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常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意思是说人的诚信很重要,说出话以后一定要算话。这后半句“驷马难追”又道出了语言的不可收复性。所以,我们又常常比喻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科技使得人们的说话有了更多的方式,除了电话、传真、视频电话,现在又有了电子邮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如此迅捷,世界变得如此之小,回想传统的信件,不得不感叹我们生活时代的巨大变化。
这变化多端的交流方式中却蕴藏着一个人类交流的不变规律,那就是语言的“驷马难追”特性。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得出这样一个心得:在以电子邮件为主要交流工具的商业活动中(社会生活亦不例外),更要慎之又慎,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和部下,要三思而后行,慎击“发送”键。远的不说,就拿我2007年初换工作期间自己经历的两个例子来说,就很值得从中汲取教训:
第一个例子是2007年2月初的事情。当时,迈克尔斯(M ichaels)公司力邀我去担任负责战略货源的高级副总裁的谈判已近尾声,人事部要求我提供我在欧迪办公(Office Depot)的薪金待遇和自己对接受新职务的薪金待遇要求。我在办公室写了一封长长的电子邮件表示了自己对这个新工作有极大的兴趣,阐述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并按照对方的要求一一详细列出了自己当时的薪金待遇和对接受新工作的种种要求。为了谨慎起见,我决定把这个电子邮件从办公室发回家中,等晚上到家后再从家里发往迈克尔斯。
当我开始输入家中的电子邮件地址的时候,近期用过的几个以w ei开头的电子邮件地址同时跳入收信人地址栏框中供我选择。可是说时快,那时迟,就在我意识到被选的地址不是家里的电子邮件地址那一瞬间,我的食指已经在鼠标器上点击完毕,发出“发送”(send)的指令,电子邮件在瞬间就变得驷马难追。我知道不妙,赶快进入已发送邮件箱内查看收件人是谁。对方的电子邮件虽然也是以w ei开头,但域名与我的邮箱完全不同,而且我并不认识这个人,要命的是从电子邮件地址后半部可以看出此人是欧迪办公刚刚在中国内地兼并的一家公司(亚商在线)的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我把自己关于要跳槽的情况以及自己现在和将来的薪金待遇情况原原本本、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分公司一个陌生的同事!当时的感觉大概也就仅次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裸奔了。
先把对隐私的顾虑抛到一边,我立马开始担心这位素不相识远在中国的同事会不会把我的电子邮件交给他的上司。他的上司会不会向我的老板通报?我是不是应该主动与对方联系防止这样的假设发生?说实话,这么多年我经历过比这大得多的差错和事故,可是从来没有一件事情让我如此心神不定。我给这个叫Wei Zhang发出另一份邮件:“请销毁我的上一封电子邮件!”完事后好一阵子阿Q才平静下来,事已至此,也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这件事的结局颇有戏剧性。第二天,一份“无法递送”的自动回电传了回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今天我还是不知道究竟是真的因为此人已经离开了公司邮件无法传递还是这位中国好心的同胞在暗中保护我!
第二个例子是在几周后我接受了迈克尔斯的工作后给对方曾经面试过我的十位高级管理人员发出了一封感谢信。这次不是我犯的错误。对方收到我的电子邮件后纷纷给我回电表示祝贺,其中包括公司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杰夫的回电。我当时匆匆浏览倒也没有发现任何不妥的地方。可是不一会儿,杰夫又匆匆追来另一个电子邮件对自己的错误表示道歉,原来他在电子邮件的最后一句话中错将“加入”(join)一词写成了“开玩笑”(joke),所以“我们热切地期望您在不久的将来在鄂文(公司所在地)加入我们的队伍”就变成了“我们热切地期望您在不久的将来在鄂文(公司所在地)和我们开玩笑”。其实开玩笑倒还罢了,“joke”这个词还有“耻笑”和“取笑”的意思,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杰夫会匆匆地追发一封道歉信的主要原因吧。如果光是错拼了一个词恐怕谁也不会介意,但是如果因此产生歧义甚至误会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杰夫是搞财务出身的,非常严谨。所以他在发出电子邮件前还用了“检查拼写”的功能,问题是“joke”这个词并没有拼错,电脑当然也无法指出错误,只是那句话的意思却与杰夫想要说的话大相径庭了。估计当时杰夫的心情可能和我当时错把电子邮件发到中国分公司的心情差不多,但是一键击下,驷马难追。
杰夫的道歉信值得我们深思:
Wilson,
I should apologize for letting spell check correct my email!I truly meant“joining us”in Irving not“joking us”。 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in more carefully proofing my emails before I hit the send key!
Regards!
Jeff
两件小事殊途同归,给了我很深的教训。在高科技的今天,现代职场的交流早已不再依赖传统的书信,电子邮件使人们得以交流得更频繁、更迅速了。但是任何好的工具都可以是“双刃剑”,弄得不好会伤害到自己。加上现代商业竞争激烈,险象环生,人们总是在一种高压和高速的状态下工作,极容易犯错误。所以,我从那以后给自己定了这么一条规矩:慎击“发送”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