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上一章是劝臣子的,那么这一章则是劝所有管理人尤其是身为人君的最高管理人的。最高管理人要讲出“爱民治国”四个字是容易的,但是怎么爱民、怎么治理好国家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国语》记载,战国时期卫国一个国君曾跟他的谋臣说:我原以为国家好治,没想到那么难治。谋臣说:以为易治,那就难治。看到难治,那就易治了。不过究竟要怎么治呢?怎么体现爱民呢?老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三个重要原则。
“原文”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②,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知乎③?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①载。何新解:载,有“裁”、“乘载”两义,从第二义。营魄,即魂魄。营,通魂;魄,即皮。载营魄抱一,即魂魄一体,也即对立面的统一。
②涤。马王堆甲、乙本作“脩”。览,马王堆乙本作“监”。古代“监”通“鉴”。玄览即为玄鉴(镜)的意思。
③能无知乎。知通智。马王堆乙本作“能毋以知乎”。意思相同,但版本有误。
“译文”
精神与形体对立而统一,能不分离吗?积聚精气而达于柔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杂念入于静观,能清明无瑕疵吗?以爱民的原则来治国,能自然无为而不用巧智吗?鼻口开合,吸纳对立,能甘守雌性之柔和吗?聪明而通达天下事理,能做到无为吗?要自然而然地让万物生养、繁衍。让万物生养而不据为己有,助长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管理了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扰,这就是幽深之德。
“解说”
老子在本章开头就基本是照例讲有关管理之哲学道理的,全篇以反向思维的方式行文,由哲理至治国之理念。
老子认为精神与身体是对立统一体,相互是离不开的,离开了就不成其为“人”。这是最基本的哲学道理之一,它是“道”的核心内容之一。老子认为治国若以“道”为理论基础,就要熟悉和运用这些哲学道理。他认为积聚精气以至于柔顺得像婴儿那样,进入静观要把杂念全部清除而不留瑕疵,并由此引入治国方面,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
老子提出的三个重要原则:一是“无知”,二是“为雌”,三是“无为”。
“无知”即“无智”,即不用巧智,不用权术。俗语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老百姓心里有一杆秤,用巧智权术治国,老百姓都明白,欺骗了人民,人民也会欺骗他,包括君王。因此,老子在十七章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可见老子最痛恨以智治国。他在六十五章更明确指出“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为雌”即“守雌”,亦即守柔。老子认为在处理矛盾对立时,要能甘守阴柔的姿态。他在三十六章中指出了“柔弱胜刚强”。雌性亦即母性。老子认为管理人要始终以母性的姿态从事管理。
“无为”是其总原则。全书贯穿着“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老子说,即使再聪明敏锐,能做到“无为”吗?聪明且敏锐的人最不容易“无为”,而治国却要求“无为”,这就很不容易,故老子要问:“能无为乎?”
在上述三个原则中,老子有意识地把“无知”排在第一,是议论的重点。“为雌”、“无为”在其他章有其专论,在本章,老子的重点显然是“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可见他是多么希望管理人以纯真的态度来治理国家。
既然要不用巧智权术治国,管理人就要“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要自然而然地让万物生养、繁衍;让万物生养而不据为己有,助长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管理了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扰。为什么要这样?显然,这是非常超前的管理思想。老子在三章就提出了教育的目标是要使民返璞归真,而在这一章则提出管理人要让人民和自然万物自由发展,不要为了管理而管理,不要把人民管得太严,不要居功,不要干扰老百姓和万物的生活和自由发展,就是说不用巧智权谋,而完全靠自觉。人民一旦返璞归真,这种自觉就顺理成章。不过这就有点共产主义社会的味道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由的自觉的”类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6.,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5.,“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是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则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0.。当然,我们很难断言老子已经猜到了未来必然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模样,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对管理人寄托的这种了不起的希望。如果管理人这么做,人民也这么努力,国家社会何愁不好管理?当然,这也有待于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进步。
“诗赞”
身形不相失
心纯无瑕疵
爱民治国不用巧智
民主管理为而不恃
百姓自觉进步
管理无为而治
两相促进向前发展
老聃的理想模式