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世纪智者”,20世纪声誉最卓著、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罗素生平
187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出生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贵族家庭。罗素的祖父约翰·罗素勋爵在维多利亚时代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父亲安伯雷·罗素子爵在当时是一名极端开放的无神论者。罗素的母亲也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她在罗素两岁时就去世了。两年后,罗素的父亲也相继去世。
双亲去世以后,罗素和他的哥哥富兰克·罗素由祖父母抚养长大。与当时其他上流社会的子女一样,罗素兄弟由家庭教师专门教授。
罗素的童年是孤独的,他经常一个人在自家荒凉失修的花园里独自玩耍与思索,也正是这样的生活方式,让他对大自然、书本和数学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他后来取得巨大思想成就的第一步。
1890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数学。他的数学老师怀特海非常赏识他的才能,介绍他与时任剑桥大学哲学讲师的麦克塔戈和后来成为哲学家的穆尔相识。三年后,罗素获得数学学位,接着转学哲学,并获得道德哲学学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罗素曾游学德国,他在柏林研究经济学和政治学,仔细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与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来往。
1910年至1913年,罗素和怀特海合作撰写《数学原理》一书。罗素主要负责哲学方面内容,怀特海主要负责数学方面内容,他们相互交换草稿,共同订正。这部著作是20世纪科学的重大成果,被誉为是“人类心灵的最高成就之一”,为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
在此期间,罗素并没有忽视哲学的其他方面。1911年,他发表《亲知的知识和摹状的知识》一文,首次阐明了这两种知识间的重要区别。1912年,他在“家庭大学丛书”中出版了《哲学问题》一书,他对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感到满意,因为它包含了他的许多基本哲学观点。
1914年3月,罗素赴美国,在哈佛大学演讲。他的演讲受到了热烈欢迎,讲演稿以《我们关于外间世界的知识》为题出版。同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罗素作为反战人士,积极投身于反对战争的写作、演讲和社会活动中去。1915年初,他写了一本名为《战争恐惧之源》的反战小册子。第二年,他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政治著作《社会重建原则》,该书对婚姻、教育、教会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与当时看法相左的观点,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918年,罗素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他在狱中完成了《数学哲学导论》一文。
1920年5月,罗素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工党代表团访问苏维埃共和国,考察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作。他对苏俄政府的统治感到失望。同年8月,罗素应邀到中国讲学。他对古老悠久的中国文化极为敬佩,对中国人的教养和幽默感十分欣赏。
事实上,自1916年后,罗素主要依赖写作谋生。尤其在1920年到1940年间,罗素撰写了大量有关俄国、中国、相对论、历史、教育、道德、国际关系、宗教和未来社会的著作,如《心的分析》(1921)、《论教育,尤其是幼儿的教育》(1926)、《物的分析》(1927)、《哲学大纲》(1927)、《怀疑论文集》(1928)、《道德与婚姻》(1929)、《教育与社会秩序》(1932)、《自由和组织》(1934)、《宗教和科学》(1935)、《权力:一个新的社会分析》(1938)等。
虽然写了大量的著作,但罗素的经济状况却没有因此好转,这主要是由于他思想“激进”,加上保守势力的猖獗,他的各种讲学被拒之门外,渐渐地各大报纸也不敢向他约稿,这使罗素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费城的富翁巴恩斯博士把罗素从困境中解救出来,邀请罗素在费城的巴恩斯艺术基金会讲授西方哲学史,为期5年。尽管巴恩斯于1942年解雇了罗素,但他帮助解决了罗素的财务问题,因为罗素得到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违约金,而他的演讲则成为使他获得巨大成功的《西方哲学史》(1945)的基础。这部作品是他后期国际声誉的主要来源之一,而其版税则是他收入的主要来源。
1944年,罗素回到英国,接受了三一学院的聘请,并在那里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人类的知识》(1948)。他的返回标志着他与英国行政机关关系的改善。他对一般共产主义的持续谴责很适合冷战时期,因此罗素享受了一段不寻常的声誉。1949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荣誉院士。1950年,英王乔治六世向他颁发“功绩勋章”,这是英国的最高荣誉。
1950年,罗素应邀去澳大利亚作巡回演讲,他除了在各地演讲,还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他的演讲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世界的新希望》一书。接着,他应邀到美国讲授哲学。在去普林斯顿大学作演讲的途中,传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向他颁发文学奖的消息,获奖作品为《婚姻与道德》,发奖的原因是罗素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做出了贡献”。
斯大林逝世后,罗素对苏联政府的态度趋于缓和,而核战争的威胁开始支配他的思想。他晚年最为关心的,就是在这个拥有核武器的世界中人类的前途。1950年,他广泛撰写有关战争危险的文字,并越来越感到需要行动。他于1955年争取到爱因斯坦的支持,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他还向各国著名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由于签名的著名科学家很多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该宣言造成了很大影响。其后,该会议逐步演变为著名的《维也纳宣言》。
罗素于1958年为促进核裁军活动,而后创立非暴力反抗运动百人委员会。1961年,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对罗素来说,1960年是政治上忙乱的年代,他对许多事业给予支持,反对越南战争,并与让·保罗·萨特一起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1964年,他建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他于1967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1970年2月2日,罗素在梅里奥尼斯郡彭林德拉耶斯逝世,他的骨灰被撒在威尔士的群山之中。
罗素著作
罗素一生著书多达七八十本,论文数千篇,门类广泛,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教育、历史、宗教学等诸多方面,享有“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之称。
《数学原理》
《数学原理》是罗素在1910年至1913年间与怀特海合作撰写的。这部巨著使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他通过这本书建立了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旨在把整个数学归结为逻辑学。该书被人们看做是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出版于1912年。在书中,罗素并没有探讨伦理学以及有关心灵和行为的各种如自我的本性或意志自由等经典问题。而主要涉及知识论——考察我们能说知道或有理由相信的那部分哲学分支。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有关所有事物的终极类别的结论。
《社会重建原则》
《社会重建原则》出版于1916年,是罗素为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宣传和平而撰写的政治理论著作。他在该书中企图创立一种政治哲学,以提供一种比较好的政治模型。
《自由之路》
《自由之路》出版于1918年。在书中,他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地考察了那些战争以前提出的旨在实现彻底经济变革的各派学说的兴趣和壮大过程,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全书贯穿了罗素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敏锐的人生洞察力,为人们“怎样才能在存在着政治的现实社会中实现超越相对的人生自由”的问题做出了明确指导。
《婚姻与道德》
《婚姻与道德》出版于1929年。在书中,罗素把侧重点放在当代,对爱情、婚姻、优生、性权利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精辟的研究和分析,并就“试婚制”和“性在人类价值中的地位”等敏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罗素也凭借本书获得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出版于1945年,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哲学史著作,其全名《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力图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哲学思想和发展,其引人入胜的原因在于作者的历史眼光不亚于作者的哲学见解。
《人类的知识》
《人类的知识》出版于1948年。本书是罗素最后一部专门哲学著作,罗素的后期哲学思想在本书中得到最系统的阐述。他想把本书写成自己哲学见解的最后总结。《罗素传记》的作者伍德曾说:“这是罗素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也是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
《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出版于1950年。在书中,罗素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深入透彻地阐释了人类不幸的源泉和幸福的来源。该书还根据东西方人不同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观念,总结和感悟出普遍适应的获取幸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