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人抓住辫子
有个人要请七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才到了六位,主人自言自语道:该来的不来?其中两位客人心想:我们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离开了。为什么客人溜走呢?这是因为主人的话给他们抓住了辫子,产生了误解。
在与人交往中切不可虚伪,有的人为了一时的面子或是存心欺骗别人,总心存侥幸,幻想用伪言来瞒过别人,而结果是被别人抓住小辫,反而给自己带来不利。
《笑林》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某人想拜见县令,问县令周围的人道:县令最喜欢什么?
别人告诉他: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后来,这个人见了县令。县令问他:你读了什么书?他回答说:只是读了《公羊传》。
县令就试着问他一下,说:是谁杀了陈他?这个人过了好久才回答说:我平生实在没有杀过陈他。
县令一听,知道他什么也不懂,就故意开他的玩笑,说:你没有杀陈他,请问那是谁杀的呢?一下子把这个人吓坏了,光着脚跑了出去。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狼狈,他大声地说:我去见县令,一见面就问我杀人的事,以后我再也不敢来了,等大赦以后再出来吧?
说假话的手段不论多高明,假话不论多么堂皇,总有被人戳穿的时候,而当此时,小辫被他人握住,你还如何做人呢?所以,说话还应三思而行,切忌骗人反害己。
但话又说回来,人心险恶,说话做事总应留三分,切不可将大实话逢人便统统倒出。时时刻刻都要小心提防?基本的交谈原则是该说的则直说,不该说的则完全不说,也不以假话骗人,总之,以不被别人抓住漏洞,挑出毛病为原则。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自古已然。如果你激励别人时要赞美他人就要赞到其心坎上,就必须懂得射箭要看靶子,讲话要看听众,因对方的性格、年龄、身份、习惯、知识面、心理状态等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话语。
有一位财主家业兴旺,喜得贵子,满心欢喜,亲戚朋友也都竭尽恭维之能事。有人说这孩子长大能当大官,有人说他将来定能发大财……但其中一位却走到财主面前说:您的孩子一定不会死,会长生不老。听他一番话,财主觉得满头晦气,虽是赞美之话,但一个死字已将其他话语的作用全部抹煞,本来孩子刚出生是件大喜事,经他这一说,怎会不让人心生厌恶呢?
有位妇女想买一瓶美容霜,但又嫌贵,推销员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这一瓶42元,的确挺贵的。不过,它能用大半年呢。照这样算的话,您每月只需花7元钱,每天只花两毛多钱,既可以美容又可以滋养,看您是个比较会保养的人,买这个准没错,又便宜又上档次,最重要的是质量好?女士听了直点头,一边掏钱一边直夸道:你真会说话。
这个推销员的成功之处在于,她看出了这个顾客是个讲究节俭但又爱面子的人,于是将价钱采用时间分解法计算一下,再夸赞一番这位女士的档次,于是在又经济又有面子的双重诱惑下,自然是乐意买下了。
切忌太过夸张
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采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励他人或与他人交谈时,适当地夸张一点,有时更能生动而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别人也乐意接受。比如一位热恋中的男子,女朋友问他是否想念她时,他如果说:我简直是无时无刻不想着你啊?虽然女孩子知道这句话未免夸张,但仍会很高兴的。又比如一个男子娶了个漂亮的妻子,感到心满意足,一次他有些夸张地赞美妻子说:亲爱的,自从娶了你,我怎么连看电视的兴趣也没了呢?总觉得剧中的人都不如你可人。电视中美女如云,不可能个个都比不上他的妻子,但这位男士夸张性的赞美却博得了妻子的欢心。
但夸张毕竟带有不真实性,如果夸张太过了,不但达不到激励别人的效果,反而会让人感觉言过其实,心中生厌。
去掉无意义的废话
有人喜欢在谈话中,用许多不相干、不必要的套话。例如什么地方都加上自然啦或当然啦这类的词句;有人喜欢加上太多的坦白地说、你听清楚了吗;有人喜欢老说你说是不是、你觉得怎么样;也有人习惯性地在每一句话的语尾加上一句我给你讲讲等等。
有人喜欢用那个来代表一切的形容词:今天那个了?他这个人很那个,是不是?我觉得这个事未免有点那个。
有人特别爱用某一个词来表达许多意思。不管这个词本身有没有那么多含义。
诸如此类的毛病,在与人交谈中都是非常有害的,给人造成一种说话?嗦,没有条理或是故弄玄虚的感觉。平时应该多记一些词语,生动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是说话时多动动脑筋,想办法如何表达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使自己能说一句,抵十句。
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肯定与激励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相互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的。只有首先自己真正认识,懂得某物或某事,才能理解其价值和意义。如果不懂装懂或将不懂的东西拿去激励别人,难免要在激励别人时说外行话,反而被人笑话。
有一个年轻人本来不懂诗,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有幸遇到了一位诗人,年轻人趁机恭维道:您的诗写得再好不过了,我读了好几遍也没懂。年轻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位诗人的诗写得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年轻人就说了外行话,用读不懂来形容,简直是在亵渎诗人的作品。
激励别人时说外行话,既不能达到激励别人的目的,又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很容易被人家嘲笑。对一个人进行赞美,是对其优点、水平、成绩等的赏识和称赞,因而需要具备一定的水平。
实际上,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样样都懂,样样都通,但为什么有人却老是说外行话,而有的人却说得让人乐得合不拢嘴呢?这里有几个关键需要把握。
第一,激励时称赞适可而止,不必画蛇添足。
有的称赞本来已经很让对方满意,但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欣赏水平,打肿脸充胖子,硬充内行,继续夸夸其谈,不懂得见好就收。
第二,可用类比的方法。
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称赞别人,因为对该事物已深刻理解,能够做到形象的类比,往往能够收到非常好的激励效果。
有一位农妇本来对绘画一点都不懂,但她却很会夸奖别人的画。一次,她见到一位画家画的小鸡啄食的画,不由惊叹道:哎哟?瞧您画出来的这些小鸡,比俺家养的那些鸡还调皮?一句话把画家给夸得乐歪了嘴。
第三,做好充分准备。
知识是激励别人的源泉,在知道要有目的地激励某人之前,可以先对其作一番了解,再对要表扬的方面进行一番学习研究,做到在谈话之前就成竹于胸,等要表扬他人时,不就可以拈来就用,滔滔不绝一番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