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有自身的实际特点:一方面,从入学起,他们就承受着较大的思想压力,诸如繁重的学业、综合素质的要求、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环境的不适应等一系列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缺乏人生经验,抗挫折能力较差。面对困境与重压,容易陷入消极的泥潭不能自拔。例如:一些大学生不能承受孤独、学习成绩下降、失恋等带来的身心压力,呈现出焦虑、抑郁和恐惧等心理状态,个别学生甚至走向极端。所以,生活中我们要不断调整人生之帆的角度,迎难而上,扬帆远航。有人说过: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改变表情;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把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利用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让我们遇事先不抱怨,发掘挫折本身积极的一面,着眼于如何走出困境,努力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命运多给我们一点困难和挫折吧,因为我们要做立体的人!
一、定理四: T
Σ(L+O+W+M+I+…)=∞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自己的财富,文字表达能力是自己的财富,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也是自己的财富。但世界上没有比时间更宝贵的财富。时间可以改变一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通过持之以恒地训练,完全可以成为演说家;文字表达能力不好,也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而加以改善。所以,拥有时间就等于拥有一切,时间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用L记作语言表达能力(languagecompetence)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值,则必然存在某段区间内的时间财富t1
,使得t1
=L,因为在某
一区间的时间t1
内必然可以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改善。若取T1(远大于)t1
,则商T1t1
=∞(其中t1
=L),即:
T1L
=∞ (1)
用O记作组织协调能力(organizingandcoordinatingability)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值,则必然存在某段区间内的时间财富t2,使得t2
=O,
因为在某一区间的时间t2
内必然可以使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
改善。若取T2t2
,则商T2t2
=∞,即:
T2 O=∞ (2)
同理,文字表达能力(writtencommunicationability)财富值W,管理能力(managementability)财富值M以及创新能力(innovationability)财富值I等,与时间财富值的比值有如下公式:
T3 W =∞ (3)
T4 M =∞ (4)
T5I
=∞ (5)
……
将上面所有的公式相加,则得到:
T1L
+T2 O+T3 W +T4 M +T5I
=∞
由此可得到:
T1+T2+T3+T4+T5+…
L+O+W+M+I+… =∞
令T=T1+T2+T3+T4+T5+…,则TΣ(L+O+W+M+I+…)=
∞得证!
二、定理例证
1。你的时间账户每天有新的86400秒进账一个人来到世间,最大的财富是什么?说到底就是生命,而生命又是以时间来计算的。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年有365天,每个人每天都会有新的86400秒进账,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是老师还是学生,是老板还是员工,他们的时间都是一样多。
瑞士的婴儿在降生之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身份网络给婴儿编号,同时将该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另外,户籍卡上还有一个财产状况栏目。几乎所有瑞士人在为自己的新生儿填写所拥有的财产一栏时,都习惯填上“时间”二字。
他们认为,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时间。上帝在你生下来的那一天,就把时间交给你。
金钱取出来还可以再存进去,而时间却不行。人生的时间账户,永远都是在做减法,人生时间账户上的数字只会越来越少。所以,对于婴儿来说,其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就是时间。瑞士人对财富的看法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时间本身就是财富。
没有时间,计划再好,目标再高,能力再强,也是空谈。在人类工业史上,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仅仅一天之差,就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巨大成功和另一企业的破产。贝尔是现代电话机发明专利的法定注册人,而就在贝尔研究成功并在专利局申请专利两个小时后,格雷也匆匆赶到专利局申请电话机专利,结果很遗憾,他仅比贝尔晚了两个小时,却因此失去了原应拥有的财富和荣誉。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日方官员递上的会议程序表却写着:
“中方发言时间是10:17:20—10:18:20。”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
在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要精确到秒。
其次,时间还可以创造财富。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命运,让时间来创造财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与时间有关系,不管是商场、战场还是考场都一样,只要我们能为每一次的竞争做好准备,用时间来充实自己,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穷变富。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但是他们的事业和成长则是无限的。不同的人在如何管理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成长“充电”,而有的人却每天都在混日子,一两天也许不会产生多大的差别,慢慢地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们之间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所创造的价值或拥有财富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时间不仅本身是财富,还可以创造不同的财富。
2。精度控制:使时间的浪费降到最低限度
精度控制,原指在造船企业中,为了控制构件尺寸,方便后续作业,使实物更加接近设计模型值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精度控制=被控制的波动范围
被控量的给定值×100%
精度控制是指反馈控制系统中最终的控制参数值与额定值的符合程度。对于时间而言,精度控制的目的就是合理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个成功的人,其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善于利用自己的时间。精度控制原理告诉我们,时间的余量是可以控制的。宋代的欧阳修平日公务繁忙,关于何时读书和写文章,他曾说:“钱思公喜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所读小词。宋公垂在史院时,每次去厕所都必带书。我平生所作的文章,也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里,床头上、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纸条,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生动的比喻等五花八门的资料。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小纸条上的文字;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也为他阅读提供了方便……这样他可以到处找到激发创作灵感的信息。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时,他也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绝不轻易放过一分一秒的闲暇时间。
既然谁也无法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时间,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计划并充分利用好你的时间。上帝是公平的,不管是谁,一天永远只能有24小时,但是掌握了时间精度控制的人,会把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如果你时间安排得好,做完必须做的,还可以接着做你应该做的;做完应该做的,还可以接着做你想做的。这样,你就永远都先人一步。时间是可以掌握的,善于安排时间的人,永远不会喊“忙”,因为他知道,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就看我们怎么“挤”了。
三、推论一:绝口不提“我很忙”
老师问你能否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你说:“我很愿意去做。
真的!但是……我很忙,没有时间。”
这似乎合情合理。我们现在都很忙,忙学习、忙学生社团活动,不是么?但是,建议你绝口不提“我很忙”,或者你就索性诚实地回答:“我认为,这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它不值得我去做。”
如果你问身边的人:“你很忙吗?”得到的答案会惊人的一致:
“忙!”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每个人都非常忙碌。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感到忙碌,是因为我们尚未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因此常常会感觉要被近乎疯狂的日程表逼疯;抑或是假装出来的忙碌,因为我们几乎已经把忙碌与成功、空闲与失败联系在一起。
“我很忙,没有时间去运动。”
但是,我们每天都有24个小时。如果有人愿意每天支付给你10万元让你把24个小时中的1个小时用在操场上的话,你很可能就能够在你的日程表上找到空闲时间。
我们真的没有时间看书吗?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天临睡前挤出15分钟看书,假设一个中等水平的读者读一本一般性的图书,每分钟能读300字,15分钟就能读4500字。一个月28天就是126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1512000字。如果以每本书籍的平均篇幅为75000字来计算的话,每天读15分钟,一年就可以读20本书。我们还能说没有时间看书吗?
所以,当被问及能否做一些志愿服务工作时,你至少可以这么回答:
“我现在赶着做一份实验报告,马上就要交。我中午有空,希望我能有机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看到了吗?安排好时间并没有那么困难。
据一所世界体育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70岁的西方人,一生的工作时间总和是16年,睡眠时间是19年,剩下的便是闲暇时间。除了工作和睡觉,你的时间去哪里了呢?当你说没有时间是在应付别人还是在敷衍自己呢?所以,我们最好绝口不提“我很忙”!
四、推论二:不值得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为了考研,你可能会面对大纲、真题、教材、辅导班、强化班、冲刺班、讲义、视频、网络学习资料……可是你算过离考试还有多少时间吗?
公务员考试中,题目做不完怎么办?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会做的、不会做的,时间怎样安排才合理?
假期想去大连、三亚、九寨沟、布达拉宫等地旅游,可是只有四天的时间,你如何取舍?
教务处列出这么多的课外阅读参考书目,四年时间读不完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所要做的事我们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会累死人的。但如果时间运用得当,你就可以得心应手、随心所欲。
蓝迪是一位陆军中校。在他的管理咨询公司中,除了创立者以外,他是唯一不属于工作狂的人。后来他前往另一个遥远的国家,在那儿建立起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他的员工主要来自家乡,工作非常努力。蓝迪虽是公司的领导者,却不管公司的任何行政事务。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拿来思考如何在与重要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更多收益,然后再安排用最少的人力达到这一目的。没有人知道蓝迪如何运用时间,也不知道他的工作时间究竟有多少,但他的确显得十分逍遥自在。蓝迪只参加重要的客户会议,其他事务则授权给让他放心的合伙人处理。蓝迪的手上从不曾同时有3件以上的急事,他通常一次只处理一件事,其他的则暂时摆在一旁。为蓝迪工作的人在时间效率问题上都充满挫折感,因为同蓝迪比起来,他们的效率实在太低了。
有人曾提出了提高效率的“三原则”,即为了提高效率,每做一件事情时,应该先问三个“能不能”:能不能取消它?能不能把它与别的事情合并起来做?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取代它?同时用“二八法则”来表述时间管理的真谛:100%的成就,是在20%的时间内取得的。那么另外80%的时间去哪里了呢?空想、迷茫、闲聊、无所事事,还是在创造另外的100%?别让自己闲着,但不值得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五、定理应用: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误区
在我国,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模式与中学生有较大差异。中学阶段实施的是非常刚性的制度化管理,学生的时间管理方式非常简单,基本上是听从教师的安排。除了正常上课外,早上有早自习,晚上有晚自习,而且即使是自习课上也有非常充实的学习内容,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学实行的是选修制、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除了一周约30小节的课以外,剩下的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使有课只要你理由充分也可以请假,甚至有时逃课也不会受到任何惩处。习惯了中学时期的“被人管”,突然转变为大学时期的“没人管”,面对突然增多的时间,很多大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不能科学地分配和利用时间。大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目标不明确
上大学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梦想和奋斗目标。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大学被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家长描述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世外桃源;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向往,成为每一位中学生为之奋斗的强大动力。然而,一旦考上大学,理想变为现实,由于中学教育在职业规划、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缺失,造成学生初入大学时会有一个“理想真空”期。很多一年级大学生不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积极性下降、沉溺于网络和娱乐活动,时间的大量浪费,导致一些学生考试时挂科严重。也有的大学生保持了中学时代刻苦攻读的习惯,但对于要重点发展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还是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学生看上去很忙、很用功,但是没有什么效果。很多大学新生也感到,自己很忙,却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正如美国的拉金在《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一书的序言中所说:“我们很有效率,但是没有目标。我们笨鸟先飞,但是不知所终。”
2。缺乏科学的时间管理方法
大部分大学生对时间重要性的认识比较一致,懂得时间的宝贵,希望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效率,但是他们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时间规划能力薄弱,解决目标冲突能力差。缺乏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不知道先确立事情的优先级,再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分配时间,时间管理处于混乱状态。相对于中学时期而言,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校园里,每天都有各种活动可供选择,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和发展能力的广阔平台。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必须付出一定的机会成本做出选择,许多大学生难以区分哪些东西是自己最需要的,所以常常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3。消极从众
大学新生来到完全陌生的环境,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从而强化了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做什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实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时间管理上的消极从众带来的一定是不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式。中新网2011年9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调查称近七成大学生曾逃课,部分人出于从众心理》的文章,文中统计了一节13:30开始上课、应有150多名学生到课的课堂上的出勤情况:截至13:40,加上上课后猫着腰悄悄溜进来的同学,该教室里约有96人。竟然有50多名同学逃课!有些人逃课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原因,只是消极从众心理使然。文章还指出,因为从众心理逃课的学生不在少数,且以男生居多,有时某个男生一呼朋唤友,大家就纷纷响应,集体“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