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几则关于错别字的小笑话:
有一个人给他的朋友写了一张便条:傍晚,公元(公园)前见面。
他的朋友看到留言条后也给他写了一个便条:我没有办法穿越时空。
有一位中学生老爱写错别字。暑假期间,他去农村体验生活,住在房东老大娘家,老大娘对他很好。有一天他给父母发了一条短信:“爸爸妈妈,我现在住在房东老大狼(娘)家,每天早上她都把我咬(叫)醒……”父母看了他的短信大惊失色,忙叫道:“快想办法救救儿子,他每天都跟狼在一起啊……”
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文中写道:老师,您送走了一庙(届)又一庙(届)的学生,又即将送走我们这一庙(届)……老师在文后留下批语:送走了你们这一庙,我就该升为方丈了!
我们每人吃了一盆(盘)凉皮。
老师正在惊叹他的饭量实在惊人之时,又发现另一位同学的作文中写道:一天吃三吨(顿),一吨(顿)早饭,一吨(顿)午饭,还要吃一吨(顿)晚饭。
老师批语:不要暴饮暴食!
我自认为是个品学兼忧(优)的好学生……
老师评语:你是该“忧”了──不及格。
要下雨了,农民伯伯都在地里捡小表(麦)。
老师评语:哪里可捡?周日咱们组织一次义务劳动。
食食物(识时务)者为俊杰,适者生存。老师评语: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挑肥拣瘦,不是养生之道。
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吻(刎)于乌江。老师评语: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60年早晨,甘肃九泉(酒泉)太空装置发射基地……老师评语:九泉?是阎罗王建立的吧!
错别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不单单会闹笑话,其危害也是相当大的。
江西有位农民从某报上看到一则消息:闽西龙岩市白沙镇食用菌栽培很有名,年年取得大丰收。于是他决定到白沙镇去学习,千里迢迢来到闽西龙岩市新罗区的白沙镇,却被告知当地很少有人栽培食用菌,更没有大丰收。他一听傻了,连忙拿出报纸向白沙镇的一位干部询问是怎么回事。那位干部一看报纸,想了想才明白,原来报上登的是龙岩市上杭县白砂镇的事,报上因没有说是新罗区还是上杭县,更把“砂”误写成了“沙”,因而误导了这位农民。
只因媒体的一个错别字,却让这位农民白跑了100多公里的冤枉路,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
1983年,乌鲁木齐市某挂面厂从日本引进了一条挂面生产线,随后又花了18万元从日本购进1000卷重10吨的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的图案由挂面厂请人设计、制出样品后,经过挂面厂与进出口公司审查,交付日方印刷。这批塑料袋漂洋过海运到乌鲁木齐时,细心的人发现“乌”字多了一点,“乌鲁木齐”变成了“鸟鲁木齐”。于是,这一点之差,使价值18万元的塑料袋变成了一堆废品,可谓是“一点值万金”。
一个人无意地写了错别字,就会令人费解甚至误解,这样就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甚至失去文字的交际作用。错别字的出现不仅会给市场造成混乱,还会影响城市形象。从大的方面讲,如果在国际协议和文件中出现了错别字,特别是在关键的地方出现了错别字,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只会给我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并且影响我国的声誉。
从求职来看,如果一个求职者的个人简历上出现了错别字,无疑会给招聘方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堵塞了面试之路。
“我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看到求职简历中居然有错别字。如果简历中出现错别字,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求职者对这份工作不够重视;二、求职者自身素质不够高,最起码文化素质不够高。”——许多企业的HR都持此种观点,每次遇到这种求职简历,他们都会将其扔在一边。从招聘方的角度来讲,如果招聘了一名连简历都有错字的会计专业毕业生,今后他处理账目时很可能会由于“不小心”而弄错一个至关重要的小数点。
应届毕业生小何接到了某公司的面试通知,面试当天他怎么也没想到,还没等他讲述在校期间的“光荣史”,便被无情地拒绝了,而用人单位拒绝他的理由是他在面试表格上写了错别字。
当时,人事部工作人员拿了一份表格让小何填写个人简历。尽管填写内容总共也就一两百字,但他却将“应届生”写成了“应界生”,而“的”、“地”、“得”的用法更是混乱。当面试人员一一指出他的错误时,小何顿时面红耳赤。几个小小的错别字便使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当我们做完一份简历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绝对不能出现错别字、语法和标点符号方面的低级错误。最好让文笔好的朋友帮你审查一遍,因为别人比你自己更容易检查出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