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认错误,主动接受批评――要避免错误的发生,而不是事后遮掩;不断追求进步,“足够好是不够的”――永远追求进步是成功持久的动力;听取他人意见,接受“良师”指点――自省和进步的先决条件;事后认真反省,努力改变自己――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飞跃。
——李开复
丘吉尔说:“人们偶尔在摔倒的时候也能碰到真理,可是大部分人却在他们爬起来后就匆匆走开了,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
人生经历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了敢于面对,也乐于承认,但是如果不作自我反省,思虑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仍然会一败再败。反思失败就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和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以一切从零开始的勇气,“而今迈步从头越”,排除杂念,轻装上阵,重上战场进行拼搏。
李开复说,在古今中外,不反思蛮干,一败再败的例子多不胜数,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自省的人,就能迅速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最后的成功还将是属于你。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点:
一个是日本人的故事。1984年三四月,日本富士银行纽约分行的一位主管,从事外汇投机买卖连续干了20次,亏损似滚雪球那样骤增,达115亿日元之巨。“败莫大于不自知”。若他头几次买卖发生亏损后,立即进行反思,败局不至如此,甚至还可以反败为胜,但此人不进行反思,继续滑下去,最后掉进痛苦的深渊。
与此相反,经营者在失败后反思,并由此走向成功者也不乏其例。而这次,李开复举的是一个中国人的例子。
王强是江苏某分析仪器公司的老板。由于公司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约300人的厂里没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濒临停产,公司陷入空前困境之中。但是,在困难和危局前面,王强并没有消极地坐以待毙,而是召开会议,分析造成公司经营困难的原因,积极总结以往生产经营的教训,然后经过反思,大家一致认为,要想起死回生,必须开发新产品。但把眼光仅限在厂内,那是毫无办法的。于是,王强又决定走向社会,借用科研院所的力量,与他们搞合作,接受技术成果转让。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小厂就与全国200多个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联系,与其中的40多个单位合作研制成功了几十种新产品。最后该公司利用沈阳一家研究所的科研成果生产出来的新产品,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投入批量生产,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李开复认为,在人生的旅程中,大部分人在失败或陷入困局后更愿意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外因,即抱怨客观原因,甚至认为运气不好,从而有利于心理平衡。这样做固然有利于使当事人摆脱挫折后的消极心理状态,但正是这一“有利”的做法妨碍对失败的反思,不能把失败作为一项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陷入困局或失败后的经营者应认真剖析导致失败的内因和外因各占多少,以免重蹈覆辙。
具体地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埋怨任何人。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遇到了种种矛盾往往埋怨对方,碰见了冲突,总是指责对方,什么事总是自己对,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种人对物质利益显得自私,在人际交往上同样自私。因为不能自省,所以总觉得不平衡,总难进步。
(2)正确地看待失败。竞争的失败能使人的认识产生一次飞跃,失败的教训将成为宝贵的财富。反思失败的目的是要去克服失败。
(3)剖析自己的失败,主要是要善于总结教训,找到导致败局或失利的症结和关键。
(4)自我检讨。一个人肯多作自我检讨,万事都可变成自己的借鉴,孔子说“贝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自省”就是一种“反己”功夫。
李开复说,敢于承认错误、修正错误,你就要学会自省。既然自省这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养成自省的习惯呢?李开复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专门总结了一套培养自省习惯的简单训练法。这对于一些创业者来说,或许会有些借鉴意义。
他的方法是这样的,准备一个本子和一支笔,在每个月的第一天,记下:
(1)上个月的成功与失败有哪些;
(2)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定出要在本月进行的改进计划。
然后,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实施改进行为。
到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你还需要再做两件事:
(1)自我评估改进计划的执行情况;
(2)请朋友、同事检查自己是否兑现了承诺。
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就在于坚持,这样一来,你必然就会取得一定的收获。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在犯了错误之后,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一下所犯的错误,找出犯错的原因,针对这个错误诱因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以确保以后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要知道,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有意识、有能力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在自己身上而后者没有。
“专家视点”
每次成功都可能导致你的失败,每次失败好好接受教训,也许就会走向成功。如果一个人真正能从其所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发生改变。这样,他获得的就不是经验,而是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