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浓谱新曲
——浅谈诗歌的特点与创作
一谈到诗歌,大家都跃跃欲试,我们是伴着诗歌长大的一代。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学会了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会了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迄今为止,大家能背诵的诗歌,少则近百首,多则几百首了吧?可大家对诗歌的分类、特点及创作方法可能了解的不是很多。下面我就跟大家一起来谈谈诗歌的有关知识。
诗歌是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它几乎是和人类的语言同时产生的。中国诗歌的发展从原始的劳动号子——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唐诗——宋词——元曲——五.四以后的新诗——当代多元化形式,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人习惯把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叫做歌。诗言志,歌抒情,现代人一般把二者统称为诗歌。关于诗歌,《辞海》中是这样定义的:诗歌,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节奏和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一、诗歌的主要分类
(一)按内容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1.抒情诗
抒情诗一般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而以直接抒发思想感情来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篇幅一般比较短小。如冰心的《母亲》就是首抒情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首小诗直接抒发了小时候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兵车行》和《春夜喜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鹿砦》,戴望舒的《雨巷》和舒婷的《致橡树》等都是抒情诗,都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我写的一首《致故乡》的抒情诗,表达了自己热爱家乡、思恋家乡,决心报答家乡的情感。
致故乡
我是你岸边的一棵垂柳
吮吸着你甘甜的乳汁
我是你脚下的一粒鹅卵石
调皮地挠着你的脚窝
啊,故乡
我是你胸前的一枚纽扣
遮护着你日渐丰满的胸脯
我是你墙角的一朵小花
点缀着你愈加俏丽的容颜
啊,故乡
你是我梦中的手帕
摇曳在我漂泊的灵魂里
你是我心中的密码
珍藏在我蓝色的记忆里
(原载2007年1月17日《临朐教育》)
2.叙事诗
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来刻画人物,叙述生活事件的文学样式。它的特点是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感情,它以故事情节为基础,但通常情节较小说戏剧简单,只侧重于人物和事件的典型方面,叙述多带抒情意味。比如我们最熟悉的《木兰诗》就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为我们描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再如杜甫的《石壕吏》,向我们讲述了旧社会沉重的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我写的叙事诗《忆母亲》,通过对母亲一生艰难困苦生活的叙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忆母亲
——写给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
农历六月初六
是娘的忌日
娘的忌日
是农历六月初六
墓碑前
跪拜的是娘的儿女
黄土下
掩埋的是娘的骨灰
一壶茶水
是娘生前最奢侈的嗜好
一盏白酒
是娘生前未沾过唇的良药
风中传来娘的叹息
她在哀叹
她69年悲苦的命
她是八岁的童养媳
是婆婆公公的丫鬟
是小叔、小姑的保姆
十八岁的春天里
她把黑油油的长辫
盘成脑后的发髻
一方红盖头掩住了羞怯
腹中胎儿三个月
她送丈夫参军到村口
走出大山的丈夫
一直走在遥远的天边
相见难
苦谁诉
她用吃糠咽菜榨出的乳汁
哺育了四个儿女
她在懊悔
没能治好早逝的婆婆的病
那个像丫鬟一样使唤她的婆婆
她在自责
不该把大儿过继出去
那个能撑半边天的儿子
她在惋惜
没能为二儿再喂出一窝猪
那个经济最不宽裕的儿子
她在啜泣
没能为三儿买房多帮俩钱
那个离他最远的儿子
她在惦念
没帮女儿多拆洗几套被褥
那个最令她放心不下的女儿
雨来了是儿女的眼泪
娘您是我们的庇护神
酷暑里
一把破蒲扇
就是一个清凉的夏季
冬日里
一盘热炕
就是一个温暖的世界
娘很瘦弱
不足百斤
娘很强壮
能顶天立地
娘走的路很长
比天边还远
娘走的路很短
从地里到家里
从家里到地里
娘的日子很充实
像旋转的陀螺
碾过岁月和孤寂
娘的日子很单调
除了碾台锅台井台
就是地里的庄稼
山上的柴
娘,您是村口的老槐
永远守望着我们的家园
您是清澈的山泉
永远叮咚着爱的音符
娘啊我亲爱的娘
您是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啊
(原载2008年1月1日《临朐教育》)
3.哲理诗
哲理诗重在哲理的揭示,通过形象的比拟开掘生活中的道理与规律。一般篇幅精短,意象入妙。以往把它归入抒情诗,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首小诗表现了一代青年人尽管受到时代的磨难,却仍未失掉对光明的追求的精神。再如冯骥才的《灵性》中有好多小诗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哲理的思考。“大树对樵夫说你可知道最疼痛的是不流血的伤口”,“摆渡者反反复复选择彼岸结果徘徊了一生”,“山是凝固的波浪水是流动的群山”等都是蕴涵哲理的诗句。
(二)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体诗、新体诗、近体诗、新诗等
1.古体诗
古体诗,亦称“古诗”或“古风”,与“近体诗”相对而言,包括汉魏乐府、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那个时期的文人诗。形式自由,篇幅长短不拘,多用口头语言,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较宽,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
2.新体诗
新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又称“永明体”,是由古体诗向唐代近体诗过渡的诗体。这种诗体,在注意格律方面是一大进步,但过于讲究声律、对仗、词藻等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则是不良的倾向。因此,这一时期的优秀诗歌并不多,只有谢朓的《入朝曲》和《玉阶怨》等比较好。
3.近体诗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每首诗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字数固定;一般押平声韵,不许换韵,押韵位置固定;每句每字的平仄有规定;某些句子必须对仗。以律诗为例,谈一谈近体诗诗的特点。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每句是几个字(言)就叫做几律,如五律、七律;每首超过八句,就叫排律(长律);每首是六句的话,叫做三韵小律;每首截八句的一半(四句)就叫绝句,如五绝、七绝。唐以前已有绝句,称古绝;唐以后的绝句称律绝。
4.新诗
新诗,又称“现代诗”,与旧体诗(古体、新体、近体)相对而言,一般指五.四以后的诗,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特点是冲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音韵,大体整齐,押韵自由,生动活泼,便于表现复杂的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易被群众接受。如艾青的《我的思念是圆的》:“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这首诗形式非常自由,句子字数不是统一的,有长有短。它把圆的西瓜、苹果和月亮放在一起,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我的学生们都很喜欢这类诗歌,读诗写诗的热情高涨,创作并发表了许多首诗歌,如张金玲的《青春》,谭新国的《奥运抒怀》,尹丛的《遥寄奥运》等。
青春
九山初中张金玲
你是春天里的第一抹新绿
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
启发人们思索人生的真谛
你是孩子灿烂的笑脸
无拘无束
无忧无虑
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活力
你是老人所练的太极拳
所跳的迪斯科
人老心不老的信念
使每个人对你心怀敬意
你是祖国腾飞的坚定步伐
是听到北京申奥成功后的热烈欢呼
积极向上
永不停步
是对你最好的解释
奥运抒怀
纸坊初中谭新国
从数字中
看到了和平与吉祥
从名字中
读出了胜利和骄傲
2008,奥运北京
激荡着华夏儿女的心扉
2008,北京奥运
牵动着地球村民的目光
谁,都知道
在中国与世界的对话中
少不了北京
谁,都知道
即使没有音乐
也是一曲动人的歌谣
谁,都知道
那是一架钢琴
伴奏的是你我他
(原载2003年2月26日《临朐教育》)
遥寄奥运
纸坊初中尹丛
曲曲折折的故事
或凄凉或悲壮
渺渺茫茫的歌声
或低沉或高亢
雕成一尊塑像
为了那片春光
我愿化作一只和平鸽
沐浴着新世纪的曙光
披上梦的衣裳
展开奋飞的翅膀
飞向绿色的希望
(原载2003年4月25日《临朐教育》)
以上这些诗歌,以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内心澎湃的情感,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诗歌的无穷魅力。
二、诗歌的特点
(一)分行排列
分行排列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体样式的、最基本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如有一则新闻分行排列,就是一首诗:
昨天在七号公路上
一辆汽车
时速为一百公里时猛撞
在一棵法国梧桐树上
车上四人全部
死亡
这样分行排列首先造成视觉效果,引起读者的心理定势——这是诗,不是别的,富有了诗的节奏感,显示出韵脚“上、撞、上、亡”,押“ang”韵,读起来顺口,而且应富有感情地去读,不能像读新闻那样客观冷静、语气平缓。
(二)饱含真情
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叶燮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李季说:“诗,是诗人对社会生活在他头脑中引起的激情的自然流露。每一行诗,都是心灵激动的记录。”艾青说:“诗的情感的真挚是诗人对于读者的尊敬与信任。”“诗与伪善是绝缘的,诗人一接触到伪善,他的诗就失败了。”没有情,无以谈诗;不抒真情,就算不得诗人。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之所以感人至深,千古流传,其关键就在于抒写了李杨二人的海誓山盟之爱和生离死别之恨。结尾四句更是七律中最为强烈的爱与恨的高度概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立意新颖
王夫之说过:“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苏轼也说:“诗者,不可以言语求而得,必将深观其意焉。”这是强调意的重要性,实际上意不光重要,还应该新颖,应该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意来,应该有独特新奇的发现和感受。如辛笛的《寄心》:“经过一夜的不平静决定把这颗心贴上八分邮票寄出去就是了。”简朴自然,平中见奇。再如,王守勋的《竹》:“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不同于人们习惯上的“气节”之类的意向,新颖别致。
(四)联想自然
联想自然即从眼前的事物触发灵感,联想到彼事物,把彼此自然联结起来,没有牵强附会之感。如杨树林的《雄鸡》:“高高的黑板前老师把祖国的版图悬起望着“雄鸡”他久久伫立“我愿变成她身上的一根翎羽——羽毛丰满了她就能从地球上腾起。”这首诗由祖国地形图想到了雄鸡,由雄鸡想到了羽毛,由羽毛想到了“飞”,寄托了作者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
(五)跳跃自如
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枝末节,娓娓道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曾卓的《我遥望》:“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这首诗前后两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一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年轻时跳到六十岁,中间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韵味无穷。
(六)凝练集中
凝练,指语言;集中,指主题,即能够用极其精练、准确、生动的语言,高度概括、集中地反映生活,言简意深,在有限的诗句之内,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一位日本女郎作别的情状。诗人只选取了一个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福给了对方,这样的女子怎不叫人怜爱呢?最后的那一声音译的“沙扬娜拉”(再见),更是情韵摇曳,萦回不绝。这首诗可以说凝练集中之至了。正如汪国真说的,“简单是最成熟的美丽单纯是最丰富的高雅”。
(七)节奏和谐
节奏,作为音乐术语是指音响运动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长短、强弱现象。反映在诗歌中的节奏,则指诗句中词和词中间的音节停顿,或感情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前者为外在节奏,后者为内在节奏,只有外在和内在协调一致了,才会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如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诗,也可以说是一首誓词,全诗多用短语,由二言到六言,一字一顿,外在的节奏与少女内心的感情动荡、心潮起伏相谐、相契,情调、音调同美。
(八)形象生动
诗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物化,是由诗人的主观感受凝固而成的有声有色有形有态的真、善、美的统一体。别林斯基说:“诗歌用形象诉于灵魂,而这些形象就是那永恒的美的表现。”如曹增书的《笑》:“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这首诗是“春华秋实”的形象化表现。诗人妙用拟人化手法,一倚一笑,一憨一俏,形象生动,情趣盎然,真是一幅奇妙的镜头。
(九)意境优美
意,指意脉,即思想感情的脉络;境,指境象,即意脉贯注的对象。意境合称,指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外界事物相结合产生的一种境界。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为一体,通过艺术手段描绘出来,构成一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含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象外之象,使读者可以从有限感知无限,得到一种韵味无穷的美感。如沙鸥的《新月》:“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你睡觉了吗?我在你梦中靠岸。”小船似的新月勾起了诗人的怀乡之情,索性当真“乘船”回到了春暖花开的故乡,故乡的亲人正在梦中,“我在你梦中靠岸”情深意美,极写其两地相思、魂牵梦绕的情景,意味深长。
(十)虚实相生
戏曲讲究“不像不成戏,太像不成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齐白石语);写诗“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查为仁语);“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咏语)。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等说法不同,但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问题。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鸡鸣起伏雨点儿在屋瓦上弹奏《十面埋伏》当雀鸟啼木格格小窗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她怕我夹碎了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牛鞭抽醒几声蛙鸣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于最高的尖尖山上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
这首诗,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除以上特点,还有一些特点也需要了解,如:押韵,或一韵到底,或每节换韵,韵脚的韵母要相同。有些古诗押的是入声韵;有些新诗外表看起来并不押韵,但它符合内在情感的逻辑停顿,读起来也不觉得不顺口。句式的排列或对仗或参差,要整齐匀称、错落有致,还得注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平仄规律,给人以抑扬顿挫之感。
三、怎样创作诗歌
我们已经了解了诗歌的有关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在前面我们已经讲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除了遵循一般的创作方法外,在这里,我着重讲一讲怎样锤炼诗的语言和营造诗的意境。因为不管什么诗,都离不开诗意的语言和它所营造的意境。我们先谈谈诗歌的语言。
(一)语言要富有诗意,加强节奏韵律
诗意的语言不仅仅是口语、书面语的简单组合,而是为创设意境、表情达意而提炼、组织的富有诗意的语言(旧体诗词的语言在文言词语中提炼,新诗的语言在口语的基础上提炼)。诗意的语言不像作文语言那样要求通顺、流畅、直白,而是要求含蓄、委婉。比如我们同样围绕《赶场》这个题目,作文语言可以这样写: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集市上,人一会儿就多起来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他们有的买卖粮食,有的交易牲畜……而用诗意的语言来写赶场,就可以变成这样:各色目光被心愿颁布日子在乡村农脉上快速怀孕赶场天汗流浃背的衣衫俨然一幅立体的水墨画掂来掂去的山里人穿梭在五谷六畜与电器里完美的憨笑感动又温暖着一张张钞票……
诗歌的语言还要讲求节奏和韵律,虽然写新诗可以押韵,如《天上的街市》,也可以不押韵,如《纸船》;可以分节,如《静叶》,也可以不分节,如《色彩》;可以加标点符号,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也可以不加标点符号,如《乡愁》。它是自由的,完全由作者自己选择,完全为表情达意、营造意境服务。但是节奏韵律加强了的诗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听觉上的享受,如《我是一条小河》这首诗:“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我软软的柔波。”
(二)语言的组合要灵活,超越语法规范
诗的语言超越一般的语法规律,它具有跳跃性、显像性和超常性的特点。它组合灵活,比如我们可以把不同官能的修饰语进行交错搭配,可以说“乌黑的叹息”,“浮着油沫的梦”,“粉红的回忆”,“温暖的寂静”“乳白色的歌声”等等,用这种常规上不可思议的表现手法,来表现现代人复杂的情绪(当然这也是修辞中的一种叫做通感的手法)。
词性的转用也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常规手法。如洛夫的诗中“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小雪》),“我们风过霜过”(《湖南大雪》),这儿就是把名词用作了动词,不仅能激起读者相应的形象感觉,而且包含着丰富的经验体会。“荷”字给人以热烈与衰败的感觉,“蝉”字给人以浮躁与凄凉的形象,“风”“霜”二字,给人磨难与成熟的人生体验。
(三)仔细锤字炼句,营造和谐氛围
锤字炼句是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大多数诗人都是锤字炼句的能手。杜甫一生追求诗歌艺术创新,“语不惊人死不休”,李白则被人称为“才大语终奇”。很多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就是通过锤字炼句而来,如“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一“惊”一“鸣”,互文修辞,静态景中呈现动态美),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关不住”的不仅是春色,还有赏春的欣喜和激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的豪情,“问青天”的气概,淋漓尽致,潇洒飘逸),如“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些“看”、“风景”、“装饰”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令人深思)。
总之,诗歌语言最大的禁忌是直白和晦涩。直白的语言没有感染力,吸引不了读者;晦涩的语言让人读不懂,更不会有读者欣赏。所以,在驾驭语言、推敲字词上既要着重修辞学意义上的准确生动,也要努力站在精神体验的高度,寻找最能体现人们情绪的字句,营造和谐的、诗意的氛围。
下面我再来和大家谈谈怎样营造诗歌的意境。
诗歌写作同其他文学体裁一样,都是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形象,展示中心。诗歌讲求的是突出意境。所谓意境,就是通过形象描写表现的境界和情调。比如《乡愁》一诗,就是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中形象来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意境。
1.了解物象事像,是诗歌基本的结构单元
物象事像是表现诗歌意境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所谓物象事像就是人们观察物和事在心中形成的象,也可以说是印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就是《乡愁》这首诗的物象;母子分离,夫妻分居,母子生离死别,祖国大陆与台湾海峡的隔绝,这就是《乡愁》的事像。
2.发挥联想想象,是诗意的活力源泉
在《天上的街市》一课里,我们学习了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我们知道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想象则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联想;由人间有街市而想到天上也有街市,这是想象。我们可以训练一下自己的联想力,比如我们可以经过以下几个过程由“云”联想到“鱼”:云——乌云——下雨——雨水——河流——鱼儿,请大家照例子对“白纸——足球”“天空——蓝色”进行一下联想。(白纸——报纸——新闻——体育新闻——足球)(天空——蓝天——蓝色)关于想象,我们可以把“知识”想象成鸟儿,是栖在粉笔上的鸟儿,把“黑板”想象成山川河流,老师传播知识,就是鸟儿在拍打翅膀。我们也可以由误会想象到暴雨,“误会是一片乌云云层厚了也会暴雨成灾”。请你试着把“教室”想象成“海洋”(一片知识的海洋年轻的船队在这儿起航)(一间房54个平方囚着青春囚着梦想年轻的囚徒们被囚在课本和作业的汪洋)。试着对“时间”作想象(时间正一点一点的吞噬我们青春的生命滴答滴答这是残酷的音乐)。
3.运用修辞象征,是常用的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使用频率是所有文体中最高的,其中比喻、拟人、夸张、通感最常用。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总之,无论联想想象,还是修辞象征,都是为了突出物象和事象,为了营造诗的意境,也就是为了表情达意。
当然,诗歌的创作方法还有许多,在这里我主要讲了写诗中怎样运用语言,怎样营造意境。知道了语言是为意境服务的,它是意境的感性材料;意境是靠语言来组织完成的,它是语言的表达基础。
以上我跟大家简单地谈了谈诗歌的有关知识及诗歌创作中关于语言和意境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