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秦军大举进攻赵国,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出使楚国,请求救援。
平原君召集了所有的门客进行商议,决定从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者随同前往。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觉得不满意。
这时,只见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经过毛遂的再三请求,平原君方才勉强答应。
到了楚国,平原君立即拜见楚王,跟他商讨出兵救赵的事情。可是这次商谈很不顺利,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却没有一丝进展。面对这种情况,随同前往的20个人中有19个只知道干着急,在台下跺脚、摇头、埋怨。眼看时间不等人,机会不可错过,只见毛遂一手提剑,大踏步跨到台上,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毫不胆怯。他深明大义、慷慨陈词,对楚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的凛然正气使楚王惊叹、佩服。通过毛遂的劝说,楚王终于同意了出兵救赵,赵国由此解围。
事后,平原君深感愧疚地说:“毛遂原来真是了不起的人啊!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抵得过百万大军呀!可是以前我竟没发现他,若不是他挺身而出,我可要埋没一个人才呢!”
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要总是等着别人去推荐,只要有才干,不妨自己主动站出来。
现在,能够像毛遂那般勇敢地自荐的人实在不多,因为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大都是做人要谦虚一点、含蓄一点、内敛一点,总奢望能够重演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不希望温习毛遂自荐的功课。大家觉得只有被伯乐三顾茅庐才有面子,但别忘了,现在的人才市场有一个供大于求的特征,如果我们不主动走向市场,就将失败于职场。
别太在乎自己的面子和架子,花点心思、花点力气将自己推销出去,否则就不会有人在乎你是谁。想要证明自己,最好先主动地让别人认识自己、记住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记住:即使是诸葛亮活在今天,他也得拼命推销自己。
有人把职场比做“没有硝烟的战场”,可见其竞争的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下,就更加需要我们有毛遂自荐的胆量和勇气。待价而沽或等人来“三顾茅庐”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你若不主动出击,那么就很有可能坐以待毙,别人永远也无法知道你的存在,更谈不上慧眼识才,提拔、重用你了。
自荐时,表现自己的优势当然是主要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光说长处,甚至盲目地夸大自己的长处,往往容易使人产生怀疑。因此,聪明的自荐者总是坦坦荡荡地对待自己的长短,在充分肯定自己优势的前提下,总会在后面悄悄地补充几点自己的不足,以示公正和客观。
在自荐时一定要注意客观陈述,这一点很重要。
在向领导自荐时,你可以说能胜任某一职位的各种理由,具体一点也无妨,但你千万不能在肯定自己的同时,把别人拉来当你的垫脚石。竞争的基本规则是:可以宣传自己,但不能在宣传自己的同时损害别人。
有些人在自荐时,生怕说服力不够强,动辄以他人作比较,以示自己比别人强,这种贬低他人、抬高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很可能导致自己的失败。要知道,在激烈的竞争中,良好的素质和完善的人格是一切成功的基本保障。
事实胜于雄辩。自荐时,带上有说服力的、能表现自己真才实学的证据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如学历证明、资历证书、荣誉证书以及有关足以说明个人能力的实物样品等。
自荐需要口才,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独特的优势和才能。才能不是凭空说的,更不是随口吹的,而是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
既然有真本事,在自荐时,就没有必要低三下四。许多人毛遂自荐时总觉得是有求于人,神色紧张,甚至大气都不敢出,不敢堂堂正正地挺起胸,不敢理直气壮地表现自己。自荐时,充满自信是很重要的,谦虚固然是一种美德,但如果自己本来就能干,却口口声声说“凑合“、“差不多”、“还可以”、“马马虎虎”等,那你的自信心就会遭到怀疑。
一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求职经历是很值得深思的。这位留学生学的是经济管理,他想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于是,他到一家纺织公司自荐求职。
业务主管在了解了他的有关情况和工作简历后,向他提出了一个与他工作无关的问题:你会使用打字机吗?这位留学生是会的,只是不熟练,他犹豫再三,索性就说自己不会。于是,主管就拒绝了他。
后来,这位留学生又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去求职,这家公司的经理也同样向他提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不会,因为我学的是经济管理,我只能干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工作,其他我就不会了。”这位留学生进一步用类似的方法推销自己,房地产公司的经理也不再说什么了。
接连两次碰壁使这位留学生很是懊丧,一位在美国留学时间较长的朋友告诉他说:“人家向你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就要你干这项工作,只是考验你,看你有没有自信心。下次如果再有人问你这类问题,你就大胆地说你能干。”果然,照这位朋友说的去做,第三次他获得了成功。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推销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你自己。”这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推销自己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以信心,放开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