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第一个文学写作硕士点——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写作硕士点审批通过,面向全国招收第一批学生,王安忆等若干有创作背景的作家被聘为该硕士点的导师。此消息被媒体公布后,引发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关注与讨论,欢呼者有之,怀疑者有之,嘲笑者有之。欢呼者认为中国终于有了文学写作的科班培养,文坛从此有了文学创作的“正规军”;怀疑者认为优秀的作家不是靠流水线作业培养出来的,作家需要的是天分,是个体的默默探索与追求,如果大学可以培养出天才作家的话,那我们的教育就太有希望太神奇了!嘲笑者认为文学写作硕士点的审批设立不过是一次炒作,作家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培养出来,这是对中国没有天才作家的巨大嘲弄。
对于媒体的提问,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做出如此回应:电影学院有电影文学硕士点,戏剧学院有戏剧文学硕士点,好的大学中文系应该建立文学创作的硕士点。大学能不能培养作家永远是有争议的,但是通过教学提高文学素养是没有争议的。
陈思和的说法看上去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如果说后半句还尚可以讲通的话,那么前半句说因为别的大学有什么专业,所以我们也要有什么专业的话简直就有些荒谬。抛开每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具体师资情况不谈,单看普通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区别,就不能这样比较。还有,同样是硕士点,是培养研究者还是培养创作者,本身的定位也不一样。如果复旦大学文学写作硕士点也是以培养文学研究者为目的的话,那就没有任何争议的必要了:大学培养学者,天经地义嘛。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此文学写作硕士点定位于培养研究者的话,那几乎每一所大学早就有了能完成这个培养任务的学科——在中国每一所像样一点的文科大学几乎都设立了现当代文学专业,从这个专业出来的研究生已经是人满为患,那就没有必要再来建立文学写作这个新专业了。
其实,早在复旦大学之前,已经有武汉大学开设过写作硕士专业,但武汉大学的培养目标很明确,他们要培养的是能够从事写作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写作教师,以及各类工作部门亟需的高级实用写作人才。这和培养作家是两码事。此前,还有许多大学开办过所谓的作家班,这些作家班说白了就是给作家提高提高学历,以那些中规中矩的大学教授们的水平,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作家?在笔者看来,作家班的举办和作家去当什么研究生导师一样荒谬,都反映出了中国作家的不自信和浮躁。这不但是中国作家的悲哀,也是国家艺术生产机制的悲哀。与其让作家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读什么研究生学位、去带什么研究生,还不如给他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自由创作和发表作品的环境来得实际。
在这里,笔者无意于纠缠文学写作硕士点能否培养出作家的争论,较之于这一点,我更关心文学写作这个硕士点的导师资质,王安忆们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她究竟有没有能力胜任这个新的学术岗位?
笔者注意到,在王安忆之前,已经有作家带研究生的先例,比如贾平凹在西北大学中文系就挂了个研究生导师的名字,还有被许多“赞扬”家看好的据说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莫言也在山东大学拿到了研究生导师的聘书。更为家喻户晓的是金庸“金大侠”,被名牌学府浙江大学聘为院长不说,还给了他让一般小教授们垂涎三尺的博士生导师的任命书。不过,据传“金大侠”的招生并不理想。看来再大的招牌也没有用,最后还是要看里面的含金量的大小。
综观这些作家带研究生的情况,都是差强人意,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效果。是作家本身的个体化、无法复制化决定了他们的无法培养,还是这些作家导师们本来就没有培养研究生的水平?客观一点讲,这两者恐怕都兼而有之。作为著名作家,贾平凹莫言也好,“金大侠”也罢,创作上的成就代替不了理论修养上的不足,这决定了他们带研究生的局限性。
与此相反的是,笔者觉得被吹嘘为文学“大师”的王蒙在这一点上就很有些“运气”,和“金大侠”类似,王“大师”也被一所著名院校中国海洋大学聘为院长——不过据说是名誉院长,带点顾问性质。但名誉院长也是院长,带个研究生应该也没有多大问题。王蒙之所以没有带研究生,我想原因恐怕不是王“大师”不愿意带,而是这所以理工科著称的大学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硕士点。相信假如条件成熟,王“大师”一定也要成为研究生导师了。既然贾平凹、王安忆这些小辈们都当了导师了,他还没有这个资格吗?
需要声明的是,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王安忆的文学建树。勿庸置疑,王安忆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家,从这一点来说,王安忆作为以培养作家为目标的硕士点导师是有其优势的,但有优势并不意味着就能一定胜任岗位。别的不说,单是在知识储备和理论修养上,王安忆就有着不少遗憾。虽然她此前做过复旦大学的客座教授,也开讲过系列讲座,并且还出版了讲稿《心灵世界》。但从理论含量上看,王安忆这个讲稿未免太感性了,没有多少小说理论可言,缺少硬碰硬的理论“干货”,因此能给予学生的只是单薄的感受,而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用这样的东西来培养作家,那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要当研究生导师的王安忆来说,理论修养的不足是一大缺陷。
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其他专搞理论研究的教授们嘛,他们的理论修养高,王安忆的不足让他们去弥补好了。说是这样说,如果那些教授们能够培养出作家的话,那中国早就有诺贝尔奖得主了。
笔者认为,单纯的理论讲授和纯粹的创作经验都不能培养出好的作家出来,即便是提高他们的修养也很难。所以当培养作家的研究生导师,这两个方面必须都过硬才好。只有有了相当丰厚的创作经验才能授人以鱼,有了较高的理论修养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从而做到授人以渔,作家们只有做到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才是理想的研究生导师。
而现实情况是,王安忆不但在理论上欠缺,即便是在创作经验上,也还没有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尽管她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和其他许多荣誉,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她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峰。如果王安忆没有做这个研究生导师,或许我们还不能注意到她的创作缺憾,当王安忆被推到了“镜头”前,对她的缺憾的关注自然就多了起来,其不足也就更加凸显无遗了。
考察王安忆20多年的创作道路,从《小鲍庄》、“三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到《长恨歌》、《我爱比尔》、《富萍》、《上种红菱下种藕》……她的写作风格几经变化,即使最为敏锐的评论家也很难把她归为某类或某派。然而,与同时代的作家比较,王安忆的作品总是让我们感觉少了一点什么。比如《小鲍庄》这样的道德寓言,感人有余,却不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来得令人惊心动魄;写情欲荒原里男女挣扎的“三恋”,则又缺少了苏童《妻妾成群》、《罂粟之家》一类作品旖旎多姿的魅力。她的几部长篇,如《黄河故道人》,也被批评为“流水账”,获得较好评价的作品如《长恨歌》,也稍显絮叨。稍后的《富萍》、《妹头》和《长恨歌》演绎的都是存活在记忆和想象中的上海,虽然王安忆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复原了作为一座历史大舞台的上海旧貌,但如果从比较的角度通读这三部发表时间先后不一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一个无法掩盖的事实:王安忆没有超越,只有重复,王安忆不自觉地把自己对于旧上海时代风情的翻版写作演变成一项规模宏大的重复营建工程。正如有些评论者所言,王安忆的作品就像是同一主题的系列油画,每一张独幅画卷都会以其整体的恢宏气势和细节的精雕细琢给观摩者以震撼,然而当这些作品置于同一壁时,风格的统一与技法的重复却使得它们更像是车间流水线上规范化作业的产物,刚才满目的宏伟一下子蜕变为虚张声势,所有的画作因为反复强调和反复书写同一主题而失去了灵魂。
有评论者认为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最有争议的女作家,将她与张爱玲相提并论。特别是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以后,有许多学者将其归类为张爱玲谱系的延续,说王安忆将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葛薇龙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展示着一群声色男女,如何在夸张禁欲的政权里,度过余年。而王安忆却反复强调自己并不愿意成为张爱玲第二,王安忆认为自己的情感范围要比张爱玲大得多,“我不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满足,我与她的经历、感受没有共通之处”。可以说,无论王安忆如何定位自己,她的创作始终是探索着的,优势与缺点是并存于一体的。这也是所有写作者都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因为所有的作家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完美无缺。如果说以王安忆的创作水准,到大学里面给本科生开开讲座提高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还算是一件好事的话,现在让她来带研究生,那就有些欠缺了。
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于先于王安忆当研究生导师的莫言、贾平凹等作家身上,不客气地说,在带研究生上他们也没有过硬的资质。他们所能给予研究生的不可能是学术规范上的指导,最多只能是一些感性的创作感受。正如评论家蒋泥所言,他们对文学的理解、判断,对于如何写小说等,大体上是没有什么理性化的认识的。他们只在小说一门上冒尖,其他问题则几乎不值一提。他们没有学贯中西的文史哲修养,在这方面,他们不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高行健,他们和高行健不是一个档次的作家,高行健不但在小说创作方面有独到之处,其戏剧和文学理论修养亦是很高,高行健所表现出来的思考的深度远非常人能够达到。国内作家理论修养很高的也不是没有,比如曾经的先锋作家格非,理论功底就比较深厚,但在国内像格非这样的作家毕竟是太少了。
理论修养上的不足给作家带研究生带来很多尴尬,据说莫言常常让他的研究生给自己抄抄文稿,他在2006年1月17日的《信报》上说,《生死疲劳》整个都是自己手写完成后,再由他的研究生一个字一个字“给我录入”的。这年头导师让自己的研究生干点“私活”并不是多么大惊小怪的事情,但如果作家导师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让学生们给自己抄抄小说稿,那就太可怜太荒谬了!
王安忆其实并不是一个很适合抛头露面的人,她从来都是处于一种相对独立于芜杂世事的写作生活中。现在,因为要当写作硕士生导师,她不得不又一次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面对媒体的镁光灯和各种各样的质疑。在笔者看来,王安忆实在不该当这个硕士生导师,鲁迅曾经告诫过年轻人,不要相信什么鸟导师!在培养作家方面,王安忆应该明白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作为一个著名作家,有时间去带什么研究生,还不如多写一点好的作品出来。至于培养什么研究生的事,还是交给那些大学教授们去做吧。更何况这个所谓的写作硕士点,能否培养出合格的“产品”出来也还是一件玄之又玄的事情呢!即便是有“产品”出来,我们也实在无法衡量这些产品是否合格,因为我们无法以是否拿到了这个写作硕士学位为准则来判断他是否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优秀的作家是以其创作的作品好坏而不是以具备什么学位来衡量的,这至少在现在还是一个无法更改的常识。
既然如此,王安忆何苦还去当什么鸟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