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开始认识到“组织是企业的另一种被疏忽了的资源”,进而企业管理研究的热点已开始移向组织问题。比如:向传统组织挑战的“公司再造工程”和通过“组织修炼”来提高组织素质和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等已经成为管理理论界与实际管理者十分热衷的话题;我国国内学者也已把组织活性化和机构网络化列为国际企业的最新趋势,如1997年第10期《经济学动态》中“未来世界管理变革的十趋势”一文,其中主要是对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技术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和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市场、供应和组织的创新。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被看做是一种把自然资源转变为产出资源,或者把一种产出性资源转变为另一种产出性资源的手段。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转化是由技术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把技术看成由4个基本要素组成,它们是:(1)技术的实体形式,称为设备要素或设备件(TECHNOWARE,简称T);(2)技术的人为形式,称为人才要素或人力件(HUMAN-WARE,简称H);(3)技术的信息形式,称为信息要素或信息件(INFORWARE,简称I);(4)技术的组织形式,它包括资源转化过程中所必需的组织与管理,称为组织要素或组织件(ORGANWARE,简称O)。技术的4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一定的产出是他们的联合贡献。组织要素将资源转化活动中的技术、人力和信息要素协调在一起,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使转化活动得到预期的成功。组织要素必须不断改善以适应其他3个要素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那么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组织要素贡献的相对重要程度如何呢?由于THIO技术评价法(联合国社会委员会推荐,张士英等,1993)中的“技术含量系数(TCC)”等于TβTHβTIβIOβO,故可得到:DTCC/TCC=βT·DT/T+β·DH/H+βH·DH/H+βI·DI/I+βO·DO/O。由此表明,技术含量系数的增长率是4项技术要素增长比率的加权和。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企业βT、βH、βI、βO的评估,已得到技术4要素的贡献在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般性结论。由该图看出:组织的重要程度线始终上凹,即越发展越重要,且此变化规律(边际增量递增,即重要程度递增)在4要素中是唯一的;在较发达时期,组织的重要程度超过技术要素的重要程度;在发达时期,组织的重要程度超过人力要素的重要程度,且与信息要素的重要程度接近;其他要素在较发达和发达时期,重要程度都开始递减。
相对于企业的发展,任何一种长期不变的组织形态都不可能始终有良好的内外适应性,而且组织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随企业发展而递增。因而组织需要适时改革或创新。否则,组织改革或创新的滞后,将会决定性地限制企业的发展。广义的技术创新,是任何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组织是技术4要素(THIO)之一,且是唯一随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要素。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中后期,技术创新活动应以组织的改革和创新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