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么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些员工自以为是,他们不懂装懂,盲目自大,又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这样的人常是一些资历深、学历高的精英们。他们因为每每业绩出众,因而备受领导的器重和他人的赞扬,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以为是的恶习。
人是天地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因此,人性中带点高傲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些自以为是的员工也的确有资本,但是高傲是一种性格气质,散发出来。而自以为是却是种性格缺陷,藏在心里。自以为是的毛病可能很多人都会有,只是可悲的是其中的某些人却还认为自己是个谦虚的人。
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也说过:“任何时候也不要认为你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么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个门外汉。”这对于那些出类拔萃的员工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课题。
实际上,我们的社会随时都在变化着,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所在的时间和空间,随时调整自己,采取罪恰当的应对措施,才是上策。若是自以为是,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他人的短处,就不能保持谦逊的姿态向他人学习,也就是放弃了自己提高的机会。
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录》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进士出身的宋朝大臣陈尧咨酷爱射箭且技术超群。一天,他在自家门外练习,屡屡中靶,因为大为得意。环顾四周,发现一卖油老翁一直在注视自己,表情淡然。陈尧咨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将那老翁喊来准备好好理论一番。陈尧咨问:“你也懂得射箭吗?你看我的技术高明吗?”老翁无言,只是缓缓地从篓筐中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并且舀出一勺油,从钱眼一直线地倒入葫芦中,铜钱上一滴油也没有,更没有油滴到地上。卖油老翁对陈尧咨说:“我只不过是手熟罢了,谈不上什么高明。”陈尧咨听后,久久无语,从此,再也不夸耀自己的射箭技术了。
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教导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人有时需要坚持自己的想法,需要有信心,但不能自以为是。
自以为是非但阻碍了你的进步,让你沉迷于自我满足中不能自拔,还会遭致他人的反感,铸成大错。在中国历史上,因为自以为是而屡屡不为重用的事例不胜枚举。
三国时期的祢衡很有才华,但性情高傲,总是看不起别人。有人向祢衡说:“你何不去许都,同名人陈长文、司马伯达结交呀?”祢衡说:“我怎么能去和卖肉打酒的小伙计们混在一起呢?”又有人问他:“荀文若、越稚长将军又怎么样呢?”祢衡说:“荀文若外貌长得还可以,让他替人吊丧还行;越稚长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让他去监厨请客。”
祢衡和鲁国公孔融及杨修比较友好,常常称赞他们,但那称赞却也傲得很:“大儿孔文举,小儿杨祖德,其余的都是庸碌之辈,不值一提。”祢衡称孔融为大儿,其实他比孔融小了将近一半的年龄。
孔融很器重祢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荐之外,还多次在曹操面前夸奖他。于是曹操便很想见见祢衡,但祢衡自称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见曹操,反而说了许多难听话。曹操十分恼怒,但念他颇有才气,又不愿贸然杀他。但后来,祢衡屡次侮辱曹操以及他手下官员,最终被杀。
祢衡虽有才,但太傲气了,因而即便才华横溢,终究是一狂傲文人,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反而因才高气傲毁了自己,遭后人耻笑。
老子说:“固执己见者不明事理,自以为是者不通达,自傲者不会成功,自夸者不会长久。”所以,人要忍骄,不自以为是,要克骄防矜,谦恭待人,礼贤下士,才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在现代职场中,一方面,自以为是会你失去提升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你如祢衡一样遭到同事和领导的厌烦或排斥。因此,对于一个员工,尤其是那些曾取得过傲人的业绩的优秀人才而言,首先应该抛去自以为是的恶习,正确地客观地认识自己,然后找出自己所欠缺的东西,集中精力进行弥补。
庄子曾说过“此生也无涯,而学而无涯”,即便一个人再博学多识,他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都不可能认识事物的全部。所以,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局势,才能根据局势采取最恰当的举措,才能不断与时俱进。
伏尔泰曾说过:“妄自尊大只不过是无知的假面具而已。”摘掉这副假面具,以谦逊的心态为人处世,你定能在平稳中发展自己。
第三章 成也关系,败也关系
对“人际关系”的评价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是不知如何定位的名词。“……东汉末年分三国,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用阴谋 阳谋 明说 暗夺……”流行歌曲《曹操》中的歌词倒出了三国时代中国人的阴谋阳谋。中国的权谋术数,也正是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智慧,即不单凭蛮力硬干,注重以间接方式巧妙地使对方的行动自然而然地归循于自己所期待的方向。
不少人把人际关系和拍马屁,走后门,玩阴谋联系在一起,不屑搞人际,羞于搞关系,最后成了不会搞人际关系;也有人喜欢把人际关系与如何才能八面玲珑,如何讨好上司,如何暗算同事、利用同事,如何压榨下属联系起来,对“搞关系”乐此不彼,一心成为大红人,最后却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正确的人际关系观的关键词是“和谐”,只有在团队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才能凝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发挥团队的威力。在和谐精神的指引下,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都是不良的,需要被剔出的。
在美国,曾有人向2000多位雇主做过这样一个问卷调查:“请查阅贵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员工的资料,然后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么”。结果是无论什么地区、无论什么行业的雇主,2/3的答复都是:“他们是因为与别人相处不来而被解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