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其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父母的干预是必需的条件。
现代社会,当对孩子过于严苛的管教方式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时——比如孤僻、冷漠、暴戾等等,有的人主张对于孩子的教育应当顺其自然,他们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对家里的小宝贝娇宠有加,凡事都顺从他们自己的心意。这些父母们以为,“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肯定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一来,不但家长可以省心,孩子也会过得高高兴兴。”
这种想法,实在是害了天真的孩子。英才不是天生的,孩子必须从小教育和培养。由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健全和成就的,所以,完全让孩子在自然状态下长大成材是不切合实际的。
张先生夫妇俩就是一个坚信“树大自然直”的家庭。儿子小宝从小就一切顺其自然,从不约束。作业就更是顺其自然,慢慢地就养成了不完成作业的习惯,而且经常逃课。但张先生夫妇却认为,孩子大了懂事了就好了。
小宝对学习不感兴趣,厌学、逃学,整天与那些顽劣的孩子混在一起。他们经常聚在一起偷偷地抽烟、赌博。他在学校的功课差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直到有一天,张先生接到学校的通知书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由于孩子在学校里经常欺负同学,甚至找人殴打曾经批评过他的老师,学校将他开除了。张先生虽然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因为现在孩子已经根本不接受他的管教了。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不要管得太严了,“树大自然直”,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不去批评孩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一定要坚持从小抓起的思想,实践证明,正是因为孩子小,容易接受家长的管教,一开始就管严,该批评就批评,该教育就教育,容易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不去批评教育,对孩子很放纵,等到孩子长大了,家长再去批评教育,孩子不容易接受,产生抵触情绪,批评教育就难以奏效了。
孩子们从幼儿时期开始,性格上已经有了明显的个体差异,如果没有足够的外界影响,孩子的性格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原有的方向发展下去。在孩子们对于这个世界还没有分辨能力的时候,其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父母的干预是必需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未来,就在我们手里。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段话一点儿都不错。习惯是人生的奠基,是美德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及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一个孩子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生的幸福,家长需高度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好的习惯需要从小养成,而且是有步骤的,由小到大,积少成多。按照科学家的研究,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坚持过这21天,习惯成自然,就变成了一个人的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丢失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人的认真程度不一样,刻苦程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肯定不一样,那么,我们用一个月的概念更保险,对于小孩子,“培养习惯重在一个月,关键在头三天。”
如果说每个男孩都是一块尚未成型的坯料,都是一块尚未打磨出来的玉璞,那么,家长就是任务,就是从习惯的培养开始,给他们确立规范,琢磨品性,指引教育他们成人成材。
古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我们爱孩子,就应该为了孩子的长远考虑,就不要只是为了孩子短暂的满足而妨碍了孩子将来的发展。成长建议幼小的孩子不能也不会有意识地或者合乎逻辑地从生活中学习。然而,他们能够自动地进行自我纠正。他们是通过模仿和指导来完善自己的,经过一次次的指导,孩子最终会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对于孩子的未来,父母是最直接的掌控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