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37600000011

第11章 三绝碑

中国古碑是集文学、书法与美术为一体的艺术作品。可是,自古以来,人们更看重碑刻“史”的价值,而对于“文”则有所忽视。

首先,碑文除诗词本身就是文学之外,其他均属于文学中散文的范畴,碑文的撰写是一种泛文学化的写作,不乏美文的元素,甚至通篇皆可作美文来诵读。一般散体的碑文之后有韵体的“颂”,无论是几言,都属于诗的范畴。假如把碑文也算一种体裁的话,那么,散文与韵文相结合就是最大的特点。

碑文的书丹和镌刻是书法艺术。学习书法往往从临帖开始,研究书学也必须研究帖。可是,倘无碑,则帖何来?如果离开帖,还谈什么书法?因此,可以说碑乃是书法之源,而帖则是书法之流;碑是根系,帖是枝干,后世书法则是碑帖的花果。此其二。

第三,碑刻又属于美术范畴。碑体的造型设计,碑身的图案纹样,碑首、龟趺等处的雕刻技法等,这些都是美术。

总之,古碑作为历史文化遗存的物证,本身就是文物,而且具有文献价值,它又综合了文学、书法和美术,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当然也具有审美价值。古碑中所谓“三绝碑”、“四绝碑”,就是上述价值的综合体现。

这些“三绝”、“四绝”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

撰文、书丹、题额三绝;

图画、诗文、书丹三绝;

撰文、书丹、镌刻三绝;

撰文、书丹、题额和碑主的事迹四绝;

撰文、书丹、题额和镌刻四绝;

图画、诗文、书法、刻工四绝等。

举例如下: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在成都武侯祠大门内右侧的碑亭内。碑文系中唐时期著名政治家、宰相裴度撰写;柳公绰书丹。柳公绰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曾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即是政治家,又是书法家;刻工鲁建,他是蜀中有名的石匠,所镌之字,忠实地表现出书法家的风格特点。该碑刻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世称“三绝”,名副其实。关于这通碑的“三绝”另有一说:

明代弘治十年(1497年),四川巡按华荣曾在碑上题跋云:“人因父而显,文因字而显,然则武侯之功德,裴柳之文字,其相与垂宇不朽也。”这位华大人的意思是孔明的功德,裴撰柳书的文字,并称“三绝”。

也有人嫌“三绝”还不够,这位就是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华阳举人潘时彤,这位举人老爷在纂修《昭烈忠侯庙志》时写道:文章、书法、刻技固精美,还要加上武侯之功德,合称“四绝”,这才庶几意尽矣。

苏州玄妙观的《老子像碑》。

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块半老子像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块。碑上的老子像是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绘,碑文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像赞则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皇帝、名家共同合作,号称“三绝”。

《老子像碑》约毁于宋初;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由道士冯大同和刻工张允迪复刻成碑。现碑为翻刻。唐玄宗还有一首《过老子庙》诗。

唐玄宗的诗写道:

仙居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没,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唐玄宗对老子情有独钟,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曾下诏在两京和各州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安排一些学子,令习《老子》、《庄子》,每年还有考试。天宝十四载(755年),将《御注老子》和《义疏》颁行天下。

《过老子庙》一诗所反映的破败、荒凉,使作者很是伤感,这就是他采取诸多措施竭力加以改变,以适当抑“儒”为代价,尽力尊“老”,“崇老”的心理和行为的依据。

吴道子(又称吴道玄)是唐代杰出的画家,史称“以天纵之才,穷丹青之妙,于画无所不能,尤善画人物,鬼神,穷形尽相,超然绝俗。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早年行笔差细,中年以后,则笔似莼叶条,人物有八面,生意活动。其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是益受……佛画之影响而加以变化者也。”(俞剑华《中国绘画史》第九章)

据说吴道子所画的“地狱”的恐怖,使屠夫和渔民看见后,因害怕而改了行。

颜真卿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出身于有着深厚传统文化学养的士大夫世家。秉承家学,自幼嗜书,26岁中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户部侍郎等。先后受到杨国忠、李国辅等奸相的嫉妒和陷害,多次被贬官。叛贼安禄山等诱逼颜真卿做伪宰相,受到义正辞严的痛斥,被囚三年,自撰墓志、祭文,终被叛贼缢杀,时年77岁。

颜真卿的字世称“颜体”,《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等是世代公认的经典范本和代表作。那么,颜真卿的字到底好在哪里?

主要在于独特的风格和结体的气势。清新刚健,大气磅礴,丰茂伟岸,笔势沉雄,端庄厚重,顿挫郁勃,纵横开阖,意象宏大,甚至颓笔飞白满纸,令人惊心骇目。可谓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再看具体作品,例如《宋广平碑》,宋人黄庭坚说“奇伟秀拔”;《大唐中兴颂》,方正平稳;《李元靖碑》,正直遒婉;《颜家庙碑》,王澍说“风力遒厚”;《自书告身帖》,丰厚古劲,等等。这些评语说的都是“颜体”有独立的品格。正如《新唐书》本传所云“笔力遒婉”,其实是刚柔相济,虽显古拙,却并不沉滞艰涩,在刚性中有灵动,在险峻中举重若轻。“颜体”所展示的是大唐精神,盛世风采。这是一种时代风格,文化气质。

南京灵谷寺宝公塔前有一通《宝志法师画像赞碑》,塔系南朝梁武帝为高僧宝志所建,明初朱元璋改名为灵谷塔。塔是在513年宝志法师圆寂后建成的,同时建成的还有开善精舍。唐代改开善精舍为宝公院。出于对宝志大师的尊崇,特勒石铭碑,可惜,唐碑早已毁佚。

现碑为明代扬州古禅智寺本初和尚按原碑拓本重刻。现藏扬州博物馆内。碑上刻有唐代吴道子摹写、大画家张僧繇所绘的宝志和尚像,像赞为李白所作。

全文如下:

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身),寥廓无主。锦幪鸟爪,独行(游)绝侣。刀齐尺梁,扇迷陈语。丹青圣容,何住(往)何所。

碑文为颜真卿书丹,这就成为一件由画家、诗人和书法家合作的作品,故有“三绝”之称。元朝又加刻了赵孟写的《志公十二时歌》。明朝初年,因兴建孝陵,将碑随寺一起迁入灵谷寺内。唐贤三绝碑毁于宋末元初的战乱;元代重刻,元末明初再毁;明代重刻,清顺治年间寺毁,碑亦毁,凡三刻三毁。直到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幸灵谷寺,御书“净土指南”四字,镌刻在新碑的最上端。现碑为20世纪30年代重刻。唐贤三绝,再加上赵孟的“歌”和乾隆皇帝的字,可称“五绝”了。清代金陵著名文人甘熙在《三绝碑歌》一诗写道:

万物有成必有毁,世事几变成沧桑。

绀宇琳宫七十所,袈裟杖履徒渺茫。

栴檀旧像不可得,范铜何论荆公王。

昔年好古事重泐,额间宸翰增辉煌。

我怀旧迹发长喟,毡椎摩拓心彷徨。

胜国诸碑已磨灭,赑屃倒卧秋草黄。

抚此嶙峋一片石,屏风岭下歌斜阳。

真是感慨万端不可名状。

《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是一通唐宋两代“合刻”的“三绝碑”。这“三绝”分别是:原为唐碑,碑身两侧留下的是柳公权的字,此为一绝;其二,碑身高大,又是一绝;其三,宋徽宗利用唐碑改刻成“五礼之记”碑,新题碑额“五礼之记”四字,也算一绝。该碑在河北省大名县大街乡双台村,现藏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该碑原为唐代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德政碑。系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皇帝为表彰何进滔,命书法家柳公权为其撰写碑文,铭石刻立。何进滔其人新旧《唐书》都有传。说他出身军人世家,曾在田弘正部下当兵,田弘正就是给狄仁杰立碑的魏博节度使。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受到麾下将士拥戴。后来也曾任魏博节度使,前后十余年,士民安之,颇有政绩,开成五年(840年)去世。

就是这样一个并无奇功殊勋的人,唐文宗却为他立了一通至今仍是全国最重的碑之一。这个重量还是在北宋被磨掉原来的碑文后,又重新镌刻之后的重量:143.3吨。现在的龟趺之头系重新雕刻后组装起来的。原龟首下落不明,为托起新安装的龟头,特在龟头之下雕刻一个长方形的基座垫在下面。

树立这样一通重量级的墓碑,原因有二:一、魏博一向是藩镇割据的地方,中央政府往往鞭长莫及,难以实施有效统治,而像田弘正和何进滔这类忠于朝廷的地方官十分难得。皇帝下令树巨碑以示褒奖;二、是何进滔部下的主意而不是唐文宗的意思,文宗李昂晚年被宦官监视,每天只能饮酒求醉,赋诗遣愁,自称受制于家奴,比汉献帝还不如,而且继位七年就患中风,六年后病死,跟何进滔是同一年。以何的威望,其部下擅自僭越,立一通比皇陵墓碑还高大的超级碑是不在话下的。

过了二百多年,在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亲自制定的《五礼新仪》颁布,为昭示天下,特命大名府尹梁子美在北京(今大名东)立碑,由于一时间很难找到合适的碑石,梁子美竟把何进滔德政碑的碑文磨掉,改刻《五礼新仪》。所谓“五礼”即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吉礼是祭祀和节庆的典礼;嘉礼是皇帝即位和婚庆的庆典;宾礼是朝会和外交的典礼;军礼是阅兵、田猎、献俘等典礼;凶礼是丧葬的礼仪。礼是一种制度,各代不同。北宋留下的只有《元丰(宋神宗年号:1078—1084年)郊庙礼文》和《政和五礼新仪》两种。“五礼新仪”是徽宗于大观二年(1108年)下诏修编的,历时4年,故称“大观五礼之记”;修成的时候已是政和年间,故又称“政和五礼新仪”,碑额“五礼之记”四字为徽宗御笔。

徽宗亲撰碑文,目的在于通过颁布“五礼新仪”整顿社会秩序,调节人际关系,达到巩固政权、稳定统治的目的。碑文写道:

礼缘人情而为之节……所以正人伦、定尊卑、别贵贱也。固有君道焉,有臣道焉,有父道焉,有子道焉;夫唱而妇随,兄友而弟恭,莫不有叙,人伦正也。上不可以逼下,下不得僭上,大不可以凌小,小不可以加大,无得而逾,尊卑定也。朝廷邦国乡党遂序有典、有则、有伦、有节、有条而不紊,贵贱别也……夫人伦正,尊卑定,贵贱别,则分守明;分守明,则人志一;人志一,而好乱者未之有也。下不好乱,上不僭差,而天下不治者亦未之有也。

徽宗又在碑文中明确指出,“五礼新仪”是针对所有人的,自上而下都要遵守践行:

自躬而达天下,自朝廷而达于庶民,使士安于分,无见利忘义之心。人之所守,无犯令凌政之悖,四海以无拂,而天下如一家。争讼之端,庶几乎息;廉耻之道,庶几乎兴;而刑其措与!遗憾的是“五礼新仪”在思想和制度的层面上,并未能深入人心产生社会效益。由于没有贯彻实施的机制,即使勒石刻碑,耳提面命,也不过徒有形式而已,这很值得深思。

梁子美其人,《宋史》说他“纵侈残虐,然有干才”,是个有才缺德的人物,名声不太好,一直在做地方官。《五礼新仪》的碑文由他书丹,奸相蔡京篆额。这件事遭到大诗人陆游和金石学家赵明诚(李清照的丈夫)的非议。他们认为何进滔功德碑是唐碑,而且是大书家柳公权书丹,理应保留,不该磨掉。徽宗亲自制定《五礼新仪》是国家大事,不应由蔡京和梁子美之流的人物来办,有损皇帝盛名。可是,诗人和金石家都是人微言轻的小人物。碑还是刻成了,就立在大名府(北京)东门外,并且建了碑楼。

南宋以后,楼毁碑倒,断为十余块,掩埋于荒草乱石中。直到明嘉靖二十七年(1584年)才由知府顾玉柱派人掘出。掘出之后的《五礼碑》碎块堆放在一起,在露天中一直经受着风吹雨淋。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提议把这通封建帝王御制的典型的宣扬封建礼教的碑彻底砸烂,红卫兵和革命造反派浩浩荡荡开到双台村(当时是双台大队)。他们发现这通镌刻着封建礼教的御碑,原是一堆巨大的烂石头。既已被打翻在地粉身碎骨,他们也懒得再踏上一万只脚。于是扬长而去。《御制大观五礼之记碑》躲过了一劫。

直到1987年,当地政府决定拨款把这通历经磨难的千年古碑修复起来。特征地15亩,从旧大名府南门外迁到现址。1989年,省文物局拨款16.5万元,专门用于修复古碑。先将残碑碎块一一摆开、刷洗、辨认、编号,然后按序号排列组合,用水泥接缝,补缺,再用夹板、钢筋和螺栓固定起来,定型后拆下来,为防震裂,特别加上三道铁箍,为使碑身稳定,又在背后装上两根支架。古碑又重新站立起来了。

现在的碑版上,宋代碑文已经漫漶不清。碑身两侧原唐代开成五年柳公权的书丹仍可辨认,柳体的刚劲秀丽不减当年;唐代在碑版周边镌刻的精美花纹和图案仍保留尚好,大唐风采依稀尚存。

同一巨碑,两朝经营,而今,风流已被雨打风吹去,只剩下满目疮痍供后人凭吊了。

在广西柳州柳侯祠里,有一通《荔子丹碑》。原名《罗池庙亨神碑》,也称《柳州罗池庙碑》。这也是一通“三绝碑”,碑文韩愈所作,苏轼手书,再加上柳宗元的事迹,故称“三绝”。韩愈的《柳州罗池庙碑》主要记叙柳宗元在任时的政绩。

柳宗元在这远离京师偏僻落后的地方,很尊重当地百姓。鼓励生产,轻徭薄赋,居民们很快就住有新房,行有新船,宅院整洁,六畜兴旺,家庭和睦,邻里友善,陈规陋习革故鼎新。柳宗元跟僚属们饮酒时说:我虽被时局抛弃来到这里,可是,跟你们相处得好,将来我死了,希望你们在罗池边为我建座庙。三年后,柳侯去世,庙建成后,曾有一个过客在庙里饮酒发疯,结果刚出庙门就死了。又过一年,柳侯的僚属来到京师长安,请我撰写碑文。柳侯在日,为百姓做好事,死后仍能警示祸福,可谓还有神灵啊。我写下碑文和颂辞给柳州人民,用以歌颂和祭祀。接着简介柳宗元,说他“贤而有文章”,曾在朝廷做官,地位显赫,可是,不久就遭贬谪。碑文之后是颂辞。现存拓本与《苏轼文集》和韩愈原文略有出入,全文如下:

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之)堂。侯之船兮两旗,度中流兮风泊之,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侯乘(白)驹兮入庙,慰我民兮不颦(兮)以笑。鹅之山兮柳之水,桂树(之)团团兮白石齿齿。侯朝出游兮暮来归,春与猿吟兮秋与鹤飞。北方之人兮为(谓)侯是非,千秋万岁兮侯无我违。福我兮寿我,驱厉鬼兮山之左。下无(苔)湿兮高无干,粳稌充羡兮蛇蛟结蟠。我民报事兮无怠其始,自今兮钦于世世。

括号里的字是与拓本有出入者。

柳宗元(773—819年),今山西永济人。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在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与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由于顺宗在位仅一年就去世,王叔文的革新失去支持仅仅半年就失败了。新皇帝唐宪宗李纯即位,柳宗元被贬到今湖南永州,这时柳宗元33岁。在永州十年,经历了母亲病逝,王叔文被杀,10岁女儿病死,他本人患脚气病,一度健康状况极差,思想悲观,曾欲自杀。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才下诏将柳宗元召回长安。二月到长安,三月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直到六月下旬才到柳州任所。四年后的819年,宪宗大赦天下,同意召回柳宗元,可是,诏书还在路上,柳宗元就去世了,年仅47岁。遗下两男两女,长子4岁,次子在其父死后才生;两女也都年幼。长子后来由柳宗元的朋友、诗人刘禹锡抚养成人。柳宗元的文集也是由刘禹锡编辑成书的。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当地人民为纪念他,在罗池旁建了庙,宋徽宗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并把罗池庙改为柳侯祠。韩愈的《罗池庙亨神诗》就是在庙建成后写成。苏轼手书的时间不清楚。《柳州罗池庙碑》刻立时间是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由于韩诗的第一句有“荔子丹兮蕉黄”,此碑也称《荔子丹碑》。

现在湖南永州的柳侯祠内也有一通《荔子丹碑》,为横长方体,平额无座,共4块,均高2.4米,宽1.32米,厚0.21米。是清顺治年间重刻的;明代也有翻刻碑,立在愚溪庙。都是从柳州《罗池庙碑》摹刻来的。

在宋代的“三绝碑”中,江苏徐州的《黄楼赋碑》的名气也不小,这是由于《黄楼赋》为苏辙所写,书丹上石者是苏轼,而篆额者是北宋著名书家毕仲询。

提起黄楼,有一段十分感人的故事: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被任命为徐州太守,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八月二十一日,淹到徐州城下。九月,水深二丈八尺,一度高过徐州城内的街道。苏轼奋不顾身率领官民抗洪抢险,严防死守,保卫城池。他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富人纷纷逃难,被他劝阻,以免引起人们惊惶。苏轼又亲自跑到军营,请求援助,可是军队只听皇帝的命令,在苏轼的恳求和感召之下,指挥官同意帮助。于是,军民合力,在苏轼指挥之下,奋战45天,在十月初五,终于把洪水挡住。

为防洪水再来袭击,苏轼上奏朝廷,请求拨款,重修堤防,加固城墙。在皇帝特颁圣旨嘉奖之后的第二年二月,拨款三万贯,粮食1800石,员工7200人。在城南修了一条木坝;在加高加固的城墙上历时半年修建了一座高百余尺的黄楼,取“土实胜水”之意。

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九月初九,举行盛大落成典礼,全城万人空巷。楼为二层,状如宝塔。登楼远眺,心旷神怡,正所谓“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苏轼在《书子由黄楼赋后》写道:

子城之东门,当水之冲,府库在焉。而地狭不可以为瓮城,乃大筑其门,护以砖石。府有废厅事,俗传项籍(字羽)所作,而非也。恶其淫名无实,毁之,取其材为黄楼东门之上。元丰元年八月癸丑,楼成。九月庚辰,大合乐以落之。始余为之记,而子由之赋已尽其略矣,乃刻诸石。

这碑就立在黄楼之内。后来,苏轼被朝廷流放,所有苏轼撰写碑文的碑刻均奉命砸毁。当时的徐州太守只把这通碑投进护城河里。十年后,朝廷却又来搜集苏轼的墨迹和手稿。当地另一位太守名叫苗仲先,就把《黄楼赋碑》打捞出来,并偷偷地把碑文拓下数千份。事后,苗太守又向同僚宣布:“朝廷禁止苏轼碑文传世的法令还没取消,我们却又把《黄楼赋碑》打捞出来,这是违法的,赶紧把碑砸了。请你们谅解我的记性不好”。《黄楼赋碑》被毁之后,碑文拓本的价钱不断攀升,苗太守因此发了大财。

北宋还有一通“三绝碑”,即《相州昼锦堂记碑》,由欧阳修撰文,邵必篆额,蔡襄书丹,三人都是名噪一时的大文豪,故称此碑为“三绝”。相州即现在的河南安阳市。昼锦堂是北宋号称“贤相”的韩琦所建,在今韩琦庙内。《昼锦堂记》是文学家参知政事(副宰相)欧阳修写的一篇议论性文章,专为韩琦建昼锦堂所写。

《宋史》本传说韩琦“天资朴忠,折节下士,无(论)贵贱,礼之如一。”“尤以奖拔人才为急”,倘若大家一致认为可用的人,即使他个人不喜欢,也照样录用,所以,很得人心。性格沉着稳健,喜怒不形于色。有人曾担心他位高权重,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甚至危及身家性命,他却说为君主应尽忠竭力,把生死置之度外,至于成败,只能由天。怎能预先就想到可能不成功,就停下来不努力去做呢?

宋英宗有病,太后垂帘听政。由于英宗举措失常,造成母子关系紧张,英宗抱怨太后对他“无恩”。作为宰相的韩琦感到事态严重,就对英宗说:父母慈爱,子女孝敬,这很平常;唯独父母不慈爱,而子女仍然尽孝道,这才难能可贵。陛下对太后可能还未达到大孝的程度。父母哪有不慈爱子女的?英宗认为有道理。

韩琦在做地方官的时候,赶上饥荒,而郡县官吏仍然催逼租赋,百姓不堪其苦。韩琦下令减免,并驱逐了一批贪残的官吏,淘汰了数百多余人员。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使一百九十多万饥民免于饿死。所以,韩琦活着的时候,百姓就为他立了生祠。契丹国主也崇拜韩琦,听说韩琦长得像他的父亲,就以其父为原型画了一张像挂在宫里。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68岁的韩琦去世。皇帝为之恸哭,“辍朝三日”。

在家乡相州建昼锦堂,也可见其高风亮节。古人把富贵后回故乡称为“衣锦还乡”,比喻白昼穿着锦绣衣衫荣归故里。可是韩琦却不以威风排场为荣,也不以高官显爵为贵。他建昼锦堂就是向家乡人表明这样的心态。欧阳修紧紧围绕“昼锦”二字层层发挥,先说衣锦还乡,古人无不如此,可是韩琦却不以前人所夸耀者为荣,而是以此为戒,志在建功立业,安邦定国,从而有力地否定了那种“荣华富贵,衣锦还乡”是古今所同的庸俗思想。这就对那些只图个人荣华富贵的官迷,作了强有力的针砭。

《相州昼锦堂记碑》刻立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这一年韩琦58岁。碑文为大书法家、尚书礼部侍郎蔡襄书丹,尚书刑部郎中邵必题额。据说碑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从写出的10个同一个字中筛选出来的,即“择其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连成碑形。当时谓之百衲本。”(《广川书跋》)每个字4厘米见方。被宋人称为“本朝第一”,后人称“三绝碑”。由于碑阴刻有司马光的文章,颂扬韩琦,所以也有人称为“四绝碑”。

“昼锦堂”早已不在了。所幸明代画家董其昌的《昼锦堂图》现存吉林省博物馆。这是一幅青绿山水长卷,绢本,宽41厘米,长1492厘米,前段为画,昼锦堂依山傍水,周遭林木丰茂,丹碧相映,远岫清空,夕阳照树,极江湖平远之致。后段是欧阳修的《昼锦堂记》,行书。有清乾隆、嘉庆和宣统三个皇帝的“御览之宝”印章。据考证,《昼锦堂图》可能是董氏50岁(1604年)以后的作品。距韩琦去世已经五百多年。这就证明董其昌也未见过“昼锦堂”,所画《昼锦堂图》不过以意为之耳。有画上董其昌的题款可证:“宋人有《温公独乐园图》,仇实甫有摹本,盖画院界画楼台,小有郭恕先,赵伯驹之意,非余所习。兹从董北苑,黄子久法写《昼锦堂图》,欲以真率当彼钜丽耳。董玄宰画并题。”

新建的昼锦堂在韩琦庙内。韩琦庙是韩琦去世后被宋徽宗封为魏郡王而建,始建年代不详。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昼锦堂原在高阁寺一带,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移建于韩琦庙内。1968年堂与庙均毁于大火。西院有新建碑亭一座,内存《昼锦堂记碑》和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立的《重修宋忠献王昼锦堂碑亭记》。据《安阳志》记载,原碑早已亡佚。元代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刻,元碑也一度亡佚,直到顺治年间(1644—1661年)才发掘出来。

韩琦有《昼锦堂同赏牡丹》一诗,兹录于后:

牡丹亲植锦堂前,回首光阴二十年。

一见开颜如有旧,三来经赏岂无缘?

竞新品目应输洛,独守单平似信天。

欲寄朝云皆大笔,愿搜豪句饰妖妍。

同类推荐
  • 罪恶力量

    罪恶力量

    恶,无孔不入。罪孽,万劫不复。执着的恶念,凶险的人心。看他一个小人物步步陷入迷局,如何剖开一个个谜团,成为动荡乱世里的一代枭雄。悬疑,谜案……纯属虚构,能力有限,请毋深扒,兴趣之作。
  • 神仙太公之古城劫

    神仙太公之古城劫

    我们的故事就发生在几千年来一直被神话色彩所渲染的小山城,山城不大,约38平方公里,却是十步一传说,一步一奇景。故事的主人翁就是这个山城里土生土长的楼姓人,明朝初期著名的医学大家楼英,他在世71年,救死扶伤不计其数,医学著作十余本,其中晚年倾其一生作《医学纲目》,成为李时针《本草纲目》的重要依据,为后代中医药研究留下宝贵财富,被例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楼英治病救人,妙手回春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世人尊称楼英为“神仙太公”,本书阐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楼英传奇,正因为这段传奇,才保存了古城的千古血脉。
  • 流水时光

    流水时光

    时光倒流,蓝平,你是否仍然懦弱?面对美女,蓝平你是否只有尊重?蓝平,蓝平……
  • 大唐秦国公

    大唐秦国公

    这是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看主角和李世民秦琼程咬金等名将一起争锋天下!“老夫这辈子无憾了!”朱茂弥留之际说道。
  • 乐毅传

    乐毅传

    智圣诸葛亮曾自比“管乐”其中“管”是指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名相管仲,而“乐”则是指战国时期匡扶弱燕辅助燕昭王立不世之功的上将军乐毅。一代名将乐毅的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直没有留下传记,对此我深感心痛,小说以大量史实为基础,以开阔的手笔描绘了儒将之祖乐毅一生的戎马生涯。
热门推荐
  • 夜星芒舞

    夜星芒舞

    夜有星,名芒舞。夜之星,芒如舞。夜星芒,华梦舞。夜寂寥,星芒舞……
  • 99度深爱:顾少的绝爱冷妻

    99度深爱:顾少的绝爱冷妻

    五年前她因被妹妹设计与丈夫离婚,带着腹中孩子远走异国,五年后回来却又与他纠缠不清。这前夫拥有一身变脸好技能啊!人前霸道高冷,人后无耻耍赖。求婚?我又不是只有你一个选择。”她万千千早就不是五年前的她了。
  • 倾城才女:误入男校

    倾城才女:误入男校

    她善于伪装,在外人面前她乖巧可爱,才艺飞扬。其实在几年前,亲母病亡,她就已经冷血无情。因为她不敢再爱,怕再受伤害。
  • 虚谷传

    虚谷传

    双主角小说,在那个浩瀚的时代,两位少年怀揣着各自的梦想,踏上各自的道路。愿我归去,我们还是兄弟。
  • 未尽,未央

    未尽,未央

    危机,一直存在,只是没被预见。转机,转瞬即逝,需要我们把握。
  • 网游之旋风大陆

    网游之旋风大陆

    疏璃,随风夜和落叶尘的一次旅程,他们到了旋风大陆,本来是二人组合,随璃组合,现在变成四人组合了随璃叶疏组合了!
  • 酒馆夜话

    酒馆夜话

    北宋年间,东京汴梁东市尾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座稍显简陋的小酒馆——倾城酒馆,老板是一名美貌年轻女子,名字叫红袖。
  • 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360°亲近大自然

    本书介绍了人类受大自然的启示,特别是向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学习后所产生的重要发明、发现。
  • 鬼眼小萌妻:老公,请绕道

    鬼眼小萌妻:老公,请绕道

    “姐姐!我们去玩吧!”安家,一个13岁的小女孩拉着一个14岁的小女孩笑到。她们就是安偌和安娉婷。“好啊!去哪儿?”安偌笑了笑。
  • 蔷薇手杖:女皇重生

    蔷薇手杖:女皇重生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普通人,也有存在着这样一群‘特殊’人群。会建立幻境的艾米,用拳头就能击溃一栋楼的阿肯,会控制水之术的卡西,会控制狱火术的乔斯·····而他们亦来自世界上最强大的‘敢死队’。随着黑暗组织的崛起,五个人再次聚首在一起。未知前方的危险,各种荆棘的道路,两年前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那刻着蔷薇花纹的手杖到底又有着怎样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