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维克多·雨果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所创作的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和理论著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斗争,从而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关他的生平简介,本书在前面介绍他的另一部不朽名著《巴黎圣母院》时已作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
“背景介绍”
《悲惨世界》不仅是雨果的代表作,也是法国最著名的文学作品。雨果为人类贡献的各类作品达79卷之多,其中于1861年6月30日完成的《悲惨世界》被公认为是其不朽名著之一。据说《悲惨世界》是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而创作的。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贫苦农民因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出狱后又因黄色身份证而不能就业,这深深触动了雨果。他把这个事件作为小说主人公冉阿让的故事蓝本,花了17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悲惨世界》集中地体现了雨果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仁爱万能”的人道主义思想。
“内容概述”
1815年在法国,一位名叫冉阿让的苦役犯在蹲了19年的牢房后被释放了。当初他为使他姐姐的一家人免受饥饿而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了5年徒刑。后来由于他屡次越狱而被延长至19年。冉阿让进去时青春年少,出来时已老气横秋。在服刑期间,他过人的臂力令人惊讶不已。
苦役生涯使他的灵魂一面上升,一面堕落。他走到一个小城,没有人认识他,也没有人理会他。尽管他有钱,旅馆还是拒绝给食宿,他在街尽头的一破酒馆也遭到了同样待遇。监狱不收留他,狗把他从狗窝中赶了出来。万念俱灰,悲惨凄凉,他累倒在石凳上。经人指点,他敲响了卞福汝主教家的门。主教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当天晚上,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逃跑了。10岁孩子小瑞尔威的银币也被他抢走。然而,他很快被警察抓住,把被偷的银器和人一起送到主教家中。主教不但没有怪他,反而替他开脱罪名,说银器是送他的,还外加了一对银烛台。目瞪口呆的警察只好放了冉阿让。主教的宽厚、仁慈深深打动了冉阿让。19年来他第一次流下了眼泪。他远走他方,决心重新做人。
他来到海滨小城蒙特漪,由一名工人做起。由于他聪明肯干,并因一项发明得以自立门户。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只知道他叫马德兰先生。他开了一间工厂,雇了许多工人。有一次,他看到市长先生以惊人的臂力救出了被压在车轮下的割风老头,于是便怀疑马德兰就是那个力大无比的苦役犯冉阿让。从此,他暗中对马德兰市长进行调查。
这时,从巴黎来了一位名叫芳汀的漂亮姑娘。她出身贫寒,有一私生女,寄养在酒店主德纳第家。她进了马德兰的工厂做了一名女工。但不久就因有私生女一事而被解雇。马德兰对此一无所知。德纳第是个无赖,滑铁卢战役时,他在战场上专门盗尸。有个受伤的军官彭眉胥,被他翻动身体时苏醒过来,以为是德纳第救了他的命,其实钱和表早被德纳第偷走。他利用偷来的钱开了酒店。芳汀的女儿珂赛特成了他敲诈芳汀的摇钱树。芳汀为支付抚养费卖掉了长发、门牙。最后沦为娼妓。警官沙威逮捕了她,使她断了生路。马德兰知道这一切后,决心帮助芳汀。
恰在此时,流浪汉商马第被误认为是潜逃的冉阿让而遭拘捕。众人一口咬定他应被判重罪。沙威将此事告诉了马德兰,并为自己以往误会他而道歉,马德兰经过激烈的内心斗争,不愿让一个无辜者受害。于是他勇敢地走上公堂,承认自己才是真正的冉阿让。在大家目瞪口呆之际,他把住址留给了法官,然后去医院看望芳汀。沙威跟踪而来,将他强行逮捕。眼看恩人被捕,芳汀气绝身亡。
后来,冉阿让利用营救一名水手的机会再次逃走。不久他找到德纳第,领走了珂赛特。他渐渐疼爱起这个女孩来。两人来到巴黎租了一处房子住下,相依为命。不料沙威跟踪而来,冉阿让携孩子逃到了一家修道院。不想遇到了他曾救过的割风老头。冉阿让留在了修道院。
珂赛特在修道院渐渐长大。冉阿让与她在巴黎一条狭小的街上租房住下。他们常去公园散步。有一个小伙子老站在远处盯着珂赛特。冉阿让为防不测,连夜搬走了。
这个小伙子名叫马吕斯,就是彭眉胥的儿子。他思想激进,与保守的外祖父闹翻,他对珂赛特一见倾心。
马吕斯和珂赛特双双陷入了爱河,两人经常幽会,感情非常密切。一天晚上,珂赛特告诉他,她和父亲即将去英国。马吕斯请求他的外祖父同意他们的婚事,可是被拒绝了。他绝望而归,发现珂赛特也已不见了。这时,巴黎革命者已经开始起义了。马吕斯热血沸腾加入了朋友们的行列。战斗异常激烈,冉阿让也赶到了街垒。警官沙威潜入街垒侦察被起义者抓住。冉阿让要求由他来处死沙威。他把沙威带到僻静处,却并未处死他。他告诉沙威自己就是冉阿让,然后放了他。沙威带着迷茫的心情走了。
起义失败了,革命者遭到屠杀。冉阿让背起受伤的马吕斯,躲进了巴黎的下水道。经过数小时奔波,冉阿让找到一个出口。但门却锁着,德纳第拿着钥匙准备勒索钱财。冉阿让给了他一些钱。出来之后,他再次遇见了沙威。沙威内心极度矛盾,信念动摇。他最终放走了冉阿让,自己跳入塞纳河自杀了。
马吕斯康复后便与珂赛特结婚了。冉阿让将全部财产都赠给他们,并告诉珂赛特她的身世。冉阿让还向马吕斯讲述了自己的过去,恳求他们允许自己经常来访。但马吕斯误会了冉阿让,竟拒绝他再进自己家的门。冉阿让再次陷入孤独之中,悲哀使他逐渐衰老下去。
一天,德纳第化名来见马吕斯,想把自己在塞纳河边的遭遇当作秘密换取一笔报酬。从他口中马吕斯才知道从街垒战中救自己的恩人就是冉阿让。悔恨之际,他立刻和珂赛特赶往冉阿让的住处。此时的冉阿让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看到他们,他相信这对年轻人是爱他的,也相信自己的过去是清白的。他看着两个对他理解的年轻人,看到那对保存已久的银烛台,看着墙上的十字架,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欣赏与评析”
《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作者在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苦难。他在《悲惨世界》中更多地倾注的,恐怕还是自己对善的向往和对爱的追求。雨果讲述的故事并不新奇,但是,正是由于在这些故事后面饱含着作者对于人类苦难命运的关心和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信念,才使得这部书具有一般小说所不具备的感人力量。
雨果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这部小说中也得到了较为完美的体现。浪漫主义的因素在书中随处可见,全书在语言上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大量的名言警句纷至沓来,这些优美的语句中包含了极为高昂的热情和哲理,使得这部小说从整体上看显露出一种史诗般的语言风格。
当然,作为一部世界文学名著,《悲惨世界》也不是没有需要批判的地方,他对宗教的热烈赞颂,既反映了他的思想认识局限性,也在另一方面证明了作者在这本书中所要表达的理想其实还具有一定的空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