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睛
中国自古就有一个词汇:“守愚”,其实能守得这个“愚”的人都有真智慧,正是大智若愚也,这类人大都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但在茫茫尘世中,也只有他们能够守住自己的人格,守住自己清白的良心,以及真正的自由。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因为要守,就不是真愚,而是真智慧。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
孔子年轻气盛之时,曾受教于老子。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真正的君子,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因此,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的含义的人——宽容、简朴、知足的最高理想。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事实证明,这也是人们优游于各种场合的法宝,石琚的事迹就是一例。
金熙宗时期,石琚任邢台县令。其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独石琚洁身自好,他还常告诫别人不要见利忘义。
石琚曾经规劝邢台守吏说:“一个人到了见利不见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祸临头了。你敛财无度,不计利害,你自以为计,在我看来却是愚蠢至极。回头是岸,我实不忍见到你东窗事发的那一天。”邢台守吏拒不认错,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书诬陷石琚贪赃枉法。结果,邢台守吏终因贪污受到严惩,其他违法的官吏也一一被治罪。石琚因清廉无私,虽多受诬陷却平安无事。
石琚官职屡屡升迁,有人便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石琚说:“我不想升迁,凡事凭良心无私,这个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们不屑做罢了。人们过分相信智慧之说,却轻视不用智慧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吧。”
金世宗时,世宗任命石琚为参知政事,不料石琚百般推辞。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对他说:“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不思谢恩,反而推辞这是何故?”
石琚以才德不堪重任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亲朋好友力劝石琚道:“这是天下的大喜事,只有傻子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聪明过人,怎会这样愚钝呢?万一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天下人更会笑你不识好歹。”
石琚长叹说:“俗话说,身不由己,看来我是不能坚持己见了。”
石琚无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却对妻子忧虑地说:“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啊。”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道:“你不贪不占,正义无私,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道:“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岂是有罪与无罪那么简单?再说皇上的宠信也是多变的,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不智啊。”
石琚在任太子少师之时,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习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金世宗听后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认定石琚不是这样的人。后来,金世宗把别人诬陷他的话对石琚说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强烈,他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也不敢轻易进言。
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石琚表面上虚与委蛇,私下却决心辞官归隐。他开导不解的家人故旧说:“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权。”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金世宗见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世人对此事议论纷纷,金世宗却感叹说:“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大才天下再无第二个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成大事“三十六计”
石琚懂得大智若愚之道,因此懂得在官场中保全自己。这就如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任启》中所说:“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聪敏,却装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不做随波逐流之事。
就如石琚这样,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会大肆张扬,徒有其表。李贽曾说:“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这才是大智若愚。
守得“大愚”,急流勇退,方为明智之举。
§§第2种 外圆内方者:用脊梁撑起一片圆融天地
人生的处世之道就如一枚铜钱,需要外圆内方。方,是做人的正气,做人的根本;圆,是处世之道,是必备的技巧。《曾国藩家书》中写道:“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确实,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只有拥有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方圆兼济的性格,才会有无往不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