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92600000007

第7章 重执教鞭

老舍辞去北郊劝学员的职务,这一举动在当时像爆炸性新闻。在教育界的官场中,老舍的为人、才华有目共睹,老舍的口才也是有口皆碑。有的人说:“你放着官不做偏要去当教书匠,真是犯傻,到以后吃后悔药可没地方买。”还有的人说:“人家敢弃官从教,那叫有能力,有本事。”实际老舍能走出这一步,也是不容易,当时在教育界还真是标新立异,没有第二个。老舍想,舌头在人嘴里,谁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根本不把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他还想人各有志,有人能迎合潮流,而我不能。是的,老舍是靠本事吃饭的人,他对官场上的那种周旋艺术,既干不来,又十分反感,他不愿同流合污。

他想到自己跳出了这个大染缸,心里一阵舒坦,身子感到轻松。虽说离开劝学员的工作后,在社会上又教书,又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有些收获,但老舍没有安于现状,他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他在想,今后的路怎么走,还应该做点什么事?

几个学校前来聘他去任教,老舍都没有答应。他在寻找,不是他自视清高,而是他不想再帮那些“假洋鬼子”一类的人做事,他讨厌那些丑恶的嘴脸。

一天他正在家里看书,一位朋友来串门。闲说中,那位朋友说起天津南开中学现在缺一名教国文的先生,又说到南开中学民主、自由,学生学习气氛浓,思想活跃。虽说当年(五四运动)领头的学生,都已跑到法国“勤工俭学”,可他们的精神激励着现在的学生们。那位朋友说:“如你同意去,我可以引荐。”老舍想了一想说:“我考虑一下,给你个信。”

他送走了朋友,回来躺在床上,思绪万千。从7岁上学到参加工作,还没有离开过北京,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在北京有亲人、朋友、同学、同志。特别是那老母亲,虽说在北京教书住在公寓,但也时常回家,买点母亲爱吃的点心,放下点钱,回去一次也是方便。可要去南开中学,不能常回来,真是有点担心母亲。又一想,自己要开辟一种新的生活,想做一个“新人”,想到自己的事业,只好忠孝不能两全了。他毅然接受了去南开中学教国文的邀请。

1922年,23岁的老舍收拾行装,告别了母亲,兴致勃勃地赶到天津南开中学任教。

到这里,他除任国文教员外,还兼初级二年7班辅导员。

一上任,就赶上了校方举行的“双十”庆祝会。在这个会上,新来的老舍还真亮了亮相,打了一个响炮。

学校让新来的先生每人必须作一次演讲。演讲是老舍一大特长。由于他从小就喜爱听相声、听评书、听京戏,这些兴趣积存起来,后来成了说故事、讲笑话的能手了。据说,他的朋友罗常培、白涤洲、赵水澄、何谷、许地山,有的也一贯以说话风趣而著名。他们的口才足以使北京人闭嘴。老舍和他们在一起,经常调侃、辩论、闲聊,自然就有一种语言交流的互相影响,再加上小时候看戏、听书的熏染,时间长了,他自然知道语言艺术的窍门,懂得运用语言的规律和技巧,加上语言功底的积累,成了一个会说笑话、会幽默的人。

只见他坦然自若,走上台来,既不拘谨、古板,又自然得体,同学们望着这位穿着长袍,虽然带着一副眼镜,双目却炯炯有神的先生。

他慷慨陈词,认为“双十”可以解释成为两个十字架,一个十字架叫民主政治,一个十字架叫国民福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扛起这两个十字架。要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大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须预备牺牲。虽然只比耶稣多背了一个,但上帝就是我们自己了……

老舍用他那浑厚好听的声音,用他演讲中特有的幽默,博得了满场掌声。接着文艺节目开始,他又和一位教师登台说了一段相声。下面顿时哗然,全场被震动,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一炮打得还真响,第一印象就博得校方和学生的好感。

老舍白天教课,晚间看书、会朋友。虽然这段日子过得很顺,可是时局的不稳,倒有时让老舍很烦心。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有志之士深感要改变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必须进行改革,百废待兴,都在潜心寻找一条合乎国情的救国之路。有一些残渣分子往热血青年身上泼凉水,使有些手持火把的革命青年冷了下来。

而这时的老舍,一边热切地关注时局,一边全身心地致力于教育。他热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他喜欢这些天真、活泼、认真求知的学生们。学生们也喜欢这位博学多才又风趣幽默的小先生。他们始终对先生初来时上的第一节课记忆犹新。

那天,老舍身穿布大袍,登上讲坛开口便讲:“鄙人姓舒,字舍予,为嘛名字这么简单,因为鄙人生于贫寒,名字又如此平浅,长相又庸又俗,学问又平常。话又说回来,中国有句老话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虽说我这个老师比在座的诸位多长不了几岁、多吃不了几年咸盐,但教这行道已不是初学乍练。虽说没有宝贵经验,但也不是一肚子屎,也许以后讲些大家没听过、所以爱听的事,这就妥了。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希望大家都能修行成器,那全杖诸位个人努力了。而我要尽心竭力,和大家同舟共济……”

学生们一下子被老舍精彩的语言所吸引了。他们都感到高兴,很幸运有这样一位才华横溢,又能出口成章的先生来教他们。似乎老舍身上有什么魅力,下课后总是身前身后围着一群崇拜爱戴他的后生们。

老舍与教结缘。他教过小学、中学,后来又教大学,教外国人,没有学生怕他,但都喜欢上他的课,大家都由衷地喜欢他、尊敬他。

他也喜爱这些学生们,并愿意和孩子们交朋友,实际交朋友一般都是年龄相近、同时代的人较多,而老舍有不少忘年交,在日后也有所表现。在重庆北碚,他和孩子们一起放风筝,一起下棋,一起猜谜语。他爱看孩子的写字画图,给孩子们看画,念小说。在孩子们中间,老舍自己完全像个大孩子。

据说抗战时,冰心住在重庆乡下,老舍常到她家来,有时手里托着一包花生米或者瓜子,因为那里还有几位年幼的朋友等他呢。老远,他就嚷嚷:“有馒头吗?有茶吗?客人来喽。”孩子们听到喊声,飞奔而出,把他包围在中间,跳呀、叫呀、抱呀,像似一伙孩子在玩耍。冰心平常管教孩子比较严,给孩子们分花生,铁蚕豆什么的,每次都是按粒分配,每次只准吃五粒,而老舍一到,政策放宽,“咱们今天不数数随便!”孩子们问母亲:“我们可以吃多少个?”冰心说:“两个。”老舍马上插嘴:“不行,要说20个,200个!”

孩子们并不是因为多吃了仨瓜两枣把老舍当成“自己人”,而是觉得他能平等地对待他们。他和孩子们也照样打招呼,打听学校的事,关心他们的小猫小狗。所以老舍一到,孩子们总是先把他抢到手,拉他加入他们的“一伙”。他们认为舒伯伯最了解孩子的心,最能理解他们,所以和他在一起感到快活。

一次,他给冰心10岁的儿子写了封“告急信”。

“我的烟快吸完了,但没有钱,你来这里的时候,别忘了带香烟两吨!”

这种老舍式玩笑,使孩子们非常开心。

他只有在孩子们身边,才觉得踏实、安宁、舒适。

还有一件趣闻,复旦大学的马宗融教授有一个小女儿,十几岁时长得又矮又胖。老舍看她很好玩,就愿意逗她,称她为“横姑娘”。“横姑娘”整天跟着爸爸,流离失所,缺课太久,学习很吃力,常常有畏难情绪。老舍每次见面,都要给她讲一个“横姑娘”的故事,讲完了,告诉她且听下回分解。故事的内容,不是“横姑娘进城”,就是“横姑娘上学”,因为胖,闹出好多笑话,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的。听到最后,“横姑娘”恍然大悟,原来,舒伯伯编了一套“横姑娘”不怕困难、不悲观、不懈气,有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最后成了人人佩服的好学生的故事。横姑娘很受启发,从此,她学习用功,最后也成了作家。老舍先生去世之后,真正的续篇是“横姑娘”完成的,她现在叫马小弥。她还用英文转译了老舍先生的《鼓书艺人》和《四世同堂》的最后13章。

虽然现在他来南开中学教书,每月只50块钱的收入,经济上受了很大的损失,但他甘于清贫,不慕荣华,也不愿意和那乌七八糟的地方教育官们同流合污。他不再去违心地应酬,不愿常带着假面具看别人脸子做事。他自由了,他再现了原来的自我。他曾说过:“我很快活,我又摸着了书本,一天到晚接触的都是可爱的学生们。”

只有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才能忘掉一切,似乎也进入到孩子们那块纯洁、天真、无忧无虑的乐园,他愿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因为在他心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来这里任教数日,因为忙也未曾游览一下天津的街头风貌。一日休息,他忽然有了兴致,来到了街上闲逛起来。在北京时,有空他也希望到街头小巷,和那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闲聊聊,什么拉车的、卖小杂货的、跑堂的。一想起跑堂的,就想起北京小馆里的香喷喷的小吃,不觉引来胃口。在北京时,他也经常爱下个“小馆”凑上三五个人,或者会友小聚,在小馆一坐,要几样可口饭菜,无拘无束,越谈越热乎,虽然比不上正式宴席排场,却舒畅得多。而现在生活上很拮据,自己独身在外花销大,还要赡养老母,他摸摸兜里还有两个小钱,只好在街头的地摊上随便买了点小吃。

听说,天津仓门口原有三个天主教堂,平日里那些洋教士仗势欺人,百姓敢怒不敢言。光绪二十年,拳党移来天津,五月十八日,只见火光冲天,三个教堂被付之一炬。大火一直烧到次日清晨,老百姓解了心头之恨,拍手叫好。

老舍走到这片被大火焚烧的废墟前,万分感慨。虽然残灯未灭的大清已经过去,然而现在的民国,洋鬼子又来威风了。他不觉忧国忧民了。

他回到学校,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起自己苦难的童年,想到和自己一样受难的穷人,盼望着有好日子过,盼望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可是时局令人心痛,甲午战争,虽有邓世昌壮烈殉国,却被卖国贼李鸿章一纸变卖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签了屈辱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上的失败,和一系列丧权辱国的协定。这些国耻,何时才能结束。那些当政的官员们为什么不起来救国。

一种民族感,一种责任感,使20多岁的血气方刚的老舍一时感到气愤、茫然,心沉沉的,睡不着,他索性起来,望着窗外的明月,黯然神伤,不觉流下眼泪。

第二天上课头仍是昏沉沉,正好这天教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学生们见平日有说有笑,妙趣横生的先生,今天板着脸,情绪低落,猜测可能有什么烦心的事。学生们都比以往听老师的话,怕惹怒老师,课堂上异常地安静。

老舍看着这些孩子们懂事的样子,心里不由开朗了许多。学生们都渐渐长大了,平日老舍也经常和他们交流思想,学生们也喜欢和这个年龄比自己大几岁,肚子里却有很多学问的小先生谈谈思想,遇到什么事也愿意请教小先生。

想到这里,老舍就像遇到好友知音似的,把昨天的所见所闻一股脑地倒给学生,说到伤心处,声泪俱下。讲完后,老舍心里畅快了许多,再看看学生,一个个紧绷着脸,怒睁双眼,咬牙切齿。老舍清了清嗓子说道:“国耻啊,国耻,可惜了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被如此践踏!”随口吟诗曰:“楚虽三户能立秦。岂有我堂堂中国空无人?同学们,我们不能当亡国奴啊!”

老舍一席话,深深感染了学生们,像似干柴上点了一把火。义愤填膺的学生们顿时情绪高涨,纷纷讲自己和家人如何受洋鬼子和小日本的气,讲起他们如何用弹弓、石子去以牙还牙。

老舍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一种蕴含的力量。他们这一代人已不甘心于任人宰割,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将那些在中国国土上横行霸道,为非作歹的邪恶势力碾得粉碎,不管它是外来的,还是土生的。而这正是中国将来的希望之所在。

学生们受到先生爱国思想的感染,老舍也受到学生们爱国行为的感动,沉痛的心似乎泛起激荡的浪花,他想去冲锋陷阵,他想告诉人们:中国有希望,因为有像“义和团”那样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有不甘心于当亡国奴的孩子们。而他现在能为国家的兴起做点什么呢?

夜,很静,几天来的所见所闻,装了满满一脑子。他铺开纸,拿起笔,想用这支笔倾吐他的喜怒哀乐,想用这支笔来告诉大家他想说的话。当时,他也许没想到今后这一辈子都要和笔、稿纸打交道。他也没曾想到这就是写小说,只觉得在脑子里编几个小小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在他身边发生的,看得见,摸得着,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好像现成的,一开闸,便争先恐后往外涌。

他写了一个小学生叫小玲儿,为实现长大打日本,雪国耻,给在南京战死的父亲报仇的愿望,组织了几个小伙伴,每天练拳脚。一次他率领孩子们袭击了教学的“小洋鬼子”,被校长以“不遵守校规,纠众群殴”为名开除。故事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罪行和反动政府的腐败,歌颂了中国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给这短篇小说起名为《小玲儿》。

4000字的《小玲儿》老舍写了个通宵,一气呵成。

老舍后来谈起他创作经验时,回头看《小玲儿》,发现了许多幼稚与不足。但无论怎么说,万事开头难,老舍勇敢地迈出了小说创作的第一步。

《小玲儿》发表在1923年1月版的《南开季刊》上。

在南开中学教书半年后,他接到顾孟余的北平教育会邀请,回去参加教育会工作。

他心里一阵高兴,因为他又可以回到母亲身边了,北京又有那些亲朋好友。可一想起那些孩子们,真有些舍不得走。

第二天,他去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节课,一进教室,孩子们早已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似乎已经知道老师要走的消息。老舍不露声色地讲完了他在南开中学的最后一节课。然后,难过而深沉地说:“同学们,这是我给你们上的最后一节课,我就要回北平了。我非常留恋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光,希望你们……”他说不下去,孩子们也难过得满脸流泪。他们喜欢这个先生,先生不但教他们知识而且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老舍带着难忘的师生之情回到了北京。

儿子回来了,母亲自然高兴,只要儿子能在北京,她的心就感觉踏实。

教育会这个组织是个民间团体,是搞平民教育的,教老百姓读书识字,自己办平民学校,自己编识字课本,在那年头也算是个新生事物。教育会的成员都有股廉洁奉公,热心为民众的精神。老舍看中的就是这一条。

在教育会里,老舍的职务是个小小的书记员,无非干些抄抄写写之类的活,工作不累,薪水不高,只能勉强养家糊口。虽说母亲挺知足,可老舍是个好强的人,他要让母亲过上更好的日子。经好朋友罗常培介绍,他又兼京师第一中学的国文课,还兼音乐教员。据说,他的音乐课是教学生唱昆曲,这已经够得上是一件趣闻,因为昆曲最难唱,而他能唱昆曲,学生们对此都非常钦佩。在上国文课时,讲到兴致之处他还结合课文,以手击拍,唱一段《弹词》,或者表演一番京剧中的做派和念唱功夫,学生称:“先生真神人也!”

说起念唱功夫,老舍确实有点艺术细胞。据说,他是个戏迷,对京戏和昆曲有很深的了解。像大多数北京的满族人一样,他自己会唱,虽然没有粉墨登场过,但在作家中,偶尔放喉高唱一曲,也能震惊四座。平时他绝不哼戏,也不唱戏,如有盛大集会或者重大的节日,他会一展歌喉。他唱得好,字正腔圆,味儿浓,每当唱完,大家都热烈叫好鼓掌。

虽然老舍在教育会当书记员又兼顾教学,但收入加起来每月只有40多块钱,而当劝学员时每月100多块,所以经济上很拮据。除大部分交给母亲外,剩下的寥寥无几了。这时,他们生活很艰苦。

冬天到了,老舍想给母亲添些衣物,买些米面,可手头又没有钱。他为了应急,抄起他最喜欢也是唯一的皮袍子去了当铺。尽管卖不了多少钱,但毕竟能解燃眉之急。

天气越来越冷,一次好朋友罗常培来教育会看他,见他穿得单薄,冻得哆哆嗦嗦,就问:“你那皮袍子呢?”老舍告诉他:“已卖掉了。”罗常培见此情景就埋怨道:“你为什么不早说?我还拿得出几个钱来。何必在三九天自己受冻?”老舍却说:“不!冷风更可吹硬了我的骨头!如果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再帮助我!”

老舍无论是在顺境或者逆境,都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贫困的威胁,生活的艰难,初恋的毁灭,没有使他消沉,因为他心里孕育着一团火,他有他的追求、志向,他是个不满足于现状,永远向上的人。

他不断地设计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每天除抄抄写写、教课外,他又开始发奋读书。自从他翻译了《基督教的大同主义》之后,他深知自己的洋文是一瓶不满半瓶晃。他原来在夜校时认识教英文很有名气的宝乐山先生,他也是满人,又是结交上的好友,于是,他找到宝乐山先生,拜他为师。宝乐山欣然应允了。学了一段,宝先生感到老舍的外语水平不断提高,已不是他所能应付时,他索性把老舍引见给在燕京大学教书的英国人艾温士教授。从此,老舍便利用课余时间去燕京大学旁听英文。在和艾温士的交往中,老舍逐渐改变了对“洋鬼子”的成见,悟出了“西洋人”也不全是坏蛋的道理。接触多了,他和艾温士竟成了朋友。艾温士对老舍的为人和学识深有体察,觉得他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青年。

生活当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遇,关键是在机遇到来之前,你是否具备充分的条件。有了条件你就可以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1924年,对于25岁的老舍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想在中国聘请一位中文讲师。艾温士得到消息,他立即想到老舍是合适人选,有意推荐老舍去,但不知老舍的意见如何。当艾温士问老舍是否愿意去时,老舍有些犹豫。他考虑母亲年岁大了,自己远离祖国,背井离乡,有点踌躇,可又一想机会难得。这时,艾温士极力鼓励他,说英国如何先进发达,如何有文化,讲文明,绅士得不得了。一席话说得老舍动了心,他有意去英国见见世面,学些本事。经过再三考虑,他同意去了。但他还担心母亲这一关。回到家,老舍向母亲述说了自己想去英国的想法。母亲听了,心里很难受。她忍着痛苦默默为他准备行装,说了些让儿子保重的话。

此时的老舍,再次感受到母亲不但给他生命的教育,而且感受到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同类推荐
  • 阿加西自传

    阿加西自传

    他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之一,也是网球场上最有天分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从小时候起,安德烈·阿加西就讨厌网球。还在摇篮里的时候,就被骗着拿起了球拍;还在小学的时候,就被迫每天挥拍数百次。即使他勤学苦练成为了网坛一代天才,心中仍对那源源不断的压力充满了怨愤。他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现在,在这本自传里,阿加西用优美的、难以忘怀的文字讲述了他充满矛盾、冲突,在自我毁灭和自我完善间摇摆不定的人生。 阿加西让我们感觉到了那个拉斯维加斯的七岁小男孩在粗暴的父亲监管下,每天不断练习的痛苦。我们看到了那个十三岁的小男孩被抛弃在像监狱一样的佛罗里达网球训练营时的无助。在孤单和恐惧中,九年级就中途退学的他,像风一样叛逆地活着。正因为这样,他也成为了八零后的偶像。他染发、打耳洞,做朋克摇滚的打扮。在他十六岁成为职业选手之前,他的新形象就预示着在网球中将刮起新的风潮,就像快如闪电的回球一般。
  •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德川家康(名人传记丛书)

    他是一名机智勇敢的武士,年少时身为质子,步步为营。最终脱颖而出,在日本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南征北战;首开江户幕府,填海造陆;在航海时代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奠定了日本繁荣的根基。
  •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一切历史剧都是现代剧,一切历史人物都折射着当代人的影子。我们现代人应从古人的成败得失中学到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让人生少一段弯路,让弱者强、强者勇;从成功中吸收有益的经验,让生命多一分精彩,让勇者智、智者成,做到明史达变,鉴往知来。要达到以上目的,阅读、学习和研究古代名人传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好的人物传记,能够系统全面再现传主的人生历程,是写的很细的历史,能给我们丰富的人生启迪。
  • 慈禧传

    慈禧传

    慈禧太后17岁入宫,27岁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废掉辅政八大臣,开始了她的“垂帘听政”时代。在之后的48年里,她三次垂帘听政,扶助同治、光绪两代幼帝成长,实际控制着晚清的朝政大权。本书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把握与整理,再现了慈禧的一生。
  •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煤海丹心:林海水的诚毅人生

    本书主人公林海水是安溪大地之子,这块大地赋予他中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教育。当人们看到:为中国煤矿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林海水十年来和家人住在“干打垒”的简陋房子里,在东北凛冽无比的风雪中,用扁担挑水吃;当人们看到林海水不顾自己血压高,在煤井里爬进爬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尤其在“文革”时期,林海水是“反动学术权威”,属被打倒之列,而且各派系之间的武斗、枪战如同家常便饭,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可却摧不垮林海水那颗“赤子之心”,心里仍然只装着自己的事业,他不顾头顶呼啸的子弹,和工人们坚定地保护着矿井。看着这一件件、一桩桩事迹,谁能不为之动容!“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热门推荐
  • 梦里的那一柄刀

    梦里的那一柄刀

    刀界。没有星辰没有日月。没有四季没有天象。天空只有白天、黑天,大地皆是魔晶、晶柱。刀界!有魔兽、有人类,却没有其它生物。魔兽以魔晶为食,人类赖‘天恩’为生。
  • 双星守护者

    双星守护者

    由神所创的渺小世界,栖居着两颗互相连接的双子星。因为扭曲的出现,开始了和邪恶势力在两颗不同星球之间的千古孽缘……毕里迦,作为神在此所制造的第一个人类,开始为保护世界,保护女神Alice而行动着。带着灵魂的伙伴,巫女。还有千千万万的同伴。在这漫长的轮回中,等待着的时机终于成熟,而已被诅咒的双星成为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舞台。一切恩怨,都将在这一世了结!
  • 天才回归,王妃往哪跑

    天才回归,王妃往哪跑

    她凄惨的生活,父母双亡,为了生存,参加特工,却不想被闺蜜欺骗而中枪身亡,心里悔痛不甘,穿越重生,去了一个奇异大陆;他冷血残酷,杀人无数,表面懦弱好欺负,可腹黑坑人,样样都会,却不想遇到了她,从此以后,颠覆大陆,俩人坑蒙拐骗偷,各种坑人。[宠文,放心入坑!]
  • 重生于神雕

    重生于神雕

    一个酷爱武侠游戏的十八岁少年在玩游戏的时候忽然电脑屏幕一黑,自己眼前也随即一黑,晕了过去。等到他醒来却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而自己的身躯变成了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他的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原来他穿越到了他之前最喜欢的一本武侠小说的世界里——神雕侠侣。但是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从此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江湖生涯。
  • 警花穿越:新月凤帅

    警花穿越:新月凤帅

    警花带着狙击步枪穿越乱世,成长为一代无敌元帅的故事。一场火灾之后,素来是名媛闺秀学习的榜样,王国公认的第一大淑女南荣秀,完全颠覆了过去的形象,不爱红妆,只爱武装,替父出征,统率凤凰军团,以绰绝的军事才能横扫大陆诸国.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黑暗圣器

    黑暗圣器

    命运之锁链不可挣扎,命运之战争从不停歇。拥有不同能力的被古代英雄执着之心所选中的人,为了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彼此战斗的宿命的棋局。在这场迷雾茫茫的棋局里,谁胜,谁败?
  • 被诅咒爱情

    被诅咒爱情

    爱情的确貌似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一个因痴情而坏的人,即便再坏,都能得到别人的谅解,相反地,一个再有本事的人,一旦失去了爱,也会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机器。但,爱情并不都是纯洁的、美好的,你不得不承认有些爱是残酷的、虚伪的、无奈的。然而,最可怕的却是被诅咒的……
  • 《吸血鬼我的王子殿下》

    《吸血鬼我的王子殿下》

    ★☆第一次网上写小说,有原稿(手稿),【若不信的话请加我QQ我发给您看】★☆不过会修改,哪里不好请多指教!看过原稿的人不许剧透!!!★☆作者QQ:2295802046
  • 兮心

    兮心

    洛兮可以很洛兮~家里有哥哥宠,爸爸爱,弟弟疼!学校有老师罩,有学长护,一堆美女给她调戏!剧情一——哥哥:“洛洛你要吃什么?”洛兮:“我要吃你做的烤鱼,以前在昆仑山那个鱼,那个鱼好好吃的!”哥哥:“好。你等着。”剧情二——老师:“洛兮同学,你做完这道题你就不用听课了。”剧情三——学长:“你今天又迟到了。扣分。”洛兮:“我也要扣吗~”学长:“……我说的是你后面那个。你可以走了。”
  • 流云掠影

    流云掠影

    她,是父母不要的弃女,在那所破庙里拾得温暖,但那温暖太短暂,来不及去触摸,就失去了悬崖下跌落,不是死亡而是新生,她迎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她行走在种种平行世界寻找碎片,历经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