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06700000003

第3章 诚信乃为人处世之道

人的一生,一是学做人,会做人;二是学做事,会做事。而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离不开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诚实守信是做人之本、办事之根。

千百年来,我们的民族正是将“无信不立”的格言铭记于心,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才使得我们的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一、实事求是乃处世根本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美国)德莱塞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史官,叫董狐。因世袭太史之职,亦称史狐。

当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是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时,不但搜刮民财,乱收赋税,还时常站在城楼上,用弹弓射街上来往的行人取乐。有一次,厨师为他炖熊掌没炖烂,他竟然一怒之下把厨师给杀了。

晋国的一位大臣赵盾,看到晋灵公这样残忍昏庸,眼看着晋国就要毁在他的手里,就劝说他。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在心里算计着一定要杀掉赵盾,除掉这个让他不高兴的人。

一天,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吃饭的时候,早已埋伏好的十几个士兵突然冲上来把赵盾包围起来,要杀害他。幸亏赵盾武艺高强,又得到一个他曾经周济过的人的帮助,才逃了出来。

后来,赵盾的一个族弟找了个机会把晋灵公杀了,为赵盾报了仇。并且立了新的国君,重新把在外避难的赵盾接回来,官复原职。

那时候,君主再昏庸也是不能杀的,臣下杀君主是不忠不义的表现。无论如何谁也不想承担杀君的罪名,于是赵盾就想看一看,史官是如何记录这件事的。

一天下午,赵盾来到当时负责编写晋国国史的太史官董狐那里。他看完记录那段历史的竹简后,很生气地对董狐说:“晋灵公死的时候我不在朝中,怎么能说是我杀的呢?你这样乱写,诬蔑朝廷命官,是要杀头的!”

董狐不慌不忙地说:“您是正卿,逃亡却不出国境,回朝之后又不讨伐国家的乱臣。说您不是这件事的主谋,谁会相信呢?”

赵盾一听,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但他还是说:“还是修改一下吧,改了对大家都有好处。”

董狐严肃地说:“作为一个史官,最重要的就是诚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来不得半点虚假,否则就是对后代人的欺骗。我的职责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让我为了个人私利改写史书,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丢掉脑袋对于我而言是件小事,丢掉了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节操可是大事了。”

赵盾听了董狐的一番话,被他这种诚实的品德打动了,没再说什么就走了,并且以后也不曾为难董狐。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董狐直笔”典故的由来。后来,孔子评论道:“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应受到称赞;赵盾也是“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实属冤枉。从此,后人便把“董狐直笔”作为史家秉公直书的典范加以颂扬。

史官董狐冒着杀头的危险,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发生的本来面目,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但他完成了自己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责任和对历史负责的使命,也展现了他诚信做事的良好品质。如真的被赵盾杀害,我想他也无怨无悔了。

董狐的这种精神已为后世正直史官坚持不懈地继承下来,成为我国史德传统中最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唐朝的吴兢同董狐一样,也是一位诚实正直的史官。

武则天晚年有两个宠臣,一个叫张昌宗,一个叫张易之。二张恃宠骄横,宰相魏元忠很气愤,就对武则天说他们是小人,不该把他们留在身边。

二张知道了这件事,担心武则天死后,魏元忠要处置他们,因而对魏元忠怀恨在心,便诬陷魏元忠有不忠于武则天的谋议。武则天遂下令逮捕了魏元忠。

为了置魏元忠于死地,张昌宗暗地里诱逼凤阁舍人来说,让他出面作证,就说自己亲耳听到过魏元忠的言论,事成之后,定有厚报。张说当时就答应了。

一天,武则天传召张说。在他进宫之前,同为凤阁舍人的宋景说:“名义至重,鬼神难欺,可万万不能伙同小人陷害君子呀!”张说听从了宋景的话。

在武则天问及此事时,张说如实禀告,说自己没有听到魏元忠说过不忠于武则天的话,是张昌宗逼迫他诬陷魏大人。结果,魏元忠得以免死,张说被流放岭南。

文馆学士吴统在撰写《则天实录》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上了这一段历史事实。

武则天死后,张说又回到朝中。从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起,张说一直担任宰相等要职,并兼修国史。他看到这段记载后,觉得尽管符合事实,但有损自己的形象,所以就动了改史的念头。

张说明知道这是吴兢写的,却故意说:“刘五(即史学家刘知几)太不相容了!”

吴兢站起来说:“这本是我写的,这段史文的草稿都在,您怎么能错怪死去的人呢?!”他说这话时,与他在一块工作的史官们都惊得变了脸色。

后来张说又请求吴兢改动几个字。吴兢就是不答应,他说:“假如顺从您的请求,那么这部书就不能算作正直的,怎么能够让后世相信呢?”

吴统与晋国的史官董狐一样,认为史官的职责就是记录真实的历史,绝不能为了个人私利改写史书,否则就丢掉了作为一个史官应有的节操。他们的这一传统美德为后代进步史学家弘扬发展,编著出许多堪称信史的著作,是我国史着中的精华。他们事实求是的处世作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诚信宣言:

汉代史学家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本义上讲,“实”就是充盈、稳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如实在、实际、实话、实干等,与“虚”、“空”相对。有真,才有善与美;实在,才有诚信与秩序。真与实,自古就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基本规范的重要内容。所谓“不受虚言,不听浮木,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就是千百年来对人们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二、永远记住自己的诺言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一个成功的人,绝对不会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的人。你自己说过的话,你就应该实现它,不管代价是什么。你有能力说出那样的话,你就要有能力去实现它。如果实现不了,当初就不要答应,言而无信的小人是大家最深恶痛绝的。你要记住,信口开河的人会经常忘记自己的许诺。

记住自己的承诺能使你受人尊敬,也能给你带来很多成功的机会。也许为了这个承诺付出了很多,但是你会在以后收到十倍的回报。

记住自己的承诺会给你带来尊严,有尊严,别人才会尊敬你,这是每个人成功的前提!

陶侃,东晋人。有一次,陶侃在武昌宴请殷浩、庾翼等几个名士。席间,吟诗作赋,讲谈学问,好不高兴。

大家喝过两杯酒之后,殷浩举杯说道:“将军,您最近平定了郭默的叛乱,立下了大功,请让我敬您一杯!”

陶侃想了一想,痛快地说:“谢谢,喝!”说着,便端起酒杯,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接着,庾翼也举起杯来,说道:“将军,若论战功,您上次平定苏峻的叛乱,功劳更大,请让我也敬您一杯!”

不料,陶侃却抱拳作揖,诚恳地说:“先生,对不起,我今天饮酒已经足量了,不能再饮了!”

见此情景,庾翼很不高兴,殷浩便附和着说:“将军,今天大家高兴,您应该开怀畅饮!我看得出您有海量!”

令人想不到的是,陶侃却泪流满面,哽咽着说:“实在对不起!不瞒二位先生,家母生前曾给我规定:每次饮酒,三杯为限。今天杯数已足,我不能违背先母的禁约!”接着,他回忆了青年时代的一段往事。

陶侃的父亲陶丹本是三国时孙吴的名将,但很早就去世了。陶侃全靠母亲纺纱织布抚养长大,后来当上了浔阳县城一名小小的“鱼梁吏”。

陶侃的母亲对陶侃的要求非常严。有一次,陶侃托人捎几条咸鱼回家,想让老人家高兴高兴。不料陶母将鱼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还附了一封口气严厉的信,说:“你现在才当上了个小官,就拿公家的东西回家,那以后当了大官,岂不连皇帝的东西也敢拿了?”

还有一次,浔阳县衙举行宴会,陶侃喝得酩酊大醉。酒醒后,母亲一边垂泪,一边责备他说:“饮酒无度,怎能指望你刻苦自励,为国家建功立业呢?”陶侃羞愧难当。母亲要求他保证:从此严于律己,饮酒不过三杯。

陶侃讲完往事,又接着说道:“苏峻、郭默之乱虽然已经平定,但是国家尚未统一,男儿报效国家的路还很长,我怎能违背先母的遗训呢?”

殷浩、庾翼听完,肃然起敬地说:“将军,虽然老夫人仙逝多年了,而您信守遗训,不减当初,这种美德一定会同功业一起,永留青史!”

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的根本;诚信的最高境界是克己慎独。陶侃的母亲生前曾给陶侃规定:每次饮酒,三杯为限;陶侃也向母亲保证:饮酒不过三杯。若干年后,陶母虽然不在了,但陶侃仍自觉遵守先母的遗训——饮酒限三杯,表明陶侃之诚信达到了至高境界。

他出生在中国香港的一个贫困家庭,很小就被家人送到戏班。经人介绍,他进了香港邵氏片场,专门跑龙套。在那样的环境里,他没有怨天尤人,依然刻苦勤奋。由于学了一身好功夫,加上为人厚道,几年以后,他开始担当主角,小有名气,每月能拿到3000元薪水。

有一天,行业内的何先生约他出去,请他出演一个新剧本的男主角:“除了应得的报酬,由此产生的10万元违约金,我们也替你支付。”何先生说完强行塞给他一张支票,便匆匆离去。

他仔细一看,支票上居然写着100万元,好大的一笔款子!他从小受尽苦难,尝遍艰辛,不就是盼望能有今天吗?可转念一想,如果自己毁约,手头正拍到一半的电影就要流产,公司必将遭受重大损失。于情于理,他都不忍弃之而去。

一宿难眠。次日清晨,他找到何先生,送还了支票。他说:“我也非常爱钱,但是不能因为100万元就失信于人,大丈夫当一诺千金。”

何先生非常欣赏这位年轻人,他的事情也很快传开了。公司得知后非常感动,主动买下了何先生的新剧本,交给他自导自演。就这样,他凭借电影《笑拳怪招》创造了当年的票房纪录,大获成功。那年他才25岁,全香港都认识了他——成龙。

在一次电视访谈中,成龙回忆起这些往事,感慨万千,深情地说:“坦率地讲,我现在得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如果当初我背信弃义,从戏班逃走,没有这身过硬的武功,或者为了得到那100万元一走了之,我的人生肯定要改写。我只想以亲身经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金钱能买到的东西总有不值钱的时候,做人就应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

对他人承诺了什么,一定要做到,这可是做人的根本,言而无信的人是危险的。面对空洞的承诺,人们除了鄙视之外,更多的还是失望和伤悲。一个人一旦对他人失去信用,或许暂时能够得到什么好处,但是其结果损失的是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利益,更多的是人格,确实是很悲哀的。

诚信宣言:

不要轻易地对他人承诺什么,也不要轻易地对自己许下什么太多的承诺。好好地估计自己,无论承诺的对象是谁,既然承诺了就要付出行动来兑现,这样的人生方显魅力。

三、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

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中国)鲁迅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此乃天道人论,自古亦然,非独今世之特有耳。

《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言。然诚者,乃品格信念之所至,所谓内诚于心者也,亦即真诚、诚实、诚恳云云;信者,乃言行之所指,所谓外信于人者也,亦即讲信义、重言诺云云。诚信合二为一,此乃立诚为本,言行一致也。

明山宾(443—527),南朝梁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中书侍郎、北兖州刺史等职。

有一年,在明山宾担任某州从事史(事务官)时,正好赶上严重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无粮可食,饥饿难耐,性命难保。

这时,为民担忧的明山宾决定打开粮仓,放粮给老百姓,以解救老百姓的性命。

可是,掾史(州郡县佐吏)周显良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必须事先报告朝廷。

但灾情太重,刻不容缓。于是,明山宾在犹豫了一下之后,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并说:“朝廷怪罪下来,我一人承担!”

为了维护放粮时的秩序,明山宾下令约法三章:不排队的关押十天;冒充贫苦人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多次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凡因此被关押之人,在其被关押期间,其家属也不能来领粮。

告示张贴之后,百姓们大都能严格遵守,放粮秩序井然。

一天,一个名叫李虎的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跑到放粮处,没有排队便去领粮。他也是情急无奈——三岁的儿子已经饿得快不行了。

由于李虎的行为违反了州里的规定,负责维持放粮秩序的衙役们便不问缘由,将李虎关押了起来。

十天后,李虎回到家时,看到儿子已经生命垂危、奄奄一息了。见此情景,李虎大骂妻子为什么不去领粮。

李虎的妻子泪流满面地说:“你还不知道呀,章法规定,一人被抓,家属也不可以领粮!”

李虎一听,燃起一腔怒火,并将满腔愤恨记在了明山宾的头上,发誓要让明山宾家破人亡。

就在这时,明山宾开仓放粮的事被朝廷知道了。朝廷震怒,并派朝廷命官前来追查。

对此,周显良很是担忧,但明山宾却心静如水,他说:“这件事情你放心,我早就说过了,出了事情我承担!”他吩咐周显良继续放粮,自己则等待朝廷的发落。

令明山宾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跟随他多年的周显良为了取而代之,竟然在背地里耍阴谋。

朝廷命官让周显良找几个老百姓了解情况,他招来的都是在放粮时有所不满的人,其中也包括李虎。

李虎就当着朝廷命官和周显良的面,大骂明山宾,并说出了自己惨痛的经历。

朝廷命官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认为明山宾私自开仓并非救民心切,而是别有用心,并当即决定将明山宾革职,且终身不再录用。

明山宾被革职后,带着夫人默默地回会稽老家去了。

但是,李虎并没有就此善罢甘休。他竟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追寻明山宾报仇。到了会稽,他找遍了所有的豪宅大院,却没有找到明山宾的家。

其实,由于明山宾为政清廉,家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财产。回到会稽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豪宅大院,而是住在一间茅草屋里,度日艰难,眼下正为吃的问题发愁呢。无奈之下,他决定将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明山宾来到集市上,往牛脖子上挂了一块价牌,上写着:“此牛出卖,纹银三两”。

过往的人看了都很惊讶:“这么壮实的一头大黄牛,怎么只要三两银子?!”

明山宾一经提醒,便想更改价牌,提高卖价。但一个年轻人眼疾手快,抢在明山宾换牌之前,提出要买下这头牛。

明山宾说一不二,就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头牛卖给了那个年轻人。在场的人见了都说明山宾傻。

明山宾回到家,把卖牛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哈哈大笑说:“这头牛能卖三两银子就不错了。”原来,这头牛几年前曾得过漏蹄病。

明山宾一听,说:“那买牛的人不是吃亏了吗?”

于是,明山宾又匆匆忙忙赶到集市上,可是已经不见了那买牛的年轻人的踪影。没有办法,明山宾便四处打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那个买牛人,并反复向他说明了情况。

可是,那个买牛的年轻人却以为明山宾是嫌牛卖得太便宜了,想反悔,所以执意不肯退还,两人就在路边拉拉扯扯……说来也巧,这事正好让到处寻找明山宾的李虎给看到了。李虎一见明山宾,分外眼红,拿出匕首,想趁机行刺。

但是,当李虎看见明山宾穿的是粗布衣服,又得知他生活拮据,竟然到了卖牛求生的地步,不由得迟疑了。

而明山宾并不知李虎与自己有仇,还误认为他是那买牛的年轻人的亲戚,便将卖牛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虎,还说:“买卖总要诚实,如果得过病的牛被当做好牛卖掉,我心里会不安的。”

李虎一听,不由得从心里赞叹明山宾是个真君子,于是放弃了行刺的念头。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诚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是人的一种操守,是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也不论身处何境,都不会失去诚信的美德,明山宾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诚实是信用的基础,信用出于诚,不诚则无信,这就是诚信。诚信不仅是社会中每个人所应遵从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而且也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诚信待人才能感动他人,而说话不算数,处处欺骗别人,就算是在家门口也寸步难行。

诚信宣言:

日本著名的企业家吉田忠雄在回顾自己的创业成功经验时说过,为人处世首先要讲求诚实,以诚待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离开这一点,一切都成了无根之花,无本之木。

四、朋友相交,贵在诚信

朋友交而无信乎?(春秋)孔子

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而真的朋友,能做到如《礼记·儒行》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范式,东汉山阳郡金乡(今属山东)人。曾任荆州刺史、泸江太守等职。

范式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一次,范式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背着一个旧布包,到一所学堂去上学。老师把他介绍给全班同学,几个富家子弟见范式穿着破旧,“嘿嘿”地窃笑,并故意刁难他,一个同学还脚下使绊,将他绊倒在地上。这时,一个叫张劭的同学忙上前去,扶起了范式。

放学后,范式感到很孤独,一个人跑到附近的树林里,衔着一片树叶,吹出悠扬而悲伤的曲子。这时,张劭又来到了他的身边,给他带来了快乐。张劭想学吹树叶,范式就不厌其烦地教他,两人玩得很开心。但过了一会儿,那几个富家子弟也来了,他们再次嘲笑范式的破旧衣着。张劭火冒三丈,把他们痛打一顿。

那几个富家子弟挨了打,心里自然有气,于是就到老师那里告了状。老师知道后,罚张劭跪两炷香的时间。范式觉得张劭是为了他才被罚的,不忍心看着张劭一个人跪在那里,就陪着张劭一起受罚。从此,两个人成了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天,范式把张劭叫到小树林,郑重地向他告别。范式家生活拮据,已经无法支付他的学费了。张劭想出各种办法想帮助范式,但范式都一一谢绝了。范式没有什么贵重的礼物送给张劭,就把自己一直吹用的那片树叶送给了他。张劭则把自己的玉佩送给了范式。两个人约定:十年后的今天再在这个小树林里相见。

十年一晃就过去了。范式已经当上了刺史。新官上任伊始,范式就遇到了当年欺负自己的富家子弟李廷——他本来是想巴结新任官员的,没有想到竟然是故人。李廷有点尴尬,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与范式称兄道弟,并送上了厚礼。范式断然拒收,李廷只好灰溜溜地带着礼品回去。他愤愤地说:“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刺史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京城再大的官我都见过!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夜晚,范式坐在桌边,抚摸着玉佩,喃喃自语:“我和张兄相约之日快到了,不知他这十年生活如何啊!”正想着,忽听大门外有人击鼓鸣冤。原来是一个老妇人的女儿在客栈被人杀了,“凶手”被人当场抓获。范式命人把“凶手”带进官府,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凶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惦记了十年的好友张劭。

其实,那位老妇人的女儿并不是张劭害的,而是李廷害的。出事后,张劭正好路过,于是便成了替罪羊。范式虽然觉察有些蹊跷,但一时无法断案,只好将张劭押入大牢,改日再审。

真凶李廷担心夜长梦多,真相败露,于是想出毒计,要让张劭把黑锅背到底。他买通了牢房的看守,让他们故意以范式之名,对张劭实施酷刑,把他折磨得死去活来。张劭信以为真,当下肝胆俱裂,心灰意冷。但此时范式却蒙在鼓里。

一天夜里,范式换上便服探监。张劭一见范式,怒发冲冠,大骂他假仁假义,并发誓与他恩断义绝。范式一头雾水,隐约感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却又摸不着头脑。

范式决心要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李廷得知后,立即找来替身自首,并买通京城的大官,诬陷范式办案不力,渎职失职,将他革职为民。直到一年之后,新任刺史重审此案,才将李廷缉拿归案。

被革职的范式一身布衣,带着行李返乡。途中,他突然想起了十年之约,于是便转身往回走。这时,老管家拉住了他说:“你为张劭丢了官,他又对你满腔愤恨,还去干什么呢?再说,张劭早就回自己家乡去了,你又去会谁呢?”但范式还是执意要去。

傍晚时分,范式来到了那片树林。当年的小树已经长大了,树枝高耸入云,树干粗得一个人抱不过来。他捡起一片树叶,放在嘴里吹了起来,悠扬而伤感的乐声又回荡在树林里。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范式见没有等到张劭,心里很是难过。就在他放下树叶准备离开树林的那一刻,身后忽然传来悠扬的乐声——张劭正坐在一棵大树下,嘴里也衔着一片枯黄的树叶在吹着……朋友相交,重在义气,贵在诚信,范式与张劭之交,就是这样的君子之交。他们交以义气,所以张劭能在范式受困之时出手相助;范式能为朋友的清白不顾自己的前程。他们交以诚信,所以都能不忘十年之约。

孔子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他主张交益友,去损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友便辟,友善柔,友偏佞,损矣。”与习于歪门邪道的人交朋友,与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与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我们要与那些正直的人、诚信的人、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远离那些习于歪门邪道、善于阿谀奉承、惯于花言巧语的人。诚信宣言:

孔子说:“朋友交而无信乎?”诚然,朋友相交最重以心换心,诚以待人,人才更实在。一个赢得人们满意的商店,出售的不是最昂贵物品,而是最让人放心的信誉;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不是为别人做尽任何事,而是尽力做好答应别人的事。

五、守信好学,必成大器

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美国)富兰克林

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伟人,他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重,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获得成功,探其原因,他们都具有守信这一品德。可以说,守信是成功的条件。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明代文学家。在明朝开国文臣中,宋濂是知识最渊博的一个,深得太祖宠信。

宋濂是明代的名臣,他的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很多教益。他不但谦虚好学,而且有着诚实守信的品质,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清苦的环境下博览群书,求师问道,才能学有所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宋濂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读书,酷爱读书的他只能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来看。每次借阅,他总能按期归还,很守信用,人们都乐意将书借给他看。有一次,宋濂借了一本好书,越读越喜欢,于是他就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马上就要到了,于是他决定夜以继日地抄书,只有这样才能够按时归还。当时正是深冬,家里清贫,没有余钱买很多的柴,人住在屋子里都经常打冷战。天寒地冻,寒气袭人,家里又没有其他取暖之物,在抄书的时候他的手冻得冰冷僵直,握不住笔,他不得不放下笔,两手相搓一阵,再把双手放在嘴里哈气,如此反复几次,觉得手稍稍暖和一点,便再接着抄。

在还书的前一天晚上,宋濂的母亲一觉醒来,发现儿子屋里的灯光还亮着,就掀开门帘进来说:“孩子,你怎么还不睡觉啊?都后半夜了,天这么冷,小心冻坏了身体。”宋濂答道:“娘,我抄书呢!”娘说:“今天太晚了,赶快睡觉吧,明天再抄。白天天气暖和些,屋里也亮堂。”宋濂说:“明天来不及了,今天晚上必须抄完才行,我答应明天还书的。”娘又说:“他们家里那么多的书,不会急着要你这本书看吧?”“那倒是!”宋濂一边抄书一边回答:“不过,不管人家是不是等着看这本书,到期了就要归还人家,一天也不能耽误。”

宋濂的母亲见他坚持继续抄,也就没再说什么,心里觉得有这样一个好学的儿子很欣慰。就这样,宋濂一直抄到天亮,总算把那本书抄完了。第二天,他把书还给了主人家。那人接过书一看,干干净净,不卷不折,还是那么平整,非常高兴,就对宋濂说:“快过来看看,这一排都是好书,你想借哪一本就随便挑吧。”就这样,经过长年积累,宋濂读了许多书,大大增长了学识。

宋濂渐渐长大,意识到只靠自己埋头苦读固然是个好习惯,但书中许多重要之处不能领会,融会贯通,不能化为自己的知识。他认为有人给他指点很重要,于是决定去寻访名师。不久宋濂打听到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给学者写信要求拜师。当学者收到他的信之后,知道了他的情况,觉得宋濂是可造之材,便和宋濂约定了拜望时间。

就在出发前几天,接连下了几场鹅毛大雪,最后好不容易等到天晴了,却又刮起了强劲的西北风。冰天雪地中,天地一片白茫茫,人们都躲在家里,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宋濂的母亲看着天,心里犯愁:“那位学者的家离自己家很远,宋濂怎么去呢?”

出发这天的早上,宋濂装好书籍捆好行李,准备出发。母亲心中有些可怜宋濂,想让他晚几天再去拜师,便说:“儿子,这么大的风雪,怎么能出远门呢?”宋濂说:“娘,今天不出发,就会耽误了拜师的日子。”母亲劝他说:“儿子,你想想,去老师那里得经过深山大谷,山里的雪恐怕更深了,哪能迈得动步啊!再说,你就穿这么一件旧棉祆,难以抵御寒气呀!”宋濂说:“娘,约定好了拜师的日子,我做学生的怎么能失信呢?再大的风雪我也得去!”母亲虽然觉得儿子的话有道理,但还是忍不住劝他说:“儿子,碰上这样的天气,就是迟到了,老师也不会责怪你的。”“老师可能不会责怪我,这个我也明白。可是我必须守信用,不能因为老师不会责怪我就失信啊。”说完,宋濂告别了母亲,冒着刺骨的寒风上路了。母亲站在门外,目送着儿子消失在雪地里。

冒着狂风,顶着飘雪,经过几天的跋涉,宋濂准时到达老师家里。当他见到老师时,老师非常吃惊,这么远的路,这么冷的天,大雪封山,连猎人都很少进山来,他一个文弱书生竟穿着单薄的棉衣进山拜师。老师见了这种情景,心里很受震动,同时还有一点窃喜,认为收到这样一个好学且守诚信的学生是做老师的最大收获。此后这位学者对宋濂知无不教,教无不细,宋濂也不负老师的厚望,最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臣。

有人说过:“拥有诚信,也就掌握了成功的方法。”宋濂守信好学的故事告诉我们:宋濂之所以能成为知识渊博的一代名臣,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他具有诚实守信和坚忍不拔的品格。我们一定要记住:

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应该遵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准则,更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方法。

诚信宣言:

守信是成功的条件,无论是个人的人生发展还是社会的普遍进步,无论是推销企业产品还是维护企业形象,有了守信就可能成功,没有守信,则无成功可言。愿朋友们做守信之人。

六、事事务真求实,问心无愧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英国)莎士比亚

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务真求实。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唐太宗,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君主,在他当朝期间,广开言路,善于纳谏,社会政治清明。同时唐太宗从不隐瞒历史真相,事事务真求实,表现了他作为一代君主的诚实和开明。

有一天的朝后,唐太宗李世民和宰相房玄龄在闲谈。他们正说着别的什么事时,唐太宗忽然问道:“自古以来,国史为什么都不让本朝的君主看呢?”

房玄龄回答说:“因为一个正直尽责的史官总是如实地记下君主的功过得失。本朝的君主如果看到国史中记着自己的过失,很容易恼羞成怒,惩办史官,国史就很难撰写了。”

唐太宗不以为然地说:“有什么写什么,这又没有做错,怎么会得罪君主呢?你去把国史拿来给我看看,朕正想知道自与以前都有哪些错误,好拿来作为鉴戒呢。”

房玄龄这下可犯愁了。国史是由他负责监督撰写的,他清清楚楚地知道里面记载着玄武门之变。当时,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杀死了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如果让唐太宗看到这一段记录,他能不生气吗?

因此,房玄龄心里非常不安。但是皇上已经下令了,又不能抗旨不遵。没有办法,房玄龄只好硬着头皮、提心吊胆地把国史拿给唐太宗看。

唐太宗把国史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对房玄龄说:“其他都还好,只有玄武门之变这件事没有写清楚……”

房玄龄一听,暗暗着急,心想这下真的糟了,看来皇上果然对此不满意。他正琢磨着该怎么回答,忽然听唐太宗又吩咐道:“来人,去把史官叫来!”

房玄龄越发着急了。他正想为史官辩解,唐太宗已接着原先的话题说了下去:“撰写国史是为了记录历史,给后人以借鉴,所以一丝一毫也含糊不得,不能因为怕得罪皇上就对真相有所隐瞒。朕要把当时的情形详细地给他们讲一讲,好让他们把遗漏的地方补上。”

房玄龄没有想到唐太宗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真是又惊又喜。他由衷地说道:“陛下真是心胸宽广,臣深感佩服!”

唐太宗认真地说:“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迫不得已,这是关系国家安定的大事,没有必要隐瞒。写历史就要告诉后人真实的情况,这样才能够使人们从中吸取教训。朕是一国之君,更要做出表率。朕有责任将历史的真相告知后人。”

唐太宗的诚实赢得了满朝文武的尊敬。以后再有什么事,大臣们都敢于直言,朝廷上下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从而才有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写历史就要告诉后人真实的情况,给后人以借鉴。所以必须以事实为准,秉笔直书,据实而录,而不能以个人好恶隐匿真相,否则就是对后人的欺骗,从而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唐太宗作为一国之君,对于史官修的国史还要亲自过问,务真求实,确实难能可贵。关于玄武门事件当时社会上有好多的传言,唐太宗知道,如不能澄清历史真相,对自己,对后人都不好交代。为了真实地面对历史真相,做到问心无愧,他主动要求说清当时的历史真相,表现了一代君主的伟大和诚实。

诚信宣言:

诚信、务实是做人办事的基本要求,待人以诚、处事有信、求真务实、不事张扬、说到做到。诚信和求真务实是相辅而成的,不求真,鉴别不出真伪,谈不上诚信;不务实,只说不练、飞扬浮躁、不干实事,怎能取信于人?

七、该坦白的,绝不刻意隐瞒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民国)蔡锷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一个人只有立身为诚,把诚信、诚实、诚意视为立身做人之本,襟怀坦白,就能够得到他人对你的真诚。

刘若宰,明朝人,祖籍山东水泊梁山。他学问大,在读书人中威望很高,可是一连几次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但他仍不灰心,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参加科举考试。

明朝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刘若宰又参加了那一年的科举考试,这是他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了。在笔试中,他发挥得很好,被主考官选出来参加熹宗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

刘若宰经常和一些当时很有声望的文化名人交往,见过很多大世面,于是在熹宗皇帝面前一点儿都不害怕。熹宗皇帝一连提了几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而且声音浑厚清晰。熹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又随口问了一句:“祖籍哪里?”

刘若宰知道皇帝最忌讳起义军,水泊梁山又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起义军的老窝,要是对皇帝说了实话,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的,于是就想编个谎话骗过皇帝。

可是刘若宰又想一想,“我怎么能不承认自己的祖籍呢?这可是不孝。再说我怎么能说谎呢?”于是,他挺起胸膛说:“回陛下,小民祖籍水泊梁山。”熹宗皇帝一听,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严肃地问:“你从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吗?”

刘若宰知道熹宗皇帝已经不高兴了,依然照实回答:“小民的祖父和曾祖父都住在梁山,到了我父亲时就搬到江苏去了,我是在江苏出生长大的,从来没有去过梁山。”

就这样面试结束了,刘若宰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选为状元了。第二天,皇榜贴出来了,第一名是一个远远比不上他的叫余煌的人。他从第二名开始看,到最后一名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这件事对刘若宰打击很大,可他还是决定参加三年以后举行的下一次殿试。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熹宗皇帝去世了,思宗皇帝即位。在那一年的科举考试中,刘若宰中了头名状元。

刘若宰无疑是诚实的,他当时如果隐瞒祖籍,说个谎,很可能那次的状元就是他了;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很真诚地坦白说出自己的祖籍。在诚实与状元这二者之间,他选择了诚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干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题目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通过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因为诚信坦白,不隐瞒事实,而被人信任有加,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可贵的品质。拥有诚信,就能建立起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拥有了诚信,就拥有了成功的一半。

诚信宣言: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说的话:“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诚信守约应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品德。

八、勇敢承担责任,诚信做事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美国)艾琳·卡瑟拉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任心,就要敢于承担责任。石墨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碳元素,石墨很软而金刚石却是世界上最硬的元素,石墨要变成金刚石需经过几干度高温和上万个大气压的锤炼。我们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差不多,只要你能经受得住“高温高压”,那么你也就能够创造出辉煌。

惟有责任,才能担任;唯有担任,才能付出;唯有付出,才能收获。因此,要学会做人,必须要有“责任心”。

皇甫绩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难以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带着他回到娘家住。外公见皇甫绩聪明伶俐,又没了父亲,怪可怜的,因此格外疼爱他。

皇甫绩的外公叫韦孝宽。韦家是当地有名的大户人家,家里很富裕。由于家里上学的孩子多,外公就请了个教书先生,办了个家庭学堂,当时叫私塾。皇甫绩就和表兄弟们一起在家庭学堂里上学。

外公是个很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他的孙辈们,更是严加管教。私塾开学的时候,就立下了规矩,谁要是无故不完成作业,就按照家法重打20大板。

有一天,上午上完课后,皇甫绩和他的几个表兄躲在一个已经废弃的小屋子里下棋。一贪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大家都忘记了做老师上午布置的作业。

第二天,这件事被外公知道了,他把几个孙子叫到书房里,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按照规矩,每人打了20大板。

外公看皇甫绩年龄最小,平时又很乖巧,再加上没有父亲,不忍心打他。于是,就把他叫到一边,慈祥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我就不罚你了。不过,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能成大事?”

皇甫绩和表兄们相处得很好,表兄们都很爱护他。看到小皇甫绩没有被罚,心里都很高兴。可是,小皇甫绩心里却很难过,他想:我和表兄们犯了一样的错误,耽误了功课。外公没有责罚我,这是心疼我。可是我自己不能放纵自己,应该也按照私塾的规矩,挨20大板的打。

于是,皇甫绩就找到表兄们,求他们代外公责打自己20大板。表兄们一听,都“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皇甫绩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向外公保证过,触犯规矩甘愿受罚,不然的话就是不遵守诺言。你们都按规矩受罚了,我也不能例外。”

表兄们都被皇甫绩这种诚心改过的精神感动了。于是,就拿出戒尺打了皇甫绩20下。

后来皇甫绩在朝廷里做了大官,但是这种从小养成的信守诺言、勇于承担责任的品德一直没有丢,这使得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

“责任”是什么?它是指当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或是做错了事时,应当勇于主动承担过失。我国的皇甫绩是这样,美国前总统里根也是这样的人。1920年,11岁的里根踢足球时不小心踢坏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美元。里根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里根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借你12.5美元,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里根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诚信宣言:

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对一个人来说,遵循规则是为人处世的必要准绳,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用诚信为自己赢得信誉,才能站稳脚跟,才能恪尽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的职责。

九、守信践约是诚信的具体要求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战国)孟子

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他人和社会发生诸多关系。处理这种关系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有章必循,有诺必践;否则,一个人就失去了立身之本,社会就失去运行之规。诚信自古便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思想。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民无信不立”。历代中国人奉行的是“以信为本,以诚立业”。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实质,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季札,春秋时期吴国人,是吴国国君的小儿子。他博学多才,品行高尚,甚至是自己在心里许下的诺言,也要竭尽全力去做。

一次,季札遵照国君的旨意出使各诸侯国。他中途经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款待。两人意气相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

几天后,季札要离开徐国继续赶路,徐国国君设宴为季札送行。宴席上不但有美酒佳肴,而且还有优雅动听的音乐,这一切令季札十分陶醉。酒喝到兴处,季札起身,抽出佩剑,一边唱歌一边舞剑,以助酒兴,表示对徐国国君盛情款待的感谢。

这把佩剑不是一般的剑,剑鞘精美大方,上面雕刻着蛟龙戏珠的图案,镶嵌着上等宝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精致。剑锋犀利,是用上好的钢制成的,看起来寒光闪闪,令人不寒而栗,挥舞起来更是银光万道,威力无穷。徐国国君禁不住连声称赞:“好剑!好剑!”

季札看得出徐国国君非常喜欢这把宝剑,便想将这把剑送给徐国国君作纪念。可是,这是出使前父王赐给他的,是他作为吴国使节的一个信物,他到各诸侯国去必须带着它,才能被接待。现在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怎么能把剑送给别人呢?

徐国国君心里明白季札的难处,尽管十分喜欢这把宝剑,却始终没有说出,以免让季札为难。

临分手的时候,徐国国君又送给季札许多礼物作为纪念,季札对徐国国君的体谅非常感激,于是在心里许下诺言:等我出使列国归来,一定要将这把宝剑送给徐国国君。

几个月后,季札完成使命,踏上归途。一到徐国,他顾不得旅途的劳累,直接去找徐国国君。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徐国国君不久前暴病身亡了。

季札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徐国国君的墓前,三行大礼之后,对着徐国国君的墓说:“徐君,我来晚了,我知道你喜欢这把宝剑,现在我的任务完成了,可以将这把剑送给您了。”说完,解下佩剑双手敬到墓前,然后郑重地把剑挂到了墓前的松树上。

跟在一旁的随从不解地问:“大人,徐国国君已经去世了,你把剑送给他,他也看不到,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

季札说:“在离开徐国之前,我已经在心里许下诺言,要将这把剑送给徐君。从那时起,这把剑就已经不属于我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只不过是借用,现在是来把剑还给徐君的。”

自古以来,圣贤一再地教诲我们,高迈的志节往往是表现于内心之中。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何况他的允诺只是发生于内心之中。这种“信”到极处的行为,令后人无比地崇敬与感动。

一个人成败的根源,源于我们内心的诚与信。如果连应有的信用都做不到,那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够成就得了。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有信用,就好像车子无法走动一样。《中庸》说:“不诚无物。”如果缺乏真诚的心,与应有的信义,那任何的事业都很难成就。

诚信宣言:

守诚就是真实不妄、诚实不伪,是诚信的根本。曾国藩说:“诚可以化育天地万物,求诚须不欺,不欺必能居敬慎独……是谓天行。”喜欢季札之剑是徐君的真实感情,赠剑与徐君亦是季札的真实想法,否则就不会有“挂剑”的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涵养功夫当以诚为本。

十、真诚待人才会得到真诚的回报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国)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

关于与人为善和真诚待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百姓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真诚相待,要想别人真诚待你,你就应当首先主动真诚地去对待别人。你怎样待人,别人也会怎样待你。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别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

很多年以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旅馆的大厅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一位年轻的服务生说:“我们这里已经被团体包了,往常这种情况时,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旅馆,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附近的旅馆都已经客满了。”

看到老夫妇一脸的遗憾,服务生赶紧说:“先生,太太,在这样的夜晚,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那里虽然不是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天晚上要在这里加班。”

这对老夫妇虽然感到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还是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生的好意。

第二天一大早,当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的时候,那位服务生依然在当班,但他婉言拒绝了老先生,说:“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昨天晚上在这里已经争取了额外的钟点费,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里面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一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服务生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一句笑谈。

又过了几年,那个柜台服务生依然站在那家旅馆上班。有一天,他忽然接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详细地叙述了他在那个暴风雨晚上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服务生到曼哈顿去和他见上一面,并附上往返的机票。

几天以后,服务生来到曼哈顿见到了老先生。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建筑物解释说:“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的饭店,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你还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生不敢相信地说:“我有点糊涂了,请问这是为什么?”

老先生很温和地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美国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这个年轻的服务生就是该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乔治·伯特。乔治·伯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用一夜的真诚换来的竟是一生辉煌的回报。

真诚待人是一个双赢。只有真心付出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赏识,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如果没有那个年轻服务生的真诚待人,老夫妇在那个暴风雨的晚上可能会出意外,那么就没有了那个饭店,也没有年轻服务生辉煌的成就;如果不是年轻服务生的真诚待人,老先生也不会慧眼识英才,认为他是每一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员工,因此让他成为饭店的第一任总经理;如果没有老先生的真诚,想着报恩,回报年轻服务生,也就没有了年轻服务生这一生辉煌的成就;如果没有老先生的真诚回报年轻服务生,他也不会因为得到器重而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了报答老先生,而把这家饭店发展成为美国著名饭店。

他们都因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真诚地付出,才迎来了双赢。

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对真诚待人抱怀疑或否定态度,理由是:我真诚待人,人若不真诚待我,那我岂不是很傻、很吃亏么?

不能否认,生活中有这样的人:虚伪、狡诈、阴险,一肚子小心眼,玩弄他人的真诚,戏弄他人的善良,算计他人的毫无防备,蹂躏他人的真情实意,以怨报德、以恶报善。

但是,这种人在生活中毕竟是极少数,当他们的嘴脸充分暴露后,必将被众人所指责和唾弃,并被群体厌恶和排斥。

因此,当我们的善良和真诚被心怀叵测的人愚弄之后,吃亏更多、损失更大的并不是自己,而是对方。伤人的人在承受你愤恨的同时,还要承受他人的蔑视以及被群体排斥的孤独。

若与人相处中付出的十分真诚得到了八九分的回馈,自然是情有所值、利大于弊。

有的人怕真诚待人吃亏上当,因此想别人主动先真诚待己。你真诚待我,我再真诚待你,这是被动为善的人际关系态度。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人人都不肯首先付出,那这个世界上还能找到真诚吗?

很多人都觉得,积极主动地付出友善真诚仅仅是讲如何对待别人,其实准确地说,友善真诚地待人更重要的是指如何善待自己。你待人以善意,别人以善意相报,你待人以真诚,别人以真情回馈。这也是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友善真诚待人的结果是双赢。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简单的;而简单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却很不简单。

诚信宣言:

真诚是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付出了,就能真正走进人的心里,滋润人的心灵,赢得尊重和赏识。因为感恩,所以真诚;因为真诚,所以感恩。真诚是一把天平秤,只有双方都付出了,才会达到平衡,这个世界才能和平稳定,人类才会欣欣向荣。

十一、诚实守信是成大事的“信用卡”

小信诚则大信立。(战国)韩非子

美国金融家罗塞尔·塞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大事者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人家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如果你拥有良好的品性,能让人在心里默认你、信任你,那么你就有了一项成大事者的资本。

综观古之成大事者,无不将诚信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明清时期,晋商、徽商两大商帮曾利倾九州,鼎足华夏,领数百年风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诚实守信,坚守义利兼顾、利以义取的从商之道。晋商史料中有很多不惜亏本也要保证信誉的记载。而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商人“贾而好儒”。正是由于他们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才享誉天下,把店铺遍设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古往今来,有多少诚信之人令我们感动,有多少诚信之事让我们难忘。古人成大事的,没有一个不是守信的人。

张良,汉代人,从小就是尊敬老者、信守约定的好孩子。

有一天,张良悠闲地在桥上散步。有位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穿在脚上的草鞋丢到桥下,并且看着张良说:“小子,去把鞋给我捡回来!”

张良愣了一下,但是看他年老,就到桥下取回鞋子,递给他。

老人坐在桥头,眼皮也不抬一下,就说:“给我穿上。”

于是,张良跪在地上,老人心安理得地伸出脚让张良把鞋给他穿上,然后老人就笑着离开了。张良非常吃惊地望着老人的背影。谁知,那个老人走了几步又转过身来,对着张良招招手,示意张良到他跟前儿去。

张良乖乖地走上前去,老头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这娃不错,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一亮,和我在这里见面。”

张良行了个礼说:“是。”

五天后,天刚刚亮,张良来到桥上,那个老人已经坐在桥上了。没有等张良开口,老人就很生气地说:“现在天已经天亮了,年轻人这么不守信用,和长辈约会还迟到,长大后还能有什么作为。五天以后,鸡叫时来见我。”说完老人就走了。

过了五天,鸡刚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已经先到那里了。老人十分生气地说:“我已经听见三声鸡叫了,你怎么才来,五天以后再早一点儿来见我。”

又过了五天,张良半夜就到桥上等着那个老人。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年轻人要成大事,就要遵守诺言,说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到。”

接着老人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又薄又破的书,说:“读了这本书,就可以成为皇帝的老师。这话会在十年后应验。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那块黄石就是我。”说完之后,老头儿就离开了,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天亮时,张良看老人送的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又叫《黄石兵书》。张良非常珍惜这本书,认真学习,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并且他还时刻遵守老者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立志永远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这样才能让别人信任自己,从而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果真,张良后来帮助汉高祖刘邦完成了统一大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领。

张良从那位老人的教导中知道了遵守诺言的重要性,从今以后立志成为一个守信之人,终于他成就了一番事业。如果张良每次与那位老人约定的时间总是迟到,那么老人也不会给他兵书,张良也很难养成遵守诺言的品质,结果想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很难的。所以说,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必备品质,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通行证”、“信用卡”。

从古至今,成大事者,多是重诚信、有法度的大智大仁者。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祁山第四次攻魏,在这紧要关头,蜀军中有八万人服役期满,正整装待返故乡。蜀将领纷纷向诸葛亮进言,要求把八万士兵留下,等打完这一仗再走。诸葛亮断然拒绝道:“统率三军必须以绝对守信为本,我岂能以一时之需,而失信于军民。”遂下令各部,催促兵士登程。此令一下,准备还乡的士兵开始感到意外,接着欣喜异常,感激得涕泪交流。他们反而不愿走了,纷纷说:“丞相待我们恩重如山,我们应誓死杀敌,以报大恩。”他们自愿报名,要求留下参加战斗,那些在队的士兵受到极大鼓舞,士气格外高昂。诸葛亮紧要关头不改原令讲诚信,使还乡的命令变成了战斗的动员令,致使士兵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从而使得魏军大败。

当然,也有一些不讲诚信、自食苦果的反面教材。轻者遭人鄙视,重则招来灭顶之灾。西周时期,周幽王宠爱王妃褒姒,因褒姒不爱笑,周幽王就百般讨好,竟到用户燃骊山烽火戏弄诸侯来博美人一笑。如此轻率的做法,不仅将诚信付之一炬,也把自己的前程命运化成了灰烬。

诚信宣言: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来往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十二、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

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印度)泰戈尔

诺言,这个词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古人就有“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成语。但是现在,诺言对于一些人来说,时常是“空头支票”,许下天花乱坠、感天动地的誓言,往往都不能实现。这里要说的是,不要轻易许下诺言。

成功的人很会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会轻易承诺。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给自己留下丝毫回旋的余地,结果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

国内某高校一个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要做到。”最后,职称评定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一钱不值。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而校领导也批评他是“本位主义”。从此,他既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系主任没有认真地对事情进行分析就轻易地夸下“海口”,结果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别人的心中留下了只会“说大话”的印象了,尽管他自己给这事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结果事情没办成还落下如此“美名”,得不偿失啊。

小李是工T公司的会计部职员。到了年终,小李兴冲冲来到会计部王经理的办公室问道:“王经理,你说过只要我们部将今年的年终报表做好就可以加5%工资的,是吧?”

“我是说过,小李,可是……”王经理说道:“可是你知道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关于薪金、晋升的规定和程序,并不是我可以随意更改的,嗯,我向总部申请看看吧。”

“啊?王经理,我们部的员工都是在你这句话的鼓动下才加班加点完成工作的呀,小胡还带病坚持工作呢,现在这个结果让我怎么跟他们说呢……”

“好吧,别不高兴,我一定会去向总部提出申请表彰你们的辛苦工作的,一定会的,我保证。”王经理也觉得很尴尬,安慰地说道。

最后,小李还是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了王经理的办公室。

这个案例中,谁犯了错误是很清楚的。王经理不能轻易许诺,“轻诺必寡信”是干古不变的道理,王经理在下属的眼中是代表公司的,他不讲信用,员工就会认为公司不讲信用,在不讲信用的公司工作多没意思?怎么能做好工作呢?

因此,我们在做人办事中,不要轻率许诺,许诺时不要斩钉截铁地拍胸脯,应留一定的余地。当然,这种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作努力寻找理由,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诺言。

一个人的诚实与信誉是他获得良好人际关系,走向成功的基础,而能否兑现承诺便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主要标志。

“你的承诺和欠别人的一样重要。”这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当你要应承别人某一件事情时,你一定要三思而行。

因为,当对方没有得到你的承诺时,他不会心存希望,更不会毫无价值地焦急等待,自然也不会有失望的惨痛。相反,你若承诺,无疑在他心里播种下了希望,此时,他可能拒绝外界的其他诱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诺能得以兑现。结果你很可能毁灭他已经制定的美好计划,或者使他延误寻求其他外援的时机,一旦你给他的希望落空,那将是扼杀他的希望。

而如此一来,你的形象就会大跌,别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诺而不相信你了,别人也不再愿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有些人在生活上或工作上经常不负责,许下各种承诺,而不能兑现承诺,结果给别人留下恶劣的印象。如果承诺某种事,就必须办到,如果你办不到,或不愿去办,就不要答应别人。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来可以轻松地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想要再次做到就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你轻易承诺下来,不仅会给自己以后的行动增加困难,对方也会因为你现在的承诺而导致将来的失望。所以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上某种变故,让本来能办成的事没能办成,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给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以为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那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有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有三种方法可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儿,可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你承诺中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给自己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3.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的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别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承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承诺。

须知,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做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不然不仅伤害了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声誉,使你在社会上难有立足之处。

诚信宣言:

从不许诺太圆滑;随便许诺太轻浮;不轻易许诺才是明智之举。许诺的多少、轻重和许诺者的实力、品行成正比。相对来说,诺言往往看重的是结果。因此,许了多少诺言是不能说明什么的;能说明信用的是实现了多少诺言。毁诺者先毁的是诺言,后毁的是自己;守诺者先守的是诺言,后守的是自己。

十三、当诱惑迎面袭来,仍恪守本分

意志薄弱的人,一定不会诚实。(法)拉罗什夫利

杨震(?—124),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

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后来他调任东莱太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昌邑(今山东金乡县境)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俩人聊得非常高兴,不知不觉已是深夜。王密准备起身告辞,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王密顿时满脸通红,只得连连认错,赶忙地收起金子,惭愧地出门走了。

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唯有诚信之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牢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

我国古代有诚信之士为我们树立了好的榜样,同样在我们的身边也不断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感动的诚信故事。

2003年8月,体育彩票足彩第03025期湖南中得5注一等奖。一位彩票销售员将这张中得1注一等奖,7注二等奖,21注三等奖,奖金总额三十多万元的彩票还给了那位中奖彩民。顿时,到处都在传扬着“活雷锋”的故事。

这位“活雷锋”的名字叫邓立明,是益阳沅江市庆云路23号的湖南体彩03051号投注站的销售员。事情的大概经过是这样的,8月23日下午,销售员邓立明又迎来了一周以来最忙碌的一天,下午5点左右,快到足彩销售截止时间,接到一位彩民的电话,称其无法抽身到投注站投注,要求电话投注两张复式票,一张为32注的复式票,一张为128注的复式票,并请求邓立明为其垫付现金,到8月25日下午足彩中奖结果公布后,该彩民一直未到投注站付款拿彩票。这时,邓立明已经知道该彩民的128注复式彩票中得了当期足彩的大奖,共计奖金有三十多万元,面对这笔唾手可得的巨款,他没有占为己有,而是打电话通知了该彩民,让其付款拿彩票。

讲究诚信的故事总是相似的,那就是面对诱惑,仍然恪守本分的诚信品德。其实,自从我国彩票发行以来,在全国各地都不断上演着感人的诚信故事,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就说明在我们的周围恪守诚信、坚守做人原则的大有人在,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好事情。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且现今的社会是个诚信的社会,没有诚信,没有道德,就不可能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金钱追求。

诚信宣言:

在社会的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唯有坚持诚实,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诚实,就是守住本分,坚持诚实,就是守住灵魂,坚持诚实,就能把握自己。诚实,是人的最大保护伞,最有力的护身符。

同类推荐
  •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全集

    20几岁,决定男人一生全集

    20几岁男性奠定一生成功的必备读本。全球中文第一阅读门户方正爱读爱看网,推荐给年轻男性的青春励志读本,把握住20几岁的青春,你就能奠定一生的成功。最现实的人生哲学,最实用的成功宝典,20几岁的男人们,真的不能再等了!每一条经验都能为你的生活增添光彩,每一份感悟都能给你的生命提质加量;时时鼓励你调整心态,砥砺人生,时时激励你积极进取,直至成功!《20几岁决定男人的一生》致力于为20几岁的年轻男人指引方向,。帮助你学会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迎接以后的成功人生作最充足的准备。
  •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本书中的各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机敏灵活、随机应变,以机智的方式解决突发事件。这些故事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智慧。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突发状况,这往往需要急中生智、沉着应对方能解决问题。那么,就随本书一起,在这些机智勇敢的主人公的带领下,一起感受机智的能量、勇敢的力量吧。
  •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感动青少年的100个感恩生活故事

    这套感恩书系正是我们需要的心灵“慧眼”,它像一架显微镜,于平凡的生活小故事中让我们发现爱的真谛;它是一块点金石,让我们在普通生活的点滴中发现爱的璀璨光芒;它是一台心灵的热感仪,无论多么细微或深沉的爱和善良,它都可以敏锐地帮助我们感触到。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批评中品享到关切;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从轻轻的埋怨中体味到温暖和幸福;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霜雪中眺望到春天的阳光;阅读了它,我们就可以在风雨中意想到彩虹的华美。
  •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

    《狮子精神》由商智、冷洋编著。《狮子精神》讲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涌动激情和梦想的年代商海百舸争流,世间英才百出,13亿多人共同开拓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人们渴望成功。企业期望繁荣,国家谋求富强我们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我们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在机遇面前坚定果敢,在强敌环伺时无所畏惧,在展望未来时壮志凌云,我们需要狮子精神!像狮子一样胸怀壮志,雄才大略;像狮子一样尊严高贵,王耆气派:像狮子一样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像狮子一样意志坚定、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专注目标,全力以赴。
  • 处世:流芳百代的处世圣经

    处世:流芳百代的处世圣经

    要学会推销产品,就要首先学会推销自己,只有把自己的才华和素质推销给社会和他人,才能实现自我。 如果说我们需要推销自己,那么首先需要做的是完善自己,让自己臻于完美。
热门推荐
  • 无道盛世

    无道盛世

    穿越=美女+金钱+权利+地位?什么??没有继承被穿越者的记忆???老天你在玩我??穿越=废柴?
  • 蝴蝶尚在孤独房间

    蝴蝶尚在孤独房间

    失去的东西很难再找回来了,宋艺紧紧的拉着乔夏的手,生怕乔夏会像妈妈那样离开自己。这么多年过去了,互相鼓励互相陪伴,青春虽然叛逆,但也有害怕的东西,害怕孤独、害怕失去,但到了分开,自己还要胆小懦弱吗?孤独的蝴蝶……该飞出黑暗的房间了。
  • 不可触碰的囚牢

    不可触碰的囚牢

    本文为夏目友人帐同人文。主写的场静司x夏目贵志。
  • 喂,说好不走的

    喂,说好不走的

    出门没带钱?遇到好人了?错了错了?大神陪吃陪喝陪玩陪熬夜,“拿什么抵押呢,就你吧”“大神,呜呜呜....我很便宜.....”
  • 君心澎湃:权少的亿万新娘

    君心澎湃:权少的亿万新娘

    她是京城五等世家的嫡女,拥有着令世人嫉妒的皮囊,却从小生活在远离家族的A市,他是顶级世家的嫡子,却从小接受残酷的训练,23岁的他成为了跨国集团JZ的总裁,俊逸的脸上丝毫不掩盖的透露着浓浓的杀气。二人随着某种机遇突然被交织在了一起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洛克王国之奇幻世界

    洛克王国之奇幻世界

    一个真实而又迷幻的梦,一个宠物与主人的牵绊故事。虽然不能永远在一起,但也有了共同的美好时光。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还是会选择认识你们,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多的鼓励和支持,奇妙的回忆。
  •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按单元列出教学目标、考评测试及科学素养读物。教学目标部分对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设定了三个不同程度的目标一一掌握、熟悉和了解。“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全面理解,重点记忆并能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理解和记住概念与特点;“了解”的内容,只扼要介绍有关知识概念或通过学生自学来认识和理解。
  • 却扫编

    却扫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珍珠项链与淑女耳坠

    珍珠项链与淑女耳坠

    “放学喽!”伊秋水喊道。一旁的文静少女筱雅道:“好啦,秋水。我们走吧。”“恩,好。”“秋水,老师说最近让我们多做一些好人好事,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里做起呢?”“以我的观点来看,应该从帮助小动物开……“汪,汪……“哇塞,秋水,你太厉害了,你一说就有一只小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