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1700000007

第7章 四、盖棺论定的谥法

古代帝王和高级官僚及其他有身份的人死后,依照他们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概括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个称号叫做“谥”或“谥号”。谥法即评定谥号的原则和方法。

谥法始于西周。《逸周书·谥法解》云:“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攻于牧野之中,终葬,乃制谥叙法。”周公旦和太公望为周初开国大臣,相传谥法是由他们两人创立的。秦统一后,谥法被废。秦始皇初并天下,与群臣议定典章,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认为死后议谥是对死者的不恭,失君臣、父子之义,遂下令废除了西周以来的谥法制度。汉兴,重新恢复谥法并立为定制,历代均沿袭不改,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礼制。

谥号是用一些特定的字来表达的,有百余种之多,常见的如文、武、成、康、昭、穆、宣、平、景、桓、庄、厉、幽、炀、哀等。谥号的含义有褒贬之分,以表达对死者的褒扬、贬斥或哀矜。同一谥号往往兼容多种相近之义,如“文”的含义有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学勤好问、慈惠爱民、忠信接礼等,“武”之义包括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安民立政等,凡具有上述品德之一者即可谥“文”或“武”。谥有“善谥”与“恶谥”之别,善者莫大于文、武,如历史上功德赫赫的周文王、周武王、汉武帝等贤君强帝之谥;恶者莫过于厉、炀,如臭名昭著的周厉王、隋炀帝等昏君暴帝之谥。少年夭折或受制于人的幼帝,每每谥以殇、哀,以表哀矜之情,如汉殇帝、唐哀帝等短祚之君。“闻其谥,知其行”(《礼记·乐记》),根据一个人死后的谥号,可大致推知其生前的作为。

周代谥法仅限于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贵族阶层,一般平民死后是没有谥号的。天子之谥由臣下议定,“天子崩,大臣至南郊谥之,以为臣子莫不欲褒称其君、掩恶扬善者,故于郊,明不得欺天也”(《白虎通》)。诸侯的谥号由本国的卿大夫拟议,然后上报王室审核,天子派代表在葬礼上宣布。《通典》记其制云:“诸侯薨,臣子迹累其行,以赴告王,王遣大夫会其葬,因谥之。”卿大夫的谥号由礼官“太史”和“小史”具体掌管,“太史掌小丧赐谥,小史掌卿大夫之丧赐谥读诔”(《通典》)。

谥号一般在人死之后议定,但也有生前定谥的特殊事例。春秋时期,卫国发生内乱,卫灵公被迫流亡异国他乡,后得到大臣北宫喜和析朱□的鼎力相助,返国重新执政。卫灵公为报答他们的勤政之功,分别赠赐善谥“贞子”、“成子”,以示褒奖,而这两位大臣得谥时尚健在于世。(《左传》昭公二十年)此外还有死者生前自定谥号者,如楚共王临终之际,深感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有辱社稷,自请定恶谥“灵”或“厉”,以示罪己。大臣感其自谦,遂以善谥“共”予之。(《左传》襄公十三年)

周代贵族的谥号通常为一字,偶尔使用二字,也有多至三字者。《礼记·檀弓下》记载,卫国大臣公叔文子卒,其子请国君拟定父谥,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公叔文子一生功勋卓著,兼有贞、惠、文三种美德,一字之谥不足以概括其功德,故赐予三字之谥。这种谥例在当时颇为少见,属特殊情况。

汉制,皇帝及列侯以上贵族皆有谥。除高祖刘邦和光武帝刘秀两位开国皇帝外,其余诸帝的谥号均带“孝”字,如汉武帝谥“孝武”、汉文帝谥“孝文”等。在汉代皇帝中,高祖刘邦的谥号比较特殊。传统的谥号并无“高”字,刘邦驾崩后群臣议谥曰:“帝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宜以“高”为其谥,尊号“高皇帝”(《汉书·高帝纪》)。贵族大臣之谥多为一字,功德显赫者则赐二字之谥,如萧何谥“文忠”、张良谥“文成”、霍去病谥“景桓”、霍光谥“宣成”等。

汉魏六朝时期,谥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有爵,死有谥”,主要依据死者生前的官爵定谥。达官贵人的谥号后常常附以王、公、侯、伯、子等爵称,如王琳谥“忠武王”、王宏谥“文昭公”、柳庆远谥“忠惠侯”、刘善明谥“烈伯”、沈君理谥“敬子”等,谥号皆与爵位并称,保留了周代谥法的一些特点。

按照传统的礼制,贵族和高级官僚才有资格享用谥号,且须经朝廷议定颁赐。但从汉代开始,社会上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其子弟和门生故吏常常不经过朝廷而私自议定谥号,“私谥其君父及诸名士”的现象时有发生。东汉硕儒夏恭博学多艺,名扬天下,“讲授门徒常千余人”,年四十九卒,诸儒共谥曰“宣明君”(《后汉书·文苑列传》)。名士朱穆父子俱获私谥,“初,穆父卒,穆与诸儒考依古义,谥曰贞宣先生;及穆卒,蔡邕复与门人共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后汉书·朱穆传》)。汉末名士陈寔德高望重,天下称颂,朝野咸服,年八十四卒于家,全国各地前往吊唁致哀者达三万余人,“共刊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后汉书·陈寔传》)。东汉以后,私谥蔚然成风,获谥者多是品德高尚的文人才子或不齿功名利禄的著名隐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早年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腐败弃职归隐,陶醉于大自然之中,写下了《桃花源记》等不朽名作,死后时人谥之“靖节徵士”,以彰其德。南朝著名隐士刘歊“博学有文才,不娶不仕,隐居求志,遨游林泽,以山水书籍相娱,精心学佛。及卒,亲故诔其行迹,谥曰贞节处士”(《梁书·刘歊传》)。私谥不同于朝廷颁赐的谥号,它是由民间人士自行议定的,代表了民间对某人的评价,因而在社会上颇受推崇。

唐代以后的谥法有严格的制度,皇帝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死后有谥。皇帝的谥号由朝臣会同礼官共同议定,昭告天下,著于史册。约从唐武则天开始,常常将皇帝的谥号镌刻在玺印之上,称为“谥宝”,安葬时随灵柩一起埋入陵墓。在已发掘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和明神宗的定陵中,曾发现过这种谥宝的实物。大臣封赠谥号的程序比较复杂,各代的制度不尽相同。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死后,先由死者的故吏录其行状,申报尚书省审核,尚书省审毕移送太常博士,博士官依此为根据拟议谥号,再将初拟的谥号报尚书省审议,最后上奏皇帝,由圣上钦定颁赐。宋代由尚书省、太常礼院会同博士拟议亡故大臣谥号,上奏皇帝钦定。明代文武大臣之谥,由吏部、兵部、礼部会同翰林院议定,具体程序是:吏部、兵部考录其一生实迹,礼部据此将其品行定为上、中、下三等,送翰林院拟谥,请旨颁赐。清代对谥法犹为重视,内阁掌管大臣封谥。先由内阁典籍依亡臣品行拟八谥或六谥以上,内阁阁臣从中选择三至四个谥号,进呈圣上御览,钦定其一。

古代谥法除依据死者生前的爵位、官品封赐谥号外,还有所谓的“特赐谥”。即某人生前虽无爵位或官品低微,不具备赠谥的资格,但如果有特殊的功德,经皇帝特许恩准,朝廷可破例赠赐谥号。特赐谥始于六朝时期,获谥者多是一些名望超群的在野人士。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早年在齐朝为官,梁灭齐后隐居山野,梁武帝多次礼聘坚辞不出,朝廷每有大事辄遣使入山咨询求教,时人誉为“山中宰相”,终年八十高寿,朝廷特谥“贞白先生”。与陶弘景同时代的文史大家裴子野,德才兼备,精通诗赋,长于撰史,提倡“劝善惩恶”的为文原则,颇受时人推崇,死后朝廷特赐谥号“贞子”。

特赐谥不依常法,有违古礼,但它能起到笼络人心的作用,因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首肯和重视。宋代礼制明确规定,虽无官爵,然若“蕴德丘园,声实明著”者,亦可特赠美谥。(《宋史·礼志》)明代谥礼云:“若品官未高而侍从有劳,或死勤事特恩赐谥者,不拘常例”(《明会要》卷一九)。清代严守古礼,官至尚书大学士方可获谥,国史三品以上乃得立传,“名位稍卑,例不得谥”。曾有大臣上疏,请“不必拘定品级”赠赐特谥,“以鼓忠义之气”,朝廷因循旧制,没有采纳。(《池北偶谈》)六朝以来的特谥礼俗至清代终被取消。特赐谥不同于私谥,两者虽然都具有褒奖在野名流和忠义之士的特点,但前者是经过朝廷恩准的,代表了官方对某人的评价,其性质同于依据常法的正谥。

古代还有追赠谥号的现象。追谥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一,有些布衣出身的帝王,早年家贫身贱,父母亡故时尚未发迹,自然与显示尊荣的谥号无缘。现在黄袍加身,君临天下,想起长眠在九泉之下的父母不能与自己同享富贵,委实愧对祖先,无奈天命有常,回生无术。为报答严父慈母的养育之恩,遂大肆扩建祖茔,隆礼追赠先考先妣尊号美谥,以表孝子之心,荣宗耀祖。如汉高祖刘邦即位时,其母已命归黄泉多年,追赠以“昭灵夫人”的美谥。(《汉书·高帝纪》)

其二,少数功勋卓著的大臣,不仅本人荣获美谥,其先祖也每每被追赠谥号。如明朝开国元勋常遇春,随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为创建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洪武初年常遇春暴卒军旅,谥“开平王”,并追赠其曾祖谥“庄简”、祖谥“安穆”、父谥“靖懿”。常遇春因功高而被圣上谥及三代,自唐宋以来未之有也,殊荣空前。(《明会要》卷二〇)

其三,一些命运不佳的文臣武将,死后依官品理应封谥,但由于政敌作梗等原因而未能获得谥号,含恨入土。数年乃至数十年后,时过境迁,政局变化,后嗣君臣念其旧功,乃平反昭雪,追赠美谥,以告慰在天冤魂。此类情况历史上屡见不鲜,兹不赘举。

谥法是对帝王和贵族官僚一生行为的总结和概括,具有盖棺论定的性质。《逸周书·谥法解》云: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帝王有明君、昏君,为臣有忠臣、奸臣,谥号因而亦有美、恶之分。古人议定谥号“必核其人之生平,未尝专著其美而讳其恶”(《陔余丛考》卷一六),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一般说来是比较公允的。古代君臣的谥号虽以美谥居多,但辱受恶谥的昏君奸臣也不乏其人。然而,有些人一生并非清白如玉,亦非恶贯满盈,而是有功有过,功过参半。对这类人如何评定谥号呢?通常是予之两个字的“复谥”,一美一恶,美表其功,恶惩其过。东晋大将谢石官至都督,屡立战功;然性好贪财,聚敛无厌。谢石死后朝廷议谥,礼官曰:“因事有功曰襄,贪以败官曰墨,宜谥墨襄公。”帝从其议,遂以“墨襄”为谥。(《晋书·谢石传》)北朝大臣郑义卒,尚书上奏议谥:博闻多见曰文,不勤成名曰灵。乃谥郑义“文灵”。(《北史·郑义传》)魏晋至隋唐时期此类谥号屡屡见诸史籍,如魏于忠谥“武丑”、杨炎谥“平厉”、陈执中谥“荣灵”等。一个人的谥号兼有美恶二义,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其一生功过作一分为二的评价,可谓公允。

然而,古人的谥号并非完全与死者生前的行为相称,名实不符乃至颠倒是非的情况时有发生。唐初权臣封伦为人奸诈,阳奉阴违。他为了显示节俭,穿粗衣,居陋舍;私下却四处索取贿赂。政治上更是两面三刀,暗地里劝唐高祖李渊早立太子,挟制太宗,并鼓动太子李建成谋刺太宗;当高祖议立太子时,表面上却竭力劝阻。太宗为其所惑,视为心腹,赏赐累万。贞观元年(627)伦卒,追赠“司空”,赐美谥“明”。十七年后东窗事发,罪暴身后,太宗下诏夺封伦司空之赠,改谥为“缪”,以彰其恶。(《旧唐书·封伦传》)五代后周齐王宪,身为贤王而冤死,加恶谥“炀”,后人为之鸣屈不迭。南宋奸臣秦桧,卖国求荣,死后居然获美谥“忠献”,五十多年后才改为恶谥“缪丑”。清朝谥法与前代不同,谥号多溢美之词。清人赵翼云:“古时三品以上例皆赠谥,而其人之贤否不同,故考行易名,不能无褒贬。近代大臣身殁,其应赠谥与否,礼部必先奏请,请而得谥,其人必为朝廷所眷惜之人,其谥自有褒无贬也”(《陔余丛考》卷一六)。由此可知,清代谥法的特点是著美讳恶,大臣谥号有褒无贬,无公允可言。

作为丧葬礼制的谥法,之所以能在中国沿袭数千年之久,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谥法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历代统治者对谥法的适用范围作了严格的等级规定,谥号向来被视为帝王将相的专利,中小官吏和平民百姓是没有资格享用的(私谥和特赐谥例外)。贵族官僚生前以爵位、品秩标识等级,死后则用谥号显示尊荣。谥号与爵称、官品一样,都是体现贵族官僚身份的重要标志,所不同的只是生死有别罢了。

其次,谥法具有扬善抑恶的社会功能。古代谥法的基本原则是“大行受大名,细行受小名”,一个人谥号的臧否主要取决于他生前的所作所为,善有善谥,恶有恶谥。同时,谥号又是盖棺论定的,“行出于己,名生于人”,无论生前有多大的权势,也无法干预后人对自己的评议。多行善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就会以美谥垂名青史;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将被恶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凭后人唾骂。因此,谥法虽然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色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约束上层统治者的行为、惩戒贪官污吏的积极效果,这一点值得肯定。

同类推荐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读本

    “文化研究”(Culture Studies)是目前北美和欧洲人文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知识区域之一,正是通过文化研究,学院知识分子的智识活动溢出了大学校园之外,也溢出了传统的经典命题之外。文化研究关注的是阶级、性别、身份、传媒、大众文化等范围广泛的社会文本,它具有迫切的政治性和焦虑感,这就和传统的形式主义、唯美主义、精英主义乃至文学主义的要旨相冲突,因而带有左翼色彩。本书收集的论文刻写了文化研究发展中的最重要痕迹,堪称文化研究中的经典文献。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狼武大帝

    狼武大帝

    他是冷漠的杀手,对敌人进行着冷酷的杀戮;他是翱翔的雄鹰,绝不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但,当昔日的朋友成为敌人;当过去的坚持已成往事;铁血的杀戮没有因为昔日的欢乐而停止,大帝的心境没有因为真情而波动。欺骗,利用,卑劣,博爱。他究竟为何而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风云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人物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人物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具体内容包括:发表鼓舞人心的宣战演说、从随军记者到贸易大臣、参加一战获得骑士勋章等。
  • 缘仅此而已

    缘仅此而已

    校园时代,你和我遇见,想象过将来,期待过未来的美丽如画。但最终期盼到来的仅仅只是酸涩的青春痛楚,多年后,我们回忆起那段故事。记得上次一个朋友婚宴上说的那样:“那时候的我们连年轻都算不上,最多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群小破孩罢了。有时候只是想想她现在过得好与不好,不过也只是想想。”最后回头来看看自己,仅仅只是走过的一段路。
  • 那些雨天

    那些雨天

    总是会在偶然间发现原来我喜欢的不是这我讨厌的不是是那那种似是即非的问题也那么紧张
  •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

    你说我是你的超级英雄

    一个有些虐的小短篇√虐一虐有益身心健康√进来瞧瞧呗~不会耽搁太长时间哒~
  • 情剑

    情剑

    情剑,吸引多少英雄儿女;江湖,平添几多腥风血雨。一把名为情剑的绝世神兵,一个为情所困的俊美书生,一群快意恩仇的江湖豪客,一双风华绝代的巾帼红颜。因为情,所以剑,以情寄剑,以剑酬情。情在我心,剑亦我心。情剑,本在心中……
  • 相公别怕,克夫娘子不克你

    相公别怕,克夫娘子不克你

    出生既失去母亲被说是克父克母不祥之人的顾素真从小在外祖母家长大,和表兄的爱情得不到舅母成全的她回到侯府,在表哥定亲的当天,素真被一纸圣旨许配给从小体弱多病的临淄王陈士允。这桩不被祝福、甚至被人认为素真迟早会克死士允的婚姻就这样开始。士允明知道这是阴谋,原本该远离素真的他被素真的善良温柔吸引,夫妻同心,怎样才能面对这重重困境,成为天下至尊?
  • 校园娱圈女神:高冷帝少独宠

    校园娱圈女神:高冷帝少独宠

    寒千殇。拥有着一切,完美的家世,绝世的容颜,天才的智商,霸道又拽的性格,拥有了一切。一直到,她遇到那个人——帝夜辰。彻底改变了她。“帝夜辰,你看我干吗?”继续盯。“你喝水吗?”“不喝”继续盯“你吃东西吗?”“不吃”继续盯“那你别用你那炙热的眼神看着我”继续盯“你究竟想干嘛?”“我想吻你啊”“唔...唔...”
  • 无限贴身校花

    无限贴身校花

    项杰,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本想平淡的过完自己的学生生涯,但是…一次意外的相遇,一个神秘的黑衣人,还有贴身的校花,从此他便成为全世界人民的焦点。吊打小东瀛、拆迁自由女神像、带着校花在埃菲尔铁塔上看星星…他,是一个美丽的神话。
  • EXO之命运变换

    EXO之命运变换

    一次意外……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遇见了命中注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