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事者都是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懒惰平庸的人不是不爱运动,而是不爱动脑,这种习惯使他们的思想凝固。一般的人总是说:“谁能预料到未来发生什么呢?所以,只有事情发生以后我们才知道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他们喜欢买彩票,渴望一夜暴富。即使运气好也只能获取眼前,却无法保持长远。弄得不好,连眼前也获取不了;而成功的人喜欢投资,喜欢做事业,一点点积累,做长久的买卖,放长线钓大鱼。
李开复说:“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人目光短浅,只贪图眼前利益,结果往往是一时赚得小利,而失去了长远的利益,真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成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不要把一切归于宿命。成功是选择的结果,不成功也是选择的产物。你的选择会让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成功同心圆――因为你的理想不会和别人完全相同,你如何均衡自己的态度也不会和别人完全相同。只有积极把握成功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人生不过是一系列的选择,但选择就是不要守株待兔等着机会掉到你怀里,而是自己给自己创造机会。李开复说,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对事业、生活都很满意,自己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绩,积极地做出适当的选择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
李开复说:“当一个微小的火种慢慢地在心里闪烁,最终蔓延成为燃烧的火焰;当一个并不清晰的潜意识渐渐地野蛮生长,成为了明确的意志;我想,这就是作出改变的时候了。这和我此前很多次的人生经验相似,每一次放弃,都有争议,都有挣扎,都有留恋。但是最终通过理性走向平静,我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弃与选择,都是‘舍’与‘得’的对应。但人们只有倾听内心的声音,真正做到‘舍弃’,才可能让自己全力以赴,到达心中的下一个‘理想国’。”
从年轻的副教授,到苹果公司副总裁,SGI电脑公司子公司总裁,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谷歌中国的创始人,开办创新工场,对于李开复而言,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类似的选择在李开复的人生中有很多次。198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读法律系,他渐渐觉得法律对自己来说太过枯燥,没有了兴趣,反而对计算机方面兴趣浓厚,因此毅然放弃了全美排名第三的哥大法律系,进入了当时刚刚新成立甚至还谈不上“排名”的计算机系。
1984年,他已经进行了一年的研究方法竟然让自己产生了怀疑,认为是死路一条,于是他又立即放弃了原先的方法,转而改用统计方法研究。
1990年,已经做了两年教授的他发现教学工作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而此时苹果公司老板的一句话让他下定了决心:“你是要继续写那些永远没人看的论文,还是要改变全世界?”他从此加入了苹果公司。
在微软已工作七年,有经历也有成绩,而放弃这一切的原因非常简单,只是因为觉得“个人已经不再进步”,而且很想回到中国工作。
在谷歌已工作四年,又婉拒了谷歌承诺的巨额股份激励,自己走出来开办创新工场。
但有勇气不等于鲁莽,有激情也没必要激动。当创业进入了新阶段,虽然目标没有变,但在创业的不同阶段,主要矛盾不同,侧重点自然也不同。从寻找商机、选择项目开始,就已经进入创业过程。很多创业者就是因为不清楚这一点,创业伊始就踏上失败的道路。
李开复在《选择的智慧》一文中说:“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要拥有选择。”
一个人要有勇气抛弃自己的包袱,而有时候拥有的东西正是前进的阻力,因此要学会放弃已经拥有的。李开复说现在为止经历了四次重大的选择,也因此收获了很多。
我们只是想与那些在进行选择的人分享这样一种决策理念,正如企业家们与我们分享他们的理念一样。这样,当我们合上整本相册的时候,不会懊悔或沮丧――我们作出了自己想要的选择,即使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毕竟我们努力过了。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人想创业是受够了领导的气,当老板是想享受发号施令的快乐。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千万别创业。因为创业后你会发现,原来你只要伺候领导一个人,现在你要伺候一群人。你要服务客户,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拿不到这个单子,你可能就发不出下个月的薪水;你要呵护员工,他们可以拂袖而去,不过是再找份工作,而你可能不但完不成订单,还会砸了信誉;你还要善待家庭,父母、爱人或子女要是不理解你,你连个喘息的地方都没有。用一位老总形象的说法是:“打工的时候是儿子,创业当老板倒成了三孙子。”
所以,想创业的人一定要三思而行,走好第一步。
“专家视点”
有人说,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会失去自己!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有很多的路,选择哪条路,不仅会影响你的际遇沉浮,而且从选择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让你尽量少后悔的唯一原则是:人一生能够做出选择的机会有限,请你慎用自己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