、匹曼匹克病、半乳糖血症、黏多糖病、克汀病、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都可导致小儿智力低下。
哪些先天因素会导致幼儿智力低下
如先天畸形的头小畸形、头大畸形、脑积水、脑性瘫痪、颅内先天囊肿、脑血管瘤等,也可导致小儿智力低下。
营养不良
幼儿营养不良有哪些表现
小儿营养正常表现在身高、体重增长正常,皮肤粉红色而且丰满,肌肉结实有弹性,神经精神发育正常,各器官的功能正常,小儿活泼愉快,反应能力很好,食欲好,睡眠安静。
营养不良的小儿体重增加缓慢,或者不增加,甚至可减轻,按病情的轻重,体重一般可比正常同龄儿轻15%~40%,甚至更多。皮下脂肪减少,如不能维持正常代谢最低需要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就会妨碍小儿脑与器官的生长发育。
什么是Ⅰ度营养不良
Ⅰ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15%~20%,腹部及躯干部皮下脂肪薄,皮肤颜色正常或稍苍白,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8厘米,肌肉不坚实,其他无改变。
什么是Ⅱ度营养不良
Ⅱ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25%~40%,身高低于正常值;腹部皮下脂肪层几乎完全消失,胸、背、腰部、上下肢、臀部皮下脂肪少甚至消失,面部皮下脂肪也少;皮肤苍白且干燥、松弛而没有弹性;原来已经学会站和会走路的婴幼儿变成不能站立和行走;爱哭,哭声无力;烦躁,对周围环境无兴趣;食欲减低,对食物耐受性差,常易腹泻;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体温不规则,睡眠不安;免疫力降低,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及佝偻病;可有贫血及其他维生素缺乏症的表现;可略伴有体力不足,有的智力可能低于正常儿。
什么是Ⅲ度营养不良
Ⅲ度营养不良。患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轻40%以上,身高也低于正常值;发育迟缓,骨龄低,明显消瘦,最后臀部及面部皮下脂肪也消失,额部有皱纹,颌骨及颧骨突出,颏部变成长形,外貌像老人;皮肤苍白,完全失去弹性,个别部位皮肤可有脱屑、色素沉着、紫癜、褥疮或营养不良性溃疡;肌肉萎缩形成“皮包骨”;体温低于正常,心音低钝,精神不稳定,食欲低下或消失;对食物耐受力和免疫力更低,可引起胃肠道形态和功能紊乱,可有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和胃黏膜萎缩,导致各种营养缺乏,形成恶性循环。患儿极易患佝偻病及各种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泌尿道感染、结核及各种传染病,感染时常伴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使病儿的营养补充困难,又可导致营养不良加重;可并发贫血及各种维生素缺乏症。
如何预防佝偻病
预防小儿患佝偻病,应从胎儿时期开始,即母亲在妊娠期间要注意饮食,多在户外晒太阳,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最好每天服浓鱼肝油400单位。婴儿出生后,最好坚持母乳喂养,出生2~3周后每天给浓鱼肝油400单位,早产儿、双生儿须加倍;适当给予钙剂,每日0.5克,就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新生儿满月后,即可抱至户外接触阳光,3个月后即使冬季,天气好时也可抱出晒太阳,可使婴儿皮下胆固醇得到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维生素D。人工喂养的小儿,如有牛奶喂养,最好用加入维生素D的强化牛奶,一般1000毫升牛奶中有维生素D400单位,可不必再给婴儿另外添加维生素D制剂。要注意小儿的清洁卫生,要及时添加辅助食品。
怎样预防小儿缺锌症
在正常人体内,各种元素都有一定的含量和适当的比例,过多或过少都会破坏元素之间的平衡;若长期超过生理需要或长期不足,都会造成生理功能失调,导致发生疾病。一般小儿,每日约需锌5~10毫克,只要注意经常喂给肝、瘦肉、蛋黄、黄豆、花生米、核桃等食物,小儿如不挑食、不偏食,有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就不会发生缺锌症。如果怀疑小儿缺锌时,一定要去医院检查发锌和血锌,确诊为缺锌时才可服药治疗;一旦症状改善,就要调整服锌量或停药,用含锌量高的食物来补充即可。切不可把含锌物当作补品给小儿吃,否则,服锌剂日久会引起毒性反应。
骨髓穿刺会危害小儿健康吗
小儿得了血液病,或者怀疑肿瘤转移或侵犯到骨髓,就要做骨髓穿刺检查,这是为什么?
我们知道血细胞是从骨髓生出来的,正常的骨髓才能生出正常的血细胞。如果末梢血象异常,就要到它们生身之地的“老家”进行调查,了解是否不正常的细胞生得多了,了解它们的前身是否正常,是否生不出正常的后代。在正常情况下,进行骨髓穿刺检查,要比进行末梢血检查更为准确可靠。所以,遇到不能确定原因的贫血患儿,不能排除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时,或不明原因的肝脾淋巴结肿大,都应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穿刺的部位一般可在髂骨前或髂骨后的突出部位,或脊柱骨后突起处,有时可穿刺胸骨。穿刺时患儿没有多大痛苦,其疼痛程度比注射青霉素时的皮肤试验加肌肉注射还要轻些。一般是用一小针局部麻醉后,将针扎进骨髓腔内取出几滴骨髓做检查。抽骨髓会妨碍小儿健康的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骨髓穿刺是一种十分安全、能够帮助诊断血液疾病的方法,现在已普遍应用。
怎样早期发现幼儿心脏病
小儿先天心脏病(又叫先天心病)的症状随着畸形的类别而不同,并随畸形的严重度而轻重不一。常见的症状有心悸、气急、咳嗽、咯血、胸痛、易疲劳、头痛、头晕、昏厥、紫绀、下蹲习惯和浮肿等,婴儿还有吞咽困难、呕吐、发育障碍、易患呼吸道感染等,婴儿体重不增、易出汗。病变较轻时,多数患儿早期无任何症状,但有特征性的心脏或血管杂音,异常心音和心音异常,还可见到发育不良、紫绀、杆状指(趾)、胸廓畸形、心前区搏动异常明显、血压和脉搏变化等。若小儿自幼有以上表现,家庭有先天心病史,母亲妊娠期有感染史等,均提示有先心病的可能。父母应带小儿去医院看医生,作相关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疾病而错过治疗的最好时机。
怎样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做好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工作。在乙型脑炎流行季节前1~2个月,6个月至12岁的易感儿均应预防接种乙脑疫苗,可使儿童不得乙型脑炎。灭蚊是预防乙型脑炎最根本有效的方法。在积极灭蚊的同时,还应采取防蚊措施。如用蚊帐或用药物防止蚊虫叮咬小儿。此外,还须控制传染源,如消灭蚊虫和蚊虫孳生地;填平死水坑、洼地;在水不能排尽的水洼内,喷洒少量化学灭蚊药等。农村要做好动物的管理。猪是乙型脑炎的主要扩散宿主,做好猪圈的环境卫生及圈内卫生。饲养处要离住所远一些。一旦发现乙型脑炎患者,要立即隔离,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
儿童患肝炎怎样采取隔离措施
儿童患肝炎时,如不能住院治疗,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隔离治疗。一般来说,急性肝炎病人应该从发病日期算起,至少隔离一个月。
家庭隔离应做到以下几点:
1.病儿的食具、嗽口杯、茶杯、脸盆、毛巾、便盆、各类用具与健康人的分开使用。病人要单独吃饭,要吃易消化的食物。吃剩下来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下餐吃时要重炒一下。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