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觉、强烈恐惧、持续焦虑是在经历灾难性事件后的第一个月内最普遍、最严重的心理体验(姚玉红,2008;刘俊,2008)。个体受灾初期会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留意或寻找环境中的威胁性信息,并处于高度敏感的状态,心情易激惹或易怒,对相关事件或信息的刺激过度反应(如过分的惊吓反应)。在危机发生后,这样的反应大体上是适应性的。但是,在已经安稳的情境中,过度警觉性反应会扰乱个体的正常生活,使人感到衰竭,破坏机体的身心平衡状态,从而导致健康受损。
心理创伤常见的外在反应包括:于生理层面:心跳加速、血压上升、呼吸急促、晕眩、胃痛与腹泻、头痛、虚弱感、麻木感、手脚感到刺痛或沉重、过度的惊吓反射动作、疲惫感、食欲改变;于认知层面:注意力差或记忆力有问题,理解困难、思考缓慢,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对环境的警觉性增强(过度警觉),与自我失去联系(分离),闪回,噩梦;于情绪层面:焦虑与恐惧,没有安全感,无助感,感到孤立、冷漠或疏远,悲伤、哀悼、忧郁、心情低落,内疚,愤怒、易怒,过度亢奋,不休息,情感否认、麻木感,对什么事情都不喜欢,失去信心、自尊;于行为层面:退缩或远离他人,容易受惊吓、回避,敌对或好攻击,口语上或书写上沟通困难,时常有愤怒感,经常与别人争论,饮酒、抽烟或服药过量,进食习惯改变。一部分受害者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消化其创伤(约占70%),另外一部分人则或多或少会因此而产生心理障碍(约占30%),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如疼痛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应激事件。
分离体验是遭受创伤后的个体几乎都会表现出来的另一主要症状,即意识与记忆正常联结过程的隔断和情感的分离,主要表现为“认识孤立”(knowledge isolation)和情感体验分离(赵冬梅,2006)。分离体验反映了个体试图在认知和情感上远离创伤。创伤个体将部分经历或全部经历从痛苦体验的经历中分离出来,他们有时会选择切断侵入性创伤记忆与痛苦情感之间的联系,但严重时会阻碍其与他人建立正常联系,从而影响日常生活。有的个体为了避免回忆创伤及与创伤体验相联系的痛苦经历,往往会以一种单调、固定的方式生活,情感较麻木,选择性遗忘过去的经历,感觉过敏或忽视疼痛,产生幻听等。许多历经灾难的幸存者报告,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受限,通常呈现情感麻木的状态。事实上,创伤患者有能力体验和表达患病前的所有情感,情感上的麻木也许并非由最初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导致,而可能是创伤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以及负性情感体验促使个体做出过度的回避反应所致。对创伤记忆的回避可以暂时缓解痛苦,但是却强化了创伤个体的回避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