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秋收结束以后,冬天即将来临的时候,学校又开学了。老师对开学的时间总是掌握得那样准确,受到了各农家的欢迎,大家都准时地打发孩子去上学。小诺尔曼便领着妹妹巴尔玛,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他让妹妹坐在自己的身边,帮助妹妹整理书包,削好铅笔,手把手地教妹妹把每一个字母都写得端端正正。
现在,小诺尔曼已经算是较高年级的学生了,老师给他们上课的时候逐渐多了起来,要学习语文、算术,还有自然、地理和历史。在那个年代,农家的孩子大多数仍然是念完了8年小学,就要回家帮助父兄种地,因此学校也安排了农业生产常识的课程,让学生学到干农活的基础知识。
老师要给同学们讲土壤、肥料、水分、阳光等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还要讲各种作物的生长特点和习性,讲各种作物栽种的时机和怎样播种、锄草、收割。没有现成的教材,老师都是结合农场活计的情况,由浅入深地仔细讲解。有时还要征得农场主人的同意,带领孩子们到最近农场的田地去让孩子们看实际的东西。因此,到8年级小学毕业的时候,孩子们都基本上掌握了干农活的本领。
小诺尔曼最愿意听老师讲关于农业方面的知识。他比别的孩子参加农业劳动的机会多,因此学起来非常省力。有许多东西都是他曾经见到过的,有些还是他已经干过的活。他细心观察过小麦的生长过程,对于小麦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分蘖,什么时候抽穗,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成熟,都知道得很多。对小麦各种时期怎样施肥、锄草,也都非常清楚。因此当老师讲到小麦种植的课程时,他能给老师提出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补充意见。有时还问到他迷惑不解的问题,比如他总在心里记挂着的,小麦为什么长势一年不如一年,为什么有的地块长得好,而有的地块又长得不好等等问题,使老师惊奇地发现这个孩子对小麦怎么会有这么多知识,又怎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兴趣呢?
美国的学校上课是比较自由的,学生随时可以发问,师生经常展开讨论,课堂宽松和谐得多,非常注重能力的培养。老师讲课当中,时常让小诺尔曼说一说有关小麦生长的知识和问题,他总能说得实实在在,当然那是非常简单和一般的常识。就是这样,也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老师对他非常喜欢,佩服这个孩子的观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诺尔曼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他原先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使他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感到种植农作物还真有点学问。每当放学回到家里,他就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向祖父复述一遍,有时也使多年靠经验种植农作物的祖父多少开了开眼界。
比如施用化肥,老师讲在许多先进的农场已经开始使用,能够大幅度增产。而老纳尔斯对“化学肥料”是什么东西还根本不知道。再如什么除草剂,撒到田里就能够不长杂草,那就更是天方夜谭。还有什么新式的联合收割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装车等各种程序,引起了祖父的极大兴趣。还有什么小麦的各种病害,茎锈病、黑穗病、枯黄病等怎样防治,怎样使用农药,更是说到祖父的心里去了。老人毕竟对问题的看法更深一些,透一些。每当这时,他就告诉孙子:“种植小麦看似简单,实际上有许多知识连我也弄不懂,只能顺其自然,只能依靠老天,好就好,坏就坏,没有什么办法。诺姆,我的好孩子。用心学吧,爷爷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着你替爷爷解决吧!爷爷等着这一天,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1922年夏季,当诺尔曼正好满8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与他家农场接壤的一块22公顷的土地正在出售。附近一家农场由于劳动力不足,耕种不了那么多土地,再加上儿子结婚急需用钱,所以要把多余的土地卖掉。老纳尔斯是了解这块土地的情况的,多年看着那块地庄稼的长势,认为土质还算可以。最可贵的是与自家的土地紧挨着。于是祖父就建议诺尔曼的父亲买下来,作为自己的农场。祖父认为这块地的价格比较便宜,并且估计不久地价就会上涨。买下这块地,可以使家里增加收入,再说小诺尔曼逐渐长大,能够帮助大人干更多的活,满可以种植得好。总之,买下来是很合算的。祖父还和父亲说,如果这块土地不够大,或者土质不是太好,收获的农产品不够亨利一家五口生活的需要,他们还可以两家的农场合并起来,仍然共同生活。
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子女成人后都是要独立生活的,父子兄弟之间账目也是要算得清楚的。老纳尔斯建议儿子独立建立农场,是符合挪威人的观念的。对于亨利来说,他当然希望有自己的农场,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也担心这块地不足以养家糊口。经过一番周密细致的计算和热烈的讨论,老人家的意见占了上风。于是,祖父就把他自己的全部积蓄——850美元,连同他自己农场的地契均交给银行做担保,购买了这块土地。
诺尔曼的父亲非常感动,深切体会到了老人家对他的关怀,他非常感谢父亲对自己的支持。在签订买卖契约的时候,亨利落下了激动的眼泪,克拉拉也在婆婆面前抽泣起来,父子亲情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升华。亨利直率地表示:今后虽然各自管理自己的农场,老人家的活计他一定要帮着干。
这样,他们的大家庭自然要分做两家了。房子是够两家住的,农具两家合用,也绰绰有余。从此,祖父就要一个人在自己的农场里干活,那当然要忙得多,要比以前劳累得多,而且还得设法找帮工。同时,亨利和克拉拉也该有自己的家了,因为像祖父那样健壮的人,完全可以活到100岁,所以要等着继承祖父的遗产。那得等多久啊!
这件事,对于小诺尔曼来说倒是没有太大的影响,他照样可以和祖父在一起,同样可以得到祖父的爱护和教导。他还是到自己常去的土地上帮助大人劳动,不过,现在是帮助祖父了。每到农忙的时候,亨利总是让诺尔曼和祖父一起干活,当祖父的帮手。祖父和祖母都要让小诺尔曼和他们一起吃饭。在小诺尔曼的感觉上,祖父和祖母对他更好了。餐桌上的好东西祖母总是让他吃个够。到了上学的时候,仍然是祖母为他装上饭盒。祖父还和父亲亨利郑重地提出,小诺尔曼的被褥要搬到他的房间里,让孙子和他们一起睡,因为晚上要小诺尔曼替他记账。小诺尔曼当然愿意和祖父在一起,孝顺的亨利当然不会反对,小诺尔曼成了形式上的两个家庭深厚感情的纽带。
最初的三四年里,亨利在自己的农场上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独立经营农场经验还不足,需要祖父常常来帮助出主意。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有时火候掌握得还不是很恰当,也要时常向自己的父亲请教。最使他劳累的是,新买来的这块土地,由于原来的主人土地太多,虽然耕种多年,但莳弄得不是很细,在地里还有许多橡树根没有清除干净,必须一棵一棵地挖出来,增加了许多活计。土地的差异也很大,往往有的地块的庄稼长势喜人,而另外的地块作物却长得很不景气。收成不是很好,亨利付出的劳动远远超出了从中获得的收益。在当时,农民还根本不知道“化学肥料”的存在。虽然施厩肥已证实对农作物有利,但可惜的是数量实在太少。亨利的农场远远不像祖父的农场那样连年丰收。这几年,祖父也时常接济他们,老纳尔斯每到斯奥德去,总是为亨利一家买许多生活必需品。而小诺尔曼上学的所需所用就完全由祖父承担了,教导和照顾小诺尔曼也都由祖父包了下来。懂事的小诺尔曼,更加体会到祖父的爱心,他总是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父的恩德。
新农场给小诺尔曼也带来许多困难,那时,他已经是13岁了,是个高年级的学生了,学校的功课越来越多,而田里的活也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他虽然经常是帮助祖父干活,但是,这一段时间,祖父看到亨利的活实在太多,就让诺尔曼帮助父亲干活。父亲是个体格健壮的人,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是个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人。每当春、夏、秋三季,他总是顶着星星下地,一直干到月亮升起才回家,劳动的时间之长,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诺尔曼秉承了父亲的血统和体质,体格健壮,动作敏捷,很有力气。由于经常从事挖沟锄地、扛麻袋装车、挥斧劈柴等农活,使得他两臂长得粗壮有力,两肩很宽,肌肉发达。在农田里干活,显得很顺手。他脑筋灵活,还时常有些小窍门,走些捷径,提高了劳动效率。
祖父看到小诺尔曼喜欢在地里干活,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不是去钓鱼,就是去打雀,或者去洗澡。他不贪玩,不怕脏不怕累,感到相当满意,但与此同时,心里也多少有点忧虑,因为他始终认为受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农活这样忙,把孩子拴在田地里,影响了孩子的远大前程,可就是得不偿失了。所以,每当收获季节来临的时候,老人家总是密切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他看到诺尔曼同父亲、叔父、表兄弟以及亲友们坐在叮叮当当直响的老式收割机后面的拖车上,一面喊着一面唱着到下一个农场去帮助收割。看他那高兴的劲头,看他那浓厚的兴趣,老人家的心情越来越忧虑:难道这个孩子真的要和土地打一辈子交道吗?
小诺尔曼看到地里有那么多的农活需要做,他的父亲又是多么希望有一个好帮手啊!于是,他想,自己已经长大了,放下农活去学校里学习,让父亲一个人在地里忙,有些与心不忍,孝顺的孩子应当替父母分忧。因此他萌生了不再去上学,一心一意在农场干活的想法。
有一天,他和父亲在地里忙了一天,傍晚匆匆吃完了饭,就走到父亲身边,轻声对父亲说,他是否可以不再上学而留在家里帮助父亲干活。父亲听了诺尔曼的话,睁大了双眼,足足看了儿子半分钟,心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十几岁的小孩子,就有这样的孝心,能够体贴父亲的辛苦,不禁使他乐滋滋地伸手摸着孩子的头,理顺那蓬乱的头发,摇了摇头,坚定地说:“这是绝对不行的,爸爸再苦再累,也要供你上学。”
亨利在对知识的看法上,与他的父亲纳尔斯是完全一致的。别看亨利说起话来很实在,谈吐之时并不带有多少漂亮的字眼儿,但他平时非常酷爱读书,只要能看到的书籍,他都是抽出时间认真地加以阅读。有一次,全家都在地窖里躲避龙卷风,为了不让冷风吹进来,亨利用那宽阔有力的背脊紧紧地顶住地窖的门,即使是在这样的时候,在倚门而立的情况下,他仍然借助昏暗的烛光,专心致志地阅读着《星期六邮报》。至今,他还在悔恨自己没有读完那个商业专科学校的课程。
别看平时亨利少言寡语,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头脑、善于思考、思维缜密的人。他并没有简单地拒绝儿子的要求。他想到,儿子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就可能影响学习兴趣,分散精力,成绩下降,那样的话就会两头都误事,而更主要的是耽误孩子的前途。他认为这种思想苗头一定要重视,不能一两句话就解决问题。于是,亨利安详而沉着地对儿子说,如果你留在家里干活,固然可以帮很大的忙,减轻父亲的负担,父亲当然是非常高兴的,也体会到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但是因此而不上学,那么损失就更大了。爸爸自己怎么吃苦,也要供你上学,你念好了书,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风度的人,将来干点大事,那爸爸就心满意足了。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有了出息,才是对爸爸的最大的报答。这些细心而诚恳、充满爱心和希望的话语,从父亲嘴里说出来,诺尔曼就感到越发实在,越发真切,越发令人动心。
老纳尔斯听说了这件事,立即放下锄头,向亨利家奔来。他猛地推开房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气喘吁吁朝儿子吼起来:“怎么回事?是怎么回事?你昏了头了吗?”亨利立刻站了起来,低声下气地向父亲说明了原委。老纳尔斯这才平静下来,走到孙子身旁,摸着诺尔曼的头,亲切地说:“诺姆,我的好孩子,你爸爸说得对,等你年纪再大一些,你就会明白你父亲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假如你希望将来自己的肚子能吃得饱一些,吃得好一些,那么现在你就应该让自己的脑袋多装一些知识。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啊!”在小诺尔曼听来,父亲的话实在真切,而祖父的话则富于哲理,说服力要更强一些。他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更知道祖父和父亲的苦心。自此,他彻底打消了要放弃上学的想法,集中全部精力学习知识,他的学习更好了。老师明显地感到,诺尔曼的成绩越来越好,他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在发挥作用,他的聪明头脑和善于思考的潜能在逐渐释放出来。她隐约地预感到,将来这个孩子一定会有出息,一定会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小诺尔曼在学校里是个好学生,在家里也是个好孩子。每天放学回到家里,总是放下书包,急忙跑出来,不是帮助祖父干活,就是帮助父亲干活。有时他还拿起砍刀和绳子,奔到山林里去,砍伐枯树枯枝,为家里弄回烧柴。手磨起了血泡,脸被灌木枝上的尖刺划出血口子,他都不在乎。冬天脸冻得通红,干得累了,满身是汗,湿透了棉袄棉裤,消了汗,变得冰凉,他不声不响,背着大捆的劈柴,乐哈哈地堆到院子里。祖父的院子里堆成一个小柴垛,自家的院子里也同样堆了一大堆。两家人全年烧的木柴,基本上都是小诺尔曼弄回来的,减轻了祖父和父亲的负担。好在山林离家很近,他每次背不回来多少,但是小诺尔曼就是有个韧劲,看着柴堆一天一天高起来,他心里就越来越有奔头,越来越有希望。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家里的烧柴是不用大人操心了。
祖父和父亲看到孩子这样忙碌,学习又是那么好,心里喜滋滋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同时存在着深深的内疚。孩子的童年,自由自在的玩耍真是太少了。小诺尔曼似乎根本就没有在春天拿着夹子到田里打过山雀,也没有和其他孩子没完没了地玩过扑克牌,更没有和其他的孩子们结伴春游过。祖父和父亲深深地感到对不起孩子。清贫节俭家庭的孩子的童年,注定是不能完满无缺的。他们看到小诺尔曼并没有玩耍的心思,也不感到寂寞,反而总是乐呵呵地很满足的样子,他们的心里才稍微有了些安慰。
祖父和父亲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开始有意识地弥补对不住孩子的遗憾。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两个人有时就招呼上诺尔曼,扛起钓鱼竿,到河边去钓鱼。祖父为孙子整理好钓饵,让孙子用力甩到河中心去,又让孩子时刻注意那个漂子,只要它一往下沉,就猛地甩起鱼竿,十之八九会有一条鱼上钩。这引起了诺尔曼的兴趣。诺尔曼干什么都是认真的,都是极力想干得好的。当钓绳突然绷紧,跟色的鱼儿被钓出水面,在阳光下翻腾扭动的时候,小诺尔曼的喜悦简直是无法形容的。每次钓鱼,小诺尔曼绝不比有经验的爷爷钓得少。晚餐的时候,妈妈就会把用葱和醋等佐料烹好的鱼端上来,请来奶奶,一家人开心享用自己钓来的鱼,那诱人的鱼香味几乎没有一种佳肴能够与之媲美。
在炎热的夏季,祖父就建议是不是骑上马到林子里遛一遛,凉快凉快,兜兜风儿,再带上猎枪,说不定还能打下来几只山鸡什么的。当然,备3匹马,带着小诺尔曼前去是定不可少的,也是一个先决的条件。这时,小诺尔曼骑马的技术已经是相当娴熟了,胆子也大了许多。3匹马不再是慢慢地走了,心急的诺尔曼总是要在马屁股上抽上几鞭,让它跑得更快,时常使祖父和父亲远远地落在后面。在林子里转了几圈,打了几只山鸡和野兔,他们就转到河边来,让马喝一点水,3个人就在河里洗澡。
回到家来,祖父就把猎物交给祖母和母亲,让她们赶快烹调起来,然后吩咐小诺尔曼到叔叔、朋友家里去请他们来尝尝鲜。亲戚朋友们陆续地来了,大家坐在餐桌旁大声地说笑。不一会儿,母亲就把香喷喷的烤山鸡和红烧全兔端上餐桌。这时,祖父从柜橱中取出酒瓶,用火炉上煮开的热水来调制热酒,然后,给每一位客人面前的小碗倒满了。快乐的晚宴开始了。大家一边品尝野味,一边大口地喝酒。脸红了起来,也兴奋起来,大声地高谈阔论,有时还划起拳来,真是热闹非凡。祖父把小诺尔曼安排在自己的身边,把香脆鲜嫩的山鸡大腿放到他的碗里。看着孙子大口大口地撕,满嘴流油,老人家这时真比自己吃在嘴还香甜。诺尔曼听着大人们的谈论,也大大方方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当这些人特别高兴的时候,就唱起挪威民歌来。这些民歌都是从他们的前辈那里学来的。
小诺尔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熏陶,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使他更加和劳动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了;这一切对他的成长不能说没有作用。正如小苗一样,不见其长,日有所长,不知不觉之中,诺尔曼逐渐成熟起来了。
在小诺尔曼读书求知的道路上,祖父一直悉心地为他引路,促使他不断进步,并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让小诺尔曼获得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使他受到品格和道德上的锻炼。老人还经常为他买书、买画报和报纸。
“喂,诺姆!”老人有时会向他们要过一份报纸,说:“我眼睛不好,给我念念那篇文章吧。”事实上,老人是在利用一切时机千方百计地开阔孙子的眼界。他希望孙子能及时了解在斯奥德和克列斯科之外发生的各种新事物。老人甚至设法让孙子的眼光放得更远一些,即要他时刻关心和留意在别的大陆上所发生的有关问题及取得的进展。
一天晚上,老人拿着一个形状奇特的匣子来到小诺尔曼家的厨房。这个匣子上竟带有长长的电线。“诺姆,你快过来,我要把这个玩意儿给你瞧瞧!”他一边用手指弹着匣子对孙子说,“这是我从克列斯科的一个商人那儿买来的,他们把它叫晶体管收音机,来,咱们赶快到屋子外边去听一听。”祖父接着告诉诺尔曼说:这架收音机,是祖父花了8美元买下来的。在当年,这是刚刚兴起的玩意,价格是相当高的。要知道,这8美元,整整是老纳尔斯三个半月的收入哩!是全家一年所用的油盐酱醋所花的钱的总和。老纳尔斯为了培养孙子,竟有这样的慷慨付出和惊人的魄力,确实让人佩服。
祖孙二人来到冰冷的院子里,为了使这台第一代的收音机的收听效果更好一点,老人先把一根长天线扔到树上。这是从那个商人那里学来的。然后从衣袋里掏出耳机,一边拨弄着旋钮,一边倾听着。过了好一会,祖父把耳机套在小诺尔曼的头上,小诺尔曼的脸上立时现出了惊奇而狂喜的神情。小诺尔曼瞪直双眼,一动不动地听着那美妙的声音。当然,他还不知道那人是在什么地方说话,怎么就会传到自己的耳朵中来呢?他感到太奇怪了,太不可思议了。小诺尔曼长时间地伫立在冰冷的院子里,他被这具有魔力的小匣子完全征服了。在这寂静的深夜里,在这山林包围着的田野里,在一刹那之间,突然听到了来自中国内地上其他地区的音乐和陌生的语言,听到他闻所未闻的新鲜事儿,这是他全然没有听见过的另一个世界的声音。这一切是多么神奇呀!
这架收音机从此就成了诺尔曼的宝贝,一有闲暇时间,他就什么也不干,总是专心致志地听那里的新鲜东西。在不听的时候,或在上学的时候,他都是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爷爷的柜子里,生怕小妹妹把它弄坏。小孩子还是有着纯真直率的本性,也愿意在小同伴面前炫耀自己。有一天,他小心地把收音机带到学校,也要让小伙伴们见识见识。小伙伴们一个接一个地听了一会儿,小诺尔曼就收了起来,不让别人碰一下。女教师知道了,向诺尔曼问明了情况,不禁为老纳尔斯为培养孙子而付出巨大代价的远见而折服。她对小诺尔曼说:“世界上新奇的东西还多得很,不仅仅是一架收音机,知识使社会进步,使生产发展,这知识就在书里,就在生活中,你努力学习吧,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