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900000003

第3章 关于“兰亭论辨”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郭沫若挑起了两次著名的学术争论。一是1959年蔡琰(文姬)《胡笳十八拍》真伪之争,二是1965年王羲之《兰亭序》真伪之争。前者由《文学遗产》主持,后者由《文物》主持。

(一)1959年《文学遗产》编辑部编了《胡笳十八拍讨论集》,以郭沫若及赞成其观点的文章(即肯定《胡笳十八拍》为蔡琰作)为一类,共九人、十四篇,置于前;以持相反意见的文章为一类,共十一人、十二篇,置于后。编者在《前言》中表示:“从这些讨论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们在写作之前,是经过一番认真的探讨和研究的,因此这些文章大都掌握了一定资料,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不管结论如何,感想式的空话都比较的少,这不能不说是学术讨论中的一种良好的现象。”

(二)1973年文物出版社编了《兰亭论辨》,以郭沫若及与其观点一致的文章(即否定《兰亭序》)为上编,共十人、十五篇,置于前;以持相反看法的文章为下编,共三人、三篇,置于后。编者在《出版说明》中表示:‘兰亭’真伪之争……反映了唯物史观同唯心史观的斗争。

我为什么要比较1959年、1965年两次学术争论呢?有比较才能鉴别。通过比较才能说明两次学术争论的气氛是不同的。1959年的《胡笳十八拍》真伪之争,《文学遗产》未作结论,“只是要求讨论走向更深入更提高的阶段”。而1965年的《兰亭序》真伪之争,文物出版社严肃地批判:“《兰亭序帖》被唐太宗李世民断定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后……对《兰亭序帖》的极度迷信,一直占统治地位;影响之深,远及今日。”歌颂郭沫若及其支持者“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指责持相反看法者为“唯心史观”,这在当时是一顶很沉重的大帽子。可以说,1959年的学术气氛是正常的,1965年的学术气氛是剑拔弩张的。再分析一下《兰亭论辨》下编的三篇文章。章士钊的《柳子厚之于兰亭》,是编者从1971年出版的《柳文指要》中摘录的,不是1965年公开发表的。商承祚的《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是在《中山大学学报》1966年第1期发表的。只有高二适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是1965年发表的第一篇与郭沫若观点针锋相对的文章。

今披露《驳议》问世的内幕如下:高二适是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章士钊的弟子,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郭沫若于1965年6月11日、12日《光明日报》(《文物》第6期)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书法界、文化界、学术界为之震动,虽有不少人不同意郭的观点,大都沉默不语,个别人私下议论,没有人敢写文章反驳。远在南京的高二适奋笔而成《〈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于当年7月8日寄请章士钊指教,随即遵照章的指点,修改定稿,于7月14日再寄给章,求助发表。7月16日章写信给毛主席。7月18日毛主席致章函,云:“又高先生评郭文已读过,他的论点是地下不可能发掘出真、行、草墓石。草书不会书碑,可以断言。至于真、行是否曾经书碑,尚待地下发掘证实。但争论应该有的,我当劝说郭老、康生、伯达诸同志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据《毛泽东书信选集》,198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同日,毛主席又有信给郭沫若,云:“章行严先生一信,高二适先生一文均寄上,请研究酌处。我复章先生信亦先寄你一阅。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未知尊意如何?”“章信高文留你处。我复章信,请阅后退回。”(据《毛泽东书信手迹选》,1995年西苑出版社出版)7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高二适《驳议》,《文物》1965年第7期又据高手稿影印,争论便展开了。但文物出版社所谓的“热烈讨论”,只是支持郭沫若观点者“热烈”,以郭沫若为首的阵营,声势浩大。

8月7日郭沫若写了《〈兰亭序〉与老庄思想》,8月12日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两文都在《文物》第9期发表。值得注意的是,两文除了谈《兰亭序》外,还涉及崇拜帝王将相问题。郭把高否认《兰亭序》为伪的观点,归结为“绝对信仰唐太宗及其群臣”。郭问高:“毛主席《沁园春?雪》里的名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不是脍炙人口的吗?”又进一步发挥:“如果他(唐太宗)生在今天,多接触些新鲜事物,并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他的‘玄鉴’和‘睿赏’无疑是会深入一层的。”这些话,今天的青年读者看来似乎与讨论《兰亭序》真伪无关,必须联系到当时的政治气氛才能理解郭之用意。8月20日毛主席亲阅了郭沫若两文校样之后,写信给郭,称赞“文章极好”,并说:“过分崇拜帝王将相者现在还不乏其人。”回顾7月18日毛主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指示,是同意将高二适的文章发表,不意味着支持高的观点。8月20日的信,毛主席对争辩双方的态度可以窥见。所以在一个时期内,支持郭沫若观点的文章颇多,有些文章的标题(如启功《〈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都带有浓浓的政治气息。

1972年《文物》第8期郭沫若发表《新疆新出土的晋人写本〈三国志〉残卷》,是《兰亭序》为伪的旧话重提。10月21日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真伪之再驳议》,无处发表,1982年《书法研究》第1期才将此文刊出,高已去世。

1973年文物出版社编印了《兰亭论辨》,《出版说明》强调:“多数文章赞成郭沫若同志的意见,支持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态度推翻历代帝王重臣的评定”,三篇与郭沫若见解不同的文章,定为唯心主义,供批判之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阳光灿烂,《兰亭序》的讨论也呈现出蓬勃生机。从1977年《南京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论钟王真书和〈兰亭序〉的真伪》后,各种报刊不断发表讨论的文章,学术视野更为开阔,探索得更加深入细致。1981年浙江绍兴、2003-2005年山东临沂、浙江嵊州所召开的几次书法研讨会上,“兰亭论辨”都是热门话题。绝大多数人反对郭沫若的观点,连1965年支持过郭的人也转向了。如:昔日侈言破除《兰亭》迷信的启功,在2002年第五届中国书法史论国际研讨会上赋诗:“岱岳巍峨孰比高,山阴笔法自南朝。兰亭遗矩今仍在,万古云霄一羽毛。”此诗证明,在不同的政治气氛下,启功不再支持郭沫若了,不再破除对《兰亭》的迷信了。

2005年11月28日,“纪念兰亭论辨四十周年――中国(泰州)高二适书法艺术高层论坛”在泰州举行。书法界、文化界、学术界数十位人士欢聚一堂,各抒心得。提交会议交流的三十几篇文章,已汇编出版。因我与高二适同门,又曾在北京章士钊身边,对“兰亭论辨”亲见亲闻,推我撰序。

(二)

围绕“兰亭论辨四十周年”进行讨论,不可避免地要评价《兰亭论辨》上编的十五篇文章。我发现这些文章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略举数例:

(1)谁是《兰亭序》的作伪者?

郭沫若:“《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就是智永所依托。”(《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宗白华:“唯《定武兰亭》是否智永所能书,尚待进一步推敲耳。”(《论〈兰亭序〉的两封信》)

李长路:“我意伪帖是仿智永而不及智永手笔,也不过是一个连怀仁也比不上的初唐书法家所书写的。何时写作早则陈、隋之际,晚则唐初唐初的可能性较大。”(《〈兰亭〉辩妄举例小补》)

赵万里:“《兰亭序》的楷法,显然主要是唐人的成分,还有宋人的成分。”(《从字体上试论〈兰亭序〉的真伪》)

史树青:“在‘御府’伪造《兰亭序》的活动,我看这就是唐太宗、欧阳询、褚遂良几个搞的一套鬼把戏。”(《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

以上说明,郭沫若与其支持者,支持者相互之间,对谁是《兰亭序》的作伪者,意见不一致。

(2)《兰亭序》“暮”“禊”“畅”等字是不是作伪之证?

徐森玉:“关于禊――,畅――,虽然还不能像‘暮’字原著应为‘莫’那样肯定,但也是值得我们注意和今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兰亭序〉真伪的我见》)

于硕:“晋代已有‘畅’字,前已查出。今又查出‘暮’字的使用远在三国时代,先于永和九年者九十年……六朝人写字,示旁每讹为禾旁,《兰亭序帖》禊作,大概是出于有意的‘拟古’。”(《东吴已有“暮”字》)

以上说明,郭沫若的两位支持者,对于《兰亭序》“暮”“禊”“畅”等字是不是作伪之证,意见不一致。

(3)东晋书体是怎样?

龙潜:“在晋时的书法是处于隶书阶段,到齐梁之间才逐渐产生了正书。”(《揭开〈兰亭序帖〉迷信的外衣》)

徐森玉:“行、草书和接近成熟的楷体在西晋初年(当然,不自西晋初年始)就有了真正成熟的楷法要到隋、唐之际才完成。”(《〈兰亭序〉真伪的我见》)

以上说明,郭沫若的两位支持者,对东晋书体应是怎样,意见不一致。

(4)隶书笔意是怎样?

郭沫若:“王羲之的笔迹应当是怎样,必须有隶书笔意而后可具体地说来,是在使用方笔,逆入平出,下笔藏锋而落笔不收锋,形成所谓‘蚕头’和‘燕尾’。南北朝人的碑刻字或写经书,虽已收锋,仍用方笔;凡一点一划,一起一收,笔锋在纸绢等上转折如画三角形。这样的用笔法,就是所谓隶书笔意。”(《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

启功:“我体会郭沫若同志所谈,是说东晋时期书法必定带有隶书笔意,不是说《兰亭》的字必定要架子严整,撑满方格,而指它应该具有唐以前的古意。”(《〈兰亭〉的迷信应该破除》)

以上说明,郭沫若与其支持者启功,对于“隶书笔意”的解释,实际上是不一致的。“隶书笔意”应是怎样?郭沫若作了十分具体的解释,表达得很清楚,不含糊。启功却把郭沫若说明很清楚、不含糊的一段话,改为模糊的“具有唐以前的古意”一句话。可见启功不完全同意郭沫若对“隶书笔意”的具体解释,但不能明白地说出来,只有改用模糊的解释,为他日表述自己的具体意见留有余地。

(三)

高二适《驳议》针对郭沫若观点所提出的意见,以及商承祚《论东晋的书法风格并及〈兰亭序〉》针对郭沫若及其支持者的观点所提出的意见,本文均不重复,只举例说明郭沫若及其支持者在运用材料方面,未能“去伪存真”(这是做学问的方法,也是毛主席的指示)。郭沫若、史树青认为,刘《隋唐嘉话》所述《兰亭序》流传经过“翔实”。今按:此书,《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列入小说类。小说的内容,不应一概否定,但必须识别其中有传闻失实、夸张、虚构成分。据《隋唐嘉话》卷下:“王右军《兰亭序》,梁乱出在外,陈天嘉中为僧永所得。”这两句话,与郭沫若等的观点,完全相反。既然是“梁乱出在外”,可见至迟梁时《兰亭序》已进入宫内,郭沫若等相信此书“翔实”,却又认为“《兰亭序》是梁以后人依托的”,岂不是自相矛盾吗?又,既然《兰亭序》从梁宫流出后才为智永“所得”,智永就不是第一个拥有《兰亭序》的人,郭沫若等相信此书“翔实”,却又认为“《兰亭序》依托于智永。”岂不又是自相矛盾吗?

《隋唐嘉话》卷下又云:“至太建中,献之宣帝。隋平陈日,或以献晋王,王不之宝。后僧果从帝借拓。及登极,竟未从索。果师死后,弟子僧辩得之。”刘所说辩才得《兰亭序》的经过,曲折离奇,几个主要环节不详。既然智永得到《兰亭序》这件稀世之宝,怎会轻易地“献之宣帝”?怎能不在献出前摹拓一本?又是谁人从陈宫中得到《兰亭序》献给晋王(隋炀帝)?智果是智永弟子,当日向老师借拓是很方便的,怎会等到物归晋王后,才向晋王“借拓”?辩才是智永弟子,智果怎会不把《兰亭序》传给自己弟子而传给辩才?总之,疑问很多,不能轻信。

刘说《兰亭序》“以武德四年入秦府”,这个时间也有问题。据《资治通鉴》卷一八八《唐纪四》:“(武德三年)秋七月壬戌,诏秦王世民督诸军击(王)世充。”卷一八九《唐纪五》:“(武德四年十二月)丁卯,命秦王世民、齐王元吉讨(刘)黑闼。”李世民正进行统一战争,怎有闲情逸致访《兰亭序》?据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引《唐武平一徐氏法书记》:“太宗于右军之书,特留睿赏。贞观初,下诏购求……”《唐徐浩古迹记》:“太宗皇帝,肇开帝业,大购图书,宝于内库。”卷四引《唐张怀二王等书录》:“贞观十三年敕,购求右军书。”《唐韦述叙书录》:“自太宗贞观中,搜访王右军等真迹。”武平一、徐浩、张怀、韦述四位唐代名人,皆云李世民即帝位后,始寻访王羲之书迹,合情合理,在具体时间上虽有贞观初、贞观中、贞观十三年之差别,皆在即位之后是一致的,足以证明《隋唐嘉话》所云《兰亭序》“以武德四年入秦府”之误。(参阅《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下册拙作《王羲之〈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1997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再举一例。宗白华《论〈兰亭序〉的两封信》的第一信,引用甘熙《白下琐言》记载阮元曾云“唐太宗得《兰亭序》恐是梁、陈时人所书”云云,认为与郭沫若“所见合”。但此“跋”不载于阮元《经室集》,如非甘熙伪托,则是阮元编集时,感到此“跋”不妥而删去,不留痕迹。宗白华回避这个事实,在第二信中说:“阮元《经室集》,因手边无存,未暇检阅”,但他明明在这封信中引用《经室集》正集、续集的文章,可见所谓“手边”无此集,是谎言。如果披露《经室集》中无此“跋”的真相,也就暴露此“跋”不可靠,阮元与郭沫若“所见合”也就不能成立了。郭沫若也未说明《经室集》中有无此“跋”。

“兰亭论辨”并未结束。40年来,关于《兰亭序》的讨论,已超越了书法的范围,从多学科多视角进行探索,涉及文学、哲学、文字学、考据学、考古学、版本学等领域,从一件书迹的真伪之争,扩大到学术文化及其时代审美风尚的综合性立体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深度。我相信,在正常的学术气氛下,开展“百家争鸣”,参加争论者,平等对话,充分研讨,重证据,讲道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定能达到真理越辩越明之目的。

同类推荐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红巾军起义》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简明而不失其要地讲述了元朝末年张士诚和方国珍发动红巾起义的全过程,以及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并建立明朝的始末。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四大名石故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的故事。
  •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生肖文化:春牛辟地

    本书研讨生肖牛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热门推荐
  • 聪明女人要懂点识人术

    聪明女人要懂点识人术

    若想了解他人外表下隐藏在心里的秘密,这是一本必读之书。识人有术,留人无忧。懂得识人,才能更好地与别人相处。进而为自己的成功与幸福累积广泛的人脉资源。这是一本专门为那些希望通过洞悉他人内心来在人际场合获得成功的女人而写的工具书。作为一个女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你只有了解了其内心活动的真相,才有可能真正地与其处好关系。
  • 寞寒

    寞寒

    她是一个不懂世人感情的特工,从小被组织收养。经过多年的训练,如今,她已是特工之王。可是名头太响总会有风波。组织变猎杀了她。从此世上绝无猎寒此人。一场时空交替,当特工之王的她变成了受人欺凌的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他是幻冥大陆上的绝对强者,心狠手辣,绝色腹黑,却对她情有独钟。当强者与强者结合,会发生怎样的曲折?期待。
  • 红糖夏天

    红糖夏天

    假装阳光、快乐却深藏秘密生活着的杨格和单纯女作家任青岚相遇并相爱的故事。
  • 被囚男神家:余年半夏

    被囚男神家:余年半夏

    一场蓄谋已久的意外,她去他家住了三个月,她离开后,在别人的告知下,她怀了他的种逍遥国外,他为了追她回来,又是撒娇又是卖萌。“余半夏小姐,不服从我就去告你,告你非法侵占我的种,告你歧视,一切告...”“顾先生,你大可以去告,只要你不嫌弃榴莲和戳衣板!”顾余年笑了笑,冲着余半夏好心的提醒:”老婆,其实还有键盘!“
  • 异眸暗帝,请接嫁

    异眸暗帝,请接嫁

    她,是源池国几千年才得的公主,却命中带煞。传言说:“傅女出,天下乱”,站在舆论的巅峰,她远赴川崎国为后。他,拥有一双暗紫色的眼眸,明面上是闲散的夜殇王,暗地里却是与皇上斗智斗勇的川崎暗帝,自娘胎中便身中毒蛊,一旦毒发,生不如死,直到……遇到她。他对她说:“你只记着,我会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无论何时,你只要一转身……我都会在。一生一世不是一双人……便是一个人。”却原来他也似其他人那般带着目的的接近她,“你的目的是什么?是傅氏?是源池?还是这乱世天下?”“都不是,我接近你的目的只是因为我体内的毒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登上新健康快车(昭光健康直通车)

    本书从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远离影响损害健康的各种因素、避免过劳、改善饮食、调整心态、加强运动诸多方面向读者提供最新的健康知识。
  • 美人袭上公子身

    美人袭上公子身

    "穿越?常见!特警穿越?普通!女人穿越成男人?还是个二世祖,大淫贼,纨绔少爷?嗯,好吧,其实适应起来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抢花魁、砸酒楼、狠虐当朝小舅爷?小菜一碟!调戏白莲花、暗中寻珍宝,这才是首要任务!但是,千年前的人物是不是也太聪明了点儿?亲情有假,友情假冒,宠爱也能出赝品,这布局堪比三十六计啊!囊括了两千年文化和地大物博的穿越人士,竟然深陷其中?切!拿了玉璧走人,姐不玩儿了!什么?玉璧可以开启巨大宝藏,还能保护龙脉?什么?我是天脉传人?又什么?我是王妃?可是那不是假结婚吗?假戏真做也不带这么嚣张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青少年学足球

    青少年学足球

    张孝平主编的《青少年学足球》从足球的起源与发展,从足球的技术与战术,从足球比赛与观赏都做了循序渐进、系统、详尽的文字叙述和配图说明,内容通俗易懂、直观性强,便于初学者的阅读、理解与练习,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帮助。
  • 立地成佛

    立地成佛

    师傅说:“双蛇命格,这红绳陪你一世,下一世便可立地成佛。”净七说:“化身枷锁,锁你一世,清洗你九世罪孽。”黄谷说:“十世轮回,成佛成魔,不看造化,皆随自我。”我说:“我不是和尚,我叫王蛇。”
  • 快穿之宫斗女配步步高升

    快穿之宫斗女配步步高升

    顾霏被辞退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宅女”,每日在家看小说打发时间,这一天,她因为看了本宫斗文对众女配悲惨的炮灰命运心生同情,于是阴差阳错的穿越到了书中,需要历经每一个女配的过程,只有完成心愿才能回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