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言语得体、彬彬有礼,也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出口不逊、粗俗无礼的小痞子。一个男孩气质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认识和教养方式。
一般来说,一个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知识渊博、有爱心、尊重女性、举止文明,具有绅士风度的男性,人际关系往往良好,更易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从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男士的受教育程度。因而,他们也更易收获成功!
男孩并非生来就是男子汉,就有气质,当孩子学会优雅的举止时,当孩子学会讲礼貌、重礼节,以及熟悉那些非常有用的社交规范时,他就把自己提到了新的高度。他的谦恭和教养会使其他人注意到他的风度和气质。
现代社会,每个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帮助与引导,从而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并且在社交、学业和事业上获得成功。然而,我们不少家长在促使孩子向更高的成就攀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往往被忽视,那就是男孩子气质的培养。
儿童时期是培养男孩子气质的关键时期。为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都强调习惯要从小养成呢?这是因为儿童时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孩子小的时候,就像一滩铁水,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等孩子长大后,这滩铁水冷却了,再改变就困难了。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住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个时期如果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他就可以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假若这个时期没有教育好,那么,以后:再进行矫正就困难了。因此,在儿童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通过教育和训练使其养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只要是正常的孩子,都会走路。可能每个做父母的都没有注意孩子的走路姿势,更没有对孩子的走路提出要求。不少孩子走起路来横七竖八,姿势不雅。从社交的角度来说,孩子行走时步伐稳健、步履自然,就能逐步形成良好的气质和风度,不仅对于自身塑造形象、展示风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是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发出尊重信息的好机会。而不会给人留下有气无力、松松垮垮的坏印象。让男孩子走出风度来,走出气质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国古语说:“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因此,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走路姿势。在男孩子走路的时候,要求其不要把手插在裤袋里。男孩子应两眼平视前方,上身自然挺直,步态稳健。走路时要打起精神,鲜明的节奏感,反映出学习和做事的效率。上学最好背双肩的书包,防止脊柱侧屈。要注意身体的平衡,防止局部身体过分疲劳。几个同学一起走路,要使自己的步伐与他人一致,既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显得与大家格格不入。
另外,在孩子走路的时候,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外出走路时应靠边走、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地下道、人行天桥。如果遇到熟识的人迎面走来,要微笑致意,并行侧身礼让对方先走。
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言语得体、彬彬有礼,就有气质。也没有哪个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出口不逊、粗俗无礼的小痞子。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仅是一张白纸而已,他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完全受外界因素一点一滴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最早、最大的信息源就是与自己接触最亲密的父母。父母既照顾着孩子的衣食住行,又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的言谈举止,是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以求知的眼光注视着父母的言行,并从父母的身上获得行为的榜样和模式,然后再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说如果做父母的举止文明,在他们熏陶下的孩子就会懂礼貌,反之,孩子就可能行为粗鲁、脏话连篇。
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孩子心中,父母不知不觉中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模仿的范例。作为父母,与其煞费苦心地、不停地对孩子说教,不如把功夫下在约束自己、检点自己的言行、重视自己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所做的努力上。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身教重于说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道理,并以自己的优良品质来感染孩子、影响孩子时,我们在教育孩子上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成长建议
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文明懂事、好学上进,并且拥有良好的气质。因此,应该在孩子的儿童时期进行培养,只要做父母的能够重视起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才会在无意识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培养出孩子的优良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