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和荣格都强调内在心理创伤的影响大于外在创伤,他们都强调无意识幻想在处理创伤时具有积极作用,弗洛伊德更多的是强调本能,即创伤是由于被压抑的性所导致。荣格的理解则更为宽泛,他研究各种创伤所形成的情结,荣格对创伤的理解上荣格更深远。埃里克森关注个体如何在心理创伤中成长,其他的理论,如认知—行为理论、心理生物学理论等则影响不大。
对心理创伤在理论上作出正确的理解和评价,对于临床心理问题的理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各理论之间既有一定的一致性,也存在着分歧。Helga Matthess所提出的创伤性人格结构性分离理论主要以临床治疗为取向,采用临床和认知研究相结合的EMDR技术,侧重于创伤性分离对人格结构产生的影响,基于该理论背景对某些创伤性病人采用EMDR治疗可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背叛创伤性理论、回避编码假说、恐惧网络假说及警戒—回避假说是在认知心理学的框架内提出的理论,研究者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认知研究。De Prince和Freyd(2004)研究高分离被试对创伤性相关刺激无法准确回忆,支持了回避编码假说。Mc Nally(1998,2001)发现PTSD诊断的女性报告童年暴力历史,和控制组相比没有表现出对创伤性相关刺激的较低的回忆,不论是在记忆指导语组,还是在遗忘指导语组,结果都不支持回避加工假说。Field(2001)的研究表明,创伤幸存者,尤其是那些具有PTSD症状的人,对创伤性有关的信息过度注意(如强奸受害者,在改版后的Stroop实验里对词汇“强奸”的过度注意),表明被试加强了创伤性相关词汇的记忆而减少了遗忘。Kristen等人(2005)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发现个体对童年期性虐待记忆得更准确。Kristen对此用语义网络(恐惧网络)假说解释,创伤性相关的信息通过恐惧网络被储存。Mogg(2004)研究表明,高焦虑个体对高威胁性信息的回避模式具有时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