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傍晚,肖邦独自一人在校园里徘徊。他望着天边的最后一缕晚霞,不知为什么,他感到有点惆怅,也有几分伤感,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萦绕在他心中。
在经过琴房的时候,肖邦听到有人在弹琴,弹的就是他去年谱写的《e小调夜曲》。
肖邦停下了脚步,侧耳倾听,随后又微笑地摇了摇头。忽然,他听到有人在和着琴声唱歌,是女中音,声音既圆润,又动听。
肖邦不知不觉地站在门前,门虚掩着,透过门缝,他看见了一位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少女,亭亭玉立,正面对着他。
少女看见了他之后,她的歌声戛然而止。这个人过来,将门打开了。在她的注视之下,肖邦突然觉得自己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竟然不知所措。
坐在钢琴旁的那个人站了起来,笑着说:“噢!真巧,原来是肖邦啊!你把我们吓了一跳。”
肖邦这时才看清,为少女伴奏的是他的一位同学。
肖邦的同学看见肖邦不说话,便说:“怎么,你们还不认识?那我来介绍一下。”
他指着肖邦说:“这位就是《e小调夜曲》的作者肖邦先生。”肖邦的同学又指着少女说:“这位是我们的新同学,康斯坦茨娅·格瓦特科夫斯卡小姐。”
肖邦鞠了一躬,说:“非常荣幸。很抱歉,我打断了您的演唱,请继续吧,您唱得很好听!”
康斯坦茨娅还了一个礼,说:“谢谢,认识您我非常高兴。”
这时,肖邦的那位同学说:“肖邦,你来得正好,康斯坦茨娅特别喜欢你的这首夜曲,刚才她让我弹奏,可是我弹得太差了,还是你亲自为她伴奏吧!”
肖邦也不推辞,就坐在钢琴旁开始演奏。这支夜曲所具有的抒情、沉思、忧郁的旋律,正符合他此刻的心境,琴声就是他的心声,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
肖邦对康斯坦茨娅一见钟情,很快就变成了一种狂热的爱恋。可是,他却始终不敢继续和她接触。
康斯坦茨娅是宫廷总管的女儿,她来到华沙之后,经常出入上流社会。康斯坦茨娅很漂亮,像小鸟一样快乐。她的身边便聚集起了一大批的崇拜者,围着她献殷勤。这群年轻英勇的军官放出话来,随时准备为康斯坦茨娅而决斗。
康斯坦茨娅似乎对谁都是一视同仁。在舞会上,她接受每个人的邀请,而肖邦似乎不屑于这样做,他不肯这样露骨而又粗俗地追求,他觉得这是对神圣爱情的一种亵渎,他担心自己会被淹没在一大群的追求者当中。于是,肖邦又渐渐对她疏远了,可是他的心却在思念着她。为此,他一天比一天憔悴。
一天,肖邦的好友雷姆别林斯基发现他的情绪有些不对头,担心地问:“你怎么了,最近好像有心事啊?”
肖邦沉默了一会儿,才叹了口气,说:“我爱上了一位姑娘,可我却不知该怎么办。半年多了,我没有和她说上过两三句话,可是她的影子却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雷姆别林斯基问:“她是谁呀?”
肖邦低声说出了他心中的秘密。接着,肖邦告诉雷姆别林斯基,他最近的《协奏曲》慢板和几首圆舞曲,就是为她写的。
雷姆别林斯基“哦”了一声,说:“她有好多追求者,你不主动追求,别人就会捷足先登了!”
肖邦说:“我看她对谁都好,人又漂亮,家庭出身也好,爸爸又有权势。而我啊,只是一个穷光蛋,我担心她会拒绝我。”
雷姆别林斯基激动地说:“谁说你是穷光蛋?你是全波兰公认的天才音乐家呀!你就是我们波兰的莫扎特在世呀!”
肖邦忧虑地说:“世界上的女子,谁都爱天才,但没有一个愿意和他们结婚的。天才在他们眼里只是高贵的艺术品。”
雷姆别林斯基说:“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建议你当面向她表白,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时候。不试一试,你怎么知道她的真实想法?”
可是,肖邦还是怕被拒绝。就这样,说来说去,两个人也没有研究出什么结果来,只好把这件事先放一放。
此时,波兰王国国王的加冕仪式还没有正式开始。这段时期,肖邦根据好友密茨凯维奇的两首史诗剧作,创作了两首叙事曲。
第一首《g小调叙事曲》来源于密茨凯维奇的诗作《康拉德华伦洛德》。
诗剧叙述的是,11世纪时期,立陶宛民族被日耳曼的骑士团歼灭后,立陶宛人的后裔、年幼的华伦洛德被俘。华伦洛德在敌人的军营中长大后,为敌人效力,向自己的祖国发起进攻。
为此,立陶宛的老人乔装成唱诗的歌手,深入敌营,向华伦洛德诉说立陶宛人悲惨的遭遇,华伦洛德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随后,他决心为自己的祖国效力。最后,立陶宛人获胜了,可华伦洛德却被敌人处死了。
密茨凯维奇创作这首史诗,意在鼓舞波兰人民再次起来反抗异族侵略。
肖邦借用该剧的精神和史诗的气概,用乐曲奏出了叙事诗的意境,乐曲充满了叙事性的表现力和戏剧性。
第二首《F大调叙事曲》,取材于密茨凯维奇的长诗《斯维台茨湖》。
长诗叙述的是,立陶宛的壮男都到前方参战去了,当后方的老幼妇孺听到前方兵败,敌人不久就会打到自己的家门口时,他们便祈求上苍,宁愿让洪水淹没自己的城市,也不愿遭到异族的践踏。
紧接着,奇迹出现了,这座城市马上就变成了一片汪洋。许多年后,一位流落他乡的立陶宛后裔漫步湖泊,想寻找先人的踪迹,突然有水神从湖中浮现,向他讲述了这个故事。
肖邦根据长诗的描述,用平静优美的乐句和暴风雨般的戏剧性乐句形成鲜明的对比,构成了这首乐曲的特定的音乐形象和情绪气氛。这两首乐曲很好地表达了肖邦对俄罗斯新沙皇加冕仪式的蔑视和不满。
不久,肖邦还是被新沙皇召去,为沙皇加冕仪式演奏。虽然肖邦很不愿意去,但毕竟沙皇是得罪不起的,肖邦只好去参加了这次演奏。
还是在这个春季,一天,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郑重地对他的父母尼古拉夫妇说:“是这样的,还有几个月肖邦就要毕业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尽力地为他筹办一两场音乐会,以便为他正式踏入社会做准备。这也可以算作他向社会递交的一份答卷。我觉得,以他的天才和实力,他是能够胜任的。”
在尼古拉夫妇心里,埃尔斯纳是个经验丰富和很有远见的人,所以一听到这话,尼古拉便惊奇地问:“您的意思是让他举办公开的演出?”
埃尔斯纳诚恳地说:“是的,我认为有举办公演的必要!”
“可是……”尼古拉觉得自己有点力不从心。
埃尔斯纳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肯定地说:“放心,我会帮助你们打通一切障碍的。”
就这样,在埃尔斯纳先生的帮助和尼古拉夫妇的努力下,一周后,肖邦在华沙举行了两场音乐会。
自1924年的那场音乐会以后,肖邦有近5年的时间没有在华沙的听众面前露面了。当时,华沙的听众一看见肖邦公演的宣传单,都纷纷购票,整个华沙城顿时热闹起来。
第一场演出那天,尼古拉夫妇紧张地坐在台下。茨弗尼风趣地说:“不用担心,作为他的至亲,你们就应该相信肖邦的能力!”
这次公演的主打曲目,是肖邦最新创作的《冬天的旋风》。肖邦创作这首曲目是有寓意的: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可华沙人心中的天空却仍不见暖意。
肖邦这首作品,暗示了华沙人被压制的革命热情,好像是一篇在冬天里悲痛欲绝的独白!
演出过程中,尼古拉夫妇的紧张情绪一直没有松弛下来。一曲终了,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看来,大家听懂了乐章所包含的深意。
邻座的观众热情地伸出双手,向尼古拉夫妇表示祝贺。肖邦的母亲被这热烈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公演结束后,华沙《妇女信使报》评论说:
被称为波兰的神童、莫扎特第二的天才钢琴家肖邦已经长大了。他的手指特别细长,他演奏自己作品里特有的和弦和宽阔的琵琶音时毫不费力。
他的天赋和精湛的琴技,好像一只驾驭琴键上的五彩飞鸟在快乐地翱翔。
让我们诚挚地祝愿这位年轻的钢琴家、这位才华出众的作曲家,日后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这次演出结束后,肖邦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的创作中。
他的毕业论文和他向学校递交的毕业乐曲,至今仍陈列在华沙音乐学院的纪念馆里。后来,他的作品还被这所音乐学院编入教材。
肖邦成了华沙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卓越学生的代表!
1829年7月,肖邦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了。肖邦的音乐主授老师埃尔斯纳在他的毕业评语里说:
肖邦具有特殊的音乐天赋,是个罕见的音乐天才!
并为肖邦不久到维也纳深造写了推荐信。
一天晚上,肖邦的父亲尼古拉对肖邦说:“钱总算凑齐了,这里的钱够路上花的。还有一些记名期票,你到维也纳以后可以去取出来。可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在别人面前摆阔,花钱也不要大手大脚!因为你从来没有过节俭的意识。”
为了能让肖邦去维也纳深造,肖邦一家和亲朋好友很早就忙开了。
可是,说心里话,肖邦对这次出远门很犹豫,这其中有许多原因。
这些年来,肖邦已经习惯于在父母身边生活了,他有点儿害怕孤单。再说,华沙的政治气氛一直不太好,他特别担心爸爸妈妈、姐姐妹妹们的安危。
早在1829年春天,在华沙暗暗流传着革命将要到来的消息。
尼古拉并不相信谣传。但他知道,谣传有时就是事变的预兆,他也知道在战争或者革命时期必须沉默下来。因此他认为,革命会比疾病更容易毁了他的儿子。尽管现在只是那些长嘴饶舌的人在谈论革命,但是华沙必然会以革命来回答沙皇尼古拉日益狂虐的暴政。
只有一条出路可以摆脱这种危险的局面,就是尽快地让肖邦出国。
虽说肖邦对康斯坦茨娅只是一种单相思,他们能够相爱的希望特别渺茫,但是他觉得,他这一去,这点渺茫的希望都没有了。他似乎一天不见到她心里就难受!
那一时期,肖邦一直在寻找机会与他心爱的女孩接近,他觉得有勇气袒露自己的感情了,没什么可犹豫的了,他决定要表露自己像火一样的爱情!
几天以后,举行了一场祭礼。肖邦设法谋到了管风琴师的职位,并在祭礼上弹奏了一些即兴创作的,与会场气氛完全不符合的作品。
曲子刚一弹完,肖邦就从那些极为不满的信徒当中分开了一条路,来到了康斯坦茨娅面前作了自我介绍。然后,他便赶快溜走了,以免引来众人的愤怒。不过,他至少得到了盼望已久的约会。
到现在为止,肖邦一直不喜欢为某种具体的事件作曲。可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竟然大胆地写出一部既忧郁又热烈的《钢琴协奏曲》,倾诉了自己的烦恼。
他与康斯坦茨娅约会的次数越来越多,他挽着姑娘的手臂散步,骄傲得像一只孔雀。可是他还是小心地让自己的一位朋友去打听情况。他怕人们看见了他和一位美丽的姑娘在一起会说三道四。在华沙,还是应该遵守它严格的规矩的。
爱情之火越烧越旺,也让他的音乐激情膨胀起来,他越来越希望可以到巴黎或维也纳去走一走,可以碰到一些激动人心的比赛,至少可以和那些大名家们同进同出,在钢琴上一争高下。他开始渴望旅行,渴望桂冠,渴望光荣!
当尼古拉将钱以及车票交给肖邦时,肖邦不由得怔住了。事情来得有些突然,肖邦盯着钱,一时间有些犹豫不决。
父亲严厉地打量着他:“怎么,你又不想去了吗?你以为这钱是这么容易凑齐的吗?”
肖邦慌忙说:“不是的,爸爸,我怎么会那么想呢,我只是想,还有几个星期……”
让肖邦为难的是,他必须舍弃康斯坦茨娅。他立刻跑去找她,告诉她这个消息,可是他却受到了极为冷漠的接待。
“你的那些好听的誓言呢?”康斯坦茨娅伤心地问。
“别说这种话……我很快会回来的,要是你家里人同意的话,我们可以很快结婚的!”肖邦尽力解释着。
“唉!算了吧,不知你的话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康斯坦茨娅眉头紧锁,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我可以每天都给你写信的。求求你相信我,别把事情弄得太复杂了。我只能往前走,这样才可以把自己的事业发展起来。”肖邦几乎是恳求着康斯坦茨娅。
可是康斯坦茨娅根本不听他的解释,对他的这些一点儿都不热心。肖邦也特别了解他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以及两位老师对他的期望,他也知道,他这样老待在华沙这个小地方,事业是不会有多大的起色的。
尽管肖邦百般犹豫,过了几天,他还是顺从他父母的意思,依依不舍地登上了去维也纳的火车。
1829年7月底,肖邦与音乐学院的4位同学一起由华沙出发,去他们的音乐圣地维也纳。在中途,肖邦他们需要倒换火车,因此便找了一间小旅馆先住下。肖邦在屋子里来回溜达,发现有一架钢琴,于是便坐下来弹琴。
肖邦的琴声一下子把旅店主人和他的妻子、女儿吸引住了,随后,所有的旅客们都被吸引过来了。人们惊奇地望着这位意外出现的艺术家,都听得入了神。
旅客中还有个“烟鬼”,从未见他断过烟,可是现在,他全神贯注地倾听着美妙的琴声,竟没有发觉他的烟斗已经熄灭,并且都凉了。
夜深了,肖邦的同伴们都睡了。肖邦几次中断琴声,要去休息,可是人们都不肯让他走,希望他可以再弹一曲,于是他只好又坐下来,继续弹奏,人们听得如痴如醉。
有一位老音乐家含着泪走过来,用力地握着他的手,并说了许多祝福的话。店主人也被感染,他慷慨地招待大家。他的女儿给肖邦准备了许多水果和食物,让他在路上吃。
就这样,肖邦弹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一早,他们坐上了火车,旅店主人一家以及所有的旅客都去车站送他。
肖邦望着送他的人们,心里十分激动,这样的时刻对他来说是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