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录时间使用情况
记录时间使用情况是时间管理的开始。一个月专门挑一天来记录当天的时间使用情况。你花了多少时间在哪些事情上,从刷牙洗脸开始,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从教室走到食堂、从食堂走到宿舍、吃饭排队等每一件事需要的时间都详细记录下来。当你记下一天中所做的全部事情及其消耗的时间后,便会发现浪费时间的根源所在。
2。做好计划与总结
确定每天的目标,用好起床后的10分钟。养成把每天要做的事排列出来的习惯,做好时间日志。同一类事情最好安排在一起;重要事情安排在自己最有效率的时间内完成;整段时间用来处理需要认真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把一些琐事安排在一天中干扰最多的时间段去完成。每天的计划必须详尽,但不能太过紧凑,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用来处理突发事件。比如,今天有个老乡要来找你,那就可以尽量把会面的时间安排在中午吃饭的半小时内。
回顾总结一天的工作,用好睡前的10分钟。睡觉前的10分钟也是“黄金时间”。这时要整理备忘录和时间日志,检查一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已完成的做上记号,简单分析一下完成效果,以助于第二天更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同时还要简要地拟订次日时间表,此时可参照备忘录,以防疏漏。
3。分清轻重缓急
分清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的关键。美国有一句俗语,“firstthingfirst”,意思就是重要的事先做。2011年7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德鲁克以他96年的丰富经历非常肯定地说:“我还没有碰到过哪位经理人可以同时处理两个以上的任务,并且仍然保持高效。”
事情可以分为紧急的和不紧急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以“轻———重”、“缓———急”两个维度区分,就可以分为四个类别、四个象限:
重要且紧急;重要而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不重要亦不紧急。比如:有一位学生在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分配问题上始终徘徊,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最后,通过时间管理,他发现,最紧急的事情是考研。
于是,他决定不参加11月份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等1月份考研结束后再找工作。紧急的事情往往是短期性的,重要的事情往往是长期性的。必须学会如何让重要的事情变得很紧急,这是高效的开始。
4。统筹规划出大块时间
我们常常需要整块的时间去完成重要的任务,比如完成一份CET考试的真题试卷、完成学位论文或者是某个活动的策划报告。
在进行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如果被打断,则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重新进入深度思考状态。据说,比尔·盖茨每年会有几周时间脱离日常事务的烦扰,处于完全封闭的状态,思考一些对公司和技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位学生会主席多年来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由于事情繁杂,他的手机基本不关机,但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他都会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将手机调成静音,专心学习。所以,虽然他有很多事务性工作,但并没有影响学习,每年都能拿一等奖学金,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免试推荐读研究生。更有同学在考研冲刺阶段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廉租房内,关掉手机,夜以继日地挑灯夜战,挑战自己的毅力和恒心,并最终收获了成功,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难忘的“考研记忆”。创造并用好“不被干扰”的时间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提高时间回报率!
5。利用好零碎时间
时间往往不是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被浪费掉,而是一分钟、一分钟地悄悄溜走的。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但华罗庚在《统筹方法》一文中告诉我们,在整个十几分钟的工序中,进行有效地统筹可以节省4分钟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个看似简单的工序中约有1/4的时间很容易被浪费掉。这是很可观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小张同学身上总是带着小卡片,上面记满了单词,他背英语单词都是在排队吃饭或去教室上课的路上完成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零星的、片断的时间,如每天往返于图书馆、教室、食堂与宿舍的路上,课间的10分钟,刷牙洗脸的5分钟,吃饭及排队的时间等。如果珍惜这些零碎的时间,把它们合理地利用起来,积少成多,就会得到一个惊人的数字。英国著名的海军上将纳尔逊曾说:“我的成就归功于一点———我一生中从未浪费过一分钟。”最宝贵的是人的生命,而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积累起来的,善待生命首先就要珍惜零碎时间。
6。用空间换时间,用金钱换时间
时间就是金钱,积极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向身边的人学习,向成功人士学习,这会为你节省很多时间。在一些成功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的学生中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他们每周都会花3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浏览“考研”(“考公”)的相关网络论坛,即使在冲刺阶段,他们每天也都要登录论坛看看最新消息。虽然论坛上有些资料是付费的,但他们认为,论坛上很多“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给了他们很大的帮助,使他们在有限的准备时间里更加从容和高效。假设你学到了一个成功者的经验,而他总共花了一年时间才获得成功,你向10个这样的人学习,你岂不是得到了10年经验的浓缩?
7。拒绝拖拉
有许多因素可以使人与成功无缘,做事拖拉无疑就是其中一种。要克服拖拉习惯,先要从设计“时间—任务管理表”开始。
在一张白纸中下部画一道横线,横线正上方画一道竖线,竖线左边写上自己能付出多少时间,竖线右边写上自己将获得多少回报,而在横线下方定出完成任务的最后期限,这就是最简单的“时间—任务管理表”。将此表放在醒目的地方,时刻关注横线下的“最后期限”,这将有助于我们克服拖拉的毛病。有学者也提出“五个自我陈述理论”(fiveselfstatements),以帮助人们克服拖拉的习惯(括弧内为作者加注):
陈述一
拖拉者:我不得不做(被动地、逼迫式地完成任务)高效者:我选择去做(主动地、快乐式地接受任务)陈述二
拖拉者:必须要我完成(把事情当做一项艰辛的任务)高效者:什么时候开始(把事情当做一项快乐的旅行)陈述三
拖拉者:这任务太艰巨了(关注点在目标的困难)高效者:我能走出一小步(着眼点在个人的成长)陈述四
拖拉者:我一定要十全十美(目标宏伟,措施不能跟进)高效者:我可以做普通的人(点滴做起,不断接近目标)陈述五
拖拉者:这样,我便没时间玩了(犹豫不决,算计成本损失)高效者:完成,我便有时间玩了(完成任务,减少成本损失)总结
拖拉者:我要放弃玩的时间,花大量时间努力完美地完成某项任务。
高效者:完成了我便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支配了,我选择从不完美的一小步开始。
要让自己从一个拖拉者变成一个高效者,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夸大其词地告诫自己:我要马上做,如果再不这么做,就永远不能改掉拖拉的毛病了。我要做一个全新的自己,我要改变自己。
对于时间的意义和价值,有人发出这样的告诫:想要理解一年的价值,去问落榜的考生;想要理解一个月的价值,去问生下早产儿的母亲;想要理解一周的价值,去问周刊杂志的编辑;想要理解一个小时的价值,去问约会的恋人;想要理解一分钟的价值,去问刚好错过电车的人;想要理解一秒的价值,去问刚刚避过一场车祸的人;想要理解1/10秒的价值,去问在奥运会上没有得到金牌的选手。
人生的时间银行,每天早上入账86400秒并在第二天来临前清零。如果你当天没好好利用这86400秒,那么它们则会随时间的流逝而全部消失。你会怎么办呢?当然是每天都充分用好这86400秒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