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
激励别人,不单单就是花言巧语、甜言蜜语,重要的是根据对方的文化修养、个性性格、心理需求、所处背景、角色关系、语言习惯乃至职业特点、性别年龄、个人经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表扬或称赞对方。
1889年,清廷委任张之洞为湖广总督。上任伊始,适逢新春佳节,抚军谭继洵为了讨好张之洞,设宴招待张之洞,不料席间谭继洵与张之洞因长江的宽度争论不休。谭继洵说五里三,张之洞认为是七里三,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眼见气氛紧张,席间谁也不敢出来相劝。这时列末座的江夏知事陈树屏说:水涨七里三,水落五里三,制台、中丞说得都对。这句话给俩人解了围,都抚掌大笑,并赏了陈树屏二十锭大银。
陈树屏巧妙且得体的言词,既解了围又使双方都有面子。这种说话艺术就充分考虑了听者的心理和当时的境况。
激励的话要因人而异
话要因人而异,必须考虑几点因素:
听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对说话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要表述对社会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听者为知识分子,可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但这话就不能再照搬讲给文化水平不高的听众,而可以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语,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会有效果,激励人同样如此。
听者的个性性格。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多激励他,他会很自然接受;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较严肃,你过多地激励他,会使其认为你很轻浮、浅薄。因此,在赞扬对方时要注意这一点。
听者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交谈双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对方的需求讲激励的话。一个不喜欢淑女型、个性鲜明、男孩子气十足的女子,你夸她如果长发披肩、长裙摇曳,定会婀娜多姿,美丽迷人,她也许不会感激你,还有可能骂你多管闲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发看起来又精神又有活力,她一定会开心。
19世纪的维也纳,上层妇女喜欢戴一种筒高檐宽的帽子。她们进剧院看戏,仍然戴着帽子,挡住了后排人的视线,对剧院要求女客脱帽的规定她们不予理睬。剧院经理一日灵机一动,在台上说:女士们请注意,本剧院要求观众一般都要脱帽看戏,但是,年老一些的女士--请听清楚--年老一些的女士,可以不必脱帽。此话一出,全场的女性全部自觉把帽子脱了下来:谁愿意承认自己年纪老呀?
这位聪明的经理正是利用了妇女们爱美爱年轻的心理特点和感情需求,使原先头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听者的性别特征。与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体胖的女子,你说她又矮又胖,一定会令她反感;但你夸她一点不胖,只是丰满,她会得到几分心理安慰,不会因为自己胖而自卑。而对同样体型的男子,你说他矮胖子,他也许只是置之一笑。
听者的年龄特征。你若想打听对方的年龄,不同年龄要采取不同问法。对小孩子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年人则要说:今年高寿?对年龄相近的异性不可直接问,要试探着说:你好像没我大?对年纪稍大的女性,年龄更是个雷区,问得不好讨人厌。一个40岁的中年女子,你开口道快50了吧,对方一定气愤不已,你小心地问30出头了吧,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听者的心境特征。俗话说:入门休问枯荣事,观看容颜便得知。在激励别人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一个为事业废寝忘食的年轻人,便可以称他以事业为重,有上进心;一个为了债务焦头烂额,心绪不宁的企业家,你夸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对方也许会认为你是在讲风凉话,这种话便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除了以上因素,还要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宁说:对马车夫讲话应该不同于水手,对水手应该不同于对排字工讲话。陈毅某次出访东南亚,一宗教界人士送他一尊菩萨,他见机谢道:有了菩萨保佑,我更不怕帝国主义了。这里陈毅借用宗教术语,显示了对宗教的尊重,对宗教界人士的谢意,有深意而不乏风趣幽默。
朱元璋故事的启示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扮演了多重角色,角色关系不同,说话方式就不同,激励的方式也就不同。对朋友可以真心诚意地夸他,对领导要含蓄适度地赞美,否则会认为是拍马屁,对爱人要甜言蜜语地称赞,对长辈要恭恭敬敬地讨好,对小孩可以和蔼可亲地夸奖他。
有一个故事: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以前从小玩的苦朋友就来向他求救。
一个见了朱元璋后说:吾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庐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将军。
朱元璋听后,心里十分高兴,就封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另一位苦朋友听说此事以后,也想到朱元璋那里讨个一官半职。他见了朱元璋,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起来:吾皇万岁?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放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丛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煮熟,大家便抢了起来,结果罐子打破,撒了一地的豆子,汤泼在泥里。你只顾满地捡豆子吃,不小心将红草叶子塞到嘴里。叶子哽在喉咙里,苦得厉害。幸亏我出了个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到肚里去……
朱元璋在大殿上听了这些不体面的话,不等他说完就喊道:推出去斩了?
两个穷朋友,叙述了同一件事,一个做了大官,一个丢了性命。归根结底是前者注意了角色关系,而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前他们是一起玩耍的伙伴,但如今一个是皇帝,一个是贫民,怎么能同日而语呢?
注意角色关系的影响
词语交际中的角色关系,按关系来源可以划分为六类:
姻缘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关系、妯娌关系、连襟关系、儿媳关系、女婿关系等。
血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血亲联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母女关系、父子关系、姐妹关系、兄弟关系、兄妹关系、姐弟关系等。
情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感情的缘故而联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恋爱关系、朋友关系等。
业缘角色之间的关系。以职业的缘故而联结在一起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同事关系、同行关系。
地缘角色之间的关系。即以地域为联结纽带。如同乡关系、邻里关系。
学缘角色之间的关系。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师兄弟关系等。
在交流中我们应当注意人与人之间的这些关系,判断自己与交谈对象是否存在以上关系,又要注意判断面对的几个交谈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还要判断和交谈对象交谈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关系。只有准确、清楚地判断这些关系,才能使交谈进行通畅。
《红楼梦》里人物繁多,关系复杂,因此许多人的话语都能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而掌握分寸、区分对待。如第56回写到总管贾府内务的王熙凤因病休养,王夫人只好让探春、李纨料理家事,由薛宝钗协助。探春提出了加强管理节约开支的主张,大家都赞同。这时平儿该怎么说呢?作为王熙凤的心腹,不能不维护主子的威望,也不能不赞扬探春的能干;既要附和说好,又要考虑实行新规定的困难和矛盾。若不多一层考虑,怎能说明自家主子为何没想到这个好主意呢?平儿如说是:这件事烦得姑娘说出来,我们奶奶虽有此心,未必好出口。此刻姑娘们在园里住着,不能多弄些玩意儿陪衬,反叫人去监管修理,图省钱。这话断不好出口。平儿确实有心计,有口才,怪不得宝钗称赞她:远愁近虑,不卑不亢。
切忌哪壶不开提哪壶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激励同样要抓住关键事件来进行表扬和称赞,这就需要洞察对方心理,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切不可哪壶不开提哪壶。
有一次,相声演员侯耀文对他父亲侯宝林说:爸爸,我最近听到一些反映,说商店里某些服务员的态度差,常给顾客吃冷面。我想写段相声讽刺一下。
侯老听了,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想讽刺服务员,可你了解他们吗?工资不高,上班一站就是八九个钟点儿,多辛苦?再说,哪家不兴有个不顺心的事?谁能老有笑模样?又没吃要素?顾客里头也有捣蛋的,遇上那号人,你乐得起来?我不是说服务员有缺点就不能讽刺,得先去搞点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体谅人家的难处,那才能写出感情,批评得入理。
侯老的一席话,充分体现了对他人的理解。只有理解他人的心理,了解他人的喜怒哀愁,才能把握好说话的内容与分寸,才能知道如何抓住对方的心理激励对方。
那么人的心理需求究竟是什么呢?较全面、有影响的研究要属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和欲望是多种多样的,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归纳起来有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吃、喝、睡、性及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工作、身体、老年生活的安全保障,要求生命财产不受损害;3.群属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指希望亲友、同事关系融洽,希望自己归属到某个群体或集团,成为其中一员,有所依靠,得到照顾;4.尊重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个人品格、能力和成就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得到社会的承认;5.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实现自我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尊重需要的满足程度及形成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的程度。因此,对他人的尊重和赞扬也许是微小的,但取得的效果却是巨大的。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平庸自卑,最不招人喜欢的姑娘,特意安排她的同学对她改变看法,对她表示喜爱和赞扬。于是,从这天起这个姑娘周围充满了赞扬和热心的帮助。有人夸她,有人说她心灵手巧,有人送她礼物,有人每天与她一起回家……奇迹发生了,一年以后,这个原本默默无闻,自卑感很强的姑娘变得活泼开朗,有说有笑,充满自信,她的学习成绩和仪表风度和以前比也大有改善,像是换了个人。
激励确实有这样的魅力,只要你懂得一个人最需要什么。
细微处入手,润物细无声
了解他人的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致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细小的刺激来影响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使激励既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有极强的针对性。
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20年外交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拍桌子叫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为此基辛格一行非常紧张。
但事实出乎他们的意料。周恩来总理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他们。周恩来总理微笑着握着辛基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随行人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是在香港学的吧?又对斯迈泽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最后他握住洛德的手,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总理简短的欢迎词里蕴含了高超的赞美技巧。他认识到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情,在严肃的外交场合,他有意淡化了政治角色,而是抓住细微之处,拉家常似的,对其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了一番巧妙的赞美。既亲切又得体,缓解了对方的紧张情绪,使对方对中国领导人顿生敬意,认识到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真是一箭双雕。
周恩来总理能做到这一点,是事前大量细心准备的结果。他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人所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他们来华心理做了大致分析。这样才会有外交场合出色的表现,亲切的言辞。
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但也有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细心的人就非常善于捕捉对方此时此地的心境,予以适当的激励。
元旦晚会上,大家都兴高采烈,有说有笑,台上节目精彩纷呈。在角落里,只有小王一个人闷不作声,心事重重。这时主持人发现了他的变化。他想:小王平时表现挺积极,做事挺热情,今天怎么了?他又想到小王是新来的学生,可能想以前的同学、朋友了。他就对大家说:小王是这学期刚转咱们班的。平时各方面表现很积极,与同学关系也很融洽,我们现在就像是一家人了,共欢乐,共进步。现在,让小王为我们唱支歌,好吗?小王听了这番话,被深深感动,感到了新班集体的温暖和凝聚力,很快与大家融在了一起。
主持人是很细心的人,善于观察他人心理的细微变化,并用赞美、鼓励的话解开其心中的不快。如果是个马大哈,只顾自己开心,那么气氛一定不会很融洽。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研究发现,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态度和感情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而且,人对自己的语言可以做到随意控制,可以完全为了暂时适应某种特定情境的要求而口是心非,但人们对于自己的目光却难以随意控制。观察力敏锐的人,可以很好地从一个人的目光中看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睛看出究竟是真的镇定自若,还是强装镇定而内心却很慌乱。
我们常常说有些女孩子的眼睛水汪汪的像会说话似的,这就是因为她们的眼睛富于表情、有神、善于传递内心丰富的感情。实际上,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都会反映到眼睛中去。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会反映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人的情绪从中性变得兴奋、愉快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一个男子看到迷人的女郎,或一个女性看到潇洒的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应。此外,人的惊喜、情绪愉快程度因某种刺激突然增加,也同样会产生瞳孔放大反应。有人研究过人们打扑克时的瞳孔反应,发现如果抓到了自己期望的好牌,情绪兴奋性会陡然上升,并出现瞳孔放大。
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还揭示,对于令人厌恶的刺激物,人们的瞳孔反应不是扩大,而是明显缩小。当人们的情绪从愉快转向不愉快或突然出现令人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瞳孔会不自觉地缩小,并伴随程度不同的眯眼和皱眉。可见,人的眼睛是其内心情感状态的良好指示器。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是:眼睛会说话。心理学家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如果一个人斜靠在墙上,在没有目光接触时,这个姿势可能意味着休息。而如果与某一个特定的人保持某种目光接触,这个姿势的意义则可能变成了轻视对方。因此,在要激励他人之前,首先要从眼睛的表情中抓住对方感兴趣的所在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如何等各方面的信息。
首先,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他的注意,也可以观察出他对你是否注意,只有在他注意你的情况下才能展开你对他内心的洞察。语言沟通是具有明确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分化的过程。当你与你的激励对象交谈时,如果对方在整个过程中都与你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就说明他在倾听你的谈话或是专注于与你谈话。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展开下一步骤:察言观色。在与对方的交谈中,通过观察对方眼神中的愉快、高兴、激动、幸福或是厌恶、挫折、悲伤、敌对等情绪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关于对方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同时还可以从其眼神中看出对你的态度,热情、欢迎或是冷漠、排斥,从而决定是否要进行激励以及激励的时机等。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在激励他人之前,没有与其进行交谈,目光接触同样很重要。与人见面,一双真诚而热情的眼睛会立刻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眼睛会说人们内心深处的话,它可以表明你对他人的好感。同时,从目光接触中你可以大概观察出对方的人品、性格等重要特征。孟子曾说过,看人胸中正与不正,看他的眸子即可,正直的人眼光光明坦荡,不正之人则眼光怯懦灰暗。如果你看一个人第一眼时,就已发现其眼邪心不正,相信如果不是带着特殊目的,是不会有兴趣去激励这种人的。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情况是熟人之间的激励,这同样需要多从其心灵的窗口中洞察其内心。因为熟,大家都互相了解,若平时多观察,更能从对方的眼睛中获取较多信息,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了解其为人,这样激励起他来,一定是一箭穿心收效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