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28

第28章 圆融大智(1)

“圆融”一词出自于佛典,是圆满融通、无所障碍的意思。佛俗两家在中国通过一千多年的融合,使该教义逐渐融入俗世,变成了一种处世智慧。其引申义是指运用圆润高超的处世技巧,处理纷繁复杂的世事关系,最后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无所障碍的处世妙策

中国佛学的圆融理论强调万物的同一性和整体性,但也不抹杀它的差异性和矛盾性,正因为世界有矛盾、冲突、斗争,所以佛教才提倡融通与融合,提倡相即相入,和谐相处。

1佛家典藏,人生大智

“圆融”原为中国佛教理论家所创造。《佛光大词典》解释说:“圆融,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圆满无缺,而又为完整一体,且能交互融摄,毫无矛盾、冲突。相互隔离,各自成一单元者称‘隔历’;圆融即与隔历互为一种绝对而又相对之对立关系。”

中国佛教天台宗、华严宗的解释略有区别,他们认为,圆融是包纳、含摄、融通一切隔历的,隔历与圆融不二,是超越一切分别的圆融。与圆融相近的术语为“融通”,为融会、融和,消除矛盾与隔碍之义。《辞源》解释:“圆融,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圆,《说文》释为“圜全也”,圜则“天体也”,也是“圆”字之义,是像天一样完全。“融”字早见于《左传》等,《辞源》解释有明亮、溶化、流通长远、和谐等义。圆与融组合在一起,字面含义为圆满融通,有整体无亏、无滞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谐和解的意思。

“圆融”一词,最早为天台宗所常用,署名慧思大师所著的《大乘止观法门》中,论述“自性圆融”、“圆融无二”、“圆融无碍法界法门”。智顗《观音义疏》、《法华玄义》等著述中,多次出现“法界圆融”、“三谛圆融”。“三谛”即真(空)、假(俗)、中,据智顗《法华玄义》,真俗二谛分别破除有、无之执,为三界内法,中道第一义谛双遮双照,为界外法,三谛隔历,未能融为一体,故称“隔历三谛”,于空、假之外有中,名为“但中”。因此见地修观,依次观空、观假、观中,为“次第三观”。圆教之三谛即圆融三谛:

“非但中具足佛法,真、俗亦然,三谛圆融,一三三一……即空即假即中,为不但中。”

将三谛看作同一真理的三个方面,举一即三,虽三而一,互相包含,“一真一切真,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此宗圆融说的极致,是于当下一念观本来具足圆融三谛,圆具一切而无欠无余,所谓“一念三千”的圆观,名为“一心三观”、“圆顿止观”。

圆融在华严宗哲学中论述较多,有“六相圆融”、“圆融行布”、“三种圆融”等说法。禅宗、真言、净土等诸宗著述中,也都有圆融之说。其间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

2诸法实相,超于世俗

天台、华严二宗的圆融观有所不同。

天台宗立足于印度中观学,沿“双遮双照”的中道路径,将诸法实相义发挥至极。天台宗着重从如实观察现象界,尤其是当下一念无明妄心,参透《法华经》所谓“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实相义理。

华严宗则立足于如来藏学,着重将《华严经》所描述的文殊、普贤等菩萨之因行与“不可说”的佛果境界蕴涵之理,在众生现前一心中予以体认。

天台宗、华严宗的圆融理论,分别来源于印度大乘佛经《法华》和《华严》两卷经书,其核心思想仍是佛法的“缘起义”,是对佛陀缘起思想的圆满发挥。

天台宗将“缘起义”分为真、假、中三个方面,天台宗认为,万法由缘起故,即空即假即中,三方面非三个真理而是一故,三谛圆融。

华严宗将“缘起义”分为事、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法界,四法界为一真法界所蕴涵理的四个方面或四个层次,圆融不二。

二宗皆将其圆融的基本理由归于缘起、唯心。其逻辑理论虽然有别,各有各的理论体系,但因为二宗都依据同一缘起法则的基本原理推论发挥,所以得出的结论、达到的境界殊途同归,其核心论点如下:

第一,万有为一整体,同生共体,互不相离。

天台宗的“法界圆融”认为,宇宙万有为一无尽缘起的关系之网,其中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依一定的因缘而起。如果追究事物产生的因缘或条件,那么,就会发现每一事物,无不须以全宇宙乃至宇宙中的所有无穷无尽的事理为其产生存在的依据。因此,万有莫不互相关联,互入互摄,如牵一发即动全身。

万有存在之终极因——实相、法界,或者说缘起而无自性或自性本空之空性,天台宗称为真谛,华严宗称为理法界,中国佛教另一派系禅宗称为自心佛性(自性),中国佛教诸宗实际上都最终将其指归为众生的心。

第二,万有体性虽一,但也有差别性和矛盾性。

中国佛学诸宗的圆融理论虽然强调万有的同一性、整体性,但并不抹杀其差别性和矛盾性。圆融说认为:万有唯其缘起,由于其所依因缘千差万别,所以使这个世界呈现出千差万别之样相,天台宗谓之假谛。假的意思是森罗万象,而且每一事物生起、存在的因缘极其复杂,因果紊然不乱,需要了知者像尘沙一样繁多,不了知这一切烦恼称为“尘沙惑”,菩萨在度化利益众生时,必须以道种智如实了知一切差别,破尽“尘沙惑”。华严宗称差别现象为“事法界”,《华严经疏》云:“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谓事物之间相摄相入的关系,有有力、无力及隐显、主伴等种种不同。

万有尽管千差万别,但因为相依相伴、同一体性、唯是一心等原因,其本质上是融通不二的。犹如人们认为矛与盾、理与事、性与相、智与境、真与妄、佛与众生、明与无明、烦恼与菩提、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生与涅槃、正报与依报等都不是绝然隔离、敌对、不可融和的一样,万有也是一种“不二”关系。人们因不明白它的圆融不二性,才滋生出许多矛盾、冲突、敌对和斗争等,感觉处处都是障碍,即所谓的触处皆碍。这是天台宗中道第一义谛,也是华严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所论述的深理。

第三,诸法本来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将万有体的融通无碍推到极致,则是华严宗所谓的“事事无碍法界”,《华严经疏》云:“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此法界之内容,智俨归纳为“十玄门”,亦称“十玄缘起”,后来法藏、澄观各自作了修改发挥。十玄门的基本思想,是因为一切皆缘起性空、皆唯心现,大与小、一念与长劫、一与多、隐与显、主与伴等皆融通无碍,可以互相转换,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粒微尘可包纳宇宙全体,宇宙全体可藏于一粒微尘,万有的实相,如一大因陀罗网,互含互摄,相入相即,每一珠中映现一切珠,一切珠摄入于每一珠,“随举一法,尽摄一切,无碍自在”。这些诸法实相,是与世俗凡人的想法不一样的。

3诸宗融合,圆融处世

圆融思想是宗教修持和世俗应用的指针。二宗教理皆出禅观修持的体证,又用于指导禅观。天台宗以“教观双行”为突出特征,其教理多就止观修持而讲述,直接运用于止观,修行者须先学通教理,获得“圆解”,树立圆满的正见,作为修圆观而证得诸法实相的前提。华严宗的教理亦用于修华严三昧等止观。

佛教的天台、华严以及禅宗在修持上都从真妄一如、世间出世间不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圆融见地出发,将出世间、了生死的修行与现实生活相圆融,将圆观落实于对人而言最实在的当下一念。天台宗强调“资生产业治世语言皆与实相不相违背”,重在就现前一念观“一念三千”。《摩诃止观》卷六:“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华严宗的修持也最终落实于观现前一念。

禅宗的修持方法与华严宗的事事无碍法界的“坐在法界量里”不同,也与印度佛教的修证一般都强调离尘避世、舍弃万缘、面壁静坐专修禅观,以期由定发慧,实际将修行与世俗生活完全隔离不同,禅宗强调的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主张在生活中参修,在出坡劳动中用功,在动用中悟道,打破了对静坐和出家的形式之执着,真正开辟出了圆融世出世间、世俗生活与宗教修持的实践之道。禅宗吸收了三论、天台、华严三宗的教相而化为行道上的表现。所以禅宗不是“说”圆融,而是“行”圆融;不是“教上”的圆融而是“教外”的圆融了。天台宗追求依圆教修行而一生证入相当于别教初地菩萨位的初住,华严宗主张三生证佛果,禅宗更高扬“顿悟成佛”,与印度大乘多劫渐修的通常修证体系迥然有别。

除此之外,中国佛教还将圆融思想用于指导“判教”及处理佛教内部各宗派,佛教与外学、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各种关系,用以解决各种矛盾。

中国佛教诸宗,虽然对全体经教进行判别,说明自己所宗尚者为最圆满佛法,但皆直探佛陀说法的用心,从随乐、随宜、随治、随义“四随”或世界、为人、对治、第一义“四悉檀”的原则着眼,将佛所说一切经教、各种异说都融通为一,肯定其皆为治病之良药,所谓“药无贵贱,治病则良;法无高下,对机则圆。”又根据缘起法必有差别原则,努力理清佛说法的因缘和思路,分清深浅偏圆顿渐,虽以尽畅圆融之旨的“圆教”为最圆满,亦予圆教以下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一乘圆教、顿教以各自的地位和价值。

中国佛教诸宗还以圆融的原则对佛教内部的各宗派、各种思想进行判别评审。诸宗在教理方面也有很多争论,但一般皆限于教内的学术讨论,态度友好,只是有理有据地分析批评对方学说的不圆满,肯定其所对之机,承认其价值,不一概否定。只有对违反佛法之异说,及违犯佛教制度的作法,如三阶教、后期白莲宗等,才进行严厉批评。中国佛教诸宗之间,大多保持着和谐融洽的关系,从无不同宗派之间的激烈争斗和战争出现。在这一方面,与印度部派佛教之间因见地不同而分河饮水,以及日本、吐蕃佛教亦曾发生佛教内部宗派之间残酷战争的情况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都与中国佛教奉行圆融的修行之法不无关系。

在对待传统的儒、道之学上,佛教采取顺应、融会的态度,肯定其治世化民的正面社会作用,并以“辅翼世教”的社会职能自居,以佛教之五戒和会儒家之五常,借道家之用语翻译佛典。佛教对道教的挑战,从来只是以辩论的方式进行响应,有理有据地批驳道士对佛教“三破论(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舍华效夷”等攻击及“老子化胡”说之无据,而对道教崇道敬天化民的社会功能,佛教人士也多予肯定。但佛教在有关出世关键问题上,如指出儒、道二家世界观、心性论的世间性、不究竟性,以显出只有佛法才是能够超出世间的修身正道等问题上,却显示出异乎寻常的固执和严肃。宋元以来,三教一家、三教同源一致,成为普遍的社会思潮,特别被道教中人所提倡,佛教亦顺应社会需要,持圆融三教的态度,一些佛教大师如智圆、憨山、蕅益等还著书立说发挥儒、道之学。但这种圆融,大都混淆三教之学的核心心性说为一致,甚至只将儒、道之学判为世间人天善法,后佛学大师又著书正名,严格区分三家心性说的不同,以显示出佛法的真面目。

近现代的弘法者,大都继承传统的圆融精神,以响应时代及多元文化的挑战。如前辈太虚大师,虽然主张佛教革命,声明自己非某宗某派的传人,而始终立足于中国佛教2000年积淀的传统,肯定传统诸宗的价值,尤其对长期作为中国佛教主流的禅宗特别注重,主张革除禅宗弊病,稳建于教、戒基础之上,认为中国佛教若能复兴,仍然在于禅。对科学、哲学等各种现代文化,他以中国佛教传统判教方法予以评论,批评了多家学说的局限。对西方基督教,他充分肯定其长处,吸收其弘传的经验,认为中国需要基督教而西方需要佛教,然对上帝创世的信仰,也进行了批驳。台湾星云大师进一步发扬太虚大师的圆融精神,表现出更为鲜明的圆融性格,认为现在是“人间圆融的时代”,以“法界融和”为佛光学的基本精神,主张“人间佛教,八宗兼弘”,将从佛陀到现代的南传、北传、汉传、藏传、大乘、小乘、显、密等一切佛法融合为一,将传统与现代、生活与佛法、佛法与世学、僧众与信众、男众与女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各种宗教等,都圆融起来,“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大陆佛教也主张诸宗融合,圆融处世,致力于创建一个和平和谐的圆融世界。

二、无尽圆融的人生大智

1确立协调,消除隔阂

圆融大智是中国佛教通用的一种修身处世智慧。它作为一种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是处理各种问题的总原则,作为佛家修行的理想境界,也给俗世之人为人处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佛教华严宗将圆融思想作为本派教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将其向佛学各个方面渗透。华严宗的圆融思想是建立在一切万法互为条件而存在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它并不主张孤立地看待任何事物或现象。华严宗认为,“圆融”,是指一事物只有联系其他事物才有意义,只有处于特定的关系中才能成立。

华严宗认为,一切万法是佛智慧本体的作用或表现,它们在相互依存、相互容摄、相互平等、没有矛盾冲突的和谐统一之中,共同构成现实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说,华严宗用以概括其全部教理的“法界缘起”,就是一切佛法相互融通而共为缘起的学说。澄观指出:“融通万法,令无障碍。”

华严宗讲圆融的目的,在于确立万法之间协调、和谐的关系,消除隔阂、滞碍。离开了这种万法融通理论,“法界缘起”乃至华严宗的整个教理体系就失去了理论支柱。因此,圆融思想本质上是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理论。

2融通和谐,融合发展

圆融思想对佛教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华严宗对其阐述及运用中窥见一斑。

第一,法界缘起理论。

华严宗认为,圆融关系存在于各种事物及现象中,因为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本体直接的、全部的显现,本体与作用、本质与现象间都存在着圆融关系。在华严宗的概念体系中,和“真”属于同类概念的“理”、“一”、“性”、“体”、“净”、“果”、“心”等,相对于和“妄”属于同类概念的“事”、“多”、“相”、“用”、“秽”、“因”、“法”等,也同样存在着这种圆融关系。

华严宗人反对抛开本体讲作用,离开本质谈现象。例如,宗密在论述杜顺重视“事理圆融”,反对孤立地讲“事法界”时说:“除事法界也,事不独立故,法界宗中无孤单法故。若独观之,即是情计之境,非观智之境故。”因此,他讲“事法界”时总要联系“理”,讲“理法界”时总要联系“事”。这正是法界缘起理论的一大特点。因为世界既是本体世界又是现象世界,既是解脱世界又是轮回世界,两者是相即不二的。

第二,对立统一的统一体。

同类推荐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在一个励志风潮盛行的时代,我们从来不缺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在被励志故事感动的时候,我们也从来不缺热泪盈眶与激情澎湃。在看过了千篇一律的鸡汤之后,我们或许依然感觉迷茫和不知所措。在见过了那么多残酷和不美好之后,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还有哪些理由去选择再一次相信梦想,相信年轻的希望?44个真实故事,44段洒满汗水的艰辛成长历程。愿这本书里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更清晰地明白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看清当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候,到底该如何去选择?未来的路很长很远,请让我们一起走。
  •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所有取得成功的人并非他们有多么超乎常人的智慧,而是他们懂得经营自己。他们正确地选择了对自己最合算的“成功”方式,那就是从他人身上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运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成长,以此不断丰富自己,逐渐缩短实现成功的距离。
  • 好习惯受益终身

    好习惯受益终身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生受益;日常生活好习惯让自己更加健康;良好卫生习惯赶走细菌病毒等。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
  • 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训

    本书根据曾国藩的家训、家书等史料编辑加工而成,从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保养身心几个方面分类,并进行了详细的注释、翻译、评析。在介绍曾氏家训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今人借鉴吸取有益成分。
热门推荐
  • 君心不忆梦

    君心不忆梦

    “只要我在一刻,你就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好,我便躲在你身后一辈子。”
  • 往日成风

    往日成风

    林夕,一个简单快乐的大学生,她喜欢佛经,喜欢三毛,喜欢冒险……在大学的短短几年时光,她被伤的遍体鳞伤,原以为的幸福都离她而去,当往事成风,它是否划过你的悲伤,带走你的寂寞,又给了你新的希冀……
  • 废柴七小姐:绝世神医

    废柴七小姐:绝世神医

    古老的钟声响彻云霄,绿色的嫩芽破土而出。拥无上医典者,可活死人,肉白骨,奥秘无穷,若得此典,即可傲视天下,无所不能!叶笙歌,一外界而来的灵魂,打破了千年封印,古老诅咒。她坎坷的命运,将从这里开始……
  • 洪荒仙御

    洪荒仙御

    万载孤寂只为仙,苍天不能阻吾路,岁月不能逝吾道,奈何道成却散不尽迷雾,路终道死,是和缘由,吾巡遍世间方窥其痕,原来不过似家畜........。
  • 邪咒之女:铁栓锁茗妃

    邪咒之女:铁栓锁茗妃

    一份情,一座崖,一朝穿越。命带邪印,遭世人的唾弃和凌辱。唯独他步步相印,不惜与天下人作对,只求美人芳心。——“我与天下人作对,只剩你一个女人。”“说人话!”“为了延续我的种子,你要给我传宗接代!”“不要脸!”某男邪魅一笑,不紧不慢的开口道:“跟你学的,你敢说不是!”——绝情崖,两世的劫数,前世的落魄,今世的忘情。且看她如何应对。
  • 万法之刃

    万法之刃

    骑士之国,不起眼的见习骑士、地球之上,泯然众人的学子一员,又或者,在万千世界是挣扎求存的神选之子,哪一个,才是乔森的真正身份?于华丽的魔法中寻找智慧之精义,于板铠大剑中追求力量之极限,于自然与平衡中追迹神灵不经意留下的线索,直到……成为一世至尊。呵,这条路,每一步,大概都埋葬着无数的尸骨,即使有神灵的眷顾,青少年哟,你真的想踏上这条路,迈出一往无回的第一步吗?
  • LOL放逐

    LOL放逐

    伊泽与众大英雄会发生什么呢??那就来看LOL放逐吧!!!!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火影之波风苍羽

    火影之波风苍羽

    “他是我唯一认可的弟子。”大蛇丸如此说道。“他是我大哥。”某个狐狸脸一脸兴奋。“你就是辉夜姬?”金色的长发在落日的余晖中飘动,天蓝色的双眸闪动着迷人的流光。“你不该醒来,就让我送你继续长眠吧!!!”书友讨论群155151645
  • 100个承诺:咱的友谊万年不变

    100个承诺:咱的友谊万年不变

    她们是好朋友,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一起哭一起笑。这样快乐地生活有一天被打破了——一个转校的女生因为嫉妒,挑破离间,而单纯的她们。。。。。。绝交过后,她们还能重归于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