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75200000003

第3章 诗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

为韵奉别沔鄂亲友(其十)

姜夔早年随父宦游,往来汉阳、长沙等地,后其父卒于汉阳任上,夔孤贫,依姐居于汉川(汉阳西北),其后漫游于吴越一带。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夔应萧德藻之约前往湖州(今浙江吴兴)居住,途中路经汉阳,便去探望了嫁在此地的姐姐和阔别多年的朋友,这组诗便是临行时为告别亲友而作,从此之后姜夔再也没有回来过。“沔鄂”在这里指湖北汉阳一带。宋人赋诗好以前人诗句为韵,唐代杜甫《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蓬州两使君咨议诸昆季》有诗句云:“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此诗便是以这两句诗的韵为韵脚而作。

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翎。

影低白云暮,哀蚫那忍听。

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

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

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翎——孤单的鸿雁飞越关隘山岭,风霜摧折了它的翅膀。度:飞越。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摧:摧折。翅翎:翅膀。

影低白云暮,哀那忍听——孤鸿的身影在傍晚的白云中低飞起伏,那哀婉的号呼声让人不忍倾听。(jiào):号叫;呼号。

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还有像我这样生活清贫、食不果腹的读书人。士:原指智者、贤人,后来成为读书人的泛称。这里是诗人自称。储粟不满瓶:家中储存的谷米不满一瓶,说明生活清贫、艰难。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瓶,腹大而口小的容器。这里指盛储粮食的容器。

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虽然过着穷愁潦倒的生活,但还是真心希望可以留在汉阳安心著书立说,留下像《离骚》那样的传世经典。著书穷愁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穷愁,穷困潦倒,忧愁困苦。滨,水边,这里指汉阳。离骚经: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诗篇,感情忧愤愁苦悲壮。经,表现了对《离骚》的推崇。离骚也用来泛指诗赋文章等。

这是一篇感怀身世之作。诗的前四句采用比兴的手法,用暮色中孤鸿凌云飞越关山,风霜摧翅的凄苦遭遇作比,来兴诗人自己多年在外飘泊的穷愁潦倒。“哀那忍听”表面上写孤鸿叫声的凄惨,实际上则用此来引出自己的飘泊劳累、无依无靠的生活,凸现江湖流浪的难忍之情。后四句“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写的是诗人的现实生活和愿望。白石一向自命清高,这里暗用典故,把自己与陶渊明相比,极言自己的清贫与清高;不仅如此,他还表达了著书立说的宏愿,抒发了自己的鸿鹄之志和此志不可实现的无奈。

虞美人草

西楚霸王项羽有美人虞姬,垓下兵败后,项羽乌江自刎,虞姬随之而去。虞美人草属草本植物,一年或二年生,初夏开花,茎细长,花瓣略呈圆形,色艳,有紫红、洋红、粉红等,供观赏。清人张岱《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草木百余本,错杂莳之,浓淡疏密俱有情致,春以罂粟、虞美人为主,而山兰、素馨、决明佐之。”对于虞美人草有多种传说,有的说它见人辄舞,有的说它闻吴音而舞,不管哪种传说,都把它与项羽的虞姬联系在一起。辛弃疾亦有《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只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夜阑人静之时,大王放声高歌,与虞姬我诀别,帐内顿时充满了悲凉的气氛。夜阑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夜阑,夜将尽之时。浩歌,放声歌唱,引吭高歌。玉帐:像玉石一样坚不可摧的帐幕,尤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江东辽阔,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大王您却气馁不振,乌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抛弃在这草莽之间。江东:泛指长江以南江浙的部分地区。《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草莽之间。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我想和古代贞妇一样化为望夫石,但石头毕竟不能说话,还是化为一株草吧,这样还可以为你翩翩起舞。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后人多用化石表现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坚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我在路边盼望着大王骑马而来,但又担心您看不见我这株渺小的草。陌:道路。骓(zhuī):项羽的坐骑名。翻愁:反而忧愁。翻,副词,反而。愁,忧虑,发愁。顾:看。

此诗采用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拟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表象上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描写的是霸王别姬的感人场面,夜阑离歌,悲风四起。“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声,其中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这对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会中的文人来说,能有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江东可千里”说明姜夔并不赞成项羽自取陨灭的做法,表现了独特的政治主张,流露对项羽的哀痛惋惜之情。“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通过虞姬对于自己命运的选择表达了对项羽深深的爱恋,“作草犹可舞”,为何要化为翩翩起舞的一株草呢?难道是因为虞姬疯狂热爱舞蹈吗?当然不是,下一句告诉了我们答案:“陌上望骓来”,原来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再见项羽,可以再为他翩然起舞。最后一句“翻愁不相顾”用刻画矛盾心理来表现哀怨的心情,含蓄内敛。回顾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姜夔自身,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顾,不正是“江东可千里”而又苟且过活、不图作为吗?姜夔满怀热心想要投身于济世之道,却被排挤在仕途的大门之外,不正如“弃妾蓬蒿中”吗?从他的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其向往隐逸之作,但他却始终没有走出漂泊拜谒的生活,没有放弃经国济世的抱负,可谓“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最后一句“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正是姜夔一生心理及命运的写照。他以全部生命热情等待着朝廷的垂爱,但命运却最终还是没有眷顾他,“愁”其一生,“愁”到最终。此诗的亮点就在于姜夔借咏史来咏怀,跳出了咏史诗的樊笼,上升到家国与自身命运纠结的层面,读之感人肺腑,动人心肠。

箜篌引

箜篌是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有竖式和卧式两种。《箜篌引》是古乐府名,《古今注》载:“《箜篌引》者,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看见一个白发狂夫渡河溺死,其妻追之不及,于是弹箜篌而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歌后亦投河而死,子高回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丽玉,丽玉颇为感伤,于是作《箜篌引》。此诗便是借这个古题来讲述贫妇卖身的悲剧。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可听。

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

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

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

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

箜篌且勿弹,老夫不可听。河边风浪起,亦作箜篌声——卖妇的箜篌声太悲哀了,请暂且不要弹了,我实在不忍心听。河边风浪大作,声势汹涌,令人想起了当年的白发狂夫和他的妻子。且:副词。暂且;姑且。老夫:诗人自称。不可:不忍。河边风浪起:指《古今注》中所引的白发狂夫的故事。

古人抱恨死,今人抱恨生。南邻卖妻者,秋夜难为情——白发狂夫和他的妻子带着遗憾离开人世,而今天的卖妇和他的丈夫却要含恨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当秋夜月圆之时南邻的那个卖妻的人都会为卖妻之事而伤感痛苦。抱恨:怀着遗憾。恨,遗憾。难为情:感情上受不了,承受不住。

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在杭州卖身的歌舞妓女大半都是清白人家的女子,虽然主人很怜爱她们,但她们不愿在这里久留。长安:在这里指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良家:清白的人家。主人:买妇者。爱怜:疼爱;喜爱;怜爱。久住:久留。

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她们来卖身只是因为家境贫寒,并不是因为夫妻感情的破裂。她们多么希望朝廷承平,人民生活富裕,摆脱卖身之苦啊!缘:因为;由于。怅望:满怀惆怅地远眺。宫南树:南宋朝廷的宫阙在杭州城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卖妇盼望朝廷政治清明,改变她们的悲剧命运。

这是一篇反映民生疾苦之作,在姜夔现存作品中实属罕见。本诗以箜篌声开篇,表现卖妇感情上的痛苦煎熬,又以箜篌声贯穿古今生死,加深了卖妇和卖妻者生不如死、虽生犹死的悲剧生活的感染力,这里的岸边风浪既是穿越时空的一个连接点又是诗人、卖妻者和卖妇愤怒情绪的寄托和象征。“长安买歌舞,半是良家妇。主人虽爱怜,贱妾那久住。缘贫来卖身,不缘触夫怒”以卖妇的口吻写出了卖妇的身世和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出卖自己的悲惨遭遇,同时用身世的清白和夫妻的无间反衬出如今境遇的凄惨难耐。结尾“日日登高楼,怅望宫南树”含蓄而深刻,说明姜夔对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民生的疾苦有深刻的认识,但他把卖妇的命运以近似于哀求期盼的形式完全寄托于南宋朝廷,也体现出封建时代文人的思想局限性。

古乐府

这是模仿古乐府而作的一首闺情诗,写作时间不可考。

裁衣赠所欢,曲领再三安。

欢出无人试,闺中自着看。

裁衣赠所欢,曲领再三安——闺中少妇为心爱的人裁制新衣,一针一线都仔细密致。欢:恋爱中的男女称对方为“欢”。郭茂倩在《乐府诗集》中解释为:“江南谓情人曰欢。”《乐府诗集·吴声歌曲一·子夜歌之四》:“自从别欢来,奁器了不开。”曲领:即指圆领。唐宋期间,官员公服为曲领大袖。

欢出无人试,闺中自着看——高高兴兴制成新衣,心爱的人却不在身边,只能自己穿上看是否合适。

这是一篇闺情之作,诗中只描写了两个动作,一个是裁制新衣,一个是试穿新衣,这两个动作虽然简单平常至极,但意义却十分丰富。裁制新衣用了“再三安”三个字,既是极为细致的动作描写,也是出神入化的情态塑造,少妇对情人的浓情蜜意及缝衣时的甜蜜幸福尽现于此。第二个动作是少妇自己试穿为情人缝制的衣服,从侧面写出了与情郎相隔的寂寞孤独的生活和对情郎真切深至的思念,感情饱满,表达含蓄。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於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此篇把女主人公对爱人绵绵的眷恋寄托在两个细节动作之中,无一字写思念,而思念之情自现,无一字写孤独,而孤独之意盈盈,曲尽含蓄,为闺情诗中之善之善者也。

昔游诗(十五首选三)

嘉泰元年(1201)秋,姜夔寓居杭州,闲来无事想起早年的孤贫生活及多年的飘泊生涯,感触颇多,乃作《昔游诗》十五首来记述漫游经历。此组诗写景记事尽现白石风格,惟妙惟肖,引人入胜,正如韩滹所说:“景物不易供,尽扫一笔端。”孙玄常在《姜白石诗集笺注》中说:“……按白石此诗,集中巨制,得力于韩、杜、山谷甚深。”蚤(zǎo):通“早”。川陆:水上和陆地。宁处:安宁的居所。无谓:无聊。愕:惊讶;吃惊。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高唐赋》有:“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夔蚤岁孤贫,奔走川陆。数年以来,始获宁处。秋日无谓,追述旧游可喜可愕者,吟为五字古句。时欲展阅,自省生平,不足以为诗也。

其三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

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

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九马山矗立在洞庭湖边,这里水流湍急,我们的小船在此经过却没有赶上风浪,这真是件幸运的事情啊。九山:即九马山,在洞庭湖边,舟过甚险。幸哉:幸运啊。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忽然水面上起了大风,我们的小船如轻轻的一片薄叶,一会儿升到了千丈高的浪尖儿上,一会儿又跌入千丈深的浪谷底。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回头眺望九马山,它正与大风浪搏斗,那气势仿佛是当年乱飞的鹅车炮在攻打睢阳城。鹅车炮:鹅车上发出的石弹。鹅车,古代边疆民族攻城的一种战车。睢(suī)阳:古县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唐代张巡曾守睢阳,与安史叛军在这里发生激烈的战斗。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又像是一头白狮子在山下面目狰狞地狂跳怒吼。片刻之后,我们的小船就到了入湖的小港,那情形真是万死一生啊。狰狞:指凶恶的样子。多用来形容性情、容貌或行为十分可怕、吓人。须臾:片刻;一会儿。别浦:河流入江、入海之处称为别浦,或称浦。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我们惊魂稍定,这才发现由于小船的剧烈颠簸,杯中的羹全洒在了草席之上,坐席被弄湿了。茵席:草席;垫子。汉代傅毅《舞赋》:“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羹:在古代指用肉类或蔬菜等烹制而成的带有浓汁的食物,今多指糊状类食品。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秋泛舟洞庭湖的情形。首四句交待地形和风平浪静的行程,然后突然急转——“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这四句从诗人所乘坐的小船的角度来显现风浪的猛烈。“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如飞鹅车炮,乱打睢阳城。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则是从大风浪拍击九马山的气势和声势角度来突出风浪的猛烈和境遇的惊险;“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写风浪过后九死一生的心情;“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用险情过后的场景来回溯了当时的小船陡起陡落的场面。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宏大的场面和壮烈的情景,这在姜夔诗作中是难得一见的。此外,本诗主要采用了白描和比喻的手法来凸现场面的惊奇,白描部分顺畅而有起有落,不落俗套,比喻部分用炮打睢阳的激烈场面来比喻飞浪拍山的猛烈,用白狮暴跳的狰狞来形容水势的汹涌澎湃,新颖而富有气势,引人联翩的想象,整体读来,仿若一篇叙事性散文。

其五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

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

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

蚭船遂登岸,亟买野家酒。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我乘着小船将要进入沌河口时,江上掀起了大风浪。五板:唐宋时的小船,名为“五板子”、“三板子”。沌(zhuàn)河:水名。在湖北省汉阳县。陆游《入蜀记》卷五:“晚泊通济口,自此入沌。沌读如篆。字书云:‘水名,在江夏。’”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和我同行的周先生胆子很大,他把长竿插在舱口当桅杆,用芦席作船帆,这样小船就像野马一样在风浪中急驰。子周子:周先生,其人不详。第一个“子”表敬称。渠:他。胆大如斗:《三国志·姜维传》:“《世语》曰:‘维死时见剖,胆如斗大。’”在这里用来形容周先生的胆子大。走:快跑,奔跑。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我不知道小船将要驶向何方,完全把自己的生死寄托在同伴的身上。忽然,我们听到了小船驶入水边草丛的声音,也隐隐约约地看见了岸边的灯火。诣:到;去;前往。偶:同伴。

杙船遂登岸,亟买野家酒——我们系船上岸,赶忙到当地人家去买酒。杙(yì):拴某物于木桩之上。王安石《歌元丰》诗:“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遂:副词。相当于“于是”、“就”。亟:急。野:泛指村野。

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冬,姜夔回汉阳姐姐家省亲,这首诗写的就是此行江中遇险之事。“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用叙述的手法写深夜江中行船遇上了大风浪的险情。“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四句赞扬了同行的周先生的勇敢和机智,长竿作桅,芦席作帆,既显示了智慧又突出了情况的危急。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难说处一语而尽。”此句诗正是本色当行之语。“野马走”三个字写尽了五板船疾驰的状态,形神俱备,既突出了速度之快,又通过“野”字显示了船行之猛,船行之不受掌控、不合章法,以此从侧面写出了周子的智勇双全之特点,也可以说“野马走”写的不仅是船,也是周子。“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写的是人的一种极端的生命感受,而后两句“忽闻入草声,灯火亦稍有”写的是惊险中的带来生命希望的事实,一收一放、一张一弛之中把看到希望时瞬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自然。最后舍船登岸,喝酒压惊,描写了惊险过后的喜悦和解脱,语言简洁而明快。同时,此诗的结尾与“九山如马首”一诗的最后一句“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都是用惊险过后人和物的状态,来表现险情之“险”,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十三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

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

朝看金叠叠,暮看紫。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

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

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我从湖口县乘船出发还没有到落星湾时,已经历了两三段路程,每一程都能看见庐山。湖口县:在江西北部长江南岸,因地处鄱阳湖入长江之口而得名。落星湾:又名落星湖,在鄱阳湖西北。《圆经》:“昔有星坠水,化为石,当彭蠡湾中,俗呼为落星湾。”《寰宇记》载:“落星石在江州庐山东,周回一百五步,高丈许。”程:在古代,两个驿站邮亭或其它停顿止宿地点之间的路程称为“程”。庐山:在江西省北部,鄱阳湖、长江的岸边。

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庐山遮挡住了一半的天空,五老峰上白云朵朵,好像是戴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早上,庐山在旭日的照射下是一片金色的山峦,而傍晚的庐山却紫气腾腾。五老:指五老峰。庐山的东南有五峰,名为五老峰,是庐山的名胜之一。巉巉(chán):这里用于形容词的后缀,并无实际意义。元代无名氏《梧桐叶》楔子:“闷恹恹人间白昼,静巉巉门掩青春。”

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看到了半山腰处的瀑布就仿佛看到了庐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忽然间天气阴晦,云雨满空,庐山隐入了茫茫烟霭之中。瀑布:庐山多瀑布。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诗人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冬从汉阳出发,经武昌顺长江而下时远望庐山之事。与前两首不同的是,此诗不再写行程之险、之难,而转向写景色之美、之奇,描绘了一个风景瑰丽、极富神秘感的庐山景象。首两句“既离湖口县,未至落星湾”用对偶的手法交待行程,简洁而明了;“舟中三两程,程程见庐山”引入了庐山,转入正题;“庐山遮半天,五老云为冠。朝看金叠叠,暮看紫巉巉。瀑布在山半,仿佛认一斑”六句描写庐山的高耸、雄伟、风景宜人;“庐山忽不见,云雨满人间”描绘的是庐山天气的变化无常,为庐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全诗景色幽雅而朦胧、风姿别具,笔致洒脱晓畅,于俊逸之处尽显高雅峭拔,无怪乎潘柽读到此诗说:“君诗如画图,历历记所尝”以至“起我远游兴”。

送项平父硏池阳

项平父即项安世,字平父,浙江括苍人,后迁居江陵,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由校书郎添差通判池州(即池阳,治所在秋浦县,今为安徽贵池县)。姜夔的这首送别诗就是在此时作于杭州。“悴(cuì)”,指副职。在宋时通判相当于州府的副行政长官,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但握有连署州府公事和监察官吏的实权,号称监州。

项君声名天宇窄,与君俱是荆湖客。

向来相闻不相值,长安城中乃相识。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

如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特过苏李前。

我知切切秋虫语,自诡平生用心苦。

神凝或与元气接,屡举似君君亦许。

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

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

乾坤虽大知者少,君不见古人拙处今人巧。

我徂山林口挂壁,如君合救狂澜倒。

石渠春水绿泱泱,阁下无人白日长。

万里江湖入归梦,子云不愿校书郎。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

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

项君声名天宇窄,与君俱是荆湖客。向来相闻不相值,长安城中乃相识——平父你声名显赫,连天下都显得狭窄了。我和你虽同是荆湖人,我也对你早有耳闻,但却始终不能与你相遇。终于,我们在临安城中相识了。天宇:天下。荆湖客:平父家在江陵,姜夔自小依姐居汉阳,同是荆州湖北之地。值:遇上,正赶上;碰到。长安: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如君笔墨与性合,妙处特过苏李前——我们彼此谈论诗文,都认为做文章要语出自然,仿效别人终究是行不通的。您的诗文就源自于真性情,浑然天成,高妙处超过了苏李。天:自然天成。《白石道人诗说》:“沉着痛快,天也。自然与学到,其为天一也。”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来本有的长处。《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髣,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白石道人诗说》:“陶渊明天资既高,趣旨又远,故其诗散而庄,澹而腴。断不容作邯郸步也。”如:表示举例。苏李:汉代苏武与李陵的并称。二人的酬唱赠答之作合称为苏李诗。《新唐书·文艺传中·宋之问》:“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

我知切切秋虫语,自诡平生用心苦。神凝或与元气接,屡举似君君亦许——我用尽了毕生的心血,责成自己,才使我的诗文如秋虫切切悲鸣,哀怨凄清。而您只要集中精神用心写作,就能使文章与造化浑融,语出天成。我屡次标举自己的诗风与你相似,你也表示赞同。自诡:责成、督促自己。凝神: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元气:泛指宇宙自然之气,这里即指自然。屡:经常;屡次,多次。

西湖一曲古墙阴,清坐论诗夜向深。见谓人间有公等,不知来者不如今——我们相会在西湖幽静的古墙之下,尽情谈论诗词一直到深夜。世间有很多庸庸碌碌之辈,他们既不知道将来的事也比不上同时代的杰出的人。曲:指僻静幽深之处。墙阴:墙的阴暗之处,墙影下。见谓:被说成;被称作。公等:平庸的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来者:将来的人或事。《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乾坤虽大知者少,君不见古人拙处今人巧。我徂山林口挂壁,如君合救狂澜倒——天地虽大,而真正像你这样有智慧、有见识的人却不多,古人的朴直之处已经被现在的人转为机巧的诈变了。我可以走向山林,隐退江湖,默不作声,而像你这样有抱负有能力的人却应该极力挽救这样的不良之风。乾坤:天地。知者:有见识、有智慧的人。知,通“智”。徂(cú):去,往。挂壁:挂在壁上。比喻搁置,暂不使用。合:应当;应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则受命之符,合在于此矣。”狂澜:原指汹涌澎湃的波浪,常用于比喻剧烈的社会变动。在此指诗词创作上的不正之风。

石渠春水绿泱泱,阁下无人白日长。万里江湖入归梦,子云不愿校书郎——石渠阁下春水幽深,平父虽担任校书郎却倍感寂寞无聊,时时不忘离开京城,回归家乡。石渠:阁名。《三辅黄图·阁》:“石渠阁,萧何造。其下砻石为渠以导水,若今御沟,因为阁名。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至于成帝,又于此藏秘书焉。”石渠阁是西汉皇室藏书的地方,因平父曾任校书郎,校理皇家图书,所以用此典。泱泱:形容水既深且广的样子。《诗经·小雅·瞻彼洛矣》:“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子云:西汉文学家杨雄字子云。王莽在位时杨雄曾校书于天禄阁,所以这里用子云借指平父。

九华山色梅根渡,半日风帆即秋浦。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平父你由九华山经梅根河,只需半日的水路便可以到达秋浦了。我没有做官,但幸好有千岩老人这样的诗友,我的生活才不会孤独无聊。九华山:在今安徽省青阳县,宋时属池州。《读史方舆纪要》载:“(九华山)旧名九子山。山有九峰如莲华,唐李白游此,改今名。”梅根: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读史方舆纪要》载:“(梅根河在池州府)东四十五里。其源一出九华山,泻于五溪桥,过黄屯,至府东四十里之斗龙山,沿流至府东五十五里之五埠河;一出太婆山,泻马衙桥,绕龙潭,与九华之流合,交于双河,又北达大江。”六条察吏:汉代刺史颁布了六条巡察诏条,以考察官吏。安用:何用。千岩:萧德藻,南宋诗人,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

这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惜别之情,而是主要表现二人的君子之交。诗的前四句叙写诗人与平父相闻、相识的过程,接着便用大段的篇幅来表现相交的过程和二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此诗最有特色的地方就在于这一部分,诗人在叙述二人交往时选取了“论诗”这一特别的角度,阐述了二人的创作主张,流露了二人的创作风格,突出了平父这个才思敏捷、志趣高雅、满腹经纶的诗人形象,同时通过对古今的谈论,使诗人与平父都闪耀着智者的光辉。从“石渠春水绿泱泱”到诗末,白石用清淡的笔调不着痕迹地写出了与平父的相知之情,表达了对好友的祝愿和鼓励,也写出了诗人对布衣生活的自得。最后一句“六条察吏安用许,幸有千岩作诗侣”,与全文联系并不紧凑,突然引入“千岩”,给人突兀无措之感,可谓全诗之败笔,也让白石有了自夸自怜之嫌。

契丹歌

姜夔在题目下自注:“都下闻萧总管自说其风土如此。”都下指南宋京都杭州,萧总管指原金国大将萧鹧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人大举南侵,不久萧鹧巴降宋,因其做过忠州团练使,负责一方军事,所以称他为总管。萧总管在杭州与姜夔相识,这首诗就是根据他的所说而作的。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鞲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契丹民族住在大漠里,以结实的车马作为交通工具,络绎不绝。春天到来,万物萌发,草色万里,百花绽放。契丹:指我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游牧于辽河滦河上游,鲜卑族后裔。916年阿保机建立政权,国号契丹,947年其子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占据今辽宁及河北北部,成为北宋的强敌。辽在北宋宣和七年(1125)于宋金夹击下灭亡。云沙:指沙漠。耆车如水马如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热闹繁华的景象。《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耆(qí)车,构造坚固的车。耆,强。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他们一整个春天都赶着车在外放牧,住在温暖的毡帐里,男女老少唱歌跳舞,好不自在。大胡:年长的契丹人。胡,匈奴、鲜卑、羯、氐、羌统称为五胡。契丹是鲜卑的后裔,因其在东部所以又称东胡。浪荡:到处游荡。这里指在外游牧。穹庐: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穹隆形状的毡帐。障:遮挡。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宽广的沙原上细草柔软、天鹅丰满,契丹人一大早骑着千匹骏马打围捕猎。皂旗高举,契丹人渐渐缩小包围圈,受惊的天鹅像旋风一样凌空而去。平沙:指平坦广阔的沙漠。天鹅:鸟类的一种,即鹄,全身白色,形状像鹅而体形较大。天鹅生活在海滨或湖边,喜吃植物和昆虫,在冬去春来之际从南方飞往漠北。骑(qí):骑的马。打围:打猎。这样的打猎方式需要多人合围猎物,所以称为打围。皂旗:黑旗。低昂:偏义复词,偏义于“昂”。羊角:指旋风。《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成玄英疏:“旋风曲戾,犹如羊角。”

海东健鹘健如许,鞲上风生看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猛雕猎鹰如此矫健,站在臂鞲之上突然像风一样飞上空中。契丹人为了追捕天鹅不知跑了多远,忽然看见天鹅的羽毛纷纷飘落,终于射中了!海东:即海东青,一种凶猛而珍贵的雕,产于黑龙江下游附近。宋人庄季裕的《鸡肋编》卷下载:“鸷禽来自海东,唯青鵁最嘉,故号海东青。”鹘(hú):鸟类的一种,也叫隼,鹰中最小的一种,翅膀窄而尖,飞得很快,善于袭击其它鸟类。杜甫《义鹘行》:“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如许:像这样。鞲(ɡōu):革制臂套,出猎时戴在手臂上,鹰站于此。划见:忽然看见。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诗:“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品评天鹅的美味,那可以说是天下无双了,所以契丹人年年都会被国王驱遣到辽东海滨猎捕天鹅。最先射下天鹅的人会被赏赐黄金百两,他的猎物也会被使官送到皇宫呈给君王。平章:品评。海上:指辽东海滨。天使:天子的使者。这里指契丹王派来监督打猎的人。贤王庐:在此指契丹国王的宫廷。贤王,有德行的君主。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天鹅非常矫健,仿佛是铁做的翅膀,那些无能的猎手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而射不下来。打开天鹅的肚子会惊奇地发现里面有新鲜的姜,原来那是天鹅前一夜在江南吞下的食物。射生:射杀禽兽。惊怪:惊讶奇怪。元:同“原”。经宿食:隔夜的食物。

这首诗在姜夔作品中别开生面,独具特色,它通篇采用白描的手法,顺畅流利地表现了契丹民族的风土人情,歌颂了契丹人的能歌善舞、勇敢勤劳、矫健尚武。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中有言:“作大篇尤当布置,首尾匀停,腰腹肥满。多见人前面有余,后面不足,前面极工,后面草草。不可不知也。”如用此语评价这首《契丹歌》当为中肯之言了。诗的开篇先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风情万种的大漠春光,白云、黄沙、绿草、红花……缤纷绚丽,车水马龙;接着描绘了一幅契丹男女老少到处游牧、载歌载舞的欢乐热闹的场面;然后诗人把重点放在了对契丹人打猎场面的细致的描写上,用猎人、猎鹰与天鹅的激烈冲突和鹰、雕的凶猛来表现契丹人的矫健和尚武;最后四句用天鹅腹中的生姜来表现天鹅的善于飞翔,又用天鹅的善于飞翔来表现捕猎的不易,用捕猎的不易来表现契丹人的骁勇,真是精彩新奇、独具匠心。全诗开篇景象繁忙而欢快,色彩纷呈;中间部分节奏紧张,壮怀激烈;结尾处又自出新裁,不同凡响,是姜夔诗作中的优秀之作。其中在歌颂契丹人的同时又流露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这在他的作品中也是不多见的。对此诗,撇开文学艺术的一面不谈,其中姜夔对猎杀天鹅场面的描写就极富有史料价值,同时它作为一篇记录、描绘、歌颂少数民族辛勤劳动的诗歌,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经萧德藻介绍,姜夔袖诗拜谒杨万里,万里许其文工,便以诗《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送往见范成大,原诗曰:“钓璜英气横白蜺,咳唾珠玉皆新诗。江山愁诉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青鞋布袜软红尘,千诗只博一字贫。吾友彝陵萧太守,逢人说项不离口。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索璠。翻然欲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姜夔的这首诗便是按照杨万里原诗原韵原字及次序而和的诗,题目中的次韵便是此意,其中“诚斋”是杨万里的号,“石湖”是范成大的号,“长句”指七言古体诗。

客来读赋作雌,平生未闻衡说诗。

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

韵高落落悬清月,铿锵妙语春冰裂。

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

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

只今击节乌栖曲,不愧当年贺鉴湖。

客来读赋作雌蜺,平生未闻衡说诗。省中诗人官事了,狎鸥入梦心无机——见到诚斋之后,我们便成为了知己,他渊博的学识对我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他虽然在朝为官,却毫无心机,向往闲适的隐逸生活。客:姜夔自称。雌蜺(ní):当彩虹有两个环时,内环色彩鲜艳的为雄,称之为虹;外环色彩暗淡的为雌,称之为蜺,即霓。南朝梁沈约《郊居赋》有:“驾雌蜺之连卷,泛天江之悠永。”六朝时一般把“蜺”读为平声,而“雌蜺”中的“蜺”应读为入声,王筠读沈约《郊居赋》时把这一字读得准确无误,沈约很高兴,认为遇见了知音。衡说诗:西汉的匡衡很善于讲说《诗经》,当时诸儒有“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之语,这里把杨万里比作匡衡,谓其学问渊博。省(shěnɡ)中诗人:指杨万里在朝为官。省中,宫禁之中。李善注引《魏武集》:“荀欣等曰:‘汉制,王所居曰禁中,诸公所居曰省中。’”这一年杨万里迁秘书少监,在秘书省做官。狎(xiá)鸥:意指隐逸。据《列子·黄帝》载:“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同“鸥”。心无机:没有心计。

韵高落落悬清月,铿锵妙语春冰裂。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诚斋诗作气韵高雅,如明月高悬,音节亦是美妙绝伦,如春冰开裂般清脆悦耳。自从在临安认识了他,我便深深感叹国中再也没有更精彩的诗歌了。韵高:指杨万里诗作气韵高雅。落落:卓越;优秀;高超。北周庾信《谢赵王示新诗启》:“落落词高,飘飘意远。”铿(kēnɡ)锵(qiānɡ):形容作品读起来流畅有力。长安: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子云:西汉文学家杨雄字子云。这里借杨雄来指杨万里。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都城。今为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白雪:原为古琴曲名,相传是春秋时期晋人师旷所作,后来借此喻指高雅的诗词。

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范成大潇洒自然、思想超拔,他有诚斋这样的朋友就不会感到贫乏无味了,他对诚斋的诗作是大加称赞的。范公:指范成大。萧爽:潇洒自然。思出尘:思想不凡。客:朋友。指杨万里。渠:他。堂堂:形容宏大、盛大。五字作城守:指范成大的诗写得好。唐代诗人刘长卿擅长五言诗,号“五言长城”,意思是他人难以胜过。后常用“五言长城”称赞五言诗或善作五言诗的人。平章:品评。劲敌:强大有力的对手或敌人。这里指对手。君:指杨万里。

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只今击节乌栖曲,不愧当年贺鉴湖——范成大、杨万里二人的诗作高妙非凡,超越众人,胸中都有瑾瑜之才。杨万里的诗篇受到像李白《乌栖曲》式的高度赞扬,范成大不愧是当年的贺知章呀。万夫:万人、众人。鲁(yú):鲁国的美玉。这里指诗作。击节:打拍子,表示赞扬。乌栖曲:乐府曲调名。唐代诗人贺知章读了李白的《乌栖曲》后说:“此诗可以哭鬼神矣。”贺鉴湖:指唐代诗人贺知章。

此诗是为和杨万里的《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而作,表现了姜夔对范成大、杨万里两位诗人的敬重之情和得以相识的兴奋心理。诗的前八句称赞了杨万里的博学、诗才和纯洁的隐逸之心;“范公萧爽思出尘,有客如此渠不贫”既写出了范成大的思想超拔、杨万里的多才强识,也暗示了两人令人羡慕的文字友谊;“堂堂五字作城守,平章劲敌君在口”则是重点表现了范、杨二人在文学上的共同点,和惺惺相惜之情;“二公句法妙万夫,西来囊中藏鲁”极力赞扬二人诗法超群,流露了无限的敬仰和推崇之情;最后借用李白和贺知章的典故结束全篇,含蓄深刻,照应了全篇。全诗共十六句,一百一十二字,有七处用典。在诗词中运用典故,虽自古有之,但以宋人为最盛,其中原因很复杂,众说纷纭,而有两点却是得到共识的:一是宋代文人都比较有学问,都是多才多艺的大学问家;二是宋代诗坛受江西诗派的影响最甚,而江西诗派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姜夔是南宋精通书、乐、诗、词等艺术的一大家,他是从江西诗派走出来而步入晚唐的,“善于用典”这一特征,对于姜夔来说也不例外,他在《白石道人诗说》中写道:“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切,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这可以说是姜夔对于用典艺术的经验总结。在实践过程中,他所应用的典故虽不能完全做到这几点,但也算得上是“技法精妙”了。此诗中“一自长安识子云,三叹郢中无白雪”两句,一句用一典,两句形成对偶,语意贯通,自然流畅,即使不能称为姜夔用典艺术的代表之例,也足可以让后人学习效仿的了。

同朴翁登卧龙山

朴翁即姜夔的好友葛天民,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葛天民字无怀,后为僧,名义銛,字朴翁。其后返服居西湖上,一时所交皆胜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客居浙江绍兴时曾与他同游卧龙山,此诗就作于这个时候。卧龙山在浙江绍兴一带,《宝庆会稽续志》:“按元微之《州宅》诗序:州之子城,因种山之势,盘绕回抱,若卧龙形,故取以为名。”春秋时越大夫文种助越王灭吴后被越王所杀,葬于卧龙山,故卧龙山又名种山。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

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卧龙山曲折地盘绕在广阔的平原之上,青翠的山腰上矗立着檐际飞扬的楼阁。龙尾:指卧龙山。檐牙:房檐边际向外翘出,形状如牙的部分。翠微:指青葱的的山色。李白有诗《赠秋浦柳少府》:“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

望山怜绿远,坐树觉春归——远望卧龙山峰,那一片青葱深深地吸引着我;休憩在阴凉的树荫下,便感觉到春天已经远去。怜:爱惜。坐树:坐在树下休息。

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时所经过的那条路已经被荒草所覆盖,自由翱翔的鸥鸟也忘却了越国逐鹿中原的机心,一点儿也不怕生人。

午凉松影乱,白羽对禅衣——中午吹来的阵阵凉风让松树也跟着摇摆,洁白的飞鸟、毫无机心的僧人,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白羽:指鸥鸟的羽毛。禅衣:因朴翁曾出家为僧,所以这样说。

这是一首触景感怀之作。全诗都描写卧龙山的美景。首联描写卧龙山的整体风貌:曲折的山脉盘旋于平原之上,碧绿的半山腰有亭台楼阁矗立于此。颔联描写的是登山过程中的所见所感,重点放在了一个“绿”字上,突出了夏季葱绿之景。颈联借景抒怀:前尘往事在无尽的宇宙时空面前显得渺小而苍白,流露了对历史和时事的感喟。尾联以动写静,突出了山中的幽静、祥和,并用白羽的纯洁对应禅衣的无机之心,使此中诗情画意更富有空空之感,整个卧龙山在诗人笔下如出水芙蓉般洁净无华,似世外桃园般美妙宁静。

答沈器之二首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谓此诗的创作时间是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姜夔寓居杭州之时:“沈器之仕履无考,据‘江汉’、‘大堤’、‘铜鞮’等句,沈盖楚人。据‘风高北马’句知在金兵九道南下后;据‘露下秋虫’句知答诗为本年秋。”其中“风高北马”大概不是指金兵南下,联系通篇可知此诗主要表达怀乡之思和漂流之感,所以此句应该是化用“胡马依北风”之意。

其一

江汉乘流客,乾坤不系舟。

玉琴虚素月,金剑落清秋。

野鹿知随草,饥鹰故上鞲。

风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

江汉乘流客,乾坤不系舟——我多年来在长江汉水流域飘泊,天地之大,没有我驻足停留的地方。江汉:指长江和汉水。宋代朱熹集传:“江汉,二水名。”《诗经·小雅·四月》:“滔滔江汉,南国之纪。”乘流客:乘船顺水到处飘泊的人。这里是诗人自称。乾坤:指天地。《周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不系舟:拴不住船。这里指飘泊不定。

玉琴虚素月,金剑落清秋——皓月下玉琴空闲,无人弹奏,金光闪闪的宝剑无人挥舞,如今满是秋霜。玉琴:琴的美称。南朝齐王融《咏幔》:“每聚金炉气,时驻玉琴声。”虚:空出;空闲着。素月:明月。东晋陶潜《杂诗》之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金剑:金光闪闪的宝剑。清秋:指清凉的秋天。这里代指秋霜。

野鹿知随草,饥鹰故上鞲——野鹿会跟随青草而迁移,饥饿的雄鹰也容易受人驱使。野鹿知随草:化用《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此言随遇而安之意。鞲(ɡōu):革制臂套,出猎时戴在手臂上,用食物吸引鹰站于此,见到猎物便放飞。

风流大堤曲,一唱使人愁——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唱一首具有襄阳遗风的《大堤曲》,使人愁绪满怀。风流:遗风;余韵。大堤曲:出自《襄阳乐》的乐府西曲。由此可知沈器之可能是湖北襄阳一带人。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的身世之感。首联描写的是天地飘泊、居无定所的江湖生活;颔联借玉琴、金剑来表现自己满腹经纶而怀才不遇;颈联自嘲自己为了生计而各地游走受人驱使的命运;尾联借用友人故乡遗风《大堤曲》来表达对沈器之的惜别之情,悠悠不尽。

其二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亚。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涉远身良苦,登高望欲迷——远离家乡,飘泊在外,身心深感疲惫辛苦,登临高处,远望家乡,却又迷惑难辨。涉远:走远路。良苦:很辛苦。

试吟青玉案,不是白铜鞮——你所吟咏的是悲凉之曲,而不是欢乐的襄阳之歌。青玉案:词调名,此调一般以宋代贺铸所作“凌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表达的感情比较惆怅哀婉。白铜鞮:乐府曲调名,是欢快的乐曲,又称《襄阳白铜鞮》。李白《襄阳曲》云:“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露下秋虫怨,风高北马嘶——霜露来临,秋虫切切哀鸣,北风高起,胡骑嘶叫着想回到家乡。北马:北方的马。《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嘶:马鸣。

槎头有新味,人在太湖西——现在襄阳的槎头鱼最是味道鲜美,可你却又飘泊到太湖来了。槎(chá)头:指槎头鳊,即鳊鱼。缩头,味鲜美,以汉水中的鳊鱼最为著名。杜甫《观打鱼歌》之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槎,木筏。太湖:在今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此诗同上一首一样,描写的是身世之感。首联一个“涉远”说明了在外远游,一个“登高”写出了远望故乡,身心疲惫,思念家乡,而又无所得,加倍了诗人迷离的凄苦心理和作品的感染力。颔联突出表现了感情的悲切。颈联用秋日里秋虫的切切声和胡马的嘶叫声渲染了怀乡的气氛,创造了悲凉、萧瑟、肃杀的境界。尾联用沈器之家乡的具有代表性的美味来表现他的飘泊无依。此作虽是“答”沈器之,内容写的也是沈器之望故乡怀故乡、沈器之故乡的槎头鱼,但处处流露的却是诗人自身的深切体验和刻骨感受,流露的是两个人的怀乡之思。

悼石湖三首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九月,范成大病故,十二月白石赴苏州吊唁,作《悼石湖三首》。

其一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

江山平日眼,花鸟暮年心。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

身退诗仍健,官高病已侵——您虽退隐田园,可您的诗兴才思仍很旺盛敏捷。当日您位居高官之时,责任重大,身体已日见衰弱。官高:范成大曾任礼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职。

江山平日眼,花鸟暮年心——您一生放眼河山,担忧国事,迟暮之年才落得清闲恬淡,寄情于诗酒花鸟。

九转终无助,三高竟欲寻——灵丹妙药终究不能治愈您的病,您还是到九泉之下追随三位高贤了。九转:指道教中的九转丹或其炼制秘诀。道教称丹的炼制有一至九转(九次提炼)之别,而以九转最为可贵。晋代葛洪《抱朴子·金丹》:“九转之丹服之,三日得仙。”三高:江苏吴淞江上有三高祠,供奉吴越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范成大有《三高祠记》。

尚留巾垫角,胡虏有知音——就连金人都对您这样的高洁雅士推崇备至,现在仍保留着当年的垫角巾作为纪念呢。巾垫角:《宋史》卷三百八十六《范成大传》载:“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范成大《石湖集》中《蹋鸱巾》自注云:“接送伴田彦皋,爱予巾裹求其样,指其所带蹋鸱巾有愧色。”并有诗句:“雨中折角君何爱。”这句诗化用了郭泰的典故。《汉书·郭泰传》载郭泰字林宗,品学为人所重,常外出遇雨,头巾一角陷下,人们争相效仿,故意折叠头巾一角,称为“林宗巾”。后用“垫巾”、“垫角”谓模仿高雅。白石词《石湖仙·寿石湖居士》中的“见说胡儿,也学纶巾欹雨”亦指此次石湖出使之事。胡虏:原指匈奴,后泛指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在此指金国人。

此诗用古朴的语言道出了范成大一生的功绩,表达了对其忠君之忱、报国之志的赞扬,流露了诗人对范公之死的遗憾和哀痛。范成大在宋孝宗淳熙十八年(1183)请病归苏州石湖,九年之后,在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起知太平州,可刚到任一个月,他的小女儿便夭折了,于是范成大又辞官归石湖,直到绍熙四年(1193)九月病故。至此,石湖在苏州隐居共十年,也是他人生中从五十八岁至六十八岁的十年,所以姜夔说“身退诗仍健”、“花鸟暮年心”。范成大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清官,他在任期间操劳国事,跋涉万里,四十五岁时出使金国,四十七岁时帅任广西,五十岁时又不远万里帅任西蜀,所以姜夔称他“官高病已侵”、“江山平日眼”并不是夸张之词。颈联中“九转终无助”,孙玄常先生在《姜白石诗集笺注》中说:“按唐宋士大夫,晚岁多逃禅求仙,烧药炼丹,石湖未必深信,亦不能免俗。”笔者认为,姜夔这样说只是为了表达范成大为了治病曾经寻访名医,服用名贵的药材,并不能说明他真的服用丹药。在尾联,诗人用金人对范成大的推崇、尊敬和怀念,表现了范公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功绩,曲笔直言,颇具匠心。

其二

未作龙蛇梦,惊闻露电身。

百年无此老,千首属何人。

安得公长健,那知事转新。

酸风忧国泪,高冢卧麒麟。

未作龙蛇梦,惊闻露电身——您没有给我任何先兆就突然与世长辞了。龙蛇梦:在此指厄运之前的预兆。龙蛇,指贤人遭遇厄运之时。后人以“岁在龙蛇”指命数当终。《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知命当终。”唐人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露电:朝露很快会干,闪电瞬间就会消逝,形容事物迅速逝去或消失。语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百年无此老,千首属何人——假如这个世界不曾有您这样的文人,这么多优秀的诗词歌赋又由谁来完成呢?百年:指人生百岁。千首:唐代诗人杜甫《不见》诗乃怀念李白之作,其中有言:“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在姜夔此诗中,或许有将范成大比太白之意。属(zhǔ):属文,撰写文章。

安得公长健,那知事转新——我希望您永远健康长寿,可谁知道会发生这样的变故呢。

酸风忧国泪,高冢卧麒麟——在刺骨的寒风中,面对您的高起的青冢,让人不禁流下忧国的眼泪。酸风:指刺骨的寒风。高冢卧麒麟:唐代诗人杜甫有《曲江》诗曰:“苑边高冢卧麒麟。”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仁兽、瑞兽,象征着祥瑞。它头上有角,体型像鹿,全身长鳞,有着牛一样的尾巴。麒麟也用来比喻才能杰出的人,用在这里即指范成大墓冢上的石兽,也包含对他人品才华的推崇之意。

此诗的重点放在了对范成大突然病故的吃惊、哀痛和对他的才华的推崇上。首联写范成大去世的突然和诗人突闻噩耗的悲痛;颔联表达的既是对贤人远逝的遗憾和哀婉之情,也是对范成大横溢的才华的推崇;颈联又转回来写范公之死对诗人来说是晴天霹雳,是完全出乎意料的;尾联一方面表现了姜夔的无限哀悼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也通过“忧国泪”、“卧麒麟”暗示了范成大是位忧国忧民的贤人雅士。宋人诗中,已无兴象可言,姜夔作诗也重在议论和叙述。用饱含诗书学问的语言阐明道理、叙述事情,从而流露出自身的感情,这是姜夔所擅长的。也正因于此,他所抒发的感情显得多是理性思考之后的沉痛,而原始的真性情已引退其后,节制、理性、隐忍,可以称为是宋诗的共同特点。

其三

未定情钟痛,何堪更悼亡。

遣书知伏枕,来吊只空堂。

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

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

未定情钟痛,何堪更悼亡——我对挚友的思念之情尚未能消除,怎么又能经得起悼念他的死亡的伤痛呢。情钟:情感聚结之处。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何堪:怎能忍受。悼亡:悼念去世的人。西晋潘岳因丧妻而作《悼亡》诗三首,此后,多称丧妻为悼亡。这里借指悼念知己。

遣书知伏枕,来吊只空堂——看到你的来信,我才知道你已经卧病在床,当我赶来时却只剩下空旷寂寞的厅堂了。遣书:发信。伏枕:原指伏卧在枕头上,后多指因病或年迈而长久卧床。吊:祭奠死者或慰问死者家属及遭遇不幸的人。空堂:寂寞而空旷的厅堂。汉代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雪里评诗句,梅边按乐章——我们曾经在皑皑白雪之中、在盛开的梅树下,品评诗句、弹奏美妙的音乐。按:弹奏,演奏。宋玉《招魂》:“肴羞未通,女乐罗些;陈钟按鼓,造新歌些。”

沉思酒杯落,天阔意茫茫——饮酒时我又想到你,不禁愁思满怀,放下酒杯,遥望天际空阔,情绪茫然若失。

紧承前两首诗的顺序,此诗写姜夔与石湖的真挚友谊和对石湖的无限哀悼之情。首联写范成大病故给诗人带来的感情上的沉痛;颔联叙述从收到范公的最后遗书到赶来石湖的过程,流露了对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的遗憾和惆怅之情;颈联采用互文手法追忆二人融洽交往的前尘往事,姜夔词作中有〔暗香〕、〔疏影〕、〔玉梅令〕就是作于此诗所谓的“雪里梅边”,此外二人还有许多唱和之作;尾联突出表现了诗人痛失知己的悲伤,意境苍茫寥落。这样三首诗联起来便成为一篇完整的悼文,从生平到突然病故,再转向深切的追念,结构完整而层次鲜明,悲情浓重而深长。

京口留别张思顺

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张思顺名履信,字思顺,号初游,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立春前在京口与姜夔相遇。此诗便是姜夔在这次相遇后离别时所作。

伯劳飞燕若为忙,还忆东斋夜共床。

别后无书非弃我,春前会面却他乡。

连宵为说经忧患,异日相逢各老苍。

更欲少留天不许,晓风吹艇入垂杨。

伯劳飞燕若为忙,还忆东斋夜共床——我们怎能经得起匆匆的相聚分别呢,还记得当年我们在书斋里同床夜话的情景吗?伯劳:鸟名,又名或鴂。《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来用伯劳代指离别的亲朋好友。若为:怎堪。东斋:指书斋。

别后无书非弃我,春前会面却他乡——自从上次分别以后,我们书信不通,但我知道你并没有忘记我,不料今年立春前我们又在京口相遇了。非弃我:没有忘记我。春前:立春前。

连宵为说经忧患,异日相逢各老苍——我们通宵未眠,互相诉说各自经历的忧患和坎坷,唯恐他日相见之时已是白发迟暮之年。连宵:通宵,整夜不眠。老苍:容颜苍老、头发灰白的老人。

更欲少留天不许,晓风吹艇入垂杨——我再想稍作停留,天公却不允许,一清早就趁着风把我的船吹到杨柳夹岸的河道里去了。更:再。少:通“稍”。晓:天亮。

这是一首留别之作。首句写感情上不能忍受与友人匆匆相聚匆匆分别的痛苦,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意,引出了对当日书斋夜话的回忆和向往;颔联说明诗人对与张思顺书信不通的理解和今日意外相逢的无限喜悦;颈联照映了首联中的“还忆东斋夜共床”,描绘了一幅老朋友久别重逢后在短暂的相聚时间内争分夺秒地诉说经历和感受的场面,既体现了相聚的短暂和弥足珍贵,又表现了朋友间情感的深厚;尾联与首句相辉映,以分别开篇又以分别收尾,体现了“留别”的主题,以感情上的不舍开篇又以天公不作美收尾,充分流露了依依惜别之情。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说到:“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更欲少留天不许,晓风吹艇入垂杨”,用现实来反理想之“意”、反全篇之“情”,其妙处不言而喻。此诗充分体现了姜夔诗词时空跳跃的特点,以今日——昨日之昨日——昨日——将来——今日来结构全篇,场面开阔,感情低回。

次朴翁《游兰亭》韵

兰亭在浙江省绍兴市西南之兰渚山(一名兰亭山)上。《水经注》卷四十:“浙江又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四十多人会于兰亭,赋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此次聚会起因源于“修禊”的习俗,古人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临水而祭,祓除不祥,后来此意义消退,逐渐发展成为暮春在水边宴游。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同朴翁、张鉴等六人同游兰亭,朴翁作有《游兰亭》一诗,夔便依其原韵原字及次序而和,此诗《次朴翁〈游兰亭〉韵》乃成。朴翁即姜夔好友葛天民(见《同朴翁登卧龙山》)。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水上兰亭,微风穿过,我们同行六人休憩在树阴之下,凉爽宜人。亚字:兰亭的形状好像一个“亞”字。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归去的路上,低垂的松枝交织于胸前,仿佛在挽留游客;水中的石块挡住了漂流中的酒杯,好似在故意戏弄你。石碍流杯:修禊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即每逢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临水而祭,相聚宴饮,以祓除不祥。后人仿效,在环曲的水流旁宴饮聚会,任酒杯沿着环曲的水流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来一饮而尽,称为“流觞曲水”。东晋文士王羲之《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恼公:引逗;戏弄;撩拨。唐代诗人李贺有《恼公》诗,写冶游情事。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秦望山的青葱绿色最惹人怜爱,而这里的野花还是同王羲之游兰亭时一样鲜艳。怜:怜爱。秦望:指秦望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秦始皇东巡时曾登上此山以望南海,因此而得名。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夕阳西下,飞鸟归巢,游人也将散去了,而俯仰之间产生的感慨自古便是相同的。俯仰兴怀:东晋文士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言:“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俯仰,形容时间短暂易逝。兴怀,引起感发、感想。

这是一首游兰亭感怀之作。首联描写兰亭宜人之景及诗人六者同行之况。颔联采用对仗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轻快的语言表现了山中游赏的乐趣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石碍流杯”回归历史盛会,体现了文人墨客的闲情雅趣。颈联继续描写山中迷人的景色,色彩鲜明夺目,对偶巧妙。白石在诗末自注“右军祠堂有杜鹃花两株、花极照灼”(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右军祠在兰渚山之上),当是针对“野花只作晋时红”。尾联写傍晚兴尽而归,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之语,感慨万千,发人深省。

寄时父

萧时父是萧德藻的侄子,白石妻党,他与姜夔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相识,曾共游湘江(见〔湘月〕词序),两人交情较深。此诗便是姜夔写给时父的赠答之作,写出了对时父的深切思念。

迟君日日数归程,到得君归我已行。

一路好山思共看,半年有酒不同倾。

吾侪正坐清贫累,各自而今白发生。

人物渺然须强饭,天工应不负才名。

迟君日日数归程,到得君归我已行——我天天计算你归来的日程,盼望早日与你相见,谁知等你回来时我已经离开这里了。迟(zhì):等待。

一路好山思共看,半年有酒不同倾——一路上我看见好的风景就想和你一同欣赏,我们已经分别太久了,半年以来都没和你共饮美酒。倾(qīnɡ):把东西倒出来。这里指饮酒。

吾侪正坐清贫累,各自而今白发生——我们奔走江湖正是因为被生活所累,为生计而奔波,而现在都已经满头白发了。吾侪(chái):我们。侪,辈。坐:因为;由于。

人物渺然须强饭,天工应不负才名——人在天地之间是十分渺小的,所以我们要努力加餐,保重身体,上天是不会辜负有才华的人的。渺然:微小、藐小的样子。强(qiǎnɡ)饭:努力进食。这里的意思是保重身体、抖擞精神,不要自暴自弃。天工:天的职责、职能。古代人认为王者效法天而建立官制,执行天的职能和旨意。

此诗既是一首赠答诗,也是一篇励志之作。首联通过对时父归期的数指计算,表达了诗人难以抑制的思念之情和二人错过而不得见的惋惜,突出了友谊的深厚。颔联承接首联的“行”字而作,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深切怀念。颈联抒发飘泊之感,寄寓迟暮之悲。尾联笔锋一转,感情由失落哀苦变为充满斗志、激昂向上。“人物渺然须强饭,天工应不负才名”,表面上看来是对友人的激励,实际上也是诗人自我勉励之语:“虽然现在我们年迈潦倒,但只要坚持到底,相信总会有出头之日的。”其气魄之豪壮虽不及“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但其心中的期盼却始终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也是姜夔辛劳一生、漂泊一生、拜谒一生的精神支柱和理想目标,也是我国古代清苦书生的理想模式。姜夔就是这样,他既具有词人纤细的思绪和多愁善感的情怀,又具有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的意志,否则,在他漂泊半生之后决不会得壮言如此。此诗感情迂回,首联主要表达对不能相见的遗憾之情;颔联写诗人在旅途上的所见所思,流露了日久不见的思念;颈联说明了朋友不能相聚的原因,纵观了一生的境遇,感喟为生计所驱使的命运;尾联自解心结,写出了对人生的信心。全诗不但反映了姜夔与时父腹心相照的友谊,也透射了两人在隐伤与达观之间徘徊的完整生命。

张平甫哀挽

张鉴,名鉴,字平甫,南宋大将张俊的诸孙。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初识张鉴,此后十年,姜夔便生活在张鉴的资助之下,他在《姜尧章自序》中说:“旧所依倚,惟有张兄平甫,其人甚贤。十年相处,情甚骨肉。而某亦竭诚尽力,忧乐同念……惜乎平甫下世,今茫茫然若有所失。”这篇七律就表达了诗人对平甫的深切哀挽。

将军家世出儒,合上青云作计疏。

吴下宅成花未种,湖边地吉草新。

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

他日石羊芳草路,弟兄来此一沾裾。

将军家世出臞儒,合上青云作计疏——世家贵胄竟然有您这样清瘦的儒者,本来应该是青云直上、高官显爵的,但您拙于官场经营,终不能跻身高位。臞(qú)儒:清瘦的儒者。《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以为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非帝王之仙意也。”青云:喻高官显位。作计:考虑;谋划。

吴下宅成花未种,湖边地吉草新鉏——您在杭州的新宅刚刚落成,现在却已经长眠在西湖之边了。吴下:泛指吴地,在此诗中特指杭州。平甫在杭州东青门营造的新居刚刚落成。地吉:占卜入葬之地之吉否。这是一种迷信的风俗。鉏(chú):锄草。

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我们只能白白地感叹时光短暂、人生易逝,不过幸好您还有年幼的孩子继承您的遗志。嗟(jiē):感叹。过隙:比喻时间短暂、时间过得飞快。《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成语“白驹过隙”出自于此,与“过隙”同义。赖有:幸有。提孩:即孩提,指幼儿、儿童。读父书:《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

他日石羊芳草路,弟兄来此一沾裾——他日,平甫的儿子们会经常来到墓前悼念父亲。石羊:古代高官贵族坟墓前的一种石兽。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羊虎》:“秦汉以来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马之属,人臣墓则有石羊、石虎、石人、石柱之属,皆所以表饰坟垄如生前之仪卫耳。”沾裾(jū):眼泪滴湿了胸前的衣襟。裾,衣服的前后襟。

姜夔在好友之中,依靠张鉴的时间最长,有十年之久,感情也最好。姜夔作品中反映二人交游的有〔莺声绕红楼〕、〔鹧鸪天〕(曾共君侯历聘来)、〔庆宫春〕(双桨莼波)、〔阮郎归〕(红云低压碧玻璃)、〔阮郎归〕(旌阳宫殿昔徘徊)、〔少年游·戏平甫〕、〔平甫见招不欲往〕、〔陪张平甫游禹庙〕、〔平甫放三十六鸥于吴松,予不及与盟〕等,在平甫过世后姜夔作〔念奴娇·毁舍后作〕表达了对好友的怀念。此篇是姜夔为平甫而作的挽歌,首联概述平甫高贵的出身、家世和不善谋划的正直人格,暗示了官场不得意的一生;颔联表达了对平甫不幸逝世的惋惜;颈联和尾联感叹人生短暂,但平甫总算有了年幼的孩子作为自己生命的延续,可以聊以自慰了。此作通篇忧郁凄凉,情调凄婉,蕴含了无限哀感,充溢着诗人对平甫的深长情义。

东堂联句

联句是作诗方式之一,由两人或多人各作一句或几句,合起来成为一篇完整的诗。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回文所兴,则道原为始;联句共韵,则《柏梁》余制。”开禧二年(1206),姜夔南游浙东,与处州太守赵雍东堂联句(赵雍号竹潭,宋宁宗开禧年间为处州太守)。

金风凉夜深,吹我萧萧发。(赵雍)

起折丹桂枝,惊落花上月。(白石)

金风凉夜深,吹我萧萧发——深夜吹来凉爽的秋风,吹乱了我稀疏的头发。金风:秋风。萧萧:形容稀疏的样子。宋人李纲有《摘鬓间白发有感》诗:“萧萧不胜梳,扰扰仅盈搦。”

起折丹桂枝,惊落花上月——深夜无眠,起身攀折桂枝,却望见了天边的落月。丹桂:桂花的一种。

这是一篇写景之联句,一、二句是赵雍作,三、四句是姜夔续。此诗以明快的语言描写了秋夜的清凉和秋月的明净,“萧萧发”“起折”“惊落”活泼而富有情趣,把风写得顽皮快活,把月写得轻快利落,很有游戏之作的情致。

雁图

这首诗是姜夔为一幅飞雁图所题写的七言绝句,他借画中的风景表达了心中的所思所感。

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

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

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夕阳照耀着无边的沙漠,慢慢西沉,我的心随着大雁飞向远方的片片白云,只有白云才能明白我的心意。晴沙:阳光照耀下的沙漠。断云:片云。南朝梁简文帝《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滞留北方的旅人年年看到成群的雁行怎能不想念草木凋零的江南呢,而我也在深深地思念家乡。秋风字:指雁行。大雁成群飞行时或成一字或成人字。摇落:凋零;败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此诗全篇描写的都是画中的景,抒发的是诗人的情。“万里晴沙夕照西,此心唯有断云知”不但为我们展现了万里广阔的塞北沙漠、火红灿烂的夕阳和蓝天下的朵朵白云,而且以“心向白云”向我们呈现了纯洁空净的心境。后两句“年年数尽秋风字,想见江南摇落时”流露了涓涓的思乡之情,既是画中的意境,也是诗人的所感。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白石冒雪到苏州石湖拜见范成大,除夕,自石湖归苕溪(在湖州,今浙江吴兴)家中,作十首绝句《除夜自石湖归苕溪》,题目后自注:“此诗录寄诚斋,得报云:‘所寄十首,有裁云缝物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由此可见,杨万里对这十首诗十分推赏,而姜夔自注于此,也尽现得意之情。这组诗主要反映了白石的江湖飘泊的孤独和寂寞,亦有伤春悲秋之思。

其一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细草穿沙雪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小草从沙地中露出了嫩芽,远望吴宫旧址,一片寒烟凄迷,只有河水向远方不停地流淌。销:消融;融化。韩愈《春雪》诗:“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吴宫:指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殿,其遗址在苏州。迢迢:形容水流绵长,道路遥远。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竹林里盛开的梅花虽然不为人所见,但那香气却一夜之间把我的船吹过了石桥。

这首诗描写了冬去春来之际行舟时所见的江南景色。前两句写所见,“雪半销”和“吴宫烟冷水迢迢”营造了一派冷峭、荒凉、寂寞的气氛,弥散着吊古伤今的情怀,但“细草穿沙”又寓含着勃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清新的青草气息。后两句从嗅觉的角度写出了竹里梅花的幽冷清香,突出了梅花的脱俗和远离尘世之美,“一夜香吹过石桥”极富活力与情趣,体现了欢快心情。诗人把欣欣向荣之景与衰落颓败之象相结合,既写出了感时伤逝之感,又写出了对生命的爱惜和高洁出世之情。

其二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昔日吴王同西施在姑苏台上寻欢作乐,而今只剩下空旷的姑苏台同五湖遥遥相望。美人:指西施。春秋时越王勾践使用美人计,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使吴王沉迷于美色,最终灭吴。台:供视察眺望用的、垒土而成的、高而上平的方形建筑物。这里指姑苏山上的姑苏台,春秋时吴王所建。五湖:泛指古代吴越地区湖泊。其说法不一。

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冬天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青草也没有萌芽的意向,麋鹿却偏偏没有来到姑苏台。麋鹿:一种稀有的珍贵兽类,哺乳动物。因其雄性有角,而又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所以也叫四不像。吴灭越后,越王勾践忍辱求和,吴大夫伍子胥进谏吴王夫差,认为越不可和、敌不可纵,吴王不听,伍子胥于是说:“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意思是吴国就要灭亡了,姑苏台将成为麋鹿游走的荒地。这里姜夔反用其意说:姑苏台一派废弃荒凉的景象,如果真的有麋鹿出没,应了伍子胥的话,那就真的可以让国王将相引以为戒了。

这是一首即景怀古之作。苏州有不少吴越春秋的遗迹,身处其地易生悲秋怀古之感,姜夔选择了姑苏台,以其昔盛今衰之比及对吴国的独特意义抒发了忧国之思。姑苏台是吴王夫差荒淫享乐的一个象征,而同吴王共游于此的西施正是以美人之计使吴王沉迷于声色犬马的生活,骄纵自恣,直至亡国。诗人选取了这一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借伍子胥之谏表达了自己对南宋朝廷沉湎淫乐、不思国政的感慨。

其三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客灯。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船夫们的招呼声使我夜不成眠,我倾听着船篙在流水中敲击细冰的声音。黄帽:指船夫。汉代的船夫都戴黄帽子,号称“黄头郎”。传呼:行船时互相呼喊打招呼。激:一作“击”。打动。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亚客灯——我分明记得现在经过的河岸正是曾经停船的地方,那夜的春风吹晃着船尾的灯火。亚(zhǎn):因风的吹动而使物体摇动。

这首诗描写的是夜中行船而不寐,卧听船篙击冰的情景。与前首怀古诗不同的是,这首诗没有宏大的历史背景,没有广阔的场景空间,而只是截取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画面进行细致入情的描写。“黄帽传呼睡不成”交待的除“我”以外的人物及“睡不成”的原因,并以“黄帽”暗示了所处的地点;“投篙细细激流冰”是完全借助想象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细细”不仅表现了冰的细小、声音的细微,同时体现了诗人感情的细腻。“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亚客灯”通过写此时江南的河岸是他曾经停泊过的地方,说明已不止一次来到这里,暗示了飘泊的生活,又通过描写夜晚春风中摇曳的孤灯,表现了游子孤独寂寞的思乡之情。末句中的“客”是诗眼所在,流露了全诗的感情主旨。

其四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千家万户都陈列着蜡烛,灯火通明,惊散了林间栖息的乌鸦,儿女们正期盼着我回家团圆,而我正在匆匆赶路,还未到家。列炬散林鸦:杜甫《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列,陈列。炬,蜡烛。

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家人也不能成眠,大概不是因为要守岁,而是惦记远方飘泊的亲人。就在这灯火辉煌的漫漫长夜之中,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临了。守岁:除夕之夜,通宵不眠,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东京梦华录·除夕》:“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首诗通篇为想象之言,并无眼见之实景,表达了急切回家的心情。首句“千门列炬散林鸦”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儿女相思未到家”突然转折,由别人的欢乐转向自身的飘泊之境和相思之情。“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描绘了一幅家人半夜挑灯之景,流露的是对游子的惦记和对团圆的期盼之情。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云:“此诗盖从徐陵《关山月》:‘思妇高楼上,当总应未眠’,及杜甫《月夜》翻出,不言己之思家,却自远处落笔,写家人之念己,则思归之切,已溢于言外矣。”

其五

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我的前生一定是陆天随,要不我怎会和他一样在吴松的旅船上度过岁末呢。三生:前生、今生和来生。这里指前生。陆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辞官后隐居松江浦里。天随诗多以避世心态写闲散隐逸之作,抒淡泊情思,诗境闲适,杨万里等人曾试图用其情趣拯救江西诗派的生硬瘦涩之弊病。吴松:即吴淞江,俗名苏州河,太湖最大的一条支流,在吴淞口流入长江。《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一名笠泽,一名吴淞江……”

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我注定要在旅船上度过新年了,为了迎接新年,我请人浣洗旧衣服,上面粘有奔波的尘土与冰雪。拚(pīn):旧读pàn。舍弃;不顾惜。倩(qìnɡ)人:请托、拜托别人。倩,请;使。征衣:远行人的衣服。

这首诗抒发了姜夔飘泊江湖的羁旅情怀。他十分崇拜隐居不仕的陆龟蒙,并常以龟蒙自比,如“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这里诗人借陆龟蒙不但表达了隐居不仕之情,更主要的是流露了除夕佳节对故乡的思念、对羁旅生活的厌倦和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其六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昔不登盘。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昔不登盘——沙岸边一条小船飘荡在冷风回旋之处,今年的除夕又不能同家人团聚了。沙尾:即指沙滩的边缘部分。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椒花今昔不登盘:古时正月初一的习俗,一说以盘进红椒,又名椒盘;一说以红椒泡酒。这句话的意思是:除夕不能同家人团聚了。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百年草草都如此,自琢春词剪烛看——我的一生都这样辛劳奔波,只能夜晚在灯下为自己写下新年的祝福。草草:劳苦不安的样子。琢:修饰文辞,锤炼句子。春词:为迎接新年而作的韵语或诗词,即春帖子词。剪烛:指灯下。

新春佳节正是阖家团圆之时,在万家灯火的喜悦气氛中,姜夔只身一人在江中小船之上为自己写下新年的贺语,伴随他的只有昏暗的灯光和沙地的冷风——这就是这首诗所展现的情景意境,充满了不尽的孤寂和悲凉。“沙尾风回一棹寒”写的是客观景物,一派肃杀寒冷的景象,以哀景为下文做了铺垫;“椒花今昔不登盘”由景过渡到人,但又不是直接写人,而是用具有象征性的事物暗示人的远离家乡;“百年草草都如此”把自己一时的境遇扩大到了整个人生,含有无限的感慨,也有丝丝豁达的意味;最后一句“自琢春词剪烛看”以自娱的表现,突出了诗人的凄凉之境,甚是巧妙动人。

其七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笠泽之上水气迷蒙,很少能看见鸿雁掠过的身影,远处群山重叠、云雾缭绕。笠泽:一说即松江,《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一名笠泽,一名吴淞江……”;另一说即太湖,《扬州记》:“太湖一名笠泽,一名洞庭。”茫茫:渺茫;模糊,看不清楚。玉峰:指太湖群山。护云衣:形容山峰为云雾笼罩的样子。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垂虹桥寂寞地矗立在春天的寒夜之中,江面上只有诗人孤零零的一条小船飘泊在回乡的旅途上。长桥:即垂虹桥。舸:船。

此诗景况孤独寂寥,用暗淡萧瑟的景物营造了一派悲凉阴冷的气氛,笔法清刚冷峻。“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从宏观的角度写出了大环境的特点,第一句描写近处的湖面,第二句描写远处的寒山,皆有朦胧、迷茫之特点,富有层次感。“长桥寂寞春寒夜”继续写景,但不同的是已由宏观之景变为具体的事物,其中“寂寞”一词是全诗的中心主旨;“只有诗人一舸归”由物转向人,表达了低回不尽的飘泊之感。

其八

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作春衫。

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在桑树林中烧起火堆,可以促使桑叶早早发芽生长,有利于蚕的养殖,这是地方上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我对此并不熟悉。篝火:用竹笼罩着的火。风土:风俗。谙:知道;熟悉。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作春衫——只要明年我不经常在外飘泊,我也要亲自种桑养蚕,用自己的劳动成果织成布、裁作春衫。但:表示假设或条件。如果;只要。行役:泛称出行、远游、出门在外。白(zhù):用苎麻为原料织成的白粗布。

姜夔通过对江南民间种桑养蚕的风俗习惯想到自己不谙此道,直抒对田间劳动的渴望,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飘泊江湖的厌倦。“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两句写景叙事;“但得明年少行役”直抒胸臆,说明不想再过羁旅生活;“只裁白作春衫”把心中的愿望、美好的生活状态寄于一件春衫之上,新颖别致。此诗在这组诗中独树一帜,一改暗淡萧瑟的景物和抑郁寡欢之情,而以乡土气息和美好愿望的表达结构全篇,在这十首诗中熠熠生辉。

其九

少小名知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少小名知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我自年少的时候便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而近十年来却境遇不佳,心绪总是凄清悲凉。少小:幼时,儿时。翰墨场:指文坛。翰墨,笔墨。

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曾经我创作过许多吟咏梅花的诗作名篇,至今磨墨之时仍能感到梅花的香气。研墨:磨墨。

姜夔自年少时便富有才情,学问丰富,所以“少小知名翰墨场”并不是夸张之言。又据陈思《白石道人年谱》,宋孝宗淳熙八年辛丑(1181)姜夔“客长沙从萧千岩学诗”,至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正好十年,此十年间姜夔于公卿士大夫之间颇为闻名,但始终未仕,飘泊于江湖之上,年近而立却怀才不遇已使他心生凄凉之感。“少小名知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两句极具概括性,形成与现实的鲜明对比,不但时间跨度大而且境遇悬殊,读之使人感到浓重而深长。姜夔创作此诗时大约三十七岁左右,在此之前他曾创作过许多咏梅之词,如〔一萼红〕、〔小重山令〕(人绕湘皋月坠时)、〔夜行船〕、〔玉梅令〕、〔暗香〕、〔疏影〕等,这些都是他得意的代表作,“研墨于今亦自香”可作双解,可以理解为至今提笔之时尤能想起当年文坛风流之事,也可理解为如今的才思不减当年。

其十

环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身上的佩玉像河水一样寒气逼人,多年的青苔被积雪覆盖着蜷缩在墙角里。环玦:古时佩带的玉器。圆圈形的为环;环形,有缺口的为玦。销:消散;消退。

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杨柳树已经露出了淡淡的黄色,可又是谁在用玉笛吹奏春日的愁绪呢?鹅黄:淡淡的黄色。

这是一首春思之作。除夕之夜寒气逼人,“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着重从触觉和视觉两方面给人以“冷”的感觉,使原本孤独的诗人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倍感凄凉阴冷。“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采用了倒装的手法:因为看见了柳条显出鹅黄之色,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所以引起了春日怨情,吹奏出哀婉的笛声。此诗感情惆怅衰飒却又细腻委婉,可见诗人纤细的思绪和敏感的心灵。

临安旅邸答苏虞叟

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三月,杭州大火,烧毁了尚书省、中书省、枢密院、六部右丞相府及两千七百馀家,姜夔的寓所在此大火中被毁,此后只能暂住旅馆。这首七绝就作于临安旅馆,表达了流离失所的痛苦。旅邸即旅馆,苏虞叟是浙江绍兴人,姜夔之友。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

垂杨风雨小楼寒,宋玉秋词不忍看——凉风斜吹着冰冷的雨水,敲打在低垂的杨柳枝条上,小楼之上充斥着风雨飘摇的寒冷,此时的我实在不忍心去欣赏宋玉的《九辨》。宋玉秋词:宋玉是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曾为楚顷襄王大夫。有人称他是屈原的弟子,其代表作《九辨》开头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故后人常以此为悲秋之词,以宋玉为悲秋伤怀的代表人物。

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青山万里,可是却没有我的容身之所,迟暮之年却只能飘泊在临安。投老:临老,迟暮之年。长安: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这是一首感怀境遇身世的悲秋之词。寒冷的风雨、东摇西摆的垂杨、孤独寂寞的小楼,诗的开始就营造了一派凄清悲凉的气氛,再加上此时诗人流离失所、穷困潦倒的社会生活,使他不自觉地与宋玉的《九辨》相对照。《九辨》的悲秋氛围,《九辨》中宋玉政治上不得志的悲伤,使诗人找到了感情上的契合,惆怅黯然,不忍卒读。“万里青山无处隐,可怜投老客长安”正是诗人心中致命的隐伤。年已半百,操劳一生,飘零一世,辛辛苦苦,到处奔波,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得到,连个容身之所都失去了,这真可以说是人生莫大的失败和悲哀了。“五十而知天命”,这难道真的是白石的天命所归吗,想必他也有这个疑问吧。

姑苏怀古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客居湖州萧德藻处,这年夏天到苏州拜谒范成大,并作〔石湖仙〕为其贺寿,此首诗便是这次游苏州时所作。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夜色降临,归山的晚云萦绕在我的船头,澄静的江面倒映着无数的星星,水鸟栖息在岸边的沙地上。柁(duò)牙:指舵板。柁,即舵。在船上掌握行驶方向的装置。鹭:水鸟的一种。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来往的行人惆怅地望着姑苏台上的垂柳,只有这些垂柳曾经和吴王轻抚过这里的落花。苏台:指姑苏山上的姑苏台,春秋时吴王所建,他曾与西施在此歌舞淫乐,致使亡国。落花:姜夔诗《寄上张参政》有:“姑苏台下梅花树。”

这是一首怀古诗。前两句描写苏州美景,夜色撩人,归云浮动,江面澄静,星光灿烂,飞鸟闲静,流露出江山依旧的意味;后两句借咏柳来怀古,用柳树来见证当年的吴国,抒发了古今兴亡之感、物是人非之慨,缅邈飘逸,充满了人事变幻的沧桑感。

次石湖《书扇》韵

陈思《白石道人年谱》云:“淳熙十四年已酉……七月,诣苏州以石湖仙曲为石湖居士寿,有次石湖书扇韵诗。”而夏承焘先生则认为〔石湖仙〕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夏季。此诗的创作时间尚无定论,但可能与〔石湖仙〕相近。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晚年居住在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这首诗便是依石湖《书扇》的原韵原字及次序而和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溪从村边小桥下流过,两岸沾染着点点滴滴的绿色浮萍。阁:通“搁”,放;放置。浮萍:草本植物的一种,浮生在水面上,表面绿色,背面紫红色。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范成大虽在石湖建有别墅,但现在人却不在这里,而是到荷花茂盛的庭院居住了。石湖:宋代诗人杨万里《石湖集·序》云:“公之别墅曰石湖。山水之胜,东南绝境也。寿皇尝为书两大字以揭之,故号‘石湖居士’云。”藕花:荷花。别开门:另开一个院门。指另一处所。

此作灵动飞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首句写全景“桥西一曲水通村”,村舍、小桥、流水,一派桃园景象,闲适而宁静;“岸阁浮萍绿有痕”用岸边绿色浮萍这一细节给整幅画卷点染了生命的气息;“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用心独到,不直接写人在欣赏荷花,而先说人不在石湖,不直接赞美荷花的茂盛繁华、娇艳多姿,而借人为花所吸引来从侧面写花的美丽,可谓曲笔传情,婉言达意。

竹友为徐南卿作(二首)

姜夔有一好友名叫徐南卿,此人事迹不详,他的居室名为竹友轩。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姜夔客临安,为题南卿竹友轩而作此诗。

其一

发已星星带已宽,徐卿犹自客长安。

家山竹好无由看,漫种庭心一两竿。

发已星星带已宽,徐卿犹自客长安——徐卿头发斑白了,人也消瘦了,却还飘泊在外,客居临安。星星:形容头发斑白。带已宽:腰带宽松,形容人消瘦的样子。徐卿:指徐南卿。长安: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

家山竹好无由看,漫种庭心一两竿——家乡的山竹再好也没有机会见到了,随便在庭院中种上一两竿,一解思乡之苦吧。漫:副词。随便。

这是一首赠答之作。“发已星星带已宽,徐卿犹自客长安”描写了徐南卿窘迫潦倒而凄凉的生活:年事已高,身体羸弱,而又客居他乡。“家山竹好无由看,漫种庭心一两竿”表达的是徐南卿难以言说的思乡之情:那令他魂牵梦绕的大片山竹只能在庭院中种上一两竿。此一“种”不如不种,犹相见不如不见,见不到固然思念,可是见到了一两棵后便仿佛是只让饥饿的人闻到香喷喷的红烧肉的味道而不让他吃到,渴望的滋味更加难耐。全篇把徐南卿的飘泊之感、迟暮之悲寄寓到一两竿竹子上,表现了无限的哀感,流露了诗人的同情。

其二

世路苍黄总是愁,暮年须得小优游。

如今渐觉知心少,剩种青青伴白头。

世路苍黄总是愁,暮年须得小优游——世事多变,总是给人带来烦恼和哀愁,人到暮年应该享受些悠闲安逸的生活了。世路:世事。苍黄:比喻事物多变,反复无常。暮年:晚年。优游:悠闲自得。

如今渐觉知心少,剩种青青伴白头——现在慢慢地发现腹心相照的朋友越来越少了,只能种些绿竹来打发晚年的时光了。剩:余下。青青:指绿竹。

此诗同上一首一样,也是表达对徐南卿晚年生活的同情。但与上一首不同的是,此诗并没有把重点放在“飘泊”之上,而转向抒发对人生苦短、世事多变、知音难求的感慨。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选六)

夏承焘《姜白石系年》中认为此组诗作于庆元六年庚申(1200)寓居杭州西湖之时,时夔四十六岁:“寓西湖,作湖上寓居杂咏。诗无甲子,此依姜谱,不知何据。案第八首‘囊封万字总空言,露滴桐枝欲断弦’句,知在论大乐考琴瑟之后。”此组诗以清虚的笔致描绘了西湖俊丽清逸的风光,写荷花、芦苇、杨柳等境界幽雅,笔墨细致。

其一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

荷叶披披一浦凉,青芦奕奕夜吟商——池塘里荷叶随风飘动,芦苇在月下风中不时地发出瑟瑟的悲秋之音,池塘岸边凉气袭人。披披:随风飘动的样子。《楚辞·九歌·大司命》:“灵衣兮披披,玉佩兮陆离。”浦:水滨。青芦:芦苇。奕奕:忧愁悲伤的样子。《诗经·小雅·弁》:“未见君子,忧心奕奕。”孔颖达疏:“奕奕,忧之状。”商: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古人把五音与四季相配,商音配秋,所以用商指秋季。就音乐而言,商音凄厉,与秋天萧瑟肃杀的景象相辉映。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我有生以来对飘泊江湖的滋味最有体会,一到这凄清的秋季便会对故乡产生不尽的思念。平生:有生以来;此生;这辈子。秋声:秋季里自然界特有的声音。亦泛指秋天的各种象征。

这是一首秋季怀乡之作。诗的前两句写秋景,“荷叶披披一浦凉”写的是视觉上的荷叶和触觉上的凉风;“青芦奕奕夜吟商”则是用拟人的手法为青芦灌以人的主观感情,突出了它忧愁的样子和秋风吹过芦苇丛的声音,简短两句描绘出清凉萧瑟的秋夜之景,有景象,有声音,有意境,真切传神。“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乃是抒情之语,“江湖味”、“忆故乡”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无奈和对久别的故乡的怀念。末句中的“秋声”是建立在首两句写景的基础上的,所以不应单纯地把它理解为秋天的各种声响,“秋声”在此至少应包含秋天的景象、秋天的凉爽和秋天的声音,我们也可以不拘泥于此,而把它理解为诗人眼中所见的秋天的万物,这样更扩大了诗的意象,增加了诗的内涵。

其二

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风静月淡的夜晚,我在湖边休息,欣赏着白云倒映在澄静湖面上的影子。恬:恬静;安静;平和。澹:恬淡。玻璃:在古代为玉名,又称之为水玉。在此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金人高士谈《减字木兰花》词:“涨绿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一叶小舟忽然驶过我的窗下,摇动了几枝静默的芦苇。青芦:芦苇。

这首诗描写的是西湖夜景,一派恬淡宁静。“湖上风恬月澹时,卧看云影入玻璃”写风写月,写云写湖,空灵浑成,“卧看”一词显示了诗人的舒适的心情和悠闲的状态。“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以动写静,以有写无,完全脱现了夜晚的静和从容的心。

其四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阑干。

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阑干——到处都是空荡荡的高堂,所以视野开阔了,一望无际,湖面上千顷的荷花荷叶一直伸过了亭台的阑干。虚堂:高堂。

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游人散去,喧闹的歌鼓声随着消失了,在夜晚的寒冷中只剩下白水青山依然在此。

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游人散去后的荷塘景色。“处处虚堂望眼宽”,游人散后,放眼望去,亭台楼阁,空空荡荡;“荷花荷叶过阑干”是“望眼”所见的景色,写荷花盛开之状;“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一派寂静,寒意袭人。

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曲曲折折的苑墙之下柳树幽暗,山空人静的黑夜之中只有一灯闪烁。苑墙:园林的花墙。冥冥:昏暗阴晦的样子。朱熹集传:“冥冥,昏晦也。”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茂密的荷叶像连成一片无边的云彩,不断地飘出阵阵清香,忽然一只小船驶入这飘香幽静的荷塘之中。摇曳:摇荡,表现优游自得的样子。西陵:即西陵桥,又名西泠桥。在〔卜算子〕(月上海云沉)中姜夔自注:“西泠桥在孤山之西。”

这首诗也是写的西湖夜景,与第四首有异曲同工之处,描绘了深夜中西湖的幽静之美。“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营造了一派寂静的氛围,用“有”“一灯”衬托出山的“空”、“静”。“荷叶似云香不断”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出了荷叶的美和荷花的香,把荷塘之景描绘成空灵省净的人间仙境,这时一只小船划入,打破了荷塘的沉默,带入了人迹的活跃,使荷塘更加富有生气和人性,更加贴近生活。

其十一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钓鱼船。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裘一怅然。

卧榻看山绿涨天,角门长泊钓鱼船——靠在榻板之上远望与天相接的翠绿山峦,角门外岸边总有钓鱼船停靠着。榻:坐卧用具。角门:正门之外的小侧门。

而今渐欲抛尘事,未了菟裘一怅然——现在我想抛开一切凡尘俗世,隐身远遁,却找不到一个可以终老的安身之所,只能在这里惆怅。未了:没有完成,没有实现;没有结束。《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十三》:“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在这里“未了”指没有找到。菟(tú)裘:古代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期,鲁惠公去世后由鲁隐公继位,十一年后,隐公准备让位给鲁桓公,而大夫羽父则要求他杀了桓公。隐公却说:“使营菟裘,吾将老焉。”(据《左传·隐公十一年》)后来便用菟裘代称告老退隐的居处。宋代诗人陆游《暮秋遣兴》诗中有言:“买屋数间聊作戏,岂知真用作菟裘。”元代的耶律楚材《过燕京和陈秀玉韵》诗之四有:“自料荒疏成弃物,菟裘归计乞封留。”成语“菟裘归计”亦出于此。

这是一首即景抒怀之作。诗人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为眼前的美景所迷醉,由岸边停泊的钓鱼船想到了自己飘泊的身世,引发了退隐之感,可是天大地大,却没有可以终老的容身之所。诗中抒发了前路迷茫、无处安身立命的惆怅之感。

其十四

指点移舟著柳堤,美人相顾复相携。

上桥更觉秋香重,花在西陵小苑西。

指点移舟著柳堤,美人相顾复相携——把小船停靠在长满柳树的堤岸之上,同行的歌女嬉笑着携手登上小桥。著:靠近。美人:同游的歌女。携:搀扶;挽。

上桥更觉秋香重,花在西陵小苑西——小桥之上,美人携手,只觉香气更加浓重,而繁花却在西陵小苑之西。

这是一首记游诗。秋高气爽,诗人和友人歌女们泛舟于西湖之上欣赏美景,舍舟登桥,到西陵小苑寻赏秋花,到处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指点移舟著柳堤”一方面指明了行程,另一方面“移舟”“柳堤”暗示了闲适的心情和美丽宜人的风景;“美人相顾复相携”描绘了熙攘登桥的热闹、欢快的场面;“上桥更觉秋香重,花在西陵小苑西”既以花写人又以花衬人,人的美丽幽香和花的娇艳芬芳相映衬而浑融,分不清是花香还是人香。

平甫见招不欲往(二首)

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姜夔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的朋友张鉴(字平甫)邀他去喝酒,夔没有兴致,便写了这两首诗答谢朋友盛情。

其一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

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我已经上了年纪,无心再享受歌舞欢笑的生活了,最近身体欠佳,也不能饮酒了。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的并称。亦泛指乐器。

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人生难得遇见这样凉爽宜人的雨,就让我在家里悠闲地睡觉吧。秋前雨:夏末的雨。乞:请求;祈求。虚堂:高堂。

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姜夔大约四十六岁左右,可是他在这里却说“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表现出一种老态龙钟的样子,人未老而心衰力竭。后两句说要趁着雨天在家里安静地睡觉,流露了萧索倦怠的心情,凝重而深远。

其二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

凤城今夕凉如水,多少人家试管弦。

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秋雨之中,楼阁重重,迷蒙的山峦环绕着澎湃的晚潮。

凤城今夕凉如水,多少人家试管弦——夜晚中的临安清凉如水,家家户户都在歌舞欢唱。凤城:京城。在此指南宋京城临安。试管弦:指吹弹演奏乐曲。

此诗首两句写景,“楼阁万重秋雨里,峰峦四合暮潮边”描写了楼阁、秋雨、峰峦、暮潮,一派秋日傍晚凉爽的景象。“凤城今夕凉如水”从表面上看是紧承上句的,写的是凉夜,但是从下一句“多少人家试管弦”可以看出,“凉如水”不但是写夜晚,更是诗人心境的描述。后两句,一句正衬内心的凄凉,一句反衬内心的孤独,把诗人的孤独寂寥描写得淋漓尽致,读之给人悲苦难抑之感。

三高祠

江苏吴淞江上有三高祠,供奉吴越范蠡、晋代张翰、唐代陆龟蒙。范成大有《三高祠记》。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姜夔游苏州三高祠,作此诗,从三位先贤的角度阐释自己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想。

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犹惊。

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

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犹惊——范蠡霸越之后退隐江湖已是满头白发;张翰虽离开洛阳,幸免于难,但午夜梦回仍心有余悸。越国霸来头已白:春秋时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在大夫范蠡的辅佐下卧薪尝胆,十年后终于灭吴,成为一方霸主。之后勾践猜忌重臣,范蠡不得不引退江湖。洛京归后梦犹惊:晋代齐王司马冏当政时,张翰到洛阳任大司马东曹掾,后知司马冏将败,又见秋风起而思吴中鲈鱼脍,遂命驾而归,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洛京,洛阳。

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想想倒不如像陆龟蒙那样,散发江湖,布衣终身。天随子: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辞官后隐居松江浦里。天随诗多以避世心态写闲散隐逸之作,抒淡泊情思,诗境闲适。蓑笠寒江:唐代柳宗元《江雪》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篇吊古抒怀之作。前两句采用对偶手法,一句写越大夫范蠡,一句写晋代大将张翰,实为绝工之对。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这样写道:“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花必用柳对,是儿曹语。若其不切,亦病也。难说处一语而尽,易说处莫便放过。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说理要简切,说事要圆活,说景要微妙。”此诗的前两句就是用事与对偶的完美的结合。“越国霸来头已白,洛京归后梦犹惊”,在看似无心的流水对中融入了范蠡霸越、引退江湖、张翰归洛、司马被杀四个历史事件,时空跳跃性巨大,极富张力。此外,姜夔对这些故事反其意而用之,两句诗提到了三高祠中的两位先人,而用“只羡”一词便全部给予否定,同时引入了第三位先贤——陆龟蒙,表达了自己向往蓑笠寒江、散发江湖的生活态度。全诗虽赞扬了天随无心仕进、淡泊隐逸的情怀,表明了诗人恬淡省净的内心,但姜夔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出世之人,他真正所向往的、他一生追求的,其实是范蠡式的功成身退的人生,这一思想特点在他的诗词中都有反映。他引退江湖的思想实际上是无奈之极的表现,是长期被排斥在仕途大门之外的自我解脱的方式,这一点由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上书《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一事可知。所以我们只能说姜夔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假隐士,而不是超脱的出世人。

过垂虹

垂虹桥,北宋建,在今江苏吴江县境内。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到苏州石湖拜见范成大,为其作了《暗香》和《疏影》,范成大十分喜欢,并以歌妓小红相赠。姜夔携小红乘舟回湖州时路经垂虹桥,作此诗。此事在陆友仁《砚北杂志》中有记载。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自己创作的新词音调最为柔美,小红轻轻地为我唱歌,我为她吹箫伴奏。韵最娇:音调最为柔美。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一曲完毕,我们已经过了松陵的一段水路,回首望去,我们刚刚划过的十四座石桥正在烟波浩渺之处。松陵:即松江。《吴地记》:“松江一名松陵,一名笠泽,一名吴淞江……”

此作格调自然高妙,凸现出意境的清幽淡雅和诗人情怀的宁静闲适。“自作新词韵最娇”既写出了姜夔的自得之情,也从侧面暗示了小红歌声的婉转悠扬。姜夔在著名诗人范成大处以词得赠美人,自是千古佳话,这既向世人证明了他自身的诗赋曲乐的水平又同时有美眷相陪,得意之情可想而知。这时能写出“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这样的诗句来可谓人之常情,是内心真实的写照。“小红低唱我吹箫”既是对一个特定场景的描写,也可以算是对白石诗曲一生的概括,他终生都伴随着对情人真挚的爱,同时把全部的生命寄予对诗歌的热爱和词曲的创作之中,“小红低唱我吹箫”既是他的向往也是现实。“曲终过尽松陵路”说明了诗人完全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不觉时间飞快,路程遥远。姜夔用语主张含蓄蕴藉,他在《白石道人诗说》中说“小诗精深,短章蕴藉”,“语贵含蓄”,“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此诗的最后一句“回首烟波十四桥”即是含蓄蕴藉之笔。“回首烟波”借浩渺迷蒙之景抒优游不迫之情,脱现出清空悠远的诗境,耐人寻味。

过德清

此诗的创作年月已无可考。《读史方舆纪要》:“德清……本乌程县地。晋以后为武康县之东境。唐天授二年,析置武源县,属湖州。景云二年,改名临溪。天宝初,又改今名。”德清即今浙江德清县,在湖州与杭州之间,有水路相通,姜夔大约在三十三岁后寓居湖州时常往来其间。

木末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

木末谁家缥缈亭,画堂临水更虚明——在远处树梢之后隐隐约约的是谁家的亭台呢?华丽的画堂倒映在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清澈。木末:树梢。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画堂:华丽的厅堂。虚明:空明;清澈而明亮。苏轼《碧落洞》诗有:“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经过此处无相识,塔下秋云为我生——在这里我是孤独寂寞的,没有人与我相识,只有塔下的秋云与我相伴。塔下秋云为我生:似化用黄庭坚《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诗:“黄流不解浣明月,碧树为我生秋凉。”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写的是行舟的寂寞。诗的前两句写景——在重叠的高大树木的后面是一个隐隐约约的亭台——营造了神秘空静的气氛,下一句“画堂临水更虚明”紧承上一句的意境,写得清虚而浑化,画堂因为有水而更空明,水因为有画堂的照映而更富有灵气。前两句诗着重营造的是空灵清虚的意境,暗示了诗人心情的孤独寂寞。“经过此处无相识”由景转向人,写出了自己的形单影只、无依无靠,最后“塔下秋云为我生”是诗人自我安慰的一种解脱,将秋云化为自己的伴侣也体现了姜夔心中的一分旷达之情。此诗意境浑化空灵,很有禅宗意味。

项里苔梅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客居浙江绍兴,这里既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又盛产苔梅。姜夔得苔梅一株,见其风姿独特,乃作七言绝句。项里:项羽的故乡。里,指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杨梅:常绿乔木,球形核果,酸甜可食。苔梅:梅的一种。范成大《梅谱》云:(苔梅)古梅会稽最多,四明、吴兴亦间有之。其枝樛曲万状,苍藓鳞皴,封满花身。又有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初谓古木久历风日致然,详考会稽所产,虽小株亦有苔痕,盖别是一种,非必古木。王性之:王,字性之,北宋末名士,汝阴人,王莘之子,著有《默记》、《挥尘录》、《玉照新志》。

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苔梅,皆妙天下。王性之赋项里杨梅云:“只今枝头万颗红,犹似咸阳三月火。”予近得苔梅一株,古怪特甚,为作七言。

旧国婆娑几树梅,将军逐鹿未归来。

江东父老空相忆,枝上年年长绿苔。

旧国婆娑几树梅,将军逐鹿未归来——项王的故乡仍旧苔梅婆娑,而他自从离开家乡逐鹿中原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旧国:故乡。这里指项羽的故乡。婆娑:形容姿态优美动人。将军:指项羽。逐鹿:《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此处以鹿喻帝位。以后便以“逐鹿”借指争夺政权。

江东父老空相忆,枝上年年长绿苔——江东父老徒然怀念项羽,可他已经不可能再回到家乡了,只剩下苔梅依旧一年年地生长着绿苔。江东父老:《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江东,泛指长江以南江浙的部分地区。

这是一首咏物怀古之作。前两句借用苔梅婆娑的美妙姿态写出了项王家乡的美好,反衬出他一去不回的悲哀;后两句则用苔梅的“枝上年年长绿苔”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全诗以苔梅起笔,又以苔梅收尾,中间充斥着项王的远逝和江东父老对他的思念,即物兴感,灵动飞扬,遗恨无涯。

雪中六解

“六解”即六章;六首,《古今乐录》载:“伧歌以一句为一解,中国以一章为一解。”此组诗同《昔游诗》一样,是以回忆的手法来记述曾经在雪中游历的情景,歌咏江南雪景,陈思《白石道人年谱》中说:“……而三十年之游踪,皆以雪显。与《昔游诗》同一章法。”

其二

黄鹤矶边晚渡时,柳花风急片帆飞。

一声长笛鱼龙舞,白浪如山不肯归。

黄鹤矶边晚渡时,柳花风急片帆飞——我乘坐的小船在雪花纷飞的傍晚驶过黄鹤矶,疾风夹着雪花把船吹得飞快。黄鹤矶(jī):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离汉阳前往浙江湖州,途经武昌,为庆贺武昌安远楼落成曾作〔翠楼吟〕一首,而此安远楼便位于武昌西南黄鹤矶上,是为庆祝抗金胜利而建的。姜虬绿《白石道人诗词年谱》曰:“《雪中六解》‘黄鹤矶边晚渡时’,指此。”矶,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柳花:指白雪。《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片帆:指小船。

一声长笛鱼龙舞,白浪如山不肯归——我在船上吹一声长笛,天上水中便鱼龙翻舞,掀起漫天白浪,难以行船。一声长笛鱼龙舞:化用《文选》马季长《长笛赋》:“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申,鸱视狼顾,拊噪踊跃。”白浪如山:化用李白《横江词》:“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首诗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片水中鱼跃、漫天飞雪的江南夜雪之景,壮丽而充满了生机。“黄鹤矶边晚渡时,柳花风急片帆飞”记述了在夜晚、大风、大雪中行船;“一声长笛鱼龙舞,白浪如山不肯归”用鱼龙飞舞、白浪如山的磅礴气象一方面写出了雪势的大、猛,另一方面也兼有抒怀之意,展现了远大的抱负、博大的胸襟和从容不迫的态度。

其三

万马行空转屋檐,高寒屡索酒杯添。

故人家住吴山上,借得西湖自卷帘。

万马行空转屋檐,高寒屡索酒杯添——漫天飞舞的雪花萦绕在屋檐之上,吴山上的天气更加寒冷,我们屡屡斟酒添杯,抵抗寒气。万马行空:形容雪花漫天飞舞。高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索:索取。

故人家住吴山上,借得西湖自卷帘——我的老朋友在吴山之上的家中可以鸟瞰西湖全景,只要卷起珠帘便仿佛是把西湖借到自己家里来了。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是南宋的繁华之地。借得西湖自卷帘:初唐王勃《滕王阁序》有:“珠帘暮卷西山雨。”

这首诗是从屋内的角度写雪景的,而且是鸟瞰之势,别有一番韵味。“万马行空转屋檐,高寒屡索酒杯添”把屋外寒冷的风雪和屋内温暖的烈酒相比,突出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怡然自得的心情;其中的“万马行空”很有李白的风格和气魄。“故人家住吴山上”紧承上一句的“高寒”,“借得西湖自卷帘”写的是在高处的窗口俯视西湖美景的优势,人与自然相浑融,充满了江湖隐士的生活情趣,令人神往。

其五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

旧人乘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

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绍兴的峰峦山谷一派寒冷景象,卧龙山像一条白色的玉龙盘踞在城内。万壑千岩:形容浙江绍兴的地理风貌,峰峦、山谷极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城中:绍兴城内。玉龙:指卧龙山。越大夫文种助越王灭吴后没有听范蠡的规劝及时退隐而终被越王所杀,葬于卧龙山,卧龙山旧名种山。《宝庆会稽续志》:“按元微之《州宅》诗序:州之子城,因种山之势,盘绕回抱,若卧龙形,故取以为名。”蟠(pán):盘曲;盘踞。

旧人乘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曾经有王子猷乘兴弄扁舟,而今有我这个诗人戴着斗笠在这里看雪。旧人乘兴扁舟处:此句运用典故。《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诗仙:姜夔自称。笠:斗笠,类似于帽子。用竹篾、棕皮或箬叶等编成,用于遮阳、遮雨等。《世说新语·言语》“谢灵运好戴曲柄笠,孔隐士谓曰:‘卿欲希心高远,何不能遗曲盖之貌?’谢答曰:‘将不畏影者,未能忘怀。’”

夏承焘《姜白石系年》据“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认为此诗应作于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姜夔寓居浙江绍兴期间,此依夏承焘先生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绍兴玉龙山的雪景。“万壑千岩一样寒,城中别有玉龙蟠”描写了一派银装素裹、盘踞如龙的卧龙山景象,不直接言雪却写出了雪中山的冷峭和晶莹,不写自己却道出了心中的清高孤傲;下面便由记景转向写人,“旧人乘兴扁舟处,今日诗仙戴笠看”,诗人以王子猷自比,显示了自己乘兴的雅致,又使用了谢灵运的形象表现了自己如白雪一样晶莹洁净、高雅凄冷的清空之心。全诗自然浑成,空灵蕴藉,在省净高洁之处显示了姜夔创作的主体风格。

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据夏承焘先生考,姜夔有情人在合肥。宋光宗绍熙初年,姜夔流寓合肥,绍熙二年(1191)夔到此找寻情人而不得,此后其诗词中再无前往合肥踪迹。此诗无甲子,陈思《白石道人年谱》谓其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尚待考证。范仲讷,其人不详,只是由诗中可知他是姜夔的邻居。

其一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

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我本来是壮志凌云的,想建立一番功业,可现在却飘泊于江淮之间,作客他乡。江淮:泛指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地区。

谁能辛苦运河里,夜与商人争往还——有谁能像我一样整天奔波在运河之中,日夜与商人为伴。运河:指京杭大运河。

姜夔一生过着飘泊游荡的生活,往来于江淮吴越之间,舟车劳顿,客梦难眠。此诗就是姜夔对自己人生的宏观描写。“壮志只便鞍马上,客梦长在江淮间”是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自身本来的宏图大志化为今天的飘泊江淮,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仿佛是命运跟白石开了个莫大的玩笑,对他的身心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折磨。后两句采用了一个场景的描写:与商人在运河之中争相渡船,极具画面感和真实效果。古代分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商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最为低下,而在我国古代人民心中向来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所以诗人再次把自己放到商人的生活之中,表达了自身境遇的凄惨、怀才不遇的苦闷,以此引发了下一首对往日邻里生活的怀念。

其二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我曾经在合肥城南的赤阑桥居住,邻居之间互相往来,使我不会感到寂寞孤独。赤阑桥:姜夔在[淡黄柳]词序中说:“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你回到合肥之时想必已经进入深秋了吧,夹道的柳树大概已经在瑟瑟的秋风中凋零了。萧萧:形容稀疏的样子。唐人牟融《游报本寺》诗:“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这里指柳枝凋零、稀疏的样子。合肥街巷多柳树。

这虽是一篇送别之作,但并没有对送别的场面和离别之情进行正面的描写,而是先回忆往日邻里和睦往来的欢乐生活,表现了对曾经闲适、和谐生活的向往,与上一首在感情和内容上形成转折,也可以说是在上一首的极度悲伤之时想起了曾经的美好时光,这是符合人的心理变化的。接着“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设想范仲讷到达合肥时的时令节气和相应的萧条景象,既表现了对合肥的怀念,也流露了对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其三

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

小帘灯火屡题诗,回首青山失后期——当年我在窗下多次题诗送给情人,现在回想当初向她许下的携手青山的承诺,不知已失约多少年了。青山:指隐居之处。唐代诗人贾岛有《答王建秘书》诗:“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未老刘郎定重到,烦君说与故人知——如果你见到她,请替我转告,我一定会再回合肥的。未老刘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姜夔离开合肥之时曾作[点降唇](金谷人归)一首,写到“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刘郎指刘禹锡,他的《再游玄都观》诗中有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此时距前一次到玄都观已隔十四年。

此诗写的是诗人在范仲讷临行前的嘱托。姜夔有情人在合肥,他也曾多次寓居合肥,度过了一段美好而欢乐的时光。在姜夔的作品中,词曲里怀念合肥情人的篇章较多,但大多并不直接言明,而像此诗这样在诗中明明白白地写出怀念合肥情人的实属罕见。纵观这组诗,饶有趣味,第一首写宏图大志、壮志难酬;第二首写邻里情深、送别友人;第三首则是写小帘题诗、儿女情长,三首排列,款款道来,的的确确是送别的喃喃之语。

下菰城

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姜夔同俞灏、张鉴、葛天民从浙江武康乘舟赴无锡,途经下菰城,见风景怡人,乃作此诗。《太平寰宇记·湖州》:“废菰城县在(湖)州南二十五里。”

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

记得下菰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峰。

人家多在竹篱中,杨柳疏疏尚带风——整齐的竹篱笆环绕着乡村小舍,杨柳树垂下稀疏的枝条随风舞动。疏疏:形容稀疏的样子。

记得下菰城下路,白云依旧两三峰——下菰城下风景依旧那么秀丽迷人,朵朵白云环绕着青翠的山峰。下菰城: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南,即乌程镇。

姜夔途经下菰城,这里乡村的风景淡雅清醇:竹篱、人家、杨柳、清风、白云、青山,一景一物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一景一物都触动着诗人敏感的诗兴。白石以热情洋溢、飞扬灵动的七绝笔调写秀逸清畅之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萧山

此诗是姜夔在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由杭州前往绍兴,路经萧山时所作。《读史方舆纪要》载:“萧山县治西一里。唐以此山名县,一名西山。又城山,在县西九里。其山中卑四高,宛如城堞,亦谓之越王城。山半有洗马池,产嘉鱼。其前两峰对峙,谓之马门。相传吴王阖闾侵越,勾践保此以拒吴。又冠山,在县西十七里,山形如冠。又西三里为连山,长冈九里。旧《经》:秦始皇欲置石桥渡浙江,今山下有石柱数十,沿列江际。”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

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

归心已逐晚云轻,又见越中长短亭——还没有到绍兴,可我的心已像归山的晚云一样早已飞向了故里。绍兴城外的长亭短亭又一一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情景是多么熟悉啊。越中:指浙江绍兴一带。长短亭:古代的驿亭,供人行旅休息或饯别,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之说。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有:“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十里水边山下路,桃花无数麦青青——绿水环绕着青山,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随水而行,放眼望去到处是盛开的桃花和青葱的麦田。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诗人将回到久别的的绍兴,往日的欢乐时光和绍兴的山水美景、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脑海之中,畅快之情难以抑制。首句“归心已逐晚云轻”写出了回归的快乐,与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在抒情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后三句全是写景之词,并无半点儿流露心情之语,而我们却能从这美景的字里行间窥视出诗人对绍兴的热爱和久别重逢的喜悦。这里的长亭短亭、青山绿水、桃花麦田,既可以看作是诗人眼前实实在在之所见,也可以认为是他心中真切刻骨之所忆、所想,总而言之,既是美景培养、引发了真情,也是心中的真情点染了眼中的美景。

戊午春帖子

此诗作于庆元四年戊午(1198)正月。帖子即帖子词,宋代苏轼《次韵秦少游元旦立春》:“好遣秦郎供帖子,尽驱春色入毫端。”并自注:“立春,翰林学士供诗帖子。”孙玄常先生《姜白石诗集笺注》中《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的“自琢春词剪烛看”句注有:“按宋时凡新春、端午等节,翰林例撰帖子词以进……然帖子词未必皆奉旨所撰……白石有《戊午春帖子》,见后,亦非奉旨撰,盖当时风气如此。”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

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

晴窗日日拟雕虫,惆怅明时不易逢——我日日在明亮的窗前沉溺于诗词曲赋的创作,基为难于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而伤感。晴窗:明亮几净的窗户。拟:起草;写作。雕虫:即“雕虫篆刻”。虫书和刻符原本都指的是一种字体,后以“雕虫篆刻”喻指微不足道的小技艺或词赋文章。这里指自己写作的诗文辞赋,此为诗人自谦的一种说法。惆怅:伤感,失意。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三国时期曹植有《求自试表》,云:“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逢:碰到;遇见;赶上。

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虽然没有人赏识我的上书、发现我的才华,但我可以在这里欣赏春风中翩翩起舞的淡黄杨柳。二十五弦:古代的一种有二十五根弦的琴瑟。《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里用二十五弦代指诗人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上书的《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

这首诗所抒发的是不遇之怀。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姜夔向朝廷上书《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建议治理国乐,但因权臣妒才而未被重视,此诗便是在这件事之后所作,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生不逢时的感慨。“晴窗日日拟雕虫”用“日日”来写勤奋和刻苦,同时为下文的“人不识”埋下伏笔,暗示出自己的作品并不是无能之作;“惆怅明时不易逢”正面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朝廷的极度不满;“二十五弦人不识,淡黄杨柳舞春风”流露的是诗人一种旷达的、自娱自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观灯口号(十首选九)

诗无甲子,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云:“陈思《白石年谱》,《灯词》诗亦系于是年(庆元三年,即1197年)。按白石有《观灯口号》十首,列《诗集》,又有《灯词》四首、《春词》二首,并列《集外》,多见于《武林旧事》,或非一岁所作。盖白石自庆元三年后,虽有浙东、松江、金陵之游,而寓杭为久,故未必一时所作。”

其一

世间形象尽成灯,烘火旋纱巧思生。

列肆又多看不遍,游人一一把灯行。

世间形象尽成灯,烘火旋纱巧思生——人们模仿世间的各种形象做成了千万种灯笼,走马灯最是心思巧妙。烘火旋纱:指走马灯,一种供玩赏的花灯。走马灯的外围有人、马等像,中间有一转轮,轮下有蜡烛产生热气,使空气对流,从而促使转轮转动,同时也带动图像旋转。

列肆又多看不遍,游人一一把灯行——男女老少提着灯笼在街上游玩,街道上排列的商铺繁多,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列肆:指街道两边成列的商铺。把:提着;拿着。

我国自唐代以来就有正月十五观灯的习俗,南宋杭州灯火尤为鼎盛,这在周密《武林旧事·元夕》中有详细的描述。姜夔这组诗就描写了杭州灯节期间的纷繁热闹和风俗习惯。此是第一首,表象上写的是花灯品种繁多,巧用心思,人们应接不暇。但实际上“世间形象尽成灯”还有另一层涵义,即眼前的万事万物在这辉煌热闹的夜晚都是赏不尽的美景,都是像花灯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悦人耳目的,至少在诗人眼中这些都是写不尽、画不尽的。接下来的“列肆又多看不遍”更明了地阐述了这一层意思,“看不遍”的不仅是列肆,还有各种各样的灯、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世间景象。这种纷繁热闹的氛围也是组诗的主旋律,十首组合起来仿佛是临安城的一幅绵延繁华的盛世画卷。

其二

市楼歌吹太喧哗,灯若连珠照万家。

太守令严君莫舞,游人空带玉梅花。

市楼歌吹太喧哗,灯若连珠照万家——街道楼阁上,人们欢乐地歌唱吹奏,好不热闹。远远望去,美丽的花灯连成片,照得花市仿如白昼。歌吹:歌唱声和乐器演奏声。连珠:指连成串的珠子,又用来比喻连续不断。

太守令严君莫舞,游人空带玉梅花——太守禁止游人在大街上舞蹈,这可白白辜负了他们美丽的装扮。太守:官名。宋代的“太守”是知州、知府的别称。玉梅花:头上的饰物。元·张伯雨〔追和周文璞浪淘沙〕:“挑下杖头钱,取此高眠。玉梅金缕孟家蝉。说着钱塘都是梦,懒问游船。”

从这首诗开始,诗人分别选取了九个角度,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地描绘了如灯一样绚丽多彩的“世间形象”,其中有人物、有事物、有视觉、有听觉、有整体的场景、有细节的聚焦,其描写手法也如灯一样千姿百态。这是组诗的第二首,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灯市整体的繁华热闹的场面,是对灯市第一印象的概括,塑造了灯火达旦、歌舞升平的南宋都城的形象。

其三

游人总戴孟家蝉,争托星万眼圆。

闹里传呼大官过,后车多少尽婵娟。

游人总戴孟家蝉,争托星毬万眼圆——游人装扮入时,穿着孟家蝉的衣饰来逛花灯。孟家蝉:宋代服饰的一种。宋人朱的《萍洲可谈》载:“(哲宗)时,孟氏皇后,京师衣饰画作双蝉,目为孟家蝉。”星毬:绣球灯。万眼圆:指万眼灯,纱灯的一种,又叫“万眼罗”,古代南方江浙地区过节时多张挂此灯。宋代诗人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万窗花眼密,千隙玉虹明。”其自注云:“万眼灯,以碎罗红白相间砌成,功夫妙天下,多至万眼。”

闹里传呼大官过,后车多少尽婵娟——喧闹之中,听到开道的呼声,有大官正从这里经过,车后跟随着许多美丽如仙的女子。婵娟:借指美人。唐人方干有《赠赵崇侍御》诗云:“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第三首描写的是达官贵人出门赏灯的特定场景,增加了花市的热闹、繁华之感。“大官过”后“尽婵娟”,这样的景象可以说是临安城花市的一大特点。作为南宋的都城临安,其发达程度和知名度可能无法和唐代的长安城相媲美,但由于当时享乐气氛日滋,所以其花市繁华和当时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如果夸张点儿说,或许是空前绝后的,这由周密的《武林旧事》可窥一斑。临安是当时的皇城所在地,那么也定是高官显爵的聚集地,所以诗人选取这样的场景描写,可以说是突出了典型环境,而又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场景进一步写出了城市的热闹繁华。

其四

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着内人衣。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

花帽笼头几岁儿,女儿学着内人衣——年轻的女子头上戴着金翠装饰的花冠,学着宫廷教坊歌舞妓的打扮,穿着入时。笼头:戴在头上。女儿:女子,多指年轻的未婚女子。内人:宫中的女伎。唐人崔令钦《教坊记》载:“伎女入宜春院,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

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花市人潮人海,熙熙攘攘,人们个个兴致勃勃,不到天亮不想离开。

第四首从入时的装扮和无限的激情两个角度突出了年轻女子的形象。元夕花市虽云集了各色人等,但主要是年轻人的世界,是青年男女幽会的地方,北宋词人欧阳修的著名词篇〔生查子〕就这样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姜夔的〔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鹧鸪天·元夕不出〕、〔鹧鸪天·元夕有所梦〕、〔鹧鸪天·十六夜出〕也同样表现的是元夕赏灯所引发的对年轻时代的生活和情人的思念。元夕佳节既然是这样的节日,那么年轻漂亮、装扮入时的女孩子必定是花市的主角,是当时时尚和元夕风情的代表。诗人在这里描写年轻女子,可谓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灯前月下无归路,不到天明亦不归”,不仅使人联想到了“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无限风情,同时也通过典型人物的行为、兴致,从侧面反映了游人的亢奋的情绪和临安城通宵达旦的繁华热闹。

其五

好灯须买不论钱,别有琉璃价百千。

都下贵人多预赏,买时长在一阳前。

好灯须买不论钱,别有琉璃价百千——达官贵人们遇见自己喜欢的好灯不管价钱高低都要买下来,其中以五色琉璃灯最为华美昂贵。琉璃:一种略带颜色的、半透明的玉石。宋代戴埴《鼠璞·琉璃》:“琉璃,自然之物,彩泽光润踰于众玉,其色不常。”周密《武林旧事·元夕》:“灯之品极多,每以‘苏灯’为最,圈片大者径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山水人物,花竹翎毛,种种奇妙,俨然著色便面也……禁中尝令作琉璃灯山,其高五丈,人物皆用机关活动,结大彩楼贮之。”

都下贵人多预赏,买时长在一阳前——临安城里的富贵人都要在元宵节前预赏花灯,所以常常在冬至前抢购。都下:指南宋京城临安。预赏:我国正月十五有观灯习俗,宋代自腊月十五至元宵节前已开始陆续试灯,称为“预赏”。周密《武林旧事·元夕》:“禁中自去岁九月赏菊灯之后,迤逦试灯,谓之‘预赏’。一入新正,灯火日盛。”一阳:冬至。

第五首描写了花灯的昂贵和购买时间之早,写出了人们对灯节的重视,同时暗含了花市的隆重、热闹。此诗基调与组诗相一致,突出的是富贵、华丽、热闹,一派升平景象,但这正与当时南宋的国家政治状况和民生情况相反、相悖,这样的不和谐恰恰体现了“都下贵人”、“君王”、“贵客”的腐朽没落。当然这并不是姜夔的创作动机,他定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否则他不会写出“春风到处皆君赐,金柳丝丝满凤城”这样的诗句。由此,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姜夔思想、创作的局限性。

其六

珠络琉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

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

珠络琉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琉璃灯晶莹剔透,奇丽华贵,装饰精美,高高悬挂,一直垂到地上。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西湖诸寺,惟三竺张灯最盛,往往有宫禁所赐,贵所遗者。都人好奇,亦往观焉。白石诗云:‘珠络琉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珠络:比喻晶莹而又连贯的东西。凤头衔带玉交枝:形容灯奇丽华贵。

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天竺寺中的花灯尽是皇宫所赐,人们都争相前来观赏,深夜不归。天竺:天竺寺,在浙江杭州市灵隐山飞来峰之南。

第六首终于写到了花市的主角——花灯。此诗所写的花灯是天竺寺中皇宫所赐的琉璃灯,华丽而名贵。“君王不赏无人进”更进一步说明了灯的价值和奇丽不凡,说明了这不是一般百姓的花市。

其七

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

若使英雄知此事,不教儿女戏灯前。

纷纷铁马小回旋,幻出曹公大战年——走马灯不停地旋转,呈现出许多强兵战将,重现了当年曹操驰骋疆场的画面。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有时也用来指强大的军队、善战的勇士。曹公:汉末的曹操曾位至三公,人称曹公。当年魏、蜀、吴三国争霸,战争激烈,曹操统帅北方之魏。

若使英雄知此事,不教儿女戏灯前——如果当年的英雄们得知后世儿女把他们的殊死战争做成走马灯来玩耍,他们一定会强烈反对的。

第七首于广阔花市之中选取了绘有曹公战年的小小的走马灯进行特定的描写,“幻出曹公大战年”写出了花灯的奇、新、巧。“若使英雄知此事,不教儿女戏灯前”,极富情趣,使此诗中的走马灯同上一首中天竺寺的琉璃灯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显得更具有人情味。

其八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达官显贵们乘着车挑起帘子,悠闲地欣赏着花市街的繁荣美景;叫卖商人满街排列,各种珍奇的商品琳琅满目。御街:皇帝出行的街道。在此指临安城中的街道。市中珍品:街道上叫卖的各种物品。周密《武林旧事·元夕》:“节食所尚,则乳糖圆子、翤、科斗粉、豉汤、水晶脍、韭饼,及南北珍果,并皂儿糕、宜利少、澄沙子、滴酥鲍螺、酪面、玉消膏、琥珀饧、轻饧、生熟灌藕、诸色龙缠、蜜煎、蜜果、糖瓜蒌、煎七宝姜鼓、十般糖之类,皆用镂装花盘架车儿,簇插飞蛾红灯彩盝,歌叫喧阗。幕次往往使之吟叫倍酬其直。白石亦有诗云:‘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贵人车前挤满了买东西的小贩,他们不赚到钱是不肯回去的。

第八首也是写达官贵人出行的场面,但与第四首不同的是,此诗重在描写街边叫卖,商人争先恐后地挤着贩卖商品的情形,于乱境之中选取乱景,可谓点睛之笔。

其九

修内司人编戏鼓,辇宫营里独烧烛。

春风到处皆君赐,金柳丝丝满凤城。

修内司人编戏鼓,辇宫营里独烧烛——深夜里皇宫里的内侍官们还在为元夕灯节之事而忙碌。修内司:内侍官衔,主管元夕花灯之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一入新正,灯火日盛,皆修内司诸分主之,竞出新意,年异而岁不同。”辇宫营:内侍官衔。烧烛:点着蜡烛。

春风到处皆君赐,金柳丝丝满凤城——皇宫的喜庆气氛感染了整个京城,全城都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凤城:京都的美称。金柳:如金子一样颜色的柳树的嫩芽。

第九首写宫内之人为灯节而忙碌的场面,把镜头由街市转向了皇宫之内,扩大了组诗的描写画面。

同类推荐
  • 读破金瓶梅

    读破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传世杰作,被称为“第一奇书”。《金瓶梅》主要描写了西门庆的一生及其家庭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并以西门庆为中心,一方面辐射市井,一方面反映官场社会,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广阔图景和政治与社会的众生相,刻画了西门庆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和以潘金莲、李瓶儿等诸多女性。 徐景洲的这本《读破金瓶梅》以札记形式笑谈《金瓶梅》这部奇书里的奇人奇事,点评人物性格,品味艺术技巧,阅读注重细节,行文亲切有味。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诗歌精粹

    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 《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大山作证:江西省移民扶贫纪实

    本书为长篇报告文学,全书由一个个有机的真实的故事组成,作者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也许并不是宏大壮丽却绝对动人心魄的历史画卷,再现了扶贫干部为广大群众移民搬迁、建设安置点呕心沥血、大公无私的精神。也描绘醋移民户为了脱贫致富克服种种困难,离开故里的巨大开创精神。
  • 唐宋词艺术研究

    唐宋词艺术研究

    本书的主要内容共分十章来论述,绪论是整体把握词的特点,第一章是词律的美学意蕴,第二章是唐五代词的缠绵情调,第三章是柳永与宋初词的婉约情调,第四章是北宋后期词的豪放之声,第五章是南宋词的婉约遗风,第六章是南宋豪放词强音,第七章是唐宋词的意象类型,第八章是唐宋词的抒情格调,第九章是唐宋词的空灵境界,第十章是唐宋词的风格流派。笔者认为,这十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把词的美学范式涵盖了。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愿望,其艺术可能还有很多,这十方面的内容还是比较梗概论之的,远远不能包含全部,还需要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当中,不断充实,查缺补漏。
  • 西方文学史

    西方文学史

    本书中对如何进行西方文学提出了精深的见解。作者探讨了西方文学的性质、范围等问题,结合西方文学史上的实例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英雄联盟之世界主宰

    英雄联盟之世界主宰

    当英雄联盟成为这个世界的实力依据的时候当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本命英雄的时候当林仁杰手里拿着黑色切割者施展出锐雯的折翼之舞时全能王者陈浩来到这个世界。英雄,在沉睡。恶魔,在狂舞。世界,我来主宰!传承英雄的技能,获得英雄的力量,锐雯的断剑,寡妇的隐身……
  •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异能小娘子:丞相夫君很纯情

    在星际女久菱眼中,上官先生就是一个一指头就能戳倒的病美男,所以,特别霸气的对着上官先生说:“以后我负责打架,你负责赚钱养我。”“好啊!”上官笙歌含笑的点头。后来……“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礼部尚书夫人。”“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将军千金。”“嗯,没事。”“丞相大人,久小姐打了皇妃。”“嗯,没事。”“丞相大人,有人打久小姐……”“墨竹,抄家伙,给本官灭了那个人……”
  • 剑神再临

    剑神再临

    一代剑明因为解封凶兽犯下大错被贬下凡沦为一介体弱多病的凡间少年,因为一个偶然的遭遇让他拥有了前世的记忆,而他也为修炼回前世修为而踏上艰苦的旅程……本书交流群:425079642喜欢本书的童鞋可以加群,可以向作者申请编入属于你的专属小说人物。
  • 阿朗流浪记

    阿朗流浪记

    阿朗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从小体弱多病。被遗弃的阿朗经历了坎坎坷坷的流浪生涯。阿朗是不幸的,阿朗更是幸运的。如果再苦的磨难都不能摧毁意志,那么还有什么值得害怕......自然界是需要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无论是草木还是溪泉,土地,他们都是有灵魂的,摒除贪念用心爱他们,爱自己。
  • 妖娆胖妃择夫记

    妖娆胖妃择夫记

    大皇子居然敢联同他国谋朝篡位害她刚认的干老爹?这怎么行?某女二话不说,直接派人去收集有关他犯罪的一切证据,交到了自己好友六皇子连恒的手中。神马?右相又来插一脚?他喵的,老娘不发威,你当老娘是病猫么?既然你那么喜欢同别人谋划,那老娘就设计让你自己说出实情,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啊!不过,我说皇帝老爹,你这皇帝当得好好的,干嘛突然禅位?你一走,我的靠山怎么办?什么什么?你的儿子?三皇子?不是已经死了吗?你怎么好意思让你乖女儿我去嫁给一个死人?正月初八,连城第一富商之女与三王爷的大婚之日,沈媛忐忑的坐在喜床之上,紧张的看着眼前的喜帕。而那一夜,也有人宿醉未眠。
  •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巴尔扎克(名人传记丛书)

    一位半路出家的文学青年,他对文学创作的不断追求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行者对水的渴望。他的一生著述等身,但同时也债台高筑;他崇尚纯粹的文学艺术,但却受生活所迫屡次成为令自己所不耻的文佣。他通过写实风格的小说来针砭时弊,他的慧眼观察如科学实验般可信。
  • 幸运小子独闯武林

    幸运小子独闯武林

    他看似平庸,却又帅的一塌糊涂,他看似弱小,却是武林高手,他表面老实,却娇妻如云,他叫白云飞,这里是他的江湖,他的武林,让我们一起关注他吧。
  • 瓶邪之十年因缘

    瓶邪之十年因缘

    “如果十年前我没有再回去寻找他,那么我就是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了吗,陌。”“吴邪,没事,有我在你身边………”新创的群号:285865434
  • 重庆往事

    重庆往事

    重庆,是一处很特别的地方。重庆城,是一座极其特别的城市。重庆人,是一个极富个性的群体。作者以细腻优美的笔触,深入重庆历史与现实的角角落落;以个性感悟又略带伤感的记忆,捕捉重庆那些美丽且具价值的人文画面;以现代时尚的旅游视角,描绘勾勒出重庆一幅幅立体多面的绚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