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因而马克思主义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源头,但是不可否认,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的******思想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新华字典》的定义里,理论是指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它主要是指:“在某一活动领域中联系实际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理想的或假设的一系列事实、原理或环境;从对事实的推测、演绎、抽象或综合而得出的(对某一个或某几个现象的性质、作用、原因或起源的)评价、看法、提法或程式;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要称得上是一种理论,它必须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解释,它还应该包含一定的错综性(它涉及一种系统的错综关系,而且要证实或推翻它都不是件容易事)。”因此,“理论体系就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理论、观点、思想、概念等构成的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又一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理论、三个代表爷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形成于19世纪,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认识的理论体现,它凝聚了其创始人对19世纪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类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作为在西方文明土壤里滋生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理论,却在东方的俄国和中国成为社会现实,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实现民族化、本土化成为俄国和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但在根本上决定马克思主义必须民族化、本土化的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和历史使命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它由实践产生、受实践制约并在实践中发展。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属性,是其生命力之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对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和提升过中形成和出现的。
实践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的特征,它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对实践的包罗万象的罗列,而是对实践的最本质、最核心、带有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的提炼和升华。因此,当马克思主义理论再次回到实践,并对实践进行指导时,必须要面对复杂多样的实践现状,并适应这种现状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本土化。
就中国而言,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的时候,正是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反抗民族压迫的关键时候。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觉醒的中国人进行了长期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等伟大的革命斗争,但由于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些革命活动相继失败了。实践的失败同时也就宣告了指导革命实践的农民起义理论、改良主义理论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失败。这表明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中国,并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特点和现实需要的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华民族处于前行的十字路口,中华民族该向何处去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实际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给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提供了最好也是最后的选择。因为中俄之间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如国土广袤、生产相对落后和农业、农民在国民经济与国家中占有重要地位等。十月革命的胜利,一方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落后国家具有同样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证明了社会主义能够率先在一国取得胜利;同时,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学说变成了实践。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先进的中国人,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放眼马克思主义,并最终选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开辟出救亡图存的新道路。由于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而马克思主义则是世界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被实践证明了的思想武器,这使中国人民能够很快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当时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都热衷于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把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压在了社会主义身上。正是这种历史的机缘巧合,使马克思主义来到了中国,为中国人民所掌握,成为中国人民打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
(二)******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思想是以******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
1.******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在领导全党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提出过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思想。这些思想有的最终成为******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成果。这些思想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道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及其建设长期性的思想等。这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和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的思想借鉴。
2.******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和借鉴
******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挫折,走了许多的弯路。******思想的最终出现,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与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路线不懈斗争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党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和研究,较好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特别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并将其作为根本的准则,贯彻到整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而准确地掌握了中国国情,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
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工作作风,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和借鉴。
这种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组成部分的******理论,其提出和发展的背景就是冲破“两个凡是”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为此做的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此后,又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关于真理和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两件前后关联的工作,终于扭转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抛掉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认识,将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这些工作为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并顺利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打好了最为充分的思想基础。众所周知,这次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重要会议。会议的成功闭幕预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到来。******理论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可以说,新民主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方法论的指导。
3.******思想摧毁封建落后的小农文化,形成了科学、先进、大众的无产阶级新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为群众所掌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影响和掌握群众,被群众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旧的小农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落后的文化不断被抛弃,新的科学民主的文化不断深入人心,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文化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这种文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文化内涵在实践中形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文化,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创新文化,谦虚认真的学习文化,知错能改、有错必纠的认知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群众文化等。
这种文化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精神动力。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4.******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心理基础
******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历史经验使人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实践性特征非常显著的理论,必然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人们的这种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败得失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地和变化着的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否则,不仅不能产生推动作用,反而可能形成障碍,导致实践活动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失败。这让人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必将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宿命,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然性的认识心理。
5.******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存在合法性的基础
******思想的形成及其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表明,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与中国的实际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对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其实质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就必须带有中国因素,或具备中国特色。这两条要求,在本质上就是要求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依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推进,而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条条框框。因此,在中国特殊的国情环境下搞建设,必然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指导中国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这就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由于这种必然性是由社会发展和建设规律所决定的,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方向,从而也就获得了自身存在的历史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