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3日)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主要能源和初级产品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石油、煤炭、电力等在经济的发展中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能源消费量大,后备储量不足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2年全国第一次商品能源消费量为14.8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煤占66.1%,石油占23.4%,天然气占2.7%,水电占7.1%。另外全国农村消耗的秸秆和薪材达2.8亿吨标准煤。2003年我国产煤16亿吨,到2020年国内煤需求将在20亿吨以上。我国油气资源的储量,最近用各种系数校正后,估算中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量为130亿吨-160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量为10万亿-15万亿立方米。
二、资源依赖度大,利用效率偏低
我国对能源的依赖度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终端能源用户用在能源消费的支出占GDP总量的比例为13%,而美国仅为7%。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我国单位产品的能耗水平较高,钢铁、电力、交通等8个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而这8个行业的能源消费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我国能源从开采、加工与转换、贮运以及终端利用的能源系统总效率很低,能源效率比世界先进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
三、污染排放过多,造成环境污染
能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核心是大量直接燃煤造成的城市大气污染和农村过度消耗生物能源所引起的生态破坏,还有日益严重的汽车尾气的污染和煤炭开采运输所造成的严重污染。
四、受制进口石油,能源安全堪忧
能源安全是指能源可靠供应的保障。首先是石油天然气供应问题,油、气是当今世界主要的一次性能源,也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现在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建立能源(石油)保障体系,重点是战略石油储备。预计,2010-2020年后世界石油产量将逐步下降,而消费仍将不断增加,可能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油气资源的争夺将加剧。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石油净进口量为7000多万吨,随着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石油进口将是大势所趋。但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有可能引起国际石油市场震荡和油价攀升,油源和运输通道也易受别国控制。
五、能源价格未能反映其经济成本和能源资源稀缺程度
目前,一方面,我国约有70%的原油生产和销售是计划控制的,原油平均价格比国际市场低13%-24%。而另一方面,国内石油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国际石油价格。作为一种相对缺乏的能源,国内原油价格应至少与国际水平相当。原油生产与加工分离,加之原油生产和加工利润分配的不合理,不利于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目前还受到严格控制,放开天然气供销管制并以市场需求定价,将有利于天然气的开发利用,特别是能够加速家庭燃料以气代煤的进程。
六、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比较严重的能源问题
本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将面临许多新的重要变化和挑战。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实现经济翻两番。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环境保护日盛的国际背景,中国面对的情况要比发达国家曾经历的时期复杂得多。
发展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能源消费增长是必然趋势。尤其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正在崛起的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有着很强的依赖关系。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应当以安全稳定的供应为核心,在“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继续扩大开放,加快西部开发”的前提下,对能源发展战略作出调整。
1.必须继续执行电力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电力是我国需求增长最快的能源,构筑能源发展战略首先应以电力建设为重点,继续执行电力工业优先发展的方针,注重电网和电源的协调发展,在加强城市电网改造与农村电网建设的同时,加快全国联网的步伐,重视调峰电厂的建设;加速煤电转化,大力进行大机组、大功率坑口电站建设,坚持采取先进的发电与输配电技术,着力解决好能源转换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能源,改善我国的电源结构,这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可行之路。
2.进一步明确先国际后国内的石油资源利用顺序。能源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石油问题。随着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在海外获得的石油资源逐年增长,把海外石油资源运往国内消费,实质上是保护了国内石油资源,减少我国未来石油短缺的压力,延续我国石油自产能力。明确先国际后国内的石油资源利用顺序,应积极改革石油进出口管理体制,在确保国内石油开采企业利益、稳定石油工人就业的同时,为进口海外石油提供便利条件。不仅如此,在国际油价较低的情况下,还要未雨绸缪,适当增加石油储备。
3.应保持煤炭供应适度从紧的状态。在我国当前煤炭供应偏紧的情况下,可以鼓励现有企业适当扩大产量,但要严格控制煤炭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和加大安全生产的保护力度,还要加快煤炭工业的产业组织化程度。鼓励煤炭企业进行兼并、收购,提高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
4.注重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一方面要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大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能源研发投入所占的比例;以关键技术为重点,动员产学研各方的力量组织攻关,加快能源工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要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法律等多种手段,促进能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并对采取先进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要提高进入能源生产领域的技术门槛,通过上一些技术水平高的能源建设项目,使能源工业发展建立在较高的技术水平之上。
5.注意不同能源行业的关联效应。由于不同能源之间具有互补和上下游产品的关联性,某种能源技术出现明显变化必然会对其他能源的供求产生影响。我国前一时期部分地区由“电荒”导致“油荒”,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不仅要关注能源供需的平衡,而且也要注意不同能源工业的市场结构、产业组织以及管理体制的协调,使不同能源行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农村能源问题不应成为死角。能源是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基本具备了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条件。因此,今后应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我国总体能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好。首先,应制定政策,加大投资,力争用5-10年的时间解决农村用电问题,基本消灭无电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的原则,提高农村能源的商品化率,改善农村能源的消费方式,提高利用效率。
7.我国应重新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能源产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特别是它涉及石油等国家短缺战略物资,涉及电网和天然气的建设和运行等国家经济命脉。同时,能源自身互换性很强,这就决定了能源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部门。从能源管理的内容和范围来看,目前国家各部委的能源管理职能是以管理对象界定的,综合性和长远性的能源战略管理机制很薄弱。因此,我国应重新建立国家能源委员会,实行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能源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