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1年10月25日,肖邦接到了远在华沙的埃尔斯纳老师的来信,埃尔斯纳诚恳地在他的信里说:
只要我活在这个世上一天,我就渴望你创作的歌剧诞生,这不仅是为了你自己的名声,更为了施展你的才华,我希望你用歌剧的形式,把波兰的历史表达出来。
埃尔斯纳老师诚挚的勉励话语,使肖邦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肖邦的性格孤僻内向,他不愿意接触大型的乐队,他也不擅长和乐队合作。创作大型的歌剧,只靠他的一架钢琴是办不到的。
他感觉到,他的灵感只能在他的钢琴独立王国里才能产生共鸣。在他离开华沙之前,他曾经把自己创作思维的局限性坦诚地告诉老师,他发誓说:“从今以后我要严格地学习谱曲练习,不辜负老师对我的厚望!”
1832年2月26日,肖邦在巴黎普莱耶尔音乐大厅首次举行了音乐会。
卡尔克布雷纳是这家音乐大厅的股东,由于他出面帮助办理演出筹备工作,使肖邦可以免费在这里举行演出。因此肖邦一直对卡尔克布雷纳心存感激!
为举办这次音乐会,波兰同胞上街为肖邦发宣传单。由于朋友们的大力宣传,这次音乐会座无虚席。
“我要坐在最前排,我要为肖邦先生热烈鼓掌!”帮助筹备演出的李斯特风趣地说。
果真,演出那天,他特意坐在了最前排。
坐在包厢里的巴尔扎克、海涅、德拉克鲁瓦都对肖邦精彩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作为德国浪漫派领袖人物之一的作曲家舒曼,大声地向周围的人介绍说:“在肖邦的整个乐曲里,能让人读到诗一样的语言。他所弹奏的每一个音符,都是肖邦式的专利!”
当肖邦开始弹奏他的第二首《f小调协奏曲》时,坐在最前排的李斯特小声对身后的观众介绍说:“肖邦先生这首《f小调协奏曲》和他创作的《e小调协奏曲》是姐妹篇,都是抒发爱情的乐章!”
这次演出的舞台上,还穿插了其他著名音乐家的演奏。卡尔克布雷纳、李斯特、肖邦和希勒组成4人组,共同演奏了肖邦创作的一首《玛祖卡》。台下的观众屏住呼吸,他们被乐曲里的美妙旋律打动了。在掌声、欢呼声和喝彩声中,肖邦被观众簇拥着,一些人争先恐后地让肖邦签名!
第二天,巴黎最大的《音乐评论》报创刊人费迪斯发表了专门为肖邦音乐会撰写的音乐评论:
从小就被波兰人称为莫扎特第二的神童肖邦,昨天在巴黎音乐大厅成功举行了个人音乐会。
从这位天才钢琴家的身上,从他的乐曲里,我们找到了高贵和委婉;从他那英俊诚实的脸上,我们看到了智慧的光芒。
除此之外,《音乐评论》上还刊登了肖邦大幅的人物画像。
在波兰的尼古拉夫妇从报纸上看到儿子演奏成功的消息,激动得连忙派人把报纸送往茨弗尼和埃尔斯纳两位老师的住处。
那一天,波兰发行的报纸被抢购一空,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们都在分享肖邦成功的喜悦!
尼古拉夫妇看完报,正想给肖邦写信,这时邮差送来了肖邦寄来的大礼包。在这个大礼包里,不但装着肖邦送给老师和父母、姐妹、亲友的礼物,还装回了肖邦成功的捷报,这些捷报让肖邦了却了回报亲人的心愿。
一向严谨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儿子的成名和在国外寄回的名贵东西而向人炫耀。尼古拉马上写信告诉肖邦说:
不要以为演出成功了,发财了,就可以挥霍,要想到波兰的同胞正忍受着战乱带来的饥饿!
远在巴黎的肖邦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寝食无忧,金钱观念淡薄,现在箱子里装满了成打的钞票,他住在崇尚奢华的巴黎艺人中间,所以他自然就过起了贵族化的生活。
1833年1月15日,肖邦被接纳为波兰文学协会的成员。他进一步扩大了社交的范围,肖邦除了打入了巴黎的音乐圈外,还结识了作家雨果、巴尔扎克,诗人海涅、画家德拉克鲁瓦等文化艺术界最优秀的人物,肖邦和他们交往,从他们身上又获得了宝贵的艺术营养!
肖邦在到达巴黎以后,就已经进入了上流社会。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他谈到了这一点:
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坐在大使、公爵和部长们中间。我甚至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迹,因为我本人并未费力去高攀。今天这对我来说最需要,因为据说高雅的趣味是从这里产生的;如果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使馆听到过你的演奏,你马上就会有更大的才能;如果沃德蒙公爵夫人夸奖了你,那你就会演奏得更好。我不得不在“夸奖”两字后面加上一个“了”字,因为那位夫人在一个星期前就去世了。
我在艺术家中既享有友谊又受到尊敬,闻名遐迩的人物赶在我之前把他们的作品献给我就是这种敬意的证明。例如皮希斯把自己最近谱写的《军乐变奏曲》献给了我。其次,他们根据我的主题谱写变奏曲。我的一首《玛祖卡》舞曲简直使卡尔克勃伦纳欣喜若狂。
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莫汉列斯、黑尔茨和卡尔克勃伦纳的学生们,一句话,演技高超的艺术家来请我给他们上课,把我的名字列在菲尔德之下……
渐渐地,肖邦往日苍白的脸变得红润起来,他把长长的头发烫成了漂亮的鬈发,两颊留起了齐齐的鬓角,一双褐色透明的眼睛闪烁着柔和的光芒。他那温文尔雅和风度翩翩的姿态,使法国美丽的贵妇和小姐开始迷恋他。
这时候,肖邦的学生已不局限在波兰同胞的圈子里。许多法国贵族的小姐和夫人都拜他为师。
肖邦的学费已经收到了每小时20法郎,面对如此高昂的学费,李斯特对他说,在巴黎,学费是评价艺人才华和能力的砝码!让他不必担心,尽管照单全收就好了。
有的贵族学生,辞去巴黎音乐学院的课程,找肖邦上课,他们不在意每小时20法郎的学费,因为他们从肖邦那里学到了真正的琴技!
肖邦出入于巴黎的上流社会,与达官贵人们周旋、应酬,他不得不如此。他每天参加两次以上晚间的交际集会,直至深夜。但他心里很清楚,交际场中的浮华的外表和喧闹的气氛,鲜花和掌声,这一切是多么空虚和短暂。
每天深夜回到家里,孤身一人,他就陷入一种悲凉的心境之中。远离祖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只好靠从祖国带来的温暖和储存的力量来摆脱压在他心头的孤独感。他经常处于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祖国是他真心热爱的地方,但在沙皇统治下的波兰,他的天才不能得到自由的发展;而法国的首都虽然需要他的天才,但也有许多使他感到陌生、感到厌恶、感到害怕的东西。
肖邦思念祖国的森林和田野,思念在华沙的亲人和朋友。当他一个人坐在钢琴前沉思的时候,当他翻阅祖国寄来的珍贵书信的时候,他就陷入了回忆中。
李斯特对肖邦说:“祝贺你,肖邦先生,你取得了巴黎音乐史上空前的成功。”
他诚恳地对李斯特说:“我成功了,但也无法安慰我满怀的亡国之恨,也无法抚慰我这个流浪者痛苦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