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学习心理学,是读一本心理学流派介绍的书。现在回想起来,这是我的幸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心理学和物理学、生物学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物理学像一棵树,树干是所有的物理学家都承认的基本定律,在这个树干上,分出物理学各个分支;而心理学像灌木丛,它没有大家都公认的基本定律,各个学派有自己的基本定律。
比如,行为主义心理学注重的是行为,它认为,什么思想、情绪、感受、意志等,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家不应该去管一个人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只需要知道他的行为受什么影响就可以了。比如一个人有恐高症,我们就需要找一种方法,比如多带他上楼房,只要他能克服恐惧上去了,就给他一个奖励。这个方法见效了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知道他有什么内心活动。
而精神分析则重视内心活动,认为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些潜藏的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者强调人是很有潜力的,人性在本质上是善良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的方法太机械,精神分析又太爱挖人心灵深处的那些病态的念头。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说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都不够严格。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觉得行为主义心理学太肤浅。
如果我一开始看的不是介绍流派的书,而是某一个学派的书,我就容易以为这就是心理学的基本定律,从而限制了我的选择。
有许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曾经问我,要学习心理学应该先看哪一本书,我一般是建议他们看心理学史和心理学流派的书,因为这样他才知道,哪个学派的理论比较适合他的胃口。
在我来说,在学习了各个学派的观点后,我发现各派的观点都有道理。心理学的真理是在高山的巅峰,而每个不同的学派是在这座山的不同的方向向巅峰攀登。实际上,心理可以用不同的范式表达。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从精神分析开始的那个心理动力学的范式。下面是我对心理的理解,其基础是精神分析的心理能量学,当然稍有改变。
第一节 心理能量及其产生
一、看不见的存在——心理能量
早在心理学产生前,人们就有一种直觉,认为有一种生命力,它仿佛一种流体。生命力强,人就会活得很有生机;生命力弱,人就萎靡不振。
比如儿童,就很有生命力。他们一天到晚动个不停,或者哭、或者笑、或者闹,而老年人生命力就很弱,所以他们只是一动不动地在墙根下晒太阳。小动物也都很有生命力,小猫小狗是闲不下来的,对什么都好奇。假如有一只小猫格外的老实,我们会为它担心,因为它太蔫了,似乎生病了。
生命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它。
在心理学中,这个生命力可以说成是“心理能量”。心理能量不能像测量物质能量一样,用物理学的方法测量。因而一些心理学家在物理学家的面前很有自卑感,他们觉得像电能、动能、光能等能量形式是“客观存在”的,而心理能量则只是一个假设性的概念,是不是真存在很难说。在这些心理学家的心目中,除非有一天,科学家测量出心理能量是身体里的一种生物电能量或者化学能量,否则就不能说心理能量存在。
心理学家在物理学家面前的这种自卑由来已久,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就是在竭力模仿物理学,在寻求物理学一样的客观性。但是这自卑本来是大可不必的,因为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机械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越来越式微。现代的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学中的“能量”也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也不过是为了说明一些物质运动的现象而假设的存在而已。本来它和心理学中的“心理能量”概念就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了解释现象提出的概念。
物理学和心理学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心理学不需要还原为物理学。
心理能量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应该和物理学中的能量概念一样,是一个较为基本的概念。
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生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性的能量,虽然弗洛伊德的性的概念是广义的,但是“心理能量都是性能量”这个假设还是受到了怀疑。在晚年,他渐渐转向说这是一种“生的本能”。荣格就提出把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表示人的生命力,而不说成是性能量。
当然,这个能量不是用物理的方式可以测量的,它不是一种物理学的能量。但是,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实践中,每一个心理咨询者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这个能量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在顺利的时候表现出的激情和欢乐,看到在逆境中他们的顽强,我们就会知道他的生命力很强。也许以后我们的心理测验进一步发展,我们会有像测量智商一样的测验,去测验一个人的心理能量的大小。
意象对话的理论接受心理动力学的观点,同意有生命力的存在,也同意用力比多这个术语称呼它。我们对力比多的解释和荣格是一致的。
二、生生不息——心理能量的产生
心理能量的产生,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在适当的心理状态下,心理能量自发产生,有如泉水在心中流出。
在我们想象这生命力的时候,我们经常把它想象为两个意象之一:水或者火。这两个意象都可以反映生命力的一些特点。
生命力的源泉,从哲学的角度看,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宇宙中生生不息的一种能量,也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作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宇宙中的这“活火”沟通,从这活火中得到无穷无尽的力量;或者说,是如同泉源中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在体验上,这生命力是一种光明澄澈、一种极限的欢乐(如贝多芬的《欢乐颂》)、一种没有内容的空又是无限的创造力,有如太阳的光明源源不绝,有如浩瀚银河旋转不息。这也许就是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但是,多谈这种境界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它和多数人的生活相隔太远。
在这样的特殊的状态下,人感到自己心中能量源源不断,这些能量自发产生而自己流走。这些能量的效果是,人会有一种有活力的感受,有一种被中国哲学家王阳明称为“大乐”的感受,或者是马斯洛所谓的“高峰体验”。
相对类似这个状态,是在心境非常愉悦而又没有思虑的时候,比如在很美的森林中或者海边,这时候也会有自发产生的能量,让人有生机勃勃、浑身有劲的感觉。
这样产生的能量,是流动的,没有或极少受阻碍。
这样产生的能量,没有和某种特定的本能结合,也没有和某种具体的情绪结合,表现出的是比情绪更原初的状态。
心理能量产生的另一种形式是本能力量被激发。
我们获得生命力,主要是从我们的本能中获得。当一个情境需要生命力的时候,由于本能的存在,在本能中激发出了生命力。当我们被一个异性吸引的时候,在性的本能中激发了我们的生命力。于是我们变得活跃,变得不知疲倦、激情澎湃或者妙语连珠,我们焕发出了光彩,我们快乐。当我们开始了一个竞赛的时候,我们的另一个本能中的生命力被激发。比如,踢了半天足球,我们疲倦不堪,但是我们感觉自己很有生命力。假如这半天我们不是在踢球而是在睡觉,也许我们反而会昏昏沉沉,感到自己没有生命力。
这生命力可以说是储存在这个本能中的,就像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了植物的能量。当我们燃烧这植物时,植物释放的热能就是它储存的太阳能。
心理能量被激发后,表现为一种兴奋、激动、唤起一种内驱力或动机,继而往往会表现为一种情绪。
心理能量激发后,由潜在的能量变为现实的能量,就有了基本的形式。心理能量最常见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性的能量,另一个基本形式是进取的能量。
当本能表现为一种情绪后,这股心理能量就加入情绪中,成为情绪能量。
情绪中是包含着认知成分的。比如,一个人在肯德基快餐店买了一份鸡放在桌子上,然后又去买了一份薯条,回来后,发现一个陌生人在吃自己的鸡,这时,攻击本能被激发。如果他这时仔细看看,发现自己看错了,自己的鸡在另外一个桌子上,就会产生羞愧的情绪。而如果他没有仔细看,心里认为别人在偷吃自己的东西,就会产生愤怒的情绪。所以,是羞愧还是愤怒取决于情绪中的认知成分。
在本能被激发的瞬间,心理能量就被激发出来了。在情绪产生后,这心理能量就有了更具体的形式:是羞愧形式的,或者是愤怒形式的。虽然情绪不同,心理能量的形式就不同,但是心理能量的量是相同的。这个人有多么愤怒,在他转为羞愧时,就可能有多么羞愧。
第二节 生命是一条河——心理能量的释放
一、饿了吃、困了睡——正常释放
如果没有障碍和其他异常,力比多就会自然释放。
自然释放时,我们会有一些内在的行动,比如激发想象,想象就是内在的行动;我们还会有外在的行动,比如我们在性的能量被激发的时候,会和异性亲近。在力比多自然释放的时候,我们会有相应的情绪:或者是喜悦,或者是愤怒。
在这时会有一种畅快的感受,就是情绪得到了宣泄的畅快感。即使是所谓消极情绪,如果自然地宣泄了,人也会有一种畅快感。比如,愤怒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但是如果你可以在愤怒的时候痛痛快快地打一架,或者痛痛快快地大骂了你的敌人,你会有一种畅快的感觉。在一个人悲伤而又哭不出的时候,帮助他的人会鼓励他哭出来,因为一旦痛哭一场,他会有一种放松的畅快的感觉。人们会形容说,这仿佛一种被水洗过的感觉,或者说是雨过天晴的感觉。这个象征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用水来象征力比多,它的释放过程正是仿佛雨过天晴,仿佛急流流过。
二、压抑如河上的大坝
力比多有两种“不正常的”运动。第一是被压抑,第二是“沉溺”,后面我会解释什么叫做沉溺。在这两种情况下,力比多没有像江河的水一样自然地顺畅地流走,于是带来了人的不畅快的感受。
对什么是压抑,精神分析理论中已经有了十分充分的分析。对熟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专业人士来说,本不需要我再多说。对不十分熟悉精神分析的心理学家和其他读者,我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下。压抑指的是对本能的冲动,有另一种力量在压制它,不让它自由地释放。压抑的作用有如大坝,它把力比多的水流堵截起来。
喜欢一个美女装作柳下惠,讨厌一个老板装作很尊敬的样子,生气了装作无所谓,这都是压抑。
压抑当然有它的益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对性的冲动的压抑,可以让人们把这些能量升华,做一些创造性的事情。我们如果真诚一些,不装模作样,就不能不承认他的话。如果不是为了有更多的钱,好让自己在异性面前更有价值,可能在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行列中,就会少很多的男人。如果不是希望自己有更高级的衣服和化妆品,好在异性面前更美丽,女人的工作欲望也会减少很多。
荣格也举出过很精彩的例子。他发现有的原始社会部落中,人们在舂米的时候,是一面舂米,一面唱着色情的歌谣的,歌词大意是把手里舂米用的木棒说成是男性****,而把凹进去的石头的臼说成是女性的****,于是春米就仿佛是****。
但是,压抑过度则有害处,压抑使人活得不痛快:爱,不能完全地爱;恨,也不敢畅快地恨,这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就像大坝蓄水过多,就会给大坝造成太大压力,一旦大坝垮掉,就会泛滥成灾。心理疾病就与此有关。
三、沉溺如洪水泛滥
关于沉溺,精神分析理论好像没有涉及。现实疗法的创始人格拉塞有过一些描述。沉溺指的是一个循环:情绪的释放中,激发了一些意象、思想,这些意象和思想引起了一些外在的行为,这些行为创造了一个外部的环境。而这些意象、思想、行为和环境都可以作为激发因素,再激发出新的情绪来。假如所激发的情绪和原来的情绪是一样的,就会形成一个循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人就会长期沉溺于这个情绪中。
沉溺,可以是沉溺于积极快乐的情绪,也可以是沉溺于消极的情绪。
沉溺于积极情绪的最好的例子是恋爱,快乐激发出对恋人的积极的想象、喜悦的思想和爱的行为。因为把对方想象得很好,所以激发了爱;因为喜悦的思想,所以激发了爱;因为你爱他(她),所以他(她)也爱你,这更激发了你的爱。于是你有新的爱产生。循环开始了。爱情越来越强,越来越幸福。
而在夫妻吵架的时候,事情就相反了。你愤怒,而愤怒引起消极的想象、思想和行为,你想不起来对方好的一面,多少年来他不好的那些小事你都想起来了,于是你可能会骂他,会摔东西。你这样做,他会怎么样呢?很可能他也反过来指责你,于是你更加愤怒——战斗就这样步步升级。
不论是压抑还是沉溺,都可以看做是能量的相互作用。压抑一个能量的力量,是另一个能量。在精神分析理论中,被压抑的是本我,压抑本我的是自我和超我。弗洛伊德也指出,自我和超我的能量,归根结底是本我能量中分化出去的。以性压抑为例子。仿佛有一个能量,在不断地呼喊着:“我要性。”而另一个能量,则不断地说:“不可以,你现在要性是不好的。”这两个声音我们听不到,但是实际上日日夜夜在不断地呼喊着、言说着,冲动和压抑之间的平衡是它们两个声音之间的动态的平衡。
沉溺也是一样,两个能量互相勾起,绵绵不绝。比如一个女孩心情抑郁时,就像心中有两个人,一个说:“活着真没有意思。”另一个就说:“真的,没有人关心我。”第一个又说:“我死了也不会有人管我。”另一个接着说:“父母就知道疼妹妹”……两个声音互相激发,抑郁也就越来越强烈。
第三节 化身为意象的压抑和沉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患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有压抑存在,人们不可能自由地释放自己的本能冲动。比如对性的本能压抑得太多,人就可能会产生心理疾病——性变态、对人恐惧症、强迫症等。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离婚的女士有强迫症状,一到公共场合,她就会忍不住想:
“我万一把自己的衣服都脱光了怎么办?”为了防止自己脱衣服,她只好在每次出门以前,都把自己的衣服缝起来。这个症状的产生,显然是因为她长时间没有性生活,而性冲动又比较强烈,她只好压抑自己。长期压抑,就产生了这个症状。
冲动和对这个冲动的压抑之间的关系是能量的动态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关系。两个能量之间,像两个力士在角力。如这个女士的潜意识中,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呼喊:“我要脱衣服”,而另一个声音在不断地回答:“不可以”。假如有一次没有回答“不可以”,要脱衣服的想法就可能转化为行动。所以这个离婚女士会害怕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实际上,这个回答“不可以”的声音是不会突然不发出的。
这些“呼喊和回答”就是心理冲突,严格说,它们并没有出声说话,我说它们在说话,不过是一个象征,它们不过是一些能量的运动。它们都是在潜意识中。在意识中,我们没有听到自己日日夜夜在说这说那,所以我的这些理论听起来似乎不可信。但是,如果我们有一些方法,或者有什么特别的状态,我们实际上就可以听到看到这些能量的运动。能量的运动会化身为一些声音或者形象而表现出来。
比如精神病患者,他们内心有一些自我毁灭的冲动。而精神病是“原始认知”主导的,于是这些冲动就会化为他们听到的声音:他们会听见有人在诅咒他,骂他;或者化身为意象:他们会产生幻觉,幻觉中有魔鬼来害他。
在梦中,这些心理冲突也是化身为意象。你的冲动以一个形象出现,而压抑这个冲动的能量以另一个形象出现。比如这个简单的梦:“我到邻居家的果园里,想摘一个苹果,但是一只狗向我狂吠。”想摘苹果就象征着想和邻居的妻子发生关系的冲动,而狂吠的狗就是压抑这个冲动的传统道德,所具有的能量。
利用意象对话技术,在醒着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种化身为意象的心理冲突。
试举一例:一位女士,在被诱导做想象的时候,想象出了一个很丑的人,这个人没有眼睛和鼻子,个子很矮,身体僵硬。
经过分析,这个女士的心理问题是她很自卑,她认为自己的眼睛太小,相貌丑陋。
这实际是一种沉溺,沉溺于自卑中。我可以简单地说一下这个过程;一次她照镜子,发现眼睛不够大。于是对自己说,我眼睛太小了。这句话唤起了一个沮丧的情绪,带来了一股能量。这能量使她在内心说“你真丑”。这句话又带来了新的沮丧情绪。这情绪在内心唤起了一个意象,一个眼睛很小的人的形象,然后说:“这就是你。”不断地相互激发,新的意象越来越丑,想象中的眼睛越来越小,就形成了“无眼睛的人”的形象。压抑有三种发展方向。第一种是可能会保持长期的稳定的平衡;第二种是可能一方压倒了另一方,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冲动和行动。比如一个老实人总被欺负,心里有一个愿望就是杀了那个欺负自己的人,但是另一个内心声音说“还是再忍一忍吧,不要出人命”。最后,在某一天,他忍无可忍就把对方杀了。第三种发展是愈演愈烈,冲突愈来愈强。比如,性的能量是会不断被激发的。性压抑越久,被压抑的性能量越多,压抑它的能量也被迫越来越大。再比如,为了保险,压抑的力量可能会过度,而被压抑方为了不被压灭,也加强自己,双方都加强了能量,就仿佛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竞相投入资金,扩充军备。
沉溺是一种正反馈过程,如果没有其他能量介入,沉溺或者是维持在一定水平上,或者会愈演愈烈,但是不会消失。
附:
悄悄去看小精灵
意象对话这种心理咨询方法真的很有趣。在做意象对话的过程中,那些想象中的意象仿佛真的存在一样,有它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故事。虽然说它们是我们想象中的产物,但是我们想见到它们,有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有一次,我为一个著名大学的女学生做意象对话,就是用了一些工夫才见到了她心里的意象。
那一次我是用了“看房子”的方法,让这个女孩子想象她看到了一座房子,问她:“你看到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方法可以测量她的基本性格。她说是一座小木屋,很简朴的样子。根据意象的心理分析,这代表她的性格是健康的,小木屋代表自然平和的性格。我又让她想象进入这个房子,看房子里有什么东西。她发现在房子里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只有一张桌子,几把持子,桌子上有一些吃剩下的东西。
在意象对话中,房子中有什么东西往往代表着主人的心理和性格。我们在写抒情散文时,不是会用“心房”这个词吗?这个想象中的房子就代表一个人的心居。
我让一个人想象一个房子,只要这个人在放松地进行想象,她想象的房子就肯定是代表心房,代表自己的心理,很少例外,虽然她并不知道自己用这个房子和房子中的事物代表的是什么。
不过,在这一次,屋子里仅仅有些桌椅,按一般规律,这代表一个很平凡的性格。但是我感到平凡似乎不足以反映这个女孩子的性格。因为我感觉面前的这个女孩子性格也是很有特点的。在几次接触中,我发现这个女孩子很引人注目。她很漂亮,但是她的引人注目不仅仅是因为漂亮,有些同样漂亮的女孩子并没有她这样吸引人;她很聪明,逻辑思维能力强,但是实际上在我看来,太多的逻辑思维弄不好反而会削减一个女孩子的魅力;她性格中一定还有其他的东西。
而且在这个女孩子的房子中还有一些疑点:为什么有不只一把椅子?吃剩下的东西是谁吃的?
我想到我过去分析的一个梦:一个已婚的女性梦见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屋子被翻得很乱,好像有小偷来过。而且在家里的另一间房子中,好像就有小偷。她在梦里很害怕,但是又好奇地想见见小偷。
根据我的分析,在这个梦里,小偷代表一个“偷心的人”,也就是试图诱惑她进行婚外恋的人,而被搅乱的是她的心房。害怕但是又好奇,正是她对婚外恋的态度。
梦中的小偷在房子里没有出现,但是从房子被搅乱的痕迹,我们知道有他存在。
我猜想这个女孩子的房子中,也有一个或几个没有出现的人物,这个人物吃剩下的饭在桌子上,但是这个人不在。
于是,我让这个女孩子想象自己走出这个房子,站在房子外面。
她想象走出来了,不久她告诉我,听到房子里有声音,好像许多人在说说笑笑的声音,还有乐器的声音。
我说:“进屋子里看看,是什么人?”
她进去了,然后说:“屋子里和刚才一样没有人,只有桌椅和吃剩的饭菜。”
我让她再出来,屋子里又是笑语喧哗,再进屋,还是空无一人。
再试,还是一样。
我再一次让她走出屋子,等待屋子中的声音响起。在听到声音后,她开始和我说她对这个意象对话技术的看法,想讨论这个心理学技术的理论根据或可靠性。这时,到现在回忆起来我都很感到得意的是,我当时及时地突然伸出一个手指竖在嘴唇前,“嘘”了一声,轻轻地说:“别说话。”
女孩子一惊,停下她滔滔不绝的话语,随即迷惑地问我:“为什么……”
“嘘……”我急忙打断她要说的话。
女孩子安静下来,不说话了,而且我相信,不仅仅是不说话了,当时她连思维都停止了。
我轻声说:“现在,你悄悄地走向门口,悄悄地,不要有一点声音,不要说话。好,现在你悄悄地从门缝里往屋子里看,你看到了什么?”
这一次不一样了。
“啊,真奇妙,”她说:“在屋子里有许多的小精灵,都只有1米高,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在玩、在笑、在跳舞……原来那些吃剩的东西也是他们吃的。”
当她用一般的方式进屋时,她见不到小精灵。因为这些小精灵的意象,像童话中的精灵一样,是一些很胆小害羞的生命。知道有人来,他们就会马上藏起来,让人们不知他们存在。人们平时见到的只是一件平常的房子,而当偷偷地去看,就会见到这些小精灵。
这个意象对这个女孩子很有意义。它的象征意义是,当她的思维和杂念纷乱的时候,当她过分地发展逻辑思维的时候,她的“小精灵”就会藏起来。小精灵是艺术气质和直觉的象征,是人们潜意识中的“创造性的儿童”的象征。而当她“停止说话”时,就会有小精灵出现,他们是灵感和快乐的源泉。
我及时地“嘘”不仅代表当时不让她和我说话,更代表一种态度,“不说话”就象征着少用逻辑思维。
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学生,她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她脑子中的那些滔滔不绝的话语的来源,当然也是她的骄傲。她有这么多知识,但是她不知道,恰恰这些知识也会干扰她的自发的创造性。实际上,她恰恰是在暂时忘记这些知识的时候,她的灵气才表现得最充分——因为那时她心里的小精灵出场了。
有许多有知识的人都面临过这样的情境:知识利用不当,反而使人变得书呆子气、匠气、迂腐和骄傲,反而阻碍了人自发的灵性。滔滔不绝的话语占据了脑子和心灵,人们反而难以用心灵体验和感受这个世界;过去的名人和伟人的话语占据了人们的脑子和心灵,人们反而难以表达自己心里的情感。
这个女孩子虽然还远远没有到有书呆子气的程度,但是当她有太多的“思想”的时候,她也是有一点太理性化的。而在她忘掉了自己的思想的时候,自然地表现自我的时候,她的灵气简直是呼之欲出,而且,很有趣的是,她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戏剧。我想,戏剧中的她一定活泼得像一个小精灵。
所以我告诉她,不要让“话语”占据自己,这样自己就会越来越有创造力,像一个花样无穷无尽的小精灵。因为,要看小精灵,你必须悄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