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1900000015

第15章 谁藏在细细的苇杆里,听风在叶子上沙沙地走(2)

恍若一个单纯女人的幻想,美丽而即将消逝的野葵花,孤单的路人,被忧伤掩盖的往事,似有若无的歌声,一切都是那么虚缈而又确凿。诗歌是一幅画,色调是浪漫而伤感的昏黄。一个人在画中沉思,秋风吹过,年华流逝,每一寸光阴都饱含浓浓的惆怅。诗歌中呈现的这种形象是迷人的,同时,读者也会对这一形象的塑造者——作者——产生好感,如同评论家燎原在《一个诗评家的诗人档案》一书中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蓝蓝是一个无可争议的诗人。在当代中所活跃的女诗人,以各种‘缺陷’的锋芒为人所诟病或激赏时,蓝蓝却以技术上深入的现代主义理念、中国传统诗教中的‘良女’形象,获得了诗歌姿态上的两全。”

但有的人却不这么认为,包括一些研究汉语诗的专家,不要说是一个具体的诗人,他们甚至认为整个汉语诗歌都质量平庸。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汉学家威廉·兼乐教授在为北岛的诗集《八月的梦游者》所写的评论中写道:“汉语不可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了。过去四十年没有真正能传世的汉诗。在那以前的半个世纪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而另一位著名的中国诗歌研究专家宇文所安在评论同一部诗集时也认为,“现代汉诗体现了双重的不足,它一方面比不上中国古典诗,一方面又比不上欧美诗,失了根的现代汉诗注定只能模仿西方的原本,变成不中不西的赝品”(《新诗评论》2006年第1辑《编后记》)。两位汉学家的结论言之凿凿,似乎真理在握,但是这些话的可信度有多高呢?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不相信的,新诗诞生近百年,虽然没有出现“伟大”的作品,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它在前进着,欧阳江河、于坚、罗门、周伦佑以及蓝蓝的一些作品,都显示了中国诗歌的希望以及广阔前景。没有人具有望穿未来的特异功能,这两个汉学家如何就能肯定“汉语不可能写出伟大的诗篇了”呢?

如此说来,蓝蓝的改变虽然尚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也预示了诗人更广阔的前景。

当我读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蓝蓝近作集《睡梦,睡梦》后,我发现,燎原所定义的不过是蓝蓝20世纪90年代的诗歌而已。新世纪以来,蓝蓝已对自己以往的“良女”形象进行了修正,感性在减少,理性成分增加。在诗句上,纤弱的意象被那些经过精心挑选的词语代替。在内容上,诗歌的容量更大了,许多作品涉及社会题材,用蓝蓝的话说,是“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接受并爱上它脏的街道/它每日的平淡和争吵”(《让我接受平庸的生活》)。于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街谈巷论,工人农民、亲戚朋友、孩子老人,连尿布都写过”。

应该说,从闺阁走向社会,是一个女诗人成熟的标志之一,近几年来,我们也已经看到了蓝蓝在这方面的努力,以及努力所得到的成果。2004年春天,蓝蓝参观河南鹤壁煤矿,与矿工合影后写下了《矿工》一诗:

一切过于耀眼的,都源于黑暗

井口边你羞涩的笑洁净、克制

你礼貌,手躲开我从都市带来的寒冷

藏满煤屑的指甲,额头上的灰尘

你的黑减弱了黑的幽暗

作为剩余,你却发出真正的光芒

在命运升降不停的罐笼和潮湿的掌子面

钢索嗡嗡地绷紧了。我猜测

你匍匐的身体像地下水正流过黑暗的河床……

此时,是我悲哀于从没有扑进你的视线

在词语的废墟和熄灭矿灯的纸页间,是我

既没有触碰到麦穗的绿色火焰

也无法把一座矸石山安置在沉沉笔尖

在这里,蓝蓝用自己的眼睛与内心为生活在底层的矿工画像,他们有一种底层人特有的羞涩与克制,指甲里藏满了煤屑,额头上还有擦不净的灰尘,不敢与来自大城市的客人握手……而在诗人看来,正是这些长期被忽视、被藐视的“剩余”的人们,他们是洁净的,“发出真正的光芒”。诗人开始反省自己的创作,也反省自己的生活。

《矿工》发表后,得到了几乎所有读者的好评,诗歌的起句“一切过于耀眼的,都源于黑暗”,已经成为一句名言,有人甚至由此认为蓝蓝是当今为数不多的能够说出自己“真理”的女诗人,当然,蓝蓝不可能坦然接受这样的赞美,她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谦逊和清醒:“我哪敢‘真理在握’?我只知道我的阅读帮助了我的生活。我从未感觉到自己‘光芒照耀’,相反,黑暗就在身边。”

与《矿工》获得同样赞誉的还有关于河南爱滋病村状况的《艾滋病村》(2005年),反思中国教育的《教育》(2006年)等作品。这些作品,至少在内容上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诗人形象,这个诗人让人们感觉有些陌生,她已变得开阔和大气,笔尖挖掘到了生活中疼痛的中心。而在语言和形式上,我们仍然不难识别出蓝蓝的身影:

风把村外茂密的野苇吹得瑟瑟作响。越过

一道的土岗,风把麻雀的翅膀吹得

瑟瑟作响。风绕过

空荡荡的牛栏和猪圈,在打麦场

旋起一股轻尘。挂在屋檐下一只干瘪的小鞋子

在风中孤零零地摇晃

不知谁家长满荒草的墙头

飘来一阵槐花的芬芳……

这样的村庄没有四季,没有昼夜

也没有别的动静。只有欢喜的风

把坟头破碎的纸幡吹得

瑟瑟作响……

——《艾滋病村》

为什么一改坚持多年的“柔弱女子”形象,从书写美好幸福转向关注社会生活呢?蓝蓝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您提到‘社会关怀’,毋宁说首先是我对自身处境的关怀。坦白说,我更愿意写幸福美好的事物,但我身边的现实也是真的,到了我这个年龄还回避它们,我既会感到羞愧,也无法哪怕在文字表面做到诚实。只要一个人还有对他人的想象力,只要人是各种关系中的存在,那么你就无法只盯着自己那点‘痛苦’,其他人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况且你自己也身在其中,在一个人类社会的现实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今天我仍然是在写我自己,表达我身边的现实——它不是为了‘主义’或‘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我自己,仅仅忠实于我个人的经验和感受。”

仅从数量上而言,蓝蓝的变化所带来的成就还不足以覆盖她在20世纪90年代的创作,毕竟《大河村遗址》、《野葵花》、《在小店》等诗篇太出色了,令人过目难忘。当然,写作不是砌楼房,并不是砖头越多越好,因此只能说,新世纪的蓝蓝和20世纪90年代的蓝蓝各有千秋吧。

经验告诉我们,文学创作没有进化论,它往往是呈现出波浪线的形状,有时候是波峰,有时候是波谷。蓝蓝的创作也不例外。有些时候,我对蓝蓝的一些新作不甚满意。像狄金森一样,这些作品中,蓝蓝喜欢上了破折号,一些情感被悬置在破折号空空荡荡的另一头,似乎在考验读者的领悟能力。比如下面这首《在黑暗中》:

我要坦白

一件事情。交待

它的经过

——这个世界对我的失望

现在它

扎在我的肉体里

就在从前

它的信任爱

留在我的肉体里

我允许我说

让失望吐出它的血块——

在黑暗中

谢谢黑暗的倾听

谢谢深夜我四周的

墙壁桌椅和怜悯

虽然你们沉默

你们无所不知——

读着读着,我产生了几丝不满。我不习惯一个看起来表情诡秘似乎精明的写作者,特别是在所有人都喜欢把自己扮演得很高深的时代。我仍然宁愿蓝蓝永远像20世纪90年代那样,敏感、纤弱,而思想在飘忽的语句后悄悄潜入你的内心。

当然,这样说并不表明我对蓝蓝后期的努力进行否定,文学作品有时候是需要“经营”的,无法完全避免“匠气”,一篇好的作品不仅与作者的天赋、性情相关,也与作者的后天学习和生活相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T.S.艾略特在他的名作《荒原》的题记中就将诗坛巨擘庞德尊称为“杰出的艺人”,因为他深知,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将先天和后天的因素综合起来,才能成就一部杰作。记得很多年前读已故批评家胡河清的作品,对其中一个观点印象殊为深刻。胡河清说,格非、苏童、余华等南方作家日后若想要有更远大的发展,必须兼取北学之长,多读书而穷其枝叶,否则,一俟先天之气用尽,学无隔宿之储,纵是蛇精、灵龟、神猴化身,也难保不坠入凡尘,沦为俗物。

尽管在心里已经产生了些许不满,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蓝蓝的好感,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局限,对于文学作品,每个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何况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曾经和蓝蓝见过三次面,都是在北京。一次是1997年冬天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大会,我们住在北京铁道大厦五楼,相隔几个房间。一天晚上,我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令我意外的是,蓝蓝具有一种她的诗歌中所不具备的热情与豪放之气。当然,更多的是我所熟悉的那种对金钱与名利的淡泊,她曾经拒绝过一个大款提出的为她出个人作品集的机会,尽管这个大款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对她的诗歌的喜爱和对她人品的尊敬。第二次见面是在2008年4月下旬,我去北京领取一个诗歌奖以及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诗歌研讨会及讨论会,会场上人来人往,且熟人不少,因此彼此交流不多。还有一次是在西安举行的第二届中国诗歌节上,我们与一群西安青年诗人在茶庄喝酒,其乐融融。

我还买过蓝蓝的几本书。1993年,蓝蓝的散文集《人间情书》在我读到一半的时候不翼而飞,让我惋惜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去年,一个老同学才向我坦白,当年是她拿了我的《人间情书》,她认为她比我更喜欢蓝蓝,因为她把我的书“借”去之后马上用报纸做了一个封皮。我的愤怒马上变成欢乐。相识的朋友中喜欢蓝蓝作品的还有不少,其中一个关系一度非常亲密的朋友对蓝蓝的阅读几乎与我同步,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蓝蓝的诗集《内心生活》是她的至爱。我从书店将它买回来后,“首阅权”竟然轮不到我身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次我不用担心它再次被那些连姓名也不知道的外人“借”走了。

同类推荐
  • 朱自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游学在台湾

    游学在台湾

    本书作者以一个游学在台湾的学生的视角,生动有趣地记录了在台湾清华大学交流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有台湾大学课堂上的妙趣横生,教授风采,作业、讲座等学习生活,也有课余生活吃穿、游玩、追星、做志愿者的丰富的生活体验;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游刃游余地流畅自如娓娓道来,对于台湾的老荣民,对于乡情,对于两岸同胞、同根的和平的期许都有情真意切的触觉。有感性的文字,也有理性思考,是大陆生在台湾交流以来比较全面记录游学在台湾生活的第一本书。
  • 百年沧桑

    百年沧桑

    这是一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散文集,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收录了自晚清至今,六十多位文人志士的经典力作。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秋瑾的《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鲁迅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到李大钊的《新的!旧的!》、陈独秀的《新青年》、方志敏的《清贫》,再到萧乾的《看待二十一世纪中国》、韩少功的《笛鸣香港》、王昕朋的《山神的女儿》……该书展现了中国梦的蜕变:从精英们骨感的理想,最终成为每个人丰满的现实。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又见飘雪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太阳出山

    太阳出山

    这部诗集共分为“亲近根系”、“忘不了家的方向”、“按阳光的思路去记念”三辑,收录了诗人近几年创作的100余首诗歌精品。
热门推荐
  • 恶魔佐少别过来

    恶魔佐少别过来

    初入佐家,她打碎了他最宝贝的东西,从此她卷入了一场纠缠不清的爱恋中。“我不是故意!”佐少泽一步步的逼近,她一步步的后退。“你别过来!”直到砰的一声,她的后背贴到冰凉的墙壁上,他双手将她禁锢而住……佐少泽撩起她的下巴,眼睛中带着冰冷,语气中带着绝情。“一句不是故意就想完事了吗?”既然你已经打乱了我的生活,就不许再逃出我的生活…
  • 我非旱魃

    我非旱魃

    吞魂噬魄,收养鬼婴,鬼差"这家伙不是我们的人"正道“要不是和佛门有染,我们早就杀了他”佛门“我们比谁都想宰了他”
  • 九龙天子

    九龙天子

    亲人离去,一场自杀唤醒了他心中的那个他。
  • 沉默的指挥官

    沉默的指挥官

    故事发生在当代的日本内部。而这,是一场充满了野心与黑金的战争。可就在此大乱之际,正在当地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张文若却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匿名成为了政府军的前线总司令。究竟来自这一切的洗礼会成为他一生都难以忘记的经历亦或是不可磨灭的耻辱,还请各位看官老爷们拭目以待。
  • 蛊事奇谈

    蛊事奇谈

    我炼养本命蛊失败了,还中了十分罕见的毒,最疼爱我的爷爷还要把我炼成蛊人……
  • 完美大侠传

    完美大侠传

    攥着系统穿越到武侠世界的燕孤鸣从十岁拜入师门开始,诗、书、画笔墨三绝,医、琴、棋样样精通,甚至连诸子杂学,武林百艺也无所不行,可谓十项全能!但等到十九岁那年,作为师长的却尘子却屡屡以死相逼…“师傅,您是先天大宗师,把剪刀放下,那玩意儿扎不破您的皮…”“我不!小燕你要是不好好练功,我就当场死给你看!”江湖凶险,人心难测,且看奇谋频出的燕少侠能否过关斩将化险为夷,终成一代大侠?书群:429748385
  • 巅峰途

    巅峰途

    巅峰路,多坎坷。佳人伴,兄弟随,天下乱域任我行。天不仁,道不义,唯有踏巅峰。
  • 皇后十诫

    皇后十诫

    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安稳的坐在后位上,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的棋子。她都照着做了,为什么他还是不满意?这是一个外表阴柔病弱内里腹黑狠毒的帝王和一个外表天然蠢萌内里没心没肺的皇后的逗比恋爱故事。
  • 故忆往事

    故忆往事

    韩在忆的暗恋发生在一个蝉鸣的盛夏,顾安河在意她从很久很久之前开始……这是一个关于暗恋与被暗恋的故事,历经十年,在韩在忆心里,终成一场空。有的时候爱情总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似乎他喜欢她,就是她这一辈子要等待的事情。世上美丽的情诗有很多很多,但是最幸福的一定是这一句——你喜欢我,哦,正好,我也喜欢你。韩在忆觉得,她永远也等不到这样的正好。于是时光苍老了,在他们还未明白的时候,故事开始终结,走向另一个地点。
  • 僵尸道长之阎王印

    僵尸道长之阎王印

    末法时代,王铁柱承大因果归还地府神位,天道重生,再通阴阳,一代天师林正英棺椁被掘,尸毒侵体,恢复意识。自此,妖魔鬼怪乱起,开启一个道非道的怪诞时代。主角修神亦修道,一手杀威棒纵横捭阖,走上了敲闷棍的道路。千年鬼王不合一棍之敌,不死尸王难逃尸印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