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0年的春天,对于旧金山湾区的华人社区来说,却像难以言说的“多事之秋”。1月24日,旧金山一名83岁的华裔老人陈焕洲无故遭到六名非洲裔青少年殴打,并于3月19日在旧金山总医院不治过世。3月22日在相同地点的 T 先轻轨列车站台,57岁的华裔妇女郑惠兰在被几名非裔青少年围堵,并被推下月台,最后被司机救回一条命,但牙齿断裂,头部肿起大包,双脚至今仍很痛。3月27日晚,一辆南向行驶的轻轨列车正在驶入旧金山三街和威廉姆斯街交界处的站台,一位华裔男子正准备下车时,遭到车上五至七名青少年围殴。4月16日下午,旧金山一对华裔市民到奥克兰市逛街时,无故遭两名非裔青少年拳脚相向,59岁的父亲俞恬声送医院后昏迷,并于20日不治身亡。
在不长的时间里相对集中地发生了这些恶性事件,而且殴打对象都无一例外是华裔,不能不引起社区的不安和反弹。人们对警方的追查及当局的治安措施也颇多怨言,但更重要的是,在一向以多元化文化著称、多族裔聚居的旧金山,竟然也出现了如此多而杂乱的社会现象,实在是摆在我们的城市、社区和当局面前的一道难题,该如何化解呢?
旧金山民权律师黄正凯透露,从2009年秋季开始,全市的仇恨犯罪案件增加了400%。当然,在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面对恶化的生存环境与态势,人民还是要靠团结说话并显示力量。亚裔社区4月、5月先后举行过多次千人集会,以及警民座谈会,发出“守望相助,共抗暴力”的声音,在维护社区和谐的前提下要求当局给予必要的制度保障。
尽管迫于事件的严重性、社区反弹及媒体广泛报道,从市长到警察局长等奥克兰、旧金山当局政要都相继表态谴责暴力行为,允诺采取强化治安措施,包括增加巡警,并且重金悬赏捉拿相关案件疑犯。政要们与草根民众坐在一起探讨社区安全大计,也成为近期旧金山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不过部分民选官员的态度其实远不如当初他们到唐人街拉票筹款那般卖力使劲,有的官员只是充当消防队“灭火”的角色,在案情还未查实时就迫不及待地表示多数打劫案“并无族裔仇恨因素”;有的官员谈论相关案件,甚至要卧床受害者到场“站台”(遭家属拒绝),不乏作秀的色彩。旧金山警察委员会委员潘伟旋指出,很多官员不愿意承认华裔和非洲裔的族裔关系紧张状况加剧,这样无助于化解矛盾。
旧金山市总人口目前超过84万人,其中亚裔占30%,亚裔与白人、非洲裔、拉丁裔等不同族裔移民群居共处的历史超过百年,多元化社区和文化也一直是旧金山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为何今天又发生不少暴力案件,人人自危,闹心不已?这个现象已引发主流英文媒体和各族裔社区瞩目,并开始研讨从根源上化解冲突的途径。
《旧金山纪事报》和《纽约时报》都对近期的旧金山暴力案和社区反应做出追踪报道与分析。《旧金山纪事报》的署名文章说,绝不是说整个非裔社区都是暴力的,但回避或忽略其中的族裔议题既不公平也不智。“这不是偷iPad那么简单的问题,而是两个族裔之间深深的隔阂。”
访谷区亚太社区中心董事杜丽莎认为,尽管旧金山是个非常多元化的城市,但是亚裔却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多年来社会上存在的歧视和不公正现象,显示建立和谐社区绝非一日之功;而近来华裔频频遇袭,弥合族裔冲突已成当务之急。而前旧金山防犯罪组织成员毛绮雯更直言非裔青少年瞄准亚裔抢劫之类的犯罪行动早就是“旧金山肮脏的小秘密”。她指出,以2008年旧金山警方统计分析的300宗打劫案,亚裔受害者高达85%。《纽约时报》采访了一些曾经是帮派成员的非裔青少年,获知他们在十几岁时就被告知要针对亚裔打劫,因为亚裔“不报案”。
一部以亚非社区矛盾为主题的影片《颜色恐怖》(Color o f Fear)的制作人Le M un Wah也指出,华裔逐步改变一些传统上非裔社区的面貌,导致了这种紧张关系。他说,旧金山湾区亚裔和非裔关系比非裔和白人关系更紧张,因为没有多少白人住在奥克兰或旧金山湾景猎人角地区。两个族裔的企业不会互聘对方族裔的雇员,华裔也不会到对方商店购物,只是在“忍受”。这个说法与《纽约时报》的分析不谋而合,该报文章指出:对某个社区而言,“一个族裔进驻而另一个族裔感觉自己被迫退出,仿佛自己失去了声音,有点像权力转移,这自然也会导致(族裔间的)紧张。”旧金山华裔市议员马兆光虽然相信社区压力会促使警方增加警力加强巡逻,但对解决种族矛盾却不抱希望。他认为,人们投诉受到迫害,非洲裔的回应往往拿“我们已经被迫害了几十年了”当挡箭牌。
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亚裔和非洲裔社区领袖也都在努力,弥合隔阂,化解心结。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一些华裔人士就受到非洲裔社区的邀请,共同庆祝。俞恬声遇难后,奥克兰著名的非裔教堂也在礼拜中哀悼追思,并将教友们的捐款送到俞氏家属手中。而亚裔也须得正视并改变以往给世人忍气吞声“不报案”的印象。团结起来,发出心声,去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多元化社区。
(5/1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