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团结奋战”的抗震精神
解读谜一样的中国速度:
拒绝拖拉,第一时间行动起来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
接到消息,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发生几小时后,中国地震局由地震专家、救援队组成的工作组迅速赶赴汶川;同一时刻,四川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搭乘成都军区的直升机也赶赴地震灾区;云南、西藏等周边省份也派出地震专家赴四川救援……
在这场特大灾难面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事发后2小时之内就踏上了赶往震中的飞机,6小时内抵达了余震不断的都江堰,24小时内便相继出现在德阳、绵阳、北川等地指挥抗震 抢险工作。救人、排险等工作相继展开。各种救援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来,在第一时间保证了灾区人民有水喝、有饭吃、有地方住,使他们尽快从恐惧中恢复镇定,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重建自己的家园。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和政府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实施救援,这些举措让人们看到了党和政府全力以赴抗震救灾的决心,看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速度与效率,也赢得外国政府与媒体的高度赞赏,正如俄罗斯《独立报》评价的那样:共产党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首先是,面对灾害能以最快速度作出反应、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像谜一样的中国速度。
在面对特大自然灾害时,党和政府迅速作出反应,采取了果断措施,使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抗震救灾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与其拖拉,不如行动,与其在拖延中滋生恐惧,不如在行动中所向无敌。只要你能马上行动起来,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克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的大地震发生后,震中汶川县让全世界一夜知晓。人们几乎在同一时刻把关切的目光锁定在震中这个10万人的县城。10万人生死不明……
灾重!路阻!大风!急雨!重震中的汶川,道路中断、电力、通讯,山体滑坡,余震频发。
某师参谋长王毅主动请缨,率670名官兵开赴汶川。12日16时30分,车队在泥泞湿滑的山路上艰难行驶。
当部队行至古尔沟时,地震造成的山体塌方将通往汶川的山路覆盖。王毅果断决定:带上精干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徒步向汶川进发。此时,路上到处都是塌方,官兵们迎着6级的狂风大雨,相互搀扶,边开路边前进。遇到山谷,大家上山时就手脚并用,一步步往上挪;下山时,大家就像坐滑梯一样往下滑;有时刚走过一个路段,背后就发生了塌方险情。
一路疾驰行至车皮沟时,10米多宽的泥石流挡住了大家的去路。王毅参谋长带领连长白文汉率先跳进水中,200名先遣队员随后一个接一个手拉手蹚着齐腰深的泥石流艰难前行。泥石流中的碎石、杂木不停地击打官兵的身体,官兵们忍着疼痛闯过了这道“鬼门关”。每个官兵都成了“泥人”,几乎每个人的脚上都起了血泡,每个人的腿都不同程度地跌伤或碰伤。
13日23时15分,这支部队历经21个小时,徒步行军90多公里,到达这次地震的重灾区汶川。
自此,震后隔绝了33个小时的汶川与外界有了联系,也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不要拖延,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道路中断,车走不了的地方人走;一人行动不便,互相搀扶;有河挡住了去路,就跳过河去,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断王毅部队到达震中的决心和计划。王毅第一时间到达了汶川,为有效展开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面对困境,第一时间就去行动,才能克服艰难,托起希望,抗震救灾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需如此。歌德说得好:“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只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才能以最快速度燃起激情,成就自己的事业!
“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坚守职责,义不容辞
荆利杰,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武县一个叫东营的村庄。汶川地震发生时,他入伍才5个多月。虽说是个新兵,且刚满19岁,但是他却十分成熟、懂事,平日的表现也特别突出,是个有责任心,特别勇敢的消防战士。
地震发生当日,荆利杰所在的绵竹消防中队由绵竹消防大队指导员陈军带领,赶往武都教育中心实施救援。
武都教育中心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武都小学的教学楼,荆利杰和战友面对的是坍塌了大半部分的教学楼,许多幸运逃生的师生围在教学楼外面,哭泣不止。看到这个场面,大家的心里都很着急,但是战士们手中没有工具,也无法利用器械进行大面积救援,时间紧急,在大型器械调来之前,领队的陈军命令战士用手救出埋在废墟底下的人。
就在战士们用手刨出了十几个孩子和几十具尸体,准备深入内部继续施救时,因为余震,教学楼未坍塌的部分发生剧烈摇晃,有可能再次发生险情,陈军命令所有人员马上撤离。这时,他听到有个人高喊里面还有幸存者,并还要往里钻,被几名战士拦住了。这个人突然跪下,大哭起来,随后他说出的一句话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求求你们,让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几天后,这句话通过网络的传播也深深震撼了所有的中国人,喊出这句话的人就是荆利杰。但是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如果不马上撤离,后果将不堪设想。无奈之下,荆利杰不得不撤了下来,但余震一过,他又迫不及待地冲了上去……
有记者问荆利杰,到底救了多少人,荆利杰说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只考虑,作为一名战士,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他要坚守自己的职责,尽自己的力量救出一切可以救出的人。
从荆利杰身上,我们看到了坚守职责这一震撼人心的力量。
坚守职责是天赋的使命。一个人无论担任何种职务,做什么样的工作,他都要对他人负责,这是社会法则,是道德法则,也是心灵法则。当我们坚守职责时,我们也是在坚守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坚守职责,就是守住生命最大的价值。
彭州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对于地震幸存的每一个人来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时间向家人报平安。但是就在那一刻,彭州的通讯中断,电话打不进来,也打不出去。彭州市公安局的民警蒋敏虽然心急如焚,2岁的女儿随外婆住在北川不知是什么状况,但是她没有犹豫,没有等待,而是在第一时间和战友们紧急集结,出门抢救伤员、上街维持秩序……
有关地震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震中在汶川县,与北川县仅一山之隔……当天19时10分,巡逻回来待命的蒋敏再次拨动那串再熟悉不过的电话号码,却始终是令人揪心的忙音。
天渐渐黑了下来,一如人们心头那越来越浓厚的灾难阴影。不知是谁的收音机声音在耳边沉重地回荡:“北川县地震现场相当惨烈,整个县城几乎被泥石流掩埋……”蒋敏按捺不住内心的牵挂,继续拨打北川县家里亲人的电话,周围很嘈杂,但气氛死寂。她默默祈祷,希望家人平安。这一夜,和战友们一样,蒋敏没有睡,一直在执勤。
13日凌晨6时许,蒋敏接到在北川的舅舅打来电话,被告知自己女儿在内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遇难……听到这个消息,蒋敏感觉眼前一黑,要不是扶着桌子,她就倒了下去。领导和同事们都劝蒋敏回家看看,但遭受了重创的蒋敏却强忍悲痛说道:“道路不通,通讯不通,我回去也没有用,还不如在这里做些事,帮帮和家人一样的灾民。”
天彭中学安置了4000多名来自龙门山、九峰山的灾民,一整天,蒋敏都在这里维持秩序,帮助送水、物资。傍晚,又和几位同事为刚到的灾民搭帐篷。
因为连日的劳累和悲伤,蒋敏晕厥过去。同事们赶快把蒋敏扶到板凳上,用手托着她的头。医生检查发现,她的血压非常低。在医生的坚持下,蒋敏被送进医院输液。5月17日,蒋敏坚持出院,她的同事试图将蒋敏送回家休息,但蒋敏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回家,蒋敏坚持要求再次回到天彭中学安置点,继续为灾民服务。
“坚守”,既是对职责的坚守,也是对希望的坚守。抗震救灾,坚守岗位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坚守!
地震是天灾,非人力能阻止,而“坚守”是信念,虽然简单质朴,却是对人内在生命力最直接最严峻的考验。
坚守职责是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和使命,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前提,把责任心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你的事业和人生必将因此而变得更加辉煌。
地震中最美丽的微笑:
带着勇气上路,铸就成功的桥梁
大灾面前有大爱,因为每个人都存有最温暖的心,人们手挽手,用微笑驱走伤痛,用微笑带来生的希望。在汶川地震中,一个始终露着甜美微笑的小女孩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用最美丽的微笑,给人们带来了“要坚强,要勇敢地活下去”的信心。
小女孩是从废墟中被人挖出来的,她当时两条腿都断了,手也受了伤,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在四川省急救中心的大厅内,虽然她伤痕遍体,但她无论对谁,都面带微笑,向每一个人表达着感谢。
地震时青川县木鱼中学何翠青正在午休,被地震惊醒后本来已经逃到一楼,但意识到同学还在宿舍,便返回去叫同学,结果被埋。当她醒来发现同学后,开始跟他们聊天:“要沉着,要坚强,一定要活着。”就这样,在被埋50小时后获救。由于伤势严重,她的右腿被截肢。
第一位进入汶川县城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徐壮志看到一个受伤的小女孩痛苦地咬牙坚持,当他攥住女孩的手时,她竟然冲他笑了。看着女孩的微笑,徐壮志再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可怕的灾难面前,一个本该撒娇使性子的女孩竟如此坚强、如此勇敢。
还有一张照片令人潸然泪下,救援人员从倒塌的水泥板下面抢救一位女生,她露着白白的牙齿,在对人们微笑。照片的说明这样写道:“难以相信那是你的笑容,或许那本来就是笑容,姑娘,你以笑容覆盖了灾难,你以乐观鼓励了世界。”
这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不就是一朵朵在废墟上绽放的顽强的生命之花吗?看着它们静静地绽放,忽然想起诗人食指那首《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生活中总避免不了许多困难与不幸,但有些时候,它们并不都是坏事。平静、安逸、舒适的生活,往往使人安于现状,耽于享受,使人失去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勇气。
一个15岁的少年,在汶川大地震灾难来临之际,表现出超凡的勇气,短短两分钟的时间,他两次返回教室,带领7名同学脱险。当他连抱带推地把最后一个惊吓过度的女生送出教学楼时,楼梯在他的前方垮塌……
这个少年名叫雷楚年,是彭州市磁峰中学初三(3)班的学生。5月12日下午,小雷刚下化学课,“我当时在走廊上,教学楼突然晃起来,老师在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小雷的教室在二楼第二间。老师喊过后,身手敏捷的小雷两三步就冲到了一、二楼之间的楼梯拐角处。就在这时,他迎面碰到了班主任陈冬,陈老师正从楼下往楼上冲,小雷意识到陈老师是要回去救还没跑下来的同学。
小雷跟着陈老师跑回二楼,跑到自己的教室,发现还有7个同学全部蹲在教室的墙角边。“我跑进去喊他们跟我走,因为当时地摇得很厉害,站都站不稳,我就让他们用力扶住楼梯的护栏,过了几秒钟,地摇得不是很厉害了,我就带着他们往楼下冲。”
跑到一半,小雷突然发现,跟着他下楼的只有6名同学,还少一个!他赶紧又往楼上跑。留在教室的女孩叫欧的,是小雷的好朋友,由于惊吓过度,女孩蹲在门口一个劲儿地哭。“我去拉她,她可能是吓傻了,怎么拉她都拉不动,我干脆就抱起她往楼下冲。”出门的时候,这个15岁的男孩特意选择了相反的方向,他想去看看另外两个教室里还有没有同学。
第一间教室没有。第二间教室没有。10米的走廊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漫长,不到1米6的小雷有点力不从心,女孩终于回过神,说自己可以走。小雷放下她,护着她往楼下跑。这个时候,教学楼楼顶的预制板开始在他们身后噼里啪啦往下掉。“当时我在她后面保护她,在我跑到楼梯的一半时,我面前的楼梯突然垮了。我让她别管我,赶快跑下去!”小雷说。
垮塌了一半的楼梯阻断了小雷的逃生之路,他立刻返回了二楼。“走廊前面有树,站在走廊上就可以摸到,我上楼找欧静的时候就想好了,如果楼房垮了,我就让她抱着树滑下去。”返回二楼的小雷抱着“救命树”逃出了大楼。几秒钟之后,整栋教学楼在小雷身后垮塌。
温家宝总理说,在灾害面前,最重要的是镇定、信心、勇气和强有力的指挥。以勇气来战胜灾难,这在历史上有无数的先例。中华民族在勇敢对抗这场灾难中凝聚了民族意志,激发了民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大到社会发展,小到企业创新,勇气都是我们战胜困难,提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充满勇气,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挑战困难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平淡的工作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高标准,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和满怀创造力,促使你多方面的能力快速提升,进而让你在职业的旅途中不断地超越自己。疯狂的野战手术室,一周上百台手术:
负起岗位责任
2008年5月14日中午,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从上海开拔到达救灾前线,2个小时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搭建手术室,建立病房,救治伤员。
在最初的一周,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在野战手术室进行了近100台的手术,同时开展3台手术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对一些小伤口的清洗没有地方做,就直接在帐篷外进行。
这种工作状态完全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医疗队的大夫、护士们争分夺秒,多做一台手术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他们没有时间去考虑休息,以至于医疗队下了死命令,让医护人员分批休息。
在这种紧急的、显得有些忙乱的环境下,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进行了世界第一例野战条件下的颈椎手术;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生命;对患腹股沟嵌顿疝的战士进行了抢救;有的医生个子不是很高,但出于手术安全的考虑,他就用砖头或是凳子垫上。
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每天都在野战手术室里发生着,除了这个来自上海的医疗队,更多外地和本地的医疗队赶来了。
黄琼是绵阳市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亲人的遇难给黄琼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她并没有被击倒,她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近100台手术。每当同事提出要她去休息时,她总说,我的岗位在这里,我的责任在这里,我不能离开这里。
从这些“白衣天使”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沉甸甸的两个字,这两个字在如今的社会,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忘,那就是——责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担负起来的、不容推卸的责任!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对社会负有责任;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对国家负有责任;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对企业负有责任;作为家庭成员,我们对家人负有责任……所以,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企业,还是对自己,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责任无处不在。
工作中,只有那些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多的荣誉。
5月12日中午,三一重工搅拌设备安装服务部安装队长李兆龙正在成都川桂溪站工地现场指挥搅拌站安装。突然,李兆龙感到一阵摇晃,尤其是高达14米的主楼,摇摆幅度特别大。半分钟过后,摇摆幅度不见减弱反而加大。
不好,地震了!李兆龙马上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安装队员大部分都在高空作业!情况万分紧急,而控制室外进行包装的员工还以为是主楼在试打料而造成的摇晃。“赶快下来,地震了”!李兆龙马上组织队员立即撤离到了空旷地。
突然之中遭受地震的变故,是李兆龙带队这么多年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所有的安装队员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如此强烈的震感让他们意识到,在成都不远处发生了大地震。该怎么办?回家还是继续工作?
安装队员没有多想,待情况稳定后,李兆龙立即带领部分队员再次投入了安装工作之中。很快,川桂溪站安装好了。安装队的下一站,是重灾区绵阳……
绵阳华腾站距唐家山堰塞湖80公里。安装队进场时,当地政府正在组织人员疏散。看到当地遭受了如此重大的灾害,想到灾后重建工作会需求大量的混凝土,安装队员顾不上附近有一座随时会决堤的湖,毅然投入工作。当时情况非常危险,当地指挥部禁止人员随意进入。于是李兆龙主动请客户与指挥部协商,准许安装队白天做事,晚上撤出。三一安装队的高度责任心令客户很受感动。在李兆龙的带领下,安装队员齐心协力,白天抓紧时间工作,晚上撤离到二十公里外的高地,第二天再不辞劳苦返回工地。
安装队员说,相比灾区人民所受的痛苦,他们辛苦一点根本不算什么,坚守岗位,帮助灾区重建,才是最重要的事。
工作中,只有那些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也更是那些承担责任的人,坚守岗位,为汶川地震后快速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勇敢地担起它,践行它,这样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社会都是问心无愧的。人可以不伟大,人也可以清贫,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肩上的责任,扛着它,就是扛着自己生命的信念。
“再危险,也要把你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1%的希望,100%的努力
地震灾区余震不断,时刻威胁着救援人员的生命,但是,无论是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医务工作者,还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没有人退缩,没有人放弃,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即使再危险,也要从死神手里把受困者救出来。
一次,救援人员正在一座已成废墟的教学楼外做短暂休整,这个时候,隐约传来呼救声,声音来自他们身后的废墟。废墟里,有孩子被水泥墙挤得变形的遗体,有受伤孩子惊恐的眼神,还有孩子紧握已经死去的老师的手,默默无语,泪珠挂满了脸庞。
有几个孩子正在号啕大哭,听到孩子的哭声,救援人员心如刀绞。在救援人员正准备实施救援之际,余震突然来袭,地面剧烈晃动,山石纷纷滚落,情况万分危急,但是没有一个人往后退。在这种余震不断袭来的恶劣条件下,废墟中受困者生还的可能性也许只有1%,即便如此,也要尽100%的努力,全力救援。
他们知道,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为重要了,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要尽全力去克服。工具不够,救援人员用手刨、用手挖、用人拉、用肩扛,顾不上吃饭,也来不及休息,即使手指流了血、起了泡,他们也没有放弃。
正是抱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救援人员用了将近81个小时,硬是从死神手里夺回了18条鲜活的生命。
这样的事例在灾区不胜枚举。一个叫陈宏的士官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孩子,他忍着巨大的悲痛,和自己的战友一起,连续在抢险第一线奋战了几天几夜。由于地形和房屋倒塌情况都比较复杂,在人们都已经放弃的情况下,他和他的战友硬是救出了深埋废墟底部的伤员,挽救了十几条生命。
只要有1%的希望,也要尽到100%的努力——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救援人员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金华市消防支队接到省消防总队紧急命令,要求他们迅速组织队伍赶赴灾区执行救援任务。接到命令后,金华市消防支队挑选了6名业务骨干组成消防搜救队,携带生命音频探测仪、生命视频探测仪以及应急灯、绳索等从杭州萧山机场乘机前往四川,在绵竹市汉旺镇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他们刚进入灾区,就立刻参与了一次救援行动。指挥部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出被困伤员。于是,消防搜救队立即运用探测仪对被困人员进行位置定位。时间转瞬即逝,大家都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候着。
在近半小时的全面探测后,搜救人员发现了被困者,但他被埋的位置非常特殊,不但在整幢房子的最里层,被埋上方还有多块水泥板,这给救援行动带来了很大挑战。漫长的搜救工作开始了,经过不懈努力,被埋近150多个小时的伤者终于被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了出来,在一次接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搜救队长这样说道:“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生命的探测者、救援者。所以,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会用100%的努力。”
“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汶川地震发生后,温总理在抗震救灾现场掷地有声的一句话,在地震的废墟上升起了更加明亮的希望。
有希望就要努力,有一线希望,就要百分百地去争取。希望是稍纵即逝的,如果我们轻易放弃了,就很难获得成功。
灾难吹响“集结号”:团队协作,让1+1大于2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震”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震”动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迅速启动灾害处理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分析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几小时后,空军、海军陆战队、武警及战略炮兵部队,在接到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向地震灾区开进,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生命”的命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灾区,开展救援。
其中,由2750名海军陆战队员组成的救援队,经过近两天的急行军,按时抵达指定地点,然后在成都军区的统一安排下,与成都军区某机步旅组成联合搜救队,负责绵竹汉旺镇和什邡镇的搜救与清理工作。通往这两个地方的道路,由于地震的破坏,难以行进,联合搜救队只能边排险边徒步开进。
虽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加之道路受阻,但联合搜救队还是比指挥部的规定提前半天到达目的地。联合搜救队本着“分工明确,效率第一”的原则,精诚协作,原本预计4天完成的清理工作,短短两天半就告结束,为后续救援部队的进驻和受伤人员的转移打下了基础。
团队协作让联合搜救队的工作进展神速,在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由于配合默契,协同“作战”,很快打破了不利局面,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加1等于2,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与人的团结协作上,所创造的业绩就不再是1加1等于2了,而可能是1加1等于3、等于4、等于5……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了。就像雁群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紧密协作,为团队出力,从而使整体的飞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月13日,海尔集团启动“重建家园”计划,宣布向灾区首批捐助1000万,以全力支持灾区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海尔重建家园计划包括三部分:首先,海尔集团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首批捐助700万元人民币,直接用于灾区援建工作;第二,海尔成都分公司就近组织200人的紧急救援小分队,联合当地专卖店,在第一时间为灾区人民送去帐篷、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为当地医院提供大量医疗冰箱、冷柜设备,用于存放救护灾民的血浆、药品等;第三,海尔通过商务部为灾民提供150万元人民币的家电补贴。
5月13日,四川省汶川地震第2天,联想宣布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和俄罗斯区总裁陈绍鹏与600余名员工自发为灾区同胞献血。此次捐献的资金和血浆将通过民政部与中国红十字总会,直接用于灾区救援工作。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南航董事长刘绍勇,南航集团党组书记李文新,南航总经理司献民,党委书记谭万庚等领导带头捐款,从东北、新疆到西藏、三亚等地18家分子公司、2个基地、17个国内营业部、49个国外办事处的6万多名南航员工纷纷伸出爱心之手,为灾区人民踊跃捐款。截止到13日中午12:30分,短短一上午时间,南航已募得赈灾款1000万元。
5月14日,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表示:中远集团向地震灾区捐款1000万元,代表的是中远集团海内外8万名员工的心意,是中远作为中央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中远集团全力以赴支持抗震救灾。
广汽集团积极响应,向广州市民政局捐赠2103万元人民币,协助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向灾区捐赠的善举也得到了所属合资企业日方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
大灾面前,一笔笔善款汇集到各个捐赠中心,一个个单位组织救灾赈灾行动。这场规模巨大的抢灾、救灾行动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协作的结果,是抢灾救灾各部门团结协作的结果。
有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有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奋力自救,这场困难终将被克服。
团结协作,既是一个民族在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和自救的武器,也是企业在当前危机下,共渡难关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