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900000004

第4章 《瘗鹤铭》之谜

焦山《瘗鹤铭》是中外瞩目的著名石刻,但它是什么时代的作品,尚无定论。今从鹤与文学、碑版署名、干支纪年、文章内容、书法风格五个方面,对流传的王羲之、陶弘景、隋人、颜真卿、顾况、皮日休、王瓒七说,进行审核,纠其讹误,补其阙漏,提出新说。

鹤与文学

在中国文学作品里,鹤的出现频率很高。《诗?小雅?鹤鸣》描写过鹤的叫声。班固《西都赋》、左思《吴都赋》都提到鹤。历代诗赋笔记小说以鹤为题材者,不胜枚举。这里只介绍一下古典文学作品中鹤与神仙的关系。浮丘伯《相鹤经》称鹤为“仙人之骐骥”。传说中的神仙往往驾鹤,如王子乔乘鹤的故事,见于蔡邕《王子乔碑》、王粲《白鹤赋》、孙绰《游天台山赋》、湛方生《风赋》以及《列仙传》等。还有修道之人化鹤的故事,旧题陶潜《搜神后记》所载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之事最著名。又有鹤化人的故事,见于《晋书?陶侃传》、刘敬叔《异苑》、戴君孚《广异记》等。总之,鹤被神化了,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云:“人言鹤胎生,所以赋云胎化仙禽也”。《瘗鹤铭》就是把鹤当做仙禽看待的。

虽然谈鹤的文学作品多得可以汇集成一部书,但却找不到唐朝以前有瘗鹤刻铭的迹象。这是探讨《瘗鹤铭》时代无可回避的问题。然而自宋至清争辩《瘗鹤铭》时代的许多文章中,只有一人注意到这个问题。孙矿《书画跋跋》卷二上《碑刻?瘗鹤铭》云:“鹤死而瘗之铭之,此等好事,亦近唐人所为。”他从社会风俗的角度,探索《瘗鹤铭》的时代,很有见地。可惜他没有进行考证,尚不足以服人。

本来,墓碑铭、墓志铭都是施于真人实事的。富于创造性的古文大家韩愈才破了例。李观之砚,坠地而毁,埋于京师,韩愈为撰《瘗砚铭》,把为死人撰铭推广到物。在韩愈之前,虽有为器物撰铭的悠久传统,但把毁坏了的器物,视同死了的人,瘗之铭之,是没有前例的。中唐的李观、韩愈开风气之先。

韩文的影响很大。写过《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的晚唐皮日休,即是韩愈的崇拜者。皮日休瘗鹤撰铭的举动,与李观、韩愈之瘗砚撰铭,是一脉相承的。程嗣章《张力臣瘗鹤铭辨书后》云:“皮日休……诗集内有《悼鹤》诗,云:‘却向人间葬令威’,此瘗鹤之证也。又一诗,序云:‘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殆经岁,不幸为饮啄所误,经夕而卒,悼之不已,遂继以诗。’陆鲁望和云:‘更向芝田为刻铭’……此撰铭之证也。”程嗣章主张皮日休书《瘗鹤铭》,论证欠精密,不能成立(详下)。但他提出皮日休有瘗鹤撰铭的举动,比孙矿的推测,进了一步,应予肯定。

主张《瘗鹤铭》是王羲之书、陶弘景书的人,既未考虑东晋、南朝萧梁有无瘗鹤刻铭的风俗,更未考虑王、陶是否爱鹤。今按:《晋书?王羲之传》云:“性爱鹅。”李石《续博物志》卷七云:“陶隐居云:学道之士居山,宜养白犬、白?,可以辟邪。”把瘗鹤刻铭的举动,强加于爱鹅的王羲之,养白犬、白?的陶弘景,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碑版署名

书碑是苦事,唐以前,达官贵人不屑为之,大多出于书佐、小吏手笔。唐太宗重视书法,亲自书碑,并常名家书碑,书碑者不以为苦,反以为荣了。我们所看到的地上及出土的魏晋南北朝石刻,大多不署撰者、书者姓名。到了唐代,石刻上署撰者、书者姓名才逐渐形成潮流。《瘗鹤铭》当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此《铭》的撰者、书者,顺应时代风气,不能不署名,却又不愿留下真姓名,所以用了别号,前人探索此《铭》的时代,不从由汉至唐石刻署不署名的历史现象中求答案,却在“华阳真逸”“上皇山樵人逸少”两个别号上进行曲解和武断。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十《瘗鹤铭》说:“或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又说:“疑前后有人同斯号者也。”赵明诚在《金石录》卷三十《跋尾?瘗鹤铭》说:“题华阳真逸撰,真逸未详其为何代人。欧阳公《集古录》云,华阳真逸是顾况道号。余遍检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惟况撰《湖州刺史厅记》自称华阳山人尔,不知欧公何所据也。”欧阳修的猜测被赵明诚驳倒了。

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瘗鹤铭后》说:“弘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曰真逸者,岂其别号欤?”蔡绦《西清诗话》进一步说:“余读《道藏?陶隐居外传》,号华阳真人,晚号华阳真逸。”今按:文物出版社影印《道藏》第五册,有《华阳陶隐居内传》三卷,“薜萝孺子贾嵩撰”。卷上有一段话:“仲尼云,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未见其人。我今日义达无复其方,请从求志之业,乃自称华阳隐居。”贾嵩又引:“《本起录》云:人间书疏皆以此号代名。”《本起录》是陶弘景“犹子”陶翊撰,所言可信,与史传碑志亦同。蔡绦把“内传”误为“外传”,把“华阳隐居”误为“华阳真人”,又捏造了一个别号“华阳真逸”。由于《道藏》是一部大书,不是人人都能阅览的,蔡绦所谓“华阳真逸”即陶弘景的谬论,曾蒙蔽了许多人,今予以彻底拆穿。

古人别号中带华阳地名者,如华阳子、华阳生、华阳君、华阳山樵、华阳散人、华阳道人、华阳居士、华阳老人、华阳处士、华阳逸者、华阳洞叟、华阳山外人等,不胜枚举。“华阳真逸”是一个完整的别号,怎能丢掉“真逸”,只用“华阳”去牵强附会呢!

“上皇山樵人逸少”也是一个完整的别号。王羲之、皮日休都字逸少,但都无“上皇山樵人”之称。丢掉“上皇山樵人”,只用“逸少”进行猜测,当然是徒劳的。上皇山在哪里?前人或云在会稽,或云即降真山,或云在镇江,但都举不出王羲之、陶弘景、皮日休自称“上皇山樵人”的证据。

《瘗鹤铭》的署名是:“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山征士、丹杨外仙尉、江阴真宰立石”。分明是五个人。主张陶弘景书《瘗鹤铭》的吴东发,继承陶弘景号“华阳真逸”的谬说,但“华阳真逸撰”不等于陶弘景书,(郝经《陵川集》卷二十《瘗鹤铭辨》云:“矧于铭中书华阳真逸撰,不书其并书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竟然把几个别号一齐加在陶弘景头上。他在《瘗鹤铭考》中说:“……‘征君’‘外仙尉’皆隐居自寓其衔,‘上皇’‘降真’皆自寓其栖隐之地,而‘丹阳’则纪其故乡也。”这样就把撰者“华阳真逸”、书者“上皇山樵人逸少”、立石者“山征士、丹阳外仙尉”(除“江阴真宰”外)都曲解为陶弘景一个人,是猜测《瘗鹤铭》署名之谜的最武断者。但吴东发无法解释陶弘景为什么要在《瘗鹤铭》石刻中用四个别号这一特殊现象,按照惯例,署“华阳真逸撰并书”不就行了吗?

翁方纲主张陶弘景书《瘗鹤铭》的意见虽不可取,但他在《瘗鹤铭考补》中还有一段话:“以理论之,则华阳真逸、上皇山樵、江阴真宰、丹杨外仙尉之类,皆无姓名可考。自以阙疑为是。”这段话是清醒的。

干支纪年

《瘗鹤铭》序云:“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探索此《铭》的时代,应将壬辰、甲午两个干支,与王羲之等人的行踪,进行对照,是否符合?

晋咸和七年壬辰(332)

晋咸和九年甲午(334)

黄伯思《东观余论?跋瘗鹤铭后》云:“王逸少以晋惠帝大安二年癸亥岁生,年五十九,至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则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岁,年四十九,始去会稽而闲居,则不应三十二年已自称真逸也。又未官于朝及闲居时,不在华阳,以是考之,此铭决非右军也审矣。”今按:王羲之的生卒年,有几种不同的推算。推算生于西晋大安二年为最早,生于东晋大兴四年为最晚。黄伯思是按照王羲之最早的生年推算,如按照最晚的生年,则“甲午岁”瘗鹤之年为咸和九年,王羲之才十四岁(虚龄),决无书写《瘗鹤铭》之理。黄伯思判断王羲之“未官于朝及闲居时,不在华阳”,是正确的。王羲之“不在华阳(茅山)”,更不在焦山,决无书《瘗鹤铭》之事。

主张《瘗鹤铭》是王羲之所书的郝经,在《瘗鹤铭辨》中反对黄伯思:“是大不然。其铭之年月,作文之年月也,非书之年月也。鹤瘗文成之岁,则甲午岁也,书之之岁,焉知非永和之末、升平之初乎?”他假设作文在前,书写在后,拉开距离,以自圆其说,是徒劳的。因为:《瘗鹤铭》中有王羲之卒后的事(详下),难道是王羲之鬼魂写的吗?

梁天监十一年壬辰(512)

梁天监十三年甲午(514)

《东观余论?跋瘗鹤铭后》又云:“壬辰者,梁天监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按隐居天监七年东游海岳,权驻会稽。永嘉十一年始还茅山。十四年乙未岁,其弟子周子良仙去,为之作传。即十一、十三年正在华阳矣。”黄伯思此考,似是而非。茅山非焦山。如陶弘景是鹤的主人,为什么不把鹤留在茅山喂养,而让鹤死于焦山,将鹤葬于焦山呢?

吴东发感到黄伯思说法有漏洞,他企图弥补这个漏洞,在《瘗鹤铭考》中说:“按隐居《许长史旧馆坛碑阴记》梁天监七年往永嘉。十年涉海。十一年夏还木溜屿。其年十月有敕迎还旧山。十三年正月至茅山。是年岁在甲午。则所谓‘甲午化于朱方’者,乃自会稽奉敕还茅山时也。于时适过焦山,因瘗鹤镌铭于此,不然何不瘗于华阳而于焦山耶?”暂且不说吴东发所谓《碑阴记》是否可靠,据《道藏?华阳陶隐居内传》卷中:“会上使司徒慧明迎还旧岭。道中书相望,仍欲先生至都下。先生至晋陵,辞以疾,乃还华阳。”可见陶弘景的路线是会稽―晋陵―茅山,未经焦山。吴东发弄巧成拙,他自以为弥补了陶弘景将鹤“不瘗于华阳而于焦山”之漏洞,却暴露了陶弘景由会稽还茅山的路?与《瘗鹤铭》内容之不可调和,可谓欲盖弥彰。

隋蔡襄说《瘗鹤铭》“当是隋代书”。隋起开皇元年辛丑(581),终义宁二年戊寅(618),无壬辰、甲午两个干支。蔡襄说不能成立。

唐天宝十一载壬辰(752)

唐天宝十三载甲午(754)

据殷亮《颜鲁公行状》、令狐《颜鲁公神道碑铭》、留元刚《颜鲁公年谱》、毕沅《颜鲁公官阶考》、黄本骥《颜鲁公年谱》等,颜真卿天宝十一载为武部员外郎,十二、十三载为平原太守,与焦山如风马牛不相及。

唐元和七年壬辰(812)

唐元和九年甲午(814)

董《广川书跋》卷六《书黄学士瘗鹤铭后》云:“顾况卒于贞元末,当元和七年为壬辰,九年为甲午,良不及也。上推壬辰岁为天宝十一载,况当儿,其号华阳乎?”今按:《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卷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十八、《唐才子传》卷三,均云顾况至德二载进士及第,当天宝十一、十三载时,正准备应试,与《瘗鹤铭》求仙思想不合。顾况卒于贞元末或元和初,董云元和七、九年“良不及也”,是。

朱彝尊《曝书亭集》卷五十《书张处士瘗鹤铭辨后》云:“证为顾逋翁书。盖逋翁故宅虽在海盐之横山,而学道句曲,遂移居于此。”今按:皇甫《顾况诗集序》云:“为江南郡丞累岁,脱縻无复北意,起屋于茅山。”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叙历代能画人名?唐朝下?顾况》云:“贞元五年贬饶州司户,居茅山,以寿终。”顾况居茅山是贞元后,非天宝十一、十三载,朱彝尊不考顾况居茅山之时代,已误,更何况茅山非焦山。

唐咸通十三年壬辰(872)

唐乾符元年甲午(874)

程嗣章《张力臣瘗鹤铭辨书后》云:“袭美为唐懿宗咸通八年进士,崔璞守苏,辟为军事判官。自叙以九年从北固至姑苏,咸通十三年壬辰,僖宗乾符元年甲午,袭美正在吴中。其年相合。”此考不确。皮日休《破山龙堂记》云:“咸通十三年二月十九日,襄阳皮日休记。”《河桥赋》序云:“咸通癸巳岁,日休游河桥。”可见皮日休咸通十三年在常熟,十四年已北上。《新唐书?艺文志三?皮氏鹿门家钞九十卷》注:“皮日休,字袭美,咸通太常博士。”(《唐诗纪事》卷六十四同)《河桥赋》即咸通十四年皮日休入京为太常博士“游河桥”时作。乾符元年皮日休不在吴中,何能有焦山瘗鹤刻铭之事?

文章内容

《瘗鹤铭》如是王羲之所书,就应是东晋人所撰,从文章内容进行鉴定,是必要的。李之仪《姑溪题跋》卷一《跋瘗鹤铭》云:“世以为右军书,或谓其语不类晋人,然卒不能辨也。”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云:“世传以为王逸少书,然其语不类晋人,是可疑也。”刘昌诗《芦浦笔记》卷六《瘗鹤铭》云:“今考《铭》引雷门故事,按《临海记》:昔有晨飞鹤入会稽雷门鼓中,于是鼓声闻洛阳,孙斫鼓,鹤乃飞去。恩起兵攻会稽,杀逸少之子凝之,盖在安帝隆安三年,斫鼓必此时,岂复有羲之谁肯遽取以为引证哉?然则非晋人文,不辨可知矣。”刘昌诗末考王羲之卒年,发言微误。孙恩杀王凝之时,王羲之已卒,《瘗鹤铭》“雷门去鼓”的典故,决不会出现在王羲之的笔下。

陶弘景是道教茅山宗的创立者,被尊为“百代之名师”,他自称“身有仙相”,十分自信。而《瘗鹤铭》序云“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奚夺之遽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修道之人的口吻。两人身份不合。《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记载陶弘景的政治地位:“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王公贵要参候相继,赠遣未尝脱时。”萧纶《隐居贞白先生陶君碑》描述陶弘景的隐居生活:“养志山阿,多历年所。摄生既善,冥祥亦降。猛兽不据,魑魅莫逢。庭无荆棘,远同阙里。阶吐神泉,迳动疏勒。于是羽人徘徊,仙客上下,鸾凤游集,芝英丰润。”这样一个声势显赫、养尊处优的地上活神仙,死了一只鹤,算什么呀!何能对前途丧失信心,竟然悲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邪”呢?

皮日休虽有瘗鹤撰铭之事,仔细推敲,仍与《瘗鹤铭》内容不合。皮日休《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殆经岁,不幸为饮啄所误,经夕而卒,悼之不已,遂继以诗,南阳润卿博士、浙东德师侍御、毗陵魏不琢处士、东吴陆鲁望秀才及厚于予者,悉寄之,请垂见和》首句云:“池上低摧病不行。”从诗题、诗句看出:一、皮日休的鹤,是在“吴中”“池上”喂养,与华阳真逸的鹤,在焦山大自然中喂养,不合。二、皮日休的鹤,“养之殆经岁”即死,与华阳真逸的鹤,“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不合。三、皮日休对友人,入仕者称官衔(“博士”“侍御”),未仕者称“处士”“秀才”,与华阳真逸对友人,皆称“真侣”,不合。陆龟蒙《和袭美先辈悼鹤》诗有句云:“但掩丛毛穿古堞。”翁方纲《瘗鹤铭考补》指出:“则当日袭美所葬之鹤,乃依城隅葬之耳,非在焦山下江流乱石之间,亦可知矣。”是。但必须补充:咸通十四年皮日休已北上,他葬鹤是咸通十三年以前之事。

《瘗鹤铭》虽非皮日休之作,而时代断限大致可定。因为:序与铭皆无骈俪之习,应在韩愈领导的古文运动取得胜利之后。

书法风格

从宋至清,否定《瘗鹤铭》为王羲之、陶弘景、顾况所书者,如董《广川书跋?书黄学士瘗鹤铭后》云:“然逸少、逋翁其书可见,不与此类,或曰《茅山碑》前一行,贞白自书,与今铭甚异,则不得为陶隐君所书。”陈继儒《妮古录》卷四云:“黄伯思以《瘗鹤铭》为陶隐居书,谓以《朱阳帖》参之绝类,则余所不许。”杨宾《铁函斋书跋》卷三《梁陶弘景上清真人许长史旧馆坛记碑》云:“陶隐居书,见诸记载者,有《黄庭外景经》《大洞真经隐诀》《画版帖》《入山帖》《旧馆坛记》五种,而皆未之见。缘前人多称《瘗鹤铭》是隐居笔,遂以隐居书皆《铭》一例。今观此帖,中规中矩,沉著方严,全从《劝进》《受禅》等碑脱胎,似与《瘗鹤铭》别一结法。”

黄庭坚主张《瘗鹤铭》是王羲之所书,《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八《题瘗鹤铭后》云:“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耶?”所谓“龙爪书”,黄庭坚没有见过,《瘗鹤铭》岂其遣法耶,乃是凭空想象,毫无根据,显然不能成立。鉴赏家认为,黄庭坚“大书酷仿《鹤铭》”,深得其变化之妙。如章法的对称、平衡,韵律的振颤、凝重,用笔的长横、长撇、长捺,都是从《瘗鹤铭》发展起来的。可见他主张此《铭》是王羲之所书,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书法渊源,抬高自己的书法地位。郝经佩服黄庭坚,在《瘗鹤铭辨》中提出《瘗鹤铭》“甚多《兰亭》笔法”的观点。任何人将《兰亭序》与《瘗鹤铭》对比一下,都能看出是两种书体。黄庭坚以人所未见的“龙爪书”立论,是狡猾的;而郝经以人人可见的《兰亭序》立论,是愚蠢的。

认为《瘗鹤铭》类似唐人书法者最多,其中又分为三派:

一、似颜真卿。如欧阳修《集古录跋尾?瘗鹤铭》云:“按《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字亦奇特,然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颜鲁公,不知何人书也。”黄庭坚既主张《瘗鹤铭》是王羲之所书,又认为欧阳修的意见正确。其《题瘗鹤铭后》云:“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法,详观其笔意,审如公说。”郝经既主张《瘗鹤铭》是王羲之所书,又认为:“其准绳意匠,后世唯颜鲁公书《中兴颂》《宋文贞公碑》为近之。”主张《瘗鹤铭》是陶弘景所书的翁方纲,其《山谷说大字无过瘗鹤铭辨》也说:“故或者遂以是铭为颜鲁公书,何者?为其中庄笔有近于《宋广平碑》也。”包世臣《艺舟双楫》既认为“可证《鹤铭》为隐居书”,又认为“杭州龚定庵藏宋拓《八关斋》七十二字,一见疑为《鹤铭》,始知古人《鹤铭》似颜书说有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卷四《余论》则云:“鲁公书如《宋开府碑》之高浑绝俗,《八关斋》之气体雍容,昔人以为似《瘗鹤铭》者,诚为绝作。”今按:二王书体是魏、晋式清谈的产物。初唐,从宫廷到社会,都摹仿王字。到颜真卿才“变法出新意”。应是《瘗鹤铭》的书者仿颜体,而非颜真卿仿《瘗鹤铭》。

二、中、晚唐人书。如安世凤《墨林快事》卷四《瘗鹤铭》云:“以为右军者,非。为隐居者,亦非。盖晋、梁二世字形尚古,今谛玩皆唐人笔意,明之乎非二公也……必唐中、晚之人无疑。”孙矿《书画跋跋?瘗鹤铭》云:“此铭佳处,惟在字画飞动。然笔势太纵,隋以前恐无此法,应是李北海以后笔。顾况虽无据,然唐人善书者多,如王士则《成德军》等碑笔法,与此略相似,大约唐人所书耳。”判断力最差的是郝经,他看到《瘗鹤铭》与“张嘉贞《北岳碑》……极形似”,而没有能像安世凤、孙矿那样,判断为唐人书。

三、疑王瓒。如赵明诚《金石录?跋尾?冬日陪群公泛舟诗》云:“在润州《瘗鹤铭》傍,其字画正同,盖一人所书也。”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十四《书?答巩仲至》云:“焦山《瘗鹤铭》下有《冬日泛舟诗》一篇,句法既高,字体亦胜,与铭文意象,大略相似,必是一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上《记与刘无言论书》云:“予又云:焦山《鹤铭》,俗传王逸少书,非也然此山有唐王瓒一诗刻,字画全类此铭,不知即瓒书,抑瓒学铭中字而书此诗也。刘曰:尝亲至彼观疑即瓒书也。”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六云:“余尝以穷冬至山中,观铭之侧近,复有唐王瓒刻诗一篇,字画差小于《鹤铭》,而笔势八法,乃与《瘗鹤》极相类,意其是瓒所书也。因摹一本以归,以示知书者,亦以为然。”今按:以上四家意见,还不能肯定《瘗鹤铭》是王瓒所书,因为:王瓒诗刻署名为“谪丹阳功曹掾王瓒”,而《瘗鹤铭》署“上皇山樵人逸少书”。如皆出于王瓒手笔,为什么一署官职姓名,而另一署别号,对姓名讳莫如深呢?又,据《旧唐书?地理志三》《新唐书?地理志五》,天宝元年曲阿县改名丹阳县。从王瓒官衔看出刻诗是天宝后之事,至于后到哪一年,有待考证。董云“诗在贞观中已刻铭后”,大误。黄伯思认为王瓒学《瘗鹤铭》,可取。

综合以上,《瘗鹤铭》的产生,应在受李观、韩愈瘗砚撰铭之影响而出现了皮日休瘗鹤撰铭之后,应在颜真卿新体书法风行之后,应在古文运动取得胜利之后。具体时间为唐乾符元年(或五代吴国大和六年)。撰者、书者、立石者是几个普通的修道之人,没有留下真实姓名。

蔡绦《西清诗话》云:“丹阳焦山断崖有《瘗鹤铭》自晋迄唐,论书者未尝及之。”董《广川书跋》卷六《书瘗鹤铭后》云:“余尝怪唐人尚书学,而此名字特奇伟,宜世赏爱,而卒不见传于人。自张怀、张爱宾、徐浩论书,备有古今字法,亦不见录。”又《书黄学士瘗鹤铭后》云:“或疑梁以书传逮六百年,不应如新刻于石。”他们的怀疑,也给我们以启迪:焦山《瘗鹤铭》唐末才产生,所以东晋、萧梁、隋、唐人未提到它。经过五代乱世,到北宋才大显。北宋距唐末不远,所以石刻如新。

同类推荐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最新最全译本)

    《中国人本色》是一本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全方位、大视角、内容丰富的作品,涉及晚清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语言文字、家庭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商业等方面,是近代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性著作。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精辟地分析了中国人的特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实证研究

    本书以宜昌市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为背景,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为例,探索县级基层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中的机制创新问题,尤其是探索如何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经济又欠发达的县级政府如何建立更好的机制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古朴遗风:西安碑林与城墙(文化之美)

    中华文化浩浩五千年,哪怕是遗留下来的一砖一瓦都弥足珍贵,因为他们的存在就代表了历史的诉说。西安碑林及城墙由来已久,碑林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及碑上的篆刻文字讲述了哪段历史?城墙与护城河、吊桥、箭楼、角楼等又有何关系?碑林与城墙的现状又如何?在本书中读者都可以找到答案。
  • 巫术的世界

    巫术的世界

    神秘文化和神秘现象总能激发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套神秘文化的专题百科读物和速读读物,本系列读本分专题全景式展现了世界神秘文化各个分支领域的历史起源、发展状况,以及与该领域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影视文学作品等等,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给林林总总的神秘文化一个全新的解释。
热门推荐
  • 异世霸说

    异世霸说

    轻松搞笑,且看我穿越异世,霸气横扫。男主身携游戏技能,异世孤苦,不变真心,一闯天下。
  • 人鱼忧伤的瞳孔

    人鱼忧伤的瞳孔

    人鱼一族守护了上万年的圣物‘海洋之心’,只为等到上帝赐予人鱼一族的第七位人鱼公主。终有一日,人鱼七公主归位…………统领狼人、吸血鬼两族的十二大古老家族。十二大家族的吸血鬼祖先与狼人十二创族女神通婚,并合并了狼人。吸血鬼两族,形成了赤月族。现由第十二代的十二位新圣主统领。
  • 阴阳师修仙记

    阴阳师修仙记

    天赋异禀的医学天才王俞夏,偶然接触到阴阳道法,踏上一条未知的神秘之路。
  • 末世之卡牌风暴

    末世之卡牌风暴

    末世来临,天空降落了无数的卡牌,落地皆化为了恐怖的嗜血怪物。魔兽,虫族,亡灵……濒临末世!人类可获得卡牌,化为武器,与之搏斗,然而更恐怖的不是怪物,而是人心!
  • 转学遇见他

    转学遇见他

    富家女沦落为平民百姓,转学竟然遇见他。产生一段迟钝暧昧的恋情,过这一段不同的高中生活
  • 万界订单

    万界订单

    APP的强大超出了想象,APP可以连接万界,接收订单!于是林方带着手机自由穿梭各个世界,一边完成任务一边挣点外快!没事去生化危机里走走,顺便丢点解药。闲时去禁闭岛里看一看,告诉小李子其实你有病。或者去笑傲江湖里溜溜,跟东方不败学武谈情。也去美食供应商里瞅瞅,帮袁州送个蛋炒饭。在这里没有APP接收不到的订单,而林方是完成订单的最优秀人选!订单完成,请您给我评分,我们的评分选项是:【十分】【十分】【十分】谢谢,非常感谢客户您给打的十分高评,您的满意是我们的最大追求!
  • 乐紫

    乐紫

    现代网游竞技故事。宅女乐紫巧遇网游战队老板苏南,走入职业战队的故事。宅女乐紫和暴躁网游公司老板的故事。
  • 万古一圣

    万古一圣

    十万年前,审判者降临,挥“裁决之镰!“降下“天罚!”“武圣星球,不得有圣!”十万年后的今天。在这个以觉醒的“武魂”数量,质量为天才标准时代。少年萧奈,因“武魂太多”而导致武魂觉醒推迟万年,被家族当作弃子抛弃,受尽侮辱!“武圣有圣,万古一圣!”“萧奈为圣,谁敢不从!”
  • 海上海

    海上海

    一个夜总会小姐的自白书,也曾纯真,也曾动情,也曾迷茫,爱恨交织,是堕落还是救赎,谁是谁的摆渡人?总有那么一撮人,为爱而生,小荷就是其中一个,在邵然的爱情里沉浮,换来的却是不曾真爱过,为了报复而被人利用,又用生命做赌注为自己证明,“自始至终,我爱的只是你这个人,罢了”。问世间情未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的夏天爱恋

    TFBOYS的夏天爱恋

    自己看看吧!喜欢看的可以介绍给别人看!我不会弃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