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常用的一句话叫“Less is more”,直译的话就是“少就是多”,颇有点中国佛家的超脱玄乎的意境。我觉得意译为“以少胜多”更通俗易懂一些。
太太最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挺能说明“以少胜多”的力量。那是我们的儿子飞飞在南京石鼓路小学上二年级时,太太从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徐老师那里听来的一个趣事:一次语文期末考试,其中有一个重头戏是看图说话,那时飞飞的学习虽然非常优秀,但写字慢的习惯总也改不掉。徐老师担心他完不成考卷丢分,特地在还有两分钟时去提醒他:“朱宁传,还有两分钟就要收卷了,你的看图说话一幅还没做,不做就没分,赶快做!”我们的宝贝儿子一听就急眼了,平时一幅看图说话怎么也得花两三分钟写上一段话,那道题一共是六幅画,按常规肯定是来不及了。急中生智,他决定索性每幅图只写一句话,终于按时完成了考试交了卷。
出乎意料的是考试结果出来后全班仅有的一个100分就是朱宁传,其他平时语文成绩好的同学纷纷因为那道看图说话中箭落马,连语文课代表也未能幸免。有的是标点符号错了被扣分,有的是因为写了错别字而丢分,当然也有言不及义失分的,真所谓言多必失。唯独我那宝贝儿子每幅图短短一句话,言简意赅、无懈可击;每句标点都用得是句号,自然是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就这么反而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我一向强调言简意赅,但真正对以少胜多的体会还是在2006年初夏应迈阿密—戴德县灯塔委员会的邀请在他们的中国研讨会上做题为《中国——趋势、风险、机遇和忠告》演讲时才有了升华。我的以中国为主题的演讲长度在45分钟左右,每次演讲前我都会告诉会议组织者我所需要的时间,对方一般都会按我的要求给足够的时间。可是这次对方只能给我15分钟的时间,因为我非常知道自己报告的分量和受听众的欢迎程度,让我和其他官员、教授都用15分钟实在是有失公允。为了不失去宣传中国的机会,我还是接受了演讲的邀请。
我事先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少本来自己得意的篇章和细节,当时真是“割爱”割到了肉痛的地步。出乎意料的是自己那天的演讲不但得到了全场的热烈欢迎,连我自己都觉得表达得特别到位、精彩,比平时少三分之二的时间不但没有影响我的发挥,反倒让本来就很精彩的演讲更具轰动效果。原来自己过去也在浪费别人的生命,原本精彩的演讲里其实还有水分,从此我对写东西和做演讲更加惜墨如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