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7100000015

第15章 宪问

“原文”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译文”

原宪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领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俸禄,这就是耻辱。”

原宪又问道:“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算得上难能可贵了,至于是否仁,那我就不能由此断定了。”

“原文”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他的安逸的家室生活,就不配称作读书人。”

“原文”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

孔子说:“如果国家政治清明,就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就行为正直,言语谨慎。”

“原文”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定有好言语,可是有好言语的人不一定就有道德。仁人必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德。”

“原文”

南宫适问孔子曰:“羿善射,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译文”

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擅长水战,但都不得好死。禹和稷亲自下地种庄稼,他们都得到了天下。”孔子对这话没有回答。

南宫适退出去后,孔子说道:“这个人可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确是个崇尚道德的人呀!”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可能有不仁义的人啊,不会有小人而仁义的。”

“原文”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译文”

孔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勤苦吗?忠于他,能不教诲他吗?”

“原文”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译文”

孔子说:“郑国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法令,由裨谌起草,经过世叔提意见,然后由外交官子羽进行修改,最后由子产进行文字上的修饰完成。”

“原文”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兰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译文”

有人问孔子,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个宽厚慈爱的人。”

又问到子西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嘛!他嘛!”

又问管仲是怎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的骈邑三百户的封地,使伯氏终身吃粗粮,但到死他也没有怨恨的话。”

“原文”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译文”

孔子说:“在贫穷中没有怨恨,很难做到;在富贵时不骄傲,这容易做到。”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如果让他做晋国大夫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才力有余,但不能让他做滕国、薛国的大夫。”

“原文”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智慧过人,像孟公绰那样清心寡欲,像卞庄子那样勇敢无畏,像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修养来增加其文采,这样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了。”又说:“现在的完美的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只要能做到看见财利就考虑到道义,遇到危险肯献出生命,长期过穷困日子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这也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先生不说、不笑、不取,这是真的吗?”

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得过分了。他老人家是该说话时才说,所以别人不讨厌他说;高兴了才笑,所以别人不反感他笑;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的吗?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

“原文”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日不要君,吾不信也。”

“译文”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着他的封地防城向鲁君请求立他的子弟为鲁国的卿大夫,尽管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君主,我是不相信的。”

“原文”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译文”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派,不诡诈。”

“原文”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他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家臣召忽因此自杀以殉,公子纠的另一家臣管仲没有跟着去死。”子路接着又说:“管仲该不算仁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共商会盟,并不依仗武力,都是管仲的功劳。这就是管仲的仁了!这就是管仲的仁了!”

“原文”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他的主人公子纠,他不但不为公子纠去死,反而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老百姓到今天还享受着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大概会披散着头发、衣襟朝左边开像落后的民族那样了。难道他要像普通男女一样守着小节小信,自杀于沟渠中还没人知道吗?”

“原文”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由于公叔文子的推荐与文子一样升为卫国的大臣。孔子听说这事后,说:“公叔文子真可以谥号作‘文’了。”

“原文”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问道:“既然这样,为什么卫灵公还没有败亡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有祝鮀管理祭礼,有王孙贾统领军队。像这样,他怎么会败亡呢?”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说起话来大言不惭,那么他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原文”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庄重地沐浴斋戒后上朝廷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杀了他的君主,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吧!”

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

孔子于是又去向三位大夫报告了,三家大夫都不同意出兵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啊。”

“原文”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他,但可以直言规劝他。”

“原文”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达于仁义,小人通达于财利。”

“原文”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

“译文”

孔子说:“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学问,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而学。”

“原文”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译文”

蘧伯玉派一个使者去孔子那里拜访。孔子让他坐下问道:“近年来他老先生在做什么呀?”使者回答说:“他老先生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还没能做到。”

使者告辞出去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真是一位好使者!”

“原文”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译文”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方面的政事。”

曾子说:“君子所思考的问题应不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

“原文”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以自己说过的话超过了自己所做的为耻辱。”

“原文”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文”

……

孔子说:“君子遵循的三个原则,我一条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这恰好是先生对自己的描述呀。”

“原文”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译文”

子贡议论他人。孔子对他说:“赐呵,你就那么好吗?对这些情况,我就没有这种闲功夫。”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没有才能。”

“原文”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译文”

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欺诈,不随便地推测别人不诚实,但是面对欺诈或不诚实时,能及时察觉,这种人是贤人啊!”

“原文”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译文”

微生亩对孔子说:“你为什么总是这样匆匆忙忙地到处游说呢?这不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吧?”孔子说:“我不敢显示口才呵,只是讨厌那种顽固不化的人。”

“原文”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译文”

孔子说:“对千里马的赞扬不仅是它的力气,值得赞扬的是它的品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拿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拿公平正直来回报怨恨,拿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

孔子感慨道:“没有人了解我呵!”子贡说:“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我学习一些普通的知识,渐渐透彻地领会了高深的道理。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

“原文”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译文”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并说:“季孙氏他老先生听信谗言已经对子路有怀疑了,但我的力量还能使季孙氏杀了公伯寮,把他的尸体拿到街头示众。”

孔子说:“我的主张如果能实现,这是命;我的主张如果将废弃,那也是命。公伯寮怎么抗得过天命呵!”

“原文”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恶浊的社会现实而去隐居,次一等的避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居住,再次一等的避开别人难看的脸色,再次一等的避开听人的恶言恶语。”

孔子说:“这样做的人已经有七个了。”

“原文”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

“译文”

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夜,第二天清晨进城的时候,守门人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的?”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的。”守门人说:“就是那位明知道做不到却硬要做的人吗?”

“原文”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则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译文”

孔子在卫国,一天正在击磬,有个挑着草筐的刚好从门前走过,他说道:“这人击磬,有心思呀!”过了一会儿又说:“见识鄙俗呀,从硁硁的声音中听出来!他好像在说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了解我就独善其身罢了。这好比过河,水深索性穿着衣服走过去,水浅就提着衣裳蹚过去。”

孔子说:“真坚决啊!我没有办法说服他。”

“原文”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吾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译文”

子张说:“《尚书》里说:‘殷高宗守孝,三年不议政。’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一定高宗是这样,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继位的君主就不问政事,朝廷百官都各理自己的事务且听命于宰相,这种状况需要三年。”

“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在高位的人能遵循礼法,那么百姓就容易役使了。”

“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使自己修身养性恭敬谦逊。”

子路说:“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让自己修身养性使亲朋好友安乐。”

子路又问:“像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修身养性来使所有的百姓安乐,尧、舜大概还难做到呢!”

“原文”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译文”

原壤两腿八字一样叉开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年幼时不懂礼节,长大了毫无成就,老了还不死,这真是个害人精!”说着用他的拐杖敲击原壤的小腿。

“原文”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译文”

阙党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有人问孔子说:“这孩子是一个求上进的吗?”孔子说:“我看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又看到他和长辈长者并肩而行。这童子并不是一个求上进的人,是一个急于求成的人。”

同类推荐
  • 被遗忘的盛世

    被遗忘的盛世

    本书为历史作品,主要描写了大明王朝中的明孝宗朱祐樘,以及他开创的伟大盛世。明孝宗朱祐樘三十八年的短暂生命,造就了一个繁华灿烂的十八年盛世。而这段历史是一段被历史遗忘的盛世,它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
  • 大明神将

    大明神将

    一本明穿小说,希望大家能喜欢。
  • 笑傲盛唐

    笑傲盛唐

    大唐永隆年间,武后掌权,垂帘听政,奸臣当道,朝堂政局混乱,江湖上亦是因此恩怨四起,纷争不断。离奇少年为寻身世,误入一场又一场风波之中,探寻了一个又一个惊天大秘,看他如何戏公主,斗魔女......笑傲初唐风云。
  •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增订版)

    本书运用史学、考据学,兼及国际法等多学科理论方法,通过对大量中外文献史料舆图的爬梳整理,去伪存真,使该书脉络清晰、逻辑严密,为进一步论证“钓鱼岛是我国固有领土”之立场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突然一道蓝光闪过,淋淋把我吸入了一个异次元世界。醒来已经穿越到三国时代。。。。
热门推荐
  • 宁为祸水不做妃

    宁为祸水不做妃

    也许是前世的姻缘,也许是来生的注定,只是错在今生无果的相逢。她为他拱手山河,他黄袍加身,九重宫阙,而她却成了红颜祸水?祸国妖姬?物也非,人也非,事事非,难道他们的爱便如那一现昙花,终究要在那深深宫阙里化作一缕烟尘,消失匿迹?一面是锦绣江山,一面是挚爱红颜,他何去何从?
  • 灭世

    灭世

    玉儿官手中一只蝎:鬼斩阴司暗影流,一代生死传一代。冰封妖灵七窍心,六道轮回散人间。金箍散仙灭世书,蛟龙归海尘归土。三界殊归罗曼女,五行阴阳朗乾坤。神兵剑印恒空出,玄冰寒咒天外客。
  • 崩坏的无限之旅

    崩坏的无限之旅

    某本政治课本里面说过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袁琅也一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但是!自己为啥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就换来一群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自己贞操的少女的纠缠?!对了,忘记说了。袁琅,性别女,曾用名袁朗,性别男,单身主义者!!!
  • 边伯贤之一夜钟情

    边伯贤之一夜钟情

    准确的来说,这是一篇甜文。因为我不希望读者被虐哭(其实是宝宝不会写虐文),我是个好人~一起来和伯贤谈恋爱吧!
  • 穿书之废后

    穿书之废后

    苏子衿从没有想过,只是因为心疼言情小说里最常见的女炮灰,她竟然就穿成了书里的炮灰废后。不过,既来之,则斗之。与白莲花女主斗,与腹黑男主斗,其乐无穷!嗯,只是什么时候,身后跟上了忠犬一只的?
  • 梦幻乱神

    梦幻乱神

    浩瀚的星空神秘莫测,在这神秘莫测的星空里面到底孕育了多少的文明,我们无从得知。在这无数的文明中,到底发生着多少的故事,感人的、愉快的、悲伤的、痛苦的......我们还是无从得知。然而,这边有这么个故事:广阔无边的大陆、被遗忘的种族、修仙的艰苦、感情的火花、兄弟背叛、亲情的无价、仇敌的颅首、惊世的阴谋;奇遇、探险、危机、智慧。一幕一幕均在故事中上演,就请跟随我的脚步,聆听那异世的文明。
  • 俯视

    俯视

    这世间很多人不能选择生,不能选择过程,不能选择死亡,连死后世界都不能选择,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会选择死后的善?还是死后的恶?
  • 鬼才灵师:废柴轻狂妻

    鬼才灵师:废柴轻狂妻

    千年等候,只为换你一眼回眸。他是一代冥尊,冷血无情,却唯独对她温柔心软。他是世人皆怕的魔君,一生放荡不羁,却唯独对她痴心。前世,她是金牌特工,再生,她是废柴小姐。收神兽,炼神丹,虐渣女,毁渣男,这日子过得好不逍遥。只是……这突然上门求负责的男人是怎么回事?某男无耻卖萌,“小璃儿,求带走!”
  • 御宠狂妃:邪魔宠恋

    御宠狂妃:邪魔宠恋

    冷艳国出使得铉,终于拿到了pearl,可是他,他穿越了!!~
  • 《蝴蝶公主VS痴情王子》

    《蝴蝶公主VS痴情王子》

    三年前,她们是天真烂漫的小公主。现在,她们是叱诧风云的黑道女王。是什么让她们冲从天使蜕变成恶魔?亲,你想知道答案吗?那就自己来看看吧!小云是第一次写书,如果不好,请亲们多多指教,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