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费来源
县人民武装部的经费由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民兵事业费、兵役费四个部分组成。干部、战士、在编职工工资、津贴和办公费,由上级后勤部门按月拨给(1987年至1996年4月,由县财政局拨给);民兵事业费,由上级司令部根据民兵组织和军事训练任务,每年一次或分批拔给;兵役费由县财政根据当年兵员征集数量和实际需要拨给。县人民武装部、武警县中队、武警县消防大队的营房、办公用具费用,均由县财政解决。多来年,本着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合理开支的原则,做到了收支平衡,较好发保障了部队、民兵执勤、训练任务的完成。
二、津贴与工资
1951年,县人民武装部改由部队供给后,根据中央军委《关于干部评级工作指示》,对排以上干部进行等级评定。县人民武装部由排到团共分四等九级。四等是排、连、营、团;九级是副排、正排、副连、正连、副营、正营、准团、副团、正团。
自1955年1月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排以上军官实行薪金制。工资标准为级别薪金加军龄补助、多子女补助。军龄补助的标准:5~10周年补助级薪的10%,10~15周年补助级薪的15%,15~20周年补助级薪的20%,20~25周年补助级薪的25%,25周年以上补助级薪的30%。为缩小上下级之间的薪金差别,自1956年7月起,对副排至正团级军官的薪金进行了调整,其中副连至正团级军官的薪金各增加5元,正排增加6元,副排增加9元。1960年10月,又对正营级以上党员干部实行减薪,正营减1.5元,准团、副团、正团各减2元。
1965年,为使部队干部的薪金标准与国家机关行政干部的工资标准大体取得一致,根据中央军委关于修改军队工资标准的通知,宜川各军事组织干部的职级套改国家的行政级别,按所规定的级别发放工资,并取消了军龄补助金。调整后军队干部的工资平均下降了15.93%。
1980年,全军工资改革委员会鉴于部队工资制度存在着干部提职不提级、职级悬殊较大、干部工资水平偏低、平均工资不断下降的问题,遂经中央军委批准,自1980年第二季度起,实行职务工资占30%与现行级别工资占70%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全县各军事组织的干部工资随之进行了调整。1985年工资改革,适当加大了职务工资比重,实行军龄津贴,使军队干部工资改变为职务工资占58%、级别工资占36%、军龄工资占6%。这次工资改革虽较前合理,但从军队改变实际平均工资水平看,改革后团以上干部工资仍低于1955~1965年间的工资水平。
1986年4月后,县人民武装部干部按地方党政干部套改工资加人民武装工作津贴,干部工资平均减10%。1988年10月,解放军恢复军衔制度,对军官薪金制度作了新的规定,现役军官薪金由职务薪金、军衔薪金和军龄薪金三部分构成,以职务薪金为主,取消了原行政级别工资。199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后,留任的原人民武装干部,从解放军恢复军衔之日起,按干部的相应职务确定军衔,评定工资,再按军队历次调职增资标准加以调整。这样,没有因为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而影响干部的工资水平。此后各年,随着部队工资的改革和提高,军官工资也相应地得到提升。
志愿兵(专业军士)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除由国家免费供给伙食费和被装外,另按级别发给工资。1978年10月,志愿兵每月工资标准为:一级37元,二级45元,三级56元,四级66元,五级76元,六级89元,七级101元,八级113元。凡服役满六年的战士,按照志愿兵的条件需要继续服役改为志愿兵时,一般定为一级。以后级别调整,在全军干部级别调整时统一进行。个别有特殊贡献的,可高定一级和提前晋级或越级晋级。
战士的津贴费,1952~1954年,班长每月7元,士兵每月5元。1955年以后,正副班长每月11~14元,士兵6元。1966~1973年,战士津贴费在服役期间的第一年每月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第四年10元,第五年15元,第六年20元。七年以上评定等级,分为1~6级津贴费,每月分别为25元、30元、35元、42元、48元、54元。从1977年7月起,战士服役1~6年的津贴费仍按以上标准。从第七年起到第十一年分别增加26元、32元、38元、44元、50元。1979年,战士津贴费各增加1元。此后,每年随着部队工资改革,战士津贴费相应有所增加。1986年以后,宜川县人民武装部再未有战士编制。
三、军需给养
(一)被装
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境部队的被装,按暖温带标准配发,每年分夏、冬两次统一发放。夏装在10月初,分别发到干部、战士手中。供应数量和质量,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逐步改善和提高的。1954年以前,县人民武装部干部、战士穿着50式军服。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从1955年10月起开始配发55式军衔服装。1960年规定人民武装部尉官棉衣三年两套。1965年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服,配发65式军服,全体官兵一律改戴解放帽,缀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1973年5月,全军统一换着71式军服,质量和穿着性能均有较大提高。1985年5月,换装成85式军装,其用料、服饰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198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后,人民武装干部仍按解放军陆军制服配发,佩戴人武工作专业符号。199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后,现役干部对号配发87式军装和军衔。从2000年5月1日开始,陆续将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配发给部队。
为保持人民军队艰苦奋斗的传统,节省国家经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境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根据上级要求,建立健全领新交旧制度。1960年起,凡发给军官的棉大衣、单帽、大檐帽、绒帽及各种工作服、公用服装均进行收缴。每年收旧率达到98%。1985年全军换装后,取消了领新交旧制度。
新兵被装发放,根据新兵所去地区,按热区、亚热区、温区、寒区、高寒区等不同气候区,发放不同品种和数量的被装。1990年以后新兵被装供应规定,冬季入伍新兵,县人民武装部发给作训帽一顶、冬作训服一套、绒衣一套、衬衣一套、长衬裤一条、棉被褥单(海勤发宽被褥单)一床、背包带一副、挂包一个、搪瓷缸一个、裤腰带一条、袜子一双、解放鞋一双、毛巾一条。按所到地区标准发给棉衣一套、棉鞋一双、冬帽一顶。到热区、亚热区的发给蚊帐一顶。新兵确定后,县人民武装部适时组织被装发放,并通知有关接兵人员到场协助。发放时,坚持按新兵的高矮列队后根据型号大小依次发放,并组织当场清点,当场试穿,当场调换,保证按上级规定的品种、数量,及时、准确地将被装发放到新兵手中,做到不错发、不漏发。
(二)给养
1953年9月以前,县人民武装部由上级发粮食代金。9月以后,改由县政府粮食部门按规定标准配购。副食品和燃料供应,根据各个时期当地情况,分别采用实物供应、评价折款、实物供应与评价折款相结合的三种办法供应。1970年取消评价制度,改为固定金额伙食标准。
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境部队的用粮,在开始实行粮食定量制度后,每人每月标准为45市斤。1956年以后,县人民武装部机关干部每人每月口粮35市斤。1957年取消了军用油票,军事系统需油均直接向当地县级以上粮食部门编造计划,请领食油。食油定为连排级军官每人每月1.8斤,营团级2.4斤。1964年,机关干部口粮按日计算,每人每天1.25市斤。县人民武装部响应上级关于节约用粮的号召,从1965年6月起,每人每天节约粮食1两,实际供应1.15市斤。198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所需粮油按地方粮油标准由地方直接供应。1996年4月1日起,军官的粮油按《军粮供应与管理办法》供应,由地方粮食部门按军粮标准供应。
(三)伙食管理
国家实行粮食定量制度后,县人民武装部便将粮票发给干部、职工,由个人购买餐票,凭餐票到食堂就餐,粮食节约归己。
为了办好食堂,改善机关生活,根据上级安排,县人民武装部积极开展争创先进食堂的活动。1958年开展伙食管理“五好”(即饭菜花样调剂好、烹调味道好、营养好、卫生好、节约好)、“两化”(经济民主化、道理群众化)和“三满意”(就餐人员满意、领导满意、炊管人员满意)活动,改进了食堂和伙食管理。1961年,根据上级指示,开展“五好食堂”(政治思想好、改善伙食好、生产节约好、经济民主好、清洁卫生好)活动,伙食管理人员和炊事人员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责任心进一步增强。1963~1965年,宜川县人民武装部连续三年被延安军分区表彰为“五好食堂”。1966年到70年代,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一定要注意战士们的生活,让战士们吃好、睡好,讲卫生,不生病”的指示,主管领导把改善伙食作为生活管理的重点,组织人民武装部机关伙食管理人员和县中队(时归县人民武装部领导)司务长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管理能力。1975年,配合军分区清查组对历年来的账、钱、粮管理情况进行清理整顿,达到该收的已全收,开支合理,原始单据完整,餐券进出往来有登记,钱、粮、账相符,生活管理制度落实的要求。1978年,按照上级关于加强伙食单位“五有”(有一个好猪圈、有一个好菜园、有一个好菜窖、有一个小作坊、厨房设施有碗柜和蚊蝇罩)的建设要求,在军分区的支持下,一年之内生活设施基本配套。1979~1983年,宜川县人民武装部食堂连续四年被延安军分区评为“先进食堂”,1983年还被省军区通报表彰。
四、营房建设
县人民武装部和驻境部队的营房,是随着部队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得到改善的。1951年县人民武装部组建后,驻地大院由于年久失修,工作生活条件较差,干部和职工“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1996年4月,县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后,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着眼长远,整体规划,着力改善办公生活环境。1997年,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干部到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先后筹措资金40余万元,修建了一幢二层面积达1584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和二层干部职工宿舍楼。随后给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办公桌椅、沙发、资料柜等办公用品。同时还配套建设了民兵训练食堂、车库,建立并完善了荣誉室、作战室、民兵训练教室、民兵应急连连部、值班室等基础配套设施,机关营院多次被市、县爱委会评为“花园式单位”。
五、医疗卫生
县人民武装部和武警县中队现役人员医疗由部队系统内部保障。1986年以前,县人民武装部现役人员医疗救治由驻延安的解放军513医院(后改称34医院)和延安军分区卫生所保障。1997年以后,县人民武装部现役干部、战士的医疗由西安解放军323医院保障,在办理相关手续后,享受免费治疗。1986~1996年,县人民武装部交给地方期间,执行地方医疗保障方式。职工的医疗保障自人民武装部成立后一直按照地方医疗保障方式执行。
六、车辆管理
县人民武装部编配运输车一辆、指挥车一辆。并严格车辆派遣制度,不得在规定的车公里限额外使用车辆。停驶两个月以上的车辆,按规定进行封存。车辆油料供应,由军分区在每年第二季度凭介绍信,一次性办理全年的指标油料,并组织落实,建立《车辆派遣制度》《安全管理规定》。
宜川县历史悠久,兵役制度建立较早且名目繁多。自秦、汉至明、清,境内曾先后实行过征兵制、募兵制、府兵制、世兵制等类型兵役制度。民国时期,实行过北洋政府的募兵制和国民政府的征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制度不断改进,在志愿兵役制、义务兵役制的基础上,实行了以义务兵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合的兵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