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川战役战略上的错误
陕北共军约6万人,而我军西北战场主力在陕西以东作战,仅以三个师驻陕北,又受防守延安及其他地点之限制,可机动使用部队甚少,因此,兵力不足,战略上处于被动,此为宜川作战失败之主要原因。
二、事前未能彻底研究共军情况,临时状况不明,对共军企图、兵力无正确判断
共军去绥德、米脂一带整训后,于1947年12月22日经甘谷驿南下,随即行踪不明,未加积极搜索,这表明事前未能研究共军情况,并未作出正确判断和行动部署,情况不明,陷于被动,未牵制敌人,酿成失败的因素。
三、指挥上的错误
1.山地作战,按原则应多分纵队行军。陕北地形崎岖,敌人利用山地迂回将隘路封锁,我援军自洛川出发,于29日,经双柳树进入隘路,以两个师成一字梯队,沿瓦子街以东隘路前进,先头抵丁家湾时,遭到敌军袭击,致全军瓦解。
2.未作正面搜索。山地复杂,敌易埋伏,我增援部队行军应作正面严密搜索,方无虑;事实上我援军在双柳树附近四面被包围前,并未能发现敌军行动,使包围形成,我援军陷入绝境不可自拔。
3.行动过于迟缓。洛川至宜川原为一日之行程,从1948年2月26日开始行动,至3月2日尚滞于宜川西南地区,致使共军王震部亦能参加宜川附近作战。这实为我军失败之原因。
4.士气衰落。此次援军29军之师及90师之兵力共约3万人,装备优良,素质精锐。被敌围攻后,正式作战,未及三日,除一部分逃外,其余集体被俘,是其士气衰落,不能作果敢之决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